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夢幻中的星系

大道小說網 引子 (2) 文 / kztsf002

    引子(2)

    發佈大毀滅後八十年,新的一代人類開始成為世界發展的源動力。

    發佈人們雖然生活在光明中,但那是水利資源的利用,全球可生活不可生活的地方,只要可以造發電站,就都造上了。石油及石油產品成了稀有品,人類急需新的能源。

    發佈而由於大毀滅的關係,人類雖然還在利用核能,但是已經統一的全球——稱為綠色星球之國,人類對核能都很討厭,所以這方面的發展很慢。由於此,交通開始不方便起來,全球經濟化的過程在倒退後,進入了慢發展期。

    發佈因為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最明顯的就是綠色,人類已經飛出了太陽系,在太陽系外看太陽系,最明顯的就是火紅的大太陽和綠色的地球,對環境發展的渴望使人們在成立地球聯盟時一致同意稱為綠色星球之國,也包有和平的意思。

    發佈人類之所以大力發展太空科技,就是想在外星球找到可用能源,可惜沒能找到。

    發佈這時有一位中國的范教授在經過長時間的研究中發現在中國的青藏高原的中的一個高山上發現一個正反空間洞,從而發現了反物質的存在。

    發佈後在范教授的研究和努力下發現了反物質利用方法,使用反空間中無處不在的物質——分子(空氣中的游離分子),與我們所處的稱為正空間中無處不在的分子(空氣中的游離分子),在正反物質能量造成的結合器(一種壓縮器,製造方法不明,只有范教授知道,商業秘密)中結合成一個能量團,能量高低不同下,顏色就不同,會產生超過核能十萬倍的能量。

    發佈最高a級為白色,乒乓球大小,重量超過一噸重(不要問我為什麼那麼重,我也不清楚/四個石頭),相當於十個大亞灣核電站。

    發佈低於a級的還有七種能量團,大小不同,能量最低的h級是汽車用的,有成人兩個拳頭合在一起大小,可以使一輛任何類型的汽車以時速五百公里不停跑五十年,另外的b、c、d、e、f級分別用於電站,輪船,飛機,空間站,飛行島不等。

    發佈由於反空間物質和正空間物質異性相吸後,高能源的結合除非以更高的能源分開,不然穩定性是十分好的,而且將正反物質的能源球分開不是一比一的能量就可以的,差四個能量級的能源球才能分開,也就是說使用c級的可以分開h級的,c級以上造成後就不能分開了。

    發佈由於新的高效能量的發明,范教授創建了一家大型的能源公司「新能源集團公司」,在范教授占51%的情況下,范教授將34%送給了國家,這樣就不用再交稅了,夠頭腦,也夠滑的,剩下的15%分別為石、張、樊三家最早(未發現正反能源前)為范教授研究出資的家族所有,各佔5%,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司,資產發展已不能用錢來計算了。

    發佈世界經濟也開始飛速發展,物極必反,大毀滅後和大躍進時代到來了。

    發佈很快,在高量中能源下,人們完全戰勝了疾病,像換個心臟,用個小h球就可以使用幾百年。同時人的生命也大大的增長了,人們開始開發人體本身的資源。

    發佈因為在大毀滅中許多人失去了生殖的能力,大約只有不到一千萬人具有生育的能力,男女略有不調,所以在大毀滅八十年後,地球上的人種區別已經不大了,由於現代生物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長的都很英俊、美麗,除了名字已外,已經分不出以前的種族了。

    發佈此時世界的人口也只有三億多一些。文盲成了歷史名詞,在人類的進化下,人的大腦開發到了15%左右,人的壽命達到了四百至五百年,體能上升到成年人能抬起現代的小汽車的程度。人的成年定在了三十歲,婚育年齡在三十五歲以後。

    發佈同時,由於新能源的發展,利用a、b級正反能源球製造的宇宙飛船已經能夠達到亞光速(每秒1萬公里),人們發現再向上加速也達不到了,因為現有的使用黑白球鍛化的光材(最硬的金屬)在超過這個速度以後也不能保持形體了,在未現新的更硬更好的金屬之前,人們只好在1萬公里的秒速上行進。

    發佈由於宇宙開發的發展,和能源開採的無盡,范教授(范氏家族)對正反能源結合、壓縮器的生產和控制,新能源集團公司以無限的資金,成立宇宙開發公司,首先在木星等太陽系行星上建造了居住區。

    發佈而在太空居住區的能源隔離壁發展成功後,新能源集團又把這種太空使用的技術用到地球上,將地球上還有的病毒區、核污染區、沙漠區、垃圾區隔離開來,統一在全球還剩下的東大陸(原中國及周邊地區)、西大陸(原南北美洲地區)(別的大陸不是陸沉就是有嚴重污染)建設居住區。

    發佈借太空開發和人口大幅下降的福,人們再也不住在樓房裡了,由於新能源的使用,電線很快退出了歷史舞台,人類綁東西都用不著。所以在居住規劃區,每一家可以在規劃的地上自己選擇建房,只是在外星居住有些建築限制。

    發佈後來在范氏集團的努力下,進行了星球改造計劃,在無限能源的後備下,人們成功改造了家鄉地球及火星、木星、冥王星,這時已是大毀滅後新歷389年了。

    發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