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一章 暗渡陳倉 文 / 天微
共工大軍行了二天,越向北行,越是瘡痍滿目,應龍觸景生情,心想這大水天災,最苦的還是百姓。這天來到鄰近陽高城的一個小村莊,從這裡到陽高已是不用乘船,陸路便可到達,這村莊西邊有一個小港灣,正是平日共工船隻停泊之所。
於是共工一聲大喝,大軍在此停下,眾人正想稍作憩息,突然前面喧嘩之聲大作,人喊馬嘶。應鸞二人下得陸地之後,周圍尋找桓芸不果,心想桓芸喜好獨來獨往,於是二人分頭去找。這時應龍聞得喧嘩之聲,心中好奇,忙上前探個究竟,只見村莊裡數百名士兵在相互廝殺。
那些身穿藍衣的士兵不必多言便是奉共工之命駐紮在此中的兵士了,但那些身穿紅衣的軍士卻不知是何人,只見他們均手執大刀,凶狠異常,只要不是自己人便揮刀就砍,有的更甚至放火燒村,將眾無辜百姓逼出屋來砍殺。
雖然應龍並不知這些人是什麼來歷,但見他們如此糟踏百姓,不由勃然大怒,飛身上前,夾手奪過一名軍官手中大刀,左手揮掌,正打在他面顴之上。應龍經誅顛脫骨洗髓,又曾與天魔狂神等頂尖高手切磋武藝,功力與初出茅廬之時已不可同日而語。這一拳打去,那軍官登時顴骨破裂,七竅出血而死。
那些穿紅衣的眾兵士齊聲呼喊,刀槍並舉,衝殺上來。應龍久未活動,此刻又惱恨這些軍士殘暴,一時興高采烈,殺得性起。他左手又奪過一名軍士的大刀,右刺左砍,大呼酣戰,一時間竟砍殺數十人之多。眾紅衣軍士見此人兇猛,一時不敢過分接近應龍。
那些共工士兵見突然有人相助,倒也大出意料之外,一陣衝殺,又斬殺數十紅衣軍士,將原本頹勢完全扭轉。那帶兵紅衣軍士見勢se不對,於是立即下令鳴金收兵。這次反敗為勝實與應龍及時出現大有關係,為首的共工軍官正要詢問應龍來歷,忽然村外大軍腳步聲急響,無數軍兵湧至。眾百姓一見,原來是他們的大王共工,均是歡呼雀躍,大喜不已。
共工見村莊內一片狼籍,大驚不已,問道:「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那為首的軍官正要相答,只見一匹赤紅馬如風馳到,馬上一個少年將軍大叫:「父親,不好了,不好了。」共工定晴一看,來人赤髮藍袍,正是自己的愛兒共。他見共神色慌張,不由皺眉道:「說過你多少次了,凡事需慎定而行,這麼慌慌張張的,成什麼樣子?」
共馳馬到共工之前,立即翻身下馬,俯身拜倒,道:「父親,火神祝融親率大軍二萬,分三路襲擊我部,其中一支,已是逼近我部的重城陽高了。」共工面上悚然變色,驚道:「什麼?大軍二萬?」共道:「正是,我們輝縣以北諸縣已是盡數倫陷,現在重城陽高也是兵臨城下,岌岌可危呀。」
共工怒道:「祝融雖與我不睦,卻不道如此卑鄙,趁我治水之際,襲擊我部!」共恨道:「豈止如此,祝融部沿途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我部治水已是耗用大軍,被他乘隙襲擊,可說是元氣大傷。」共工微一沉呤,道:「而今之計,也只有率軍速回陽高,再作打算。」
於是他立即下令,眾軍士分成十隊,齊整有序,快步前進。進得陽高城,眾軍士見共工回部,排成兩排,列隊相迎,城中民眾也是夾道相迎。應龍心想:「這共工雖然其貌不揚,卻是似頗得百姓愛戴。」而一旁狂神因適才部眾快速前進,不得不橫抱皓晟,他與共工大戰一場,雖是大勝,但心中對共工仍是忿忿不平,此刻見他身陷囹囫,竟是不自覺有幸災樂禍之意。
共工在陽高城兩邊建有土壘,高達十餘丈,這土壘之中設有箭眼與石階,既可以窺探敵情,又可以設置弓箭作為防護,在當時來說,可說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他入得軍帳,尚未解甲更衣,立即登上土壘,遠遠望去,果然看見十里開外煙塵滾滾,隱有軍隊紮營之象,火神祝融暫不進攻,似是要等待大軍會合,再揮兵破城。
共工越看心中越是擔憂,一旁大臣相繇進言道:「臣有一言,不知當說不當說。」這相繇智勇雙全,在共工部中位居文武大將軍,相當於後世丞相與大將軍加在一起的權力,在部族中地位舉足輕重。共工見他進言,便道:「相先生有話便說,何必過謙?」
相繇道:「如今祝融兵強馬壯,而且有備而來,而我軍治水之際,又是倉促應戰,兩相權衡,我軍劣勢立現。」共工道:「這個問題我嘵得,但現在大軍壓境,我們需要的是良策,你的分析就算是多麼合理合情,但又有何用?」相繇笑道:「為臣的意思是想讓大王看清形勢,如今擺在我們眼前的只有兩條路可行。」
共工道:「哪兩條路?且說來看看。」相繇道:「一是降,一是戰。」共工不屑道:「這又何必需要你多說,哪一場戰爭不是除了戰便是降?」相繇道:「大王誤會我的意思了,在下說的降,並不是真的降,而是詐降,而在下說的戰,也並不是隨意抵擋,而是以攻為守。」
共工沉呤道:「相先生的意思是……」相繇道:「在下認為,以現在我部與祝融軍實力相比較,死戰我軍必敗無疑。如果詐降,大王雖屈一時之尊,但可取得喘息的機會,到時休養生息,乘那祝融不備,定可重振我部。」共工聽他言之鑿鑿,沉思半響,道:「此計雖妙,但要我部眾面前對這祝融俯首稱臣,那是萬萬辦不到的。你再給我說一說這以守為攻吧。」
相繇道:「這以守為攻雖是下策,但考慮祝融部先頭部隊不過是其中一支,尚不足萬人,而我軍連大王剛歸來的部眾,也有一萬餘眾,先下手為強,或有生機。」共工俯掌道:「此計甚妙,只不知為何相先生說它是下策呢?」相繇道:「此計聽來雖妙,但大王勿忘記祝融另外兩支軍隊不ri即來,如果我們不能一擊即中,萬一那兩支軍隊分別在不同方向包抄我部,只怕我們便是插翼難飛了。」
共工聞言不覺脊柱一涼,道:「對呀,想那祝融也是攻於心計之徒,若我們一擊不中,的確是後果嚴重。」說著來回踱著腳步,心中著急之情顯而易見。相繇道:「大王別急,我剛才聽軍士回報,說有隨大王前來有一青年,有萬夫莫敵之勇,若有他相助,讓他率一軍去暗襲祝融先鋒部隊,而大王在城中壓陣,便是兩全之策。」
共工聽相繇之言,著急之情略減,道:「對呀,那小子武功不錯,只不知可願相助我們?」相繇道:「大王於他有救命之恩,只需再動之以情,他必相允。」共工想想不錯,於是二人再詳細商議一些細末枝節,商量妥當,共工便過去勸說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