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模糊了記憶

大道小說網 十六 校園愛情錄 文 / 冷可然

    《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大型的古代軍事題材的電視劇吧,其中毛病數不勝數,我也就不一一枚舉了,例如:三英戰呂布時,兩年相距不過十步。如此近,奇怪!這不是在看戲,而是在打仗也。(呂布的兵應該比聯軍少,否則董卓也不會棄洛陽而走長安)此時,聯軍總司令袁昭只要一聲令下,大軍揮殺,估計呂布也沒有機會展示武勇了,還玩什麼戰三英啊,趕緊保命吧。

    《康熙帝國》的軍事場面也很可笑。康熙親征准葛爾,兩年即將決戰之時,格格跑到陣前請求停戰!我靠!戰爭讓女人走開,這句話原來是假的?!自然雙方都不為所動,於是大炮轟鳴,騎兵衝殺,格格在亂蹄之下,居然未損分毫,難道她是觀世音轉世?導演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力令我驚歎不已,顯然戰爭在他手裡不過是隨意擺弄的玩具而已。

    《成吉思汗》應該算其中比較好的(打仗方面比漢武拍得好)但也有不少漏洞,別的不說,蒙古騎兵的一大特色,除了拿制式武器之外,他們還隨身攜帶自己稱手的武器,如套索,狼牙棒等等,如果這方面難度太高,至少騎射是草原民族的天生本領,弓箭應該帶吧,可全劇中少見騎馬射箭的場面。甚為鬱悶,難道歷史記載錯了?

    過去的也就過去了,作為2004年末的大戲《漢武大帝》,導演又自詡是歷史正劇,於是滿懷期待……看完後,只想嘔吐。導演在宮廷鬥爭方面潑墨不少,描寫很細,延續她以往風格;可作為武帝的一大功勞——對匈戰爭,她則總採取蒙太奇手法,將士兵騎馬奔馳的畫面,在n集中反覆播放,這個……苦笑中……如果是經費不夠,可以原諒,但至少在決定漢匈命運的漠北大決戰中,正經一點吧。

    顯然導演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開始詳細講述她心中的漠北決戰:首先雙方擺開陣勢,智慧無比的衛大將軍一眼看出兩側樹林中埋有伏兵(既然他能看見對方,對方也應該能看到他的大軍,除非他是火眼金睛),於是叫李廣率幾千騎兵,冒充大軍衝殺敵陣,引對方出來。(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知道,李廣率偏師在途中迷路。沒能趕上決戰,因此慚愧自殺。導演卻在此對他進行正面謳歌。霍去病射殺李敢,說明他年輕氣盛,飛揚跋扈,而李廣在知天命之年,務閒在家時因一校尉執行規定不讓他進城門,復職後對其進行報復,也不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主兒。)

    此時,李廣前面衝殺,衛青大軍就在後面,在廣闊的草原上,大軍也躲不到哪裡去呀,當探子回報說衛青大軍已經出動(即使伏兵看不見衛青大軍,探子也不是三歲小孩,連幾千人還是幾萬人都分不清,是不是有點誇張,可能的原因就是探子是奸細)於是單于讓左大都督出擊,失敗後,自己又出擊。像單于這樣久經沙場的人,怎麼可能犯逐次用兵的錯誤呢,最後,導演再次用她生花妙筆篡改歷史——單于被射死了!整個會戰場面,可說是雜亂無章,漏洞百出。導演是不是把我們當成白癡了?座談會上,導演說她經常去西安這些將領墓前沉思,我看她是在懺悔吧.

    真正的漠北決戰是怎樣的呢?衛青率軍出塞千餘里,渡漠到達漠北,發現單于正陣兵等待,衛青以武剛車(一種古戰車,據專家分析,孔明所造之八卦陣也是戰車方陣,是步兵抗擊騎兵的有效戰法),構成環形陣地,以防匈奴騎兵衝擊,派出五千騎兵,衝擊敵軍,單于亦派萬騎迎戰。ri將落時,大風起,砂礫擊面,兩軍不相見,衛青乘機令左右兩翼進入戰鬥,包圍單于軍,單于見漢兵多且強,自料不能勝,率百騎逃跑。此時,兩軍互相撕殺,傷亡大致相當,衛青得知單于跑了,令輕騎追之,未獲,後匈奴軍潰散。

