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天使不在線

大道小說網 第十章(1) 文 / 劉劍

    三年前,因為在工作上的業績不錯,我得到報社老總的賞識,在新成立的社會新聞部擔任主任一職,主管社會新聞的全面工作。

    當時我們的社會新聞部是由新聞部派生出來的一個新部門,近年來,隨著報紙版面的擴大,我們報社以前的老新聞部分成了三個部門:熱線部,政教部,和社會部,我的妻子安琪分到了熱線部,專門接受群眾來訪來電這類工作,一個新分來的大學生顧襄經過一年試用期後,轉正成為我們社會部裡的兵。

    那時因為部門剛成立,人員少,整個社會部就我們兩人跑外,我這個主任其實和一般記者沒什麼兩樣,天天在外面跑新聞,寫了不少稿子,每天累得半死,也得罪了不少人。

    搞過新聞的人都知道,在新聞領域裡,熱線部的事務瑣碎,政教部多為領導開會,社會部則多為批評報道,搞批評報道起家,當然就要得罪很多人。

    不過那時我血氣方剛,沒把得罪人當成一回事,對於寫批評報道仍然是滿腔熱情。但是整個社會新聞口只有兩個人跑新聞,也確實是非常累,所以我一直想要增加個人手。不久,有幾個大專院校的學生來到我們這裡實習,我就向老總請示,要求挑一下人過來分分擔子。

    蕭石就是在那個時候來到我們部裡的。

    蕭石那年二十一歲整,大四中文系快畢業了,到我們這裡來實習的主要目的是要交一篇畢業論文,另外想多學點經驗,為以後找工作積點資本。懷著他這樣目的來這裡實習的畢業生每年在我們這都有一些,一般實習期都不超過四個月。對這些人,我們這裡的待遇是不給工資,不給記者證,一般情況下重大報道也不安排duli採訪,通常都是有個老記者帶著,寫點簡單稿子,混過幾個月,等到畢業前交稿就成了。這個人也不例外。

    不過,我從見到蕭石的第一眼就覺得,這個政策對他並不適用。這是一個非常適合干新聞工作的人才,他聰明好學敏感性強,簡直是一個天生的做新聞記者的料。蕭石的家是山西一個叫靈泉縣的農村郊區的,非常窮,據說當地有兩多,一是黑煤礦多,一是拐賣婦女的多,蕭石的哥哥就是在黑煤礦中一氧化碳中毒喪的命,這種出身決定了蕭石這個孩子與其他同齡人不一樣,因為本身出生於貧民階層,他對底層人民有一種天生的人文情懷與悲憫心,這對於一個做記者尤其是以批評報道為主的社會記者來說,極其重要。

    他來到我們部會做了幾天冷板凳,基本上沒有什麼任務派給他。一開始就是接個電話,看個家,幫我們的稿子查查錯字什麼的,後來,因為工作量實在太大,也就安排著他出去採訪一些比較簡單的小稿,他做的非常出色,引起了我的注意。

    時至今日,我經常在夢裡夢見蕭石,他是個非常溫和的小伙子,戴著一個厚厚的眼鏡,手裡總是挾著厚厚的研究魏晉文學方面的書,這是他比較喜歡的一個事,他每天晚上複習功課準備考研,就是想讀這個專業,我看過他寫過的有關魏晉風骨的研究論文,辭采飛揚,壯懷激烈,極富煽動性,與眼前這個溫文爾雅的形象極難統一起來。

    我們社裡的同仁都很喜歡這個好學而又有禮貌的孩子,按照他名字的諧音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小石頭。

    有天下午,一個左手被砸斷了三根手指的農民來到我們報社,來投訴距離市區五十公里外的炎莊煤礦,主要是投訴煤礦主不給他們工傷損失費等事情。那天我和顧襄去農村採訪一個土地糾紛的官司,都不在辦公室。接待這個農民的人就是蕭石。

    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那天真是一個奇特的日子,這個左手只有兩根手指的農民,有如上天派來的一個憤怒使者,讓很多人的命運從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

    這個農民是炎莊煤礦裡的一個礦工,一個月前,他們四個人在推車時,礦裡發生塌方,一些石頭掉下來,四個人全被砸傷了,但好在沒有死亡,他是傷得最輕的。事故發生後,礦方答應,在一個月之內給他們工傷損失費,但是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除了入院時給他們四個墊的兩千塊錢外,礦方再也沒有派人來看過他們。四個人中另外三人現在還在醫院裡,這個傷得最輕的人去找礦上的人談這事,但是找不到礦主,得到的答覆是再等一等,這個人先後去幾次,但是都沒有答覆,礦主只答應給他們四個人病假期間每個人30元的生活費,但對其花費的近八千元的醫藥費卻表示概不負責。這個農民沒辦法,就找到報社來投訴了。

    在關於城西炎莊,蕭石並不知道其背景,這是一個有名的脫貧致富的小康村,這個莊四面環山,很偏僻,但是風景也很優美。從文革前算起,因為交通不便,加上四處皆山的原因,炎莊是一個著名的貧困村,人丁稀少,資源匱乏。改革開放以後,村領導帶領大家修山造林,開發果樹板粟種植項目,不久這個村莊果樹板粟樹種起來了,成為果樹培植基地後,才逐興旺起來,兩年前,村書記斥巨資為村裡修了一條寬敞的馬路,還通了車,並且開發了炎莊礦種開發公司,專門開發研製煤、鐵礦石。為了配合這項研究,村領導還成功的將一部分村民從偏僻的山頂移到了地勢和交通都比較便利的地方,為開放山林礦藏做好準備,當時提出的口號是「保護礦脈」,這些舉動曾做為先進典型多次上報省裡,村領導也被因為創收大戶、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等榮譽而多次榮獲先進稱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