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二十一 責任感 文 / 冷可然
責任感與責任不同。責任是指對任務的一種負責和承擔,而責任感則是一個人對待任務、對待公司的態度。責任感是簡單而無價的。據說前總統杜魯門的桌子上擺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bookofstophere(責任到此,不能再拖)。他桌子上是否有這樣一個牌子,我不能去求證,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就是責任感
當我們對工作充滿責任感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這種習慣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懶散敷衍成為一種習慣時,做起事來往往就會不誠實。這樣,人們最終必定會輕視你的工作,從而輕視你的人品。粗劣的工作,就會造成粗劣的生活。工作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做著粗劣的工作,不但使工作的效能降低,而且還會使人喪失做事的才能。工作上投機取巧也許只給你的老闆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但是卻可以毀掉你的一生。
這兩天連看了兩篇報道,一篇《八歲女童撐起一個家為照顧媽媽拒被收養》,一篇《供兒上大學欠債上萬三輪車伕為養家累死街頭》,前者講八歲女童倪東艷為照顧智障母親的故事,後者則是三輪車車伕為供兒子上大學而累死在大街上。同樣都發生在chongqing,同樣是貧困艱難,同樣都讓人同情而潸然淚下,同樣都是悲劇。事後給人的思考都是沉重的。
同樣都為人子女,前者只有8歲,後者卻是大學生,但卻折射出當代子女對家庭的責任感以及duli能力的缺乏。我無意於去評論吳存仁的家庭情況,因為這在中國是個普遍現象。
在大學畢業之前,所有的生活重擔都由父母承擔,子女的衣食住行都由父母負責。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沒了錢就只管開口。父母是成衣鋪子、是飯館子、是錢袋子。當高了父母一個頭的成人,伸手向父母要錢的時候,我們是否感到是對自己的羞辱?
中國的孩子都習慣了父母的呵護,即使是成年,也因為還在上學,仍然享受著父母的照顧。父母是無私的,而上了大學的孩子仍然是自私的。大學生的手只用來拿課本,只用來做實驗,只用來挽著朋友的胳膊,只用來拎著大都市的時尚,卻沒有想過,自己已經成年的手已經能夠去尋找財富,去尋找出路,尋找能夠為家、為父母減輕負擔的工作。
上大學不是貧困家庭的錯,老百姓也有受高等教育的權利,但是已經能夠duli生存的完全行為能力的人卻仍然依靠年盡半百的父母血汗錢來生存,那就是這些人的無能。讓五十歲的人來撫養二十歲的青年,在任何國家都看不到,而在中國確是普遍。父母習慣了給予,而子女習慣了接受。中國人成長比國外慢了十年。
小東艷只有八歲,她也希望爸爸呵護,她也希望偎依在父母懷裡撒嬌,因為她還在撒嬌的年齡。但父親的早逝與母親的殘疾,不得不讓她挑起了生活的重擔。她沒有逃避,默默地承擔著本不應該有她承擔的責任。
她不會掙錢,因為她只有八歲,但是她有尊嚴,雖然困苦,但還是能夠用柔弱的肩膀支撐著破爛的家。
大學生,在小東艷面前,難道不感到慚愧?當然,這是中國的社會環境造成的,一方面是父母的無私給了自己沉重的壓力,而另一方面則是子女對於想當然接受的習慣。
一般情況下,大學生都在二十歲左右,而父母一般都在四十歲以上。二十歲時風華正茂的年齡,而四五十歲的身體已經在走下坡路。中午十二點的太陽亮還是下午四點的太陽亮?當然是前者,那我們為什麼要四點的太陽來承擔照耀大地的責任?而讓十二點的太陽無償的享受著父母來之不易的溫暖?
年輕人,該醒悟了,和小東艷站一起,她還沒到你的腰,但她的精神卻比你們高了幾個頭
說起榮譽,大家一定不會感到陌生。但是大家能正確的理解榮譽感的含義嗎?我想這對我們中專生來說一定沒問題了。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還有好多同學弄不清榮譽感和虛榮心,有的同學把榮譽感錯認為虛榮心;有的同學卻把虛榮心當作榮譽感。同學們你能正確地理解榮譽感是什麼嗎?
榮譽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種美好的社會心理。像雷峰為人民做了無數件好事,做了無數件有利於人民的事,人民就給他以肯定和稱頌。這就是榮譽感。健康的榮譽感包括三個因素:一是有進取精神,也就是說要有積集上進的精神,這是榮譽感的前提條件;二是有正確的目的,也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正確的目標,要做有利於人們的事,這也是榮譽感最起碼的基礎;三是艱苦的勞動,也就是說只有負出艱苦的勞動才能得到滿足、得到欣慰,這也是榮譽感必經的途徑。這三種關係是緊密連續的,只有做到這三點才可能得到榮譽感。這也就正如人們常說的:「一份耕耘,一份收」。
在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想往得到榮譽。但是能得到榮譽的人很少。這是為什麼呢!這可能是人們對榮譽理解的還太少,對什麼事都還不夠努力,還不夠謙虛謹慎。
現在我們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為國家為人民多做貢獻、多爭榮譽感。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總的看法和根本的觀點。人生的內容十分豐富,人生的現象紛繁複雜。人生觀不可能反映人生的一切內容和現象,不可能面面居到地回答人生的一切問題。人生觀是人們站在一定的理性高度,概括和總結人生的各種問題,形成的對人生的主要問題的觀點。所以說,人生觀是對人生的總的看法和根本的觀點。
什麼是人生?人為什麼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這是人生觀的根本問題。在人的一生中,人既要與自然打交道,又要與社會打交道。在與自然和社會打交道的過程中,人們得到的結果往往不同。有成功也有失敗,有成功帶來的滿足和幸福,也有失敗帶來的損失和痛苦。面對人生的種種結果,人們必然會考慮:同樣都是人生奮鬥,為什麼有時成功而滿足,有時卻失敗而痛苦;同樣都是人,為什麼有的人的一生是幸福的,有的人的一生卻是痛苦的。人們的思考經過不斷的集中和深入,於是就開始探討:什麼是人生?人究竟為什麼而活著?人應該怎樣活著?在這些人生的一般問題上,人們形成的一系列觀點,就構成了人們的人生觀。
城市管理者走後,哭泣的賣紅薯老人。這個在街上賣紅薯老人的三*車鏈條被城市管理者人員剪斷,前*鋼絲被城市管理者踩斷。城市管理者幹完就走了,他靠著牆哭泣。好心的路人紛紛向老人施出援手,大家幫他把錢收到懷裡。中國人是很好面子的,這個草民也有面子。他現在不能要面子了,老淚縱橫,必是傷心到了絕地。因為他得吃飯,他是個老人,所以他做不了民工,他也沒力氣去偷搶,他是個男人,所以他當不了??女,賣不了yin,他也得活呀!!!你不讓他賣東西也許是對的,那你給他指條活路呀!關注社會最貧困人群的生計問題,是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侯了。
我就這樣存在在這個世界,站在那裡,走過那裡,冷眼旁觀著周圍的與我無關的人與事,偶爾開一些與人無礙無益的玩笑。或許這個也需要我們思考些什麼……順便說一下這個坐著的姑娘長的還不錯吧如果看了這張圖的人還會娶她我真就不說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