    嗚呼哀哉!我勸天公重抖擻,降一個懂軍事的導演下來。

    後勤篇之一

    昨天,武陵愚人兄托我幫他查點資料。武陵愚人是誰,你不知道?呵呵!就是那個說話刻薄,喜歡挑刺的傢伙!我這麼說,愚兄不會殺了我吧?他說,是想給寫手們一點幫助,他的搏愛讓我感動。於是,我冥思苦想,絞盡腦汁,憚心竭慮……總之,費了很大力氣,先寫了這點東西,供大家享用:

    在古代,大多數人口從事農業生產,以供養他們自己,並生產一些剩餘供給只佔人口很少一部分的商人、工匠、僧侶和官員。這樣一個生產力低下的社會,只能保持一支佔人口很小比例的武裝。即使當國家已經有了長足發展的貨幣經濟時,原始的稅收、財政和銀行系統仍難以使貨幣快速增長。因為那麼多的人僅能維持生存水平,所以沒有多少剩餘可用於戰爭,即使象羅馬帝國那樣幅員遼闊,也只能保持少於其人口數量1%的武裝部隊。

    由於既缺乏現實資源也缺乏財政資源,所以民兵成為普遍的兵員系統。民兵經過訓練,通常是用大部分時間訓練基本技能。民兵費用非常低廉,但低效能則抵消了它的低消耗。希臘人長期依靠民兵才能擁有與其強大對手波斯人所擁有的職業軍隊同樣數量的軍隊。但民兵不能從事長時間的戰爭,甚至是一次較長時間的戰役,因為他們必須返回民間職業。一支由職業軍人組成的軍隊雖然規模小,但其優點是士兵們的戰鬥技能水平比民兵這種業餘士兵更高,並且能在持續時間較長的戰役中發揮作用。羅馬最初也用民兵,但當領土擴大,戰爭持續越來越長,等他們回到家鄉時發現,田地荒蕪,家園被豪強佔領,結果這成為羅馬共和國的一大社會矛盾。直到馬約出現,變民兵為職業兵士。結果軍隊成為將領的私人財物,羅馬內戰開始了……好了,讓我們會帶正題上。

    在和平時期供養一支軍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困難,由民兵組成的軍隊通過其民間的農業、商業或工業等正常職業供養自己。政府也能比較容易地滿足職業士兵的需要。

    無論是民兵軍隊還是職業軍隊,只要集中起來,就會帶來食物供給的問題。一支集中起來進行一次戰役的軍隊,就相當於一個城市;人口密集,又不生產自己所用的糧食。

    如果一個地區在食物上能夠自給自足,可以通過購買或強迫的方法從當地儲存的食物中獲得供給,收穫剛結束,軍隊就擁有當年收成的使用權。

    軍隊規模與其集中地域人口的比例也影響對軍隊的供養能力。假定士兵剝奪居民的所有東西,如果士兵與居民的比例是1:1,那麼士兵能夠生存一個居民能生存的時間。如果士兵與居民的比例達到10:1,那麼士兵們的生存時間只能是居民生存時間的1/10。我舉個例子:如果軍隊在收穫之前180天到達一個地區,而其數量是當地居民的10倍,假定它找到了所有的食物,並且一點不給當地居民,在其離開後讓當地居民毫無生存的依賴,那麼它也只能在當地駐紮18天就必須離開。當然,軍隊可以在一個較大的地域展開,從而有效地降低士兵與居民的比例,這樣它就能在當地駐紮較長的時間。

    今天我簡述了軍隊在駐地就地解決糧食問題,以後再討論後勤運輸。

    今天,我們接著討論後勤運輸問題。

    一支強大的軍隊要在一地駐紮較長的時間,就必須擁有水路運輸通道。哪怕是一隻小船,也能運載60000磅食物,是20000人一天的消耗量。所以秦皇征百越,修靈渠;曹操攻烏恆,築泉州,平虜二渠。水路運輸的替代是陸路運輸,這就意味著要麼使用平均每小時只能走2英里的速度緩慢的牛車,要麼使用只能馱載100磅的毛驢。最好的陸路運輸工具的費用也至少是水路運輸的30倍。

    因此,軍隊發現,要從其直接集中地將補給品拉來,無論距離遠近,都是一個巨大的困難。一支強大的軍隊要在一地停留較長的時間,通常必須有水路運輸通道。一支軍隊沒有擁有方便的水上運輸,那他只能經常向新的地區機動,這種因後勤需求而實現的機動,可能正好適應抵抗或進攻敵人的需要。

    騎兵帶來了另一個主要的補給難題,在戰鬥中,一匹馬一天的消耗限額是20磅,如果軍隊馬匹的比例較大,那麼飼料的的數量將決定軍隊在一地能停留多長時間。一支完全由騎兵組成的軍隊,比一支僅由步兵組成的軍隊所進行的機動要更加經常得多。因為騎兵具有較強的機動能力,在相同的疏開程度下,騎兵可以比步兵更快地再次集中起來。氣候和道路的質量制約軍隊的運動。規模小、馬匹少的軍隊會發現他們受後勤因素制約較小,能夠集中行動,在一地停留較長的時間;而規模較大、馬匹較多的軍隊則不得不盡可能疏散和更經常地運動。

    假設我統帥一支部隊,去進攻500英里遠地形複雜的國家,沒有水路運輸。每名士兵大概可以負重80磅進行長途行軍,因為軍隊攜行了許多自己的包裹。需要運輸的其他軍隊物資,主要依靠馱馬和馱騾,每匹馬馱載200磅左右,因為這些牲畜能夠容易地隨軍通過複雜地形。牛能走2英里,馬卻能走4英里,而且馬比牛溫順。所以一般用馬和騾。而馬車因為地形複雜,不宜使用。

    軍隊還需要馱載牲畜運輸諸如帳、攻茂器具、組合工具、醫藥物品以及其他物件,軍中每50人至少需要1頭馱載牲口。這樣,步兵每小時2.5英里。假使每天睡覺休息8小時,其餘時間正常行軍,那麼每天行軍速度為40英里,需要13天左右可到達目的地。

    希望作者們好好研究一下,不要搞出十幾萬騎兵屯聚於一個小鎮的笑話,那樣非變成沙漠不可,就像統萬城。也不要鬧出幾十萬軍隊忽然出現於千里以外的地方,這種神乎其神的事。

    心中的天使

    轉載魔力化學的文章.當他將這篇書評不像書評,散文不像散文的文章給我看時,我被深深的打動了.沒想到秋萍這個人物會給他那麼多的感動,字裡行間傾注著他的深情.在夢中的芳草地,我們像他一樣等待著心中的天使到來

    秋萍,帶著如許的哀傷而來.她芊弱,文靜,讓人忍不住去呵護她,愛憐她.每個男人心裡都曾經有個夢中的她吧.我希望找個溫柔,文靜的女孩為伴.看到書中的秋萍,也看到我夢中的那個她。

    第一次無意的遇到,我還是她嘴裡的小同學。心如撞鹿的感覺,讓我久久難忘。那個雨後的晚上,背負著她,我心裡在怒吼,她就是我的,是我的!當我粗魯的把她摟在懷裡的那刻,她像一塊堅冰,我用我整個身心,用我灼熱的愛去融化她。那一刻,我真的感覺我什麼都不缺了,有了她,可以放棄一切。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這個感覺能永駐我心又是一個多情的的雨夜,我笨拙的手,小心翼翼的撫摩著她的身體,心裡湧起一種貪婪的念頭。那是我怕失去她,或許是自己心胸狹礙吧,想佔有她,更渴望的是佔據她的心,想讓它永駐我愛!

    看完通篇,秋萍這個人物讓我感觸很多,她的孤獨,她的自閉,她的溫婉。她就像我哪永不醒來的夢。一切是那麼飄渺。如果真的是夢,我願長醉不醒。如果她是現實,我願意拉著她,去長江三峽的渡船上,站在船頭,也冒充一把泰歎尼可,兩個人一起去感受心靈的激盪,讓怒吼的江風,傾聽我們愛的呼喚……

    再回首(寫到200章後的總結)

    昨天,有一個讀者告訴我:「大大,你的小說已經寫了200章,不準備寫點什麼嗎?」

    他的話讓我霍然醒覺,仔細一看,我真的已經寫了200章!自認為是一個沒有毅力,一個比較懶的人,在半年多時間,碼下這麼多的字,連我自己都不可想像。一時間,感慨萬千……

    回首剛開始寫下這小說名字時,只是因為一點點衝動,一點點不服氣。衝動,只是緣於一次同學聚會,追憶往日校園時光,感歎今日生活的艱辛,回到家中,忽然湧起了想要寫一部軍校小說的慾望;不服氣,是因為上部小說自己感覺寫得不好,似乎沒有發揮自己的全部能力,總是想要重新證明點什麼……抱著複雜的心情,我小說中的主人公上路了,就這樣懵懂的進入陌生的軍校……

    有了衝動,並不保證就能寫好文章。我心中還有那麼一點點的勢利,被『起點』五顏六色的光芒迷惑,不自學的隨了大流。剛開始小說的設定和主人公的描寫並不理想,而我自己卻渾然不知,還有些沾沾自喜。終於,當我讀到一個書評人對我小說的評論時,猶如當頭棒喝。

    「我的小說真有那麼差嗎?」好幾天我睡不著覺,在心中不斷問自己,也在不斷的反思:「我到底要寫什麼?我想要告訴讀者們些什麼?」我終於還是沒有放棄,在漫漫的長夜中,摸索著,追尋著自己的路,而讀者熱心的支持也不斷在增強自己的信心……

    終於,在那個雷電交加的雨夜,當曹月梅為利益而獻身,當胡耀均為情鋌而走險時,一道電光讓我豁然貫通,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風格。憑著我對人、對軍隊、對社會的那麼一點理解,憑著我是一個情感豐富的人,憑著尚能在社會洪流中保持清醒的那點能力,我要寫出一部與從不同的小說,一部別人寫不出來的屬於我自己的小說……這一次,主人公重新上路,走得很輕鬆……

    從操場上對秋萍的表白,到寒假前的道別,主人公的情感在成長一如我的文筆在完善一般。而從5000米的長跑到主持晚會,主人公的能力也躍上一個台階,變得有些高傲,有些張狂。

    當回到家鄉,面對昔日的戀人,我的矛盾也經筆端在他的困惑中展現出來。許傑、高欣……如同每個年輕人曾有的夢一樣,甜甜的、酸酸的,在心中打下不滅的印記。可當要揮手說再見時,卻發現難以出口……

    年輕、單純、張狂的曉宇面臨的還不止這些,譚昆、廖勇、父母……在他面前展現的不再是象牙塔般的純潔,而是社會殘酷的畫卷,而這畫卷經過賈家的潤se,更顯濃重。當他再次上路時,他不再輕鬆,反而有些沉重……

    第二學期的開始,人物增多,情節增多,有些讀者認為不如前面好看。我認為不然,人是社會一分子,無時無刻不受到各方面的衝擊。如果說之前是山澗細泉,輕鬆的流淌;那麼從此時起,已經匯入大江大河,栽著泥沙咆哮著流向大海。從感情的困惑,到球賽的失敗,再到與瑩瑩的對舞,曉宇收斂了許多,對人生也理解了許多,對每個人也寬容了許多。一次挫折就是一堂課,而曉宇是這種課堂上的好學生。

    有人問我,為什麼你能寫這麼多比較有特色的人物?我也不知道,也許可能是有一點天賦吧。當我創造出一個人物,她就鮮活在我腦海裡,無時無刻不在與我對話。我無法忘記,當秋萍受到打擊時,那絕望的心情;我也無法忘記雨桐大膽的求愛;更忘不了曹月梅每次見到曉宇時矛盾的心情;還有陶瑩瑩那悲慘的身世……全身心沉侵在我的小說世界裡。當我漫步在雨天,我幻想出了曉宇和雨桐在雨中的浪漫;當我走在陰暗的走廊,陶瑩瑩的哭泣聲一直令我心驚膽顫……就這樣,能過他們的背景我深入他們的內心,去探究他們的心理,每個人彷彿就真的活在我身邊一樣。

    這是一張網,以曉宇為中心,聯繫著他的戀人,他的同學,他的朋友,他的社會關係,學校的高層,軍隊的高層……只要故事進行下去,這張網就會越織越大,映射出的社會、軍隊、人生,親情、愛情、友情交織在一起的一個紛繁複雜的世。,面對著這個世界,儘管曉宇屢受打擊,始終堅守著心中的那點良知,永不放棄的為理想而奮鬥,就像在長跑中和足球賽中做的那樣,奔跑、不停的奔跑,就算淚水模糊了視線,不要失去心的方向。

    其實,我最得意的有四點:

    一、我的文字很簡潔。一句話能表達清楚的,我絕不用兩句話。多少次我一章的字數達到3800、3900我都捨不得多增加兩百字。所以我的文章很流暢,不但可以看,還可以讀,而且順口。

    二、寫景。景,在我小說中不是死的,是活的,它隨著在場人物的心情轉變而轉變。每一個場景都是我精心勾勒出的唯美水彩畫,喻情於景,就應該是這樣吧。

    三、不重複。記得小學時教師說過,寫作文不要重複囉嗦,我一直記著這句話。操場的描寫共有三處,每次都有不同。舞蹈的描寫共有四處,從陶瑩瑩的獨舞到曉宇的獨舞,再到兩個人的共舞,以及最後舞台上驚人的一跳。每一次都是不同的筆法,不同的創新,然而卻層層遞進,揭示兩人關係的轉變。

    四、創新,也是我最得意的地方,我是非本專業出身,無知者無畏,所以在小說中做過很多新的嘗試,比如上述中談到的舞蹈,不直接描寫,而是用幻象,用精神的內涵來描述它的人情的衝擊。又如,足球比賽曉宇最後的那一擊,在快速的奔跑中,場景不停的轉換,既描寫了球賽的緊張,不同人物的心理變化,對展示了曉宇對勝利的渴望。還有陶瑩瑩腦中浮現的過去和現在的對話交替出現,展現她絕望中有點希望的矛盾心理……故事繼續,我的創新也會繼續。

    確實,我很得意,為什麼不能得意呢?第一次寫愛情小說,我沒有去摸仿別人,完完全全走我自己的路。我不但在走,而且在創造性的走。

    囉嗦的說了這麼多,還要去寫小說,就不整理了.如果你想知道結局如何,那麼請跟隨我,走進周曉宇的世界——一個真實中的幻想,幻想中的真實世界。

    由「儒家學說是滅國學說」想到的

    偶爾上論壇,看到一些人說什麼「儒家學說是滅國學說。」再也沒有什麼話比這句更令人痛心的,簡直是數典忘祖。所以我不得不上來說幾句話!

    漢人歷經千年興衰,始終屹立於世界。而強盛一時的埃及、波斯、雅典、馬其頓、羅馬……最終不過剩下一片殘磚爛瓦,供人憑弔。可以滅掉漢人建立的國家,卻滅不掉深植於血脈中的儒文化!

    新中國建立之後,**思想找替了儒文化;文革後,毛思想又遭遺棄。現在的國人已經失去了信仰,即使擁有萬金也如行屍走肉。盲目崇拜西方,說中國自己的不好。看看韓國人吧,我們的東西他們拿過去,不但全盤繼承,而且發揚光大,活得自信而自尊!我們那麼喜歡看韓國電視劇——什麼《商道》、《醫道》……其實所表現的思想都是儒文化的精髓。現在國家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並且準備重新推廣老祖宗的東西。

    上帝是公平的,每個民族都有在世界史上閃光的一刻,就連荷蘭、波蘭等這樣的小國也曾輝煌過。上帝又是偏心的,因為漢族儘管有興有衰,卻總在不斷壯大。縱觀歷史長河,再強盛的國家,最後也有衰落的時候:之前的法國、英國、現在的俄羅斯……美國花了50年時間成為超級大國,而它的衰退又會花多少年呢?我試目以待。現在的西方強國,其建國歷史不過幾百年,與中國幾千年的文化相比,我們有什麼可悲的呢?

    現在的有些寫手動不動就要全盤西化,寫架空歷史,在中國的韁土上搞什麼藩屬制,簡直是扯蛋,說什麼要等待文明的曙光出現?我看你是小日本的幫兇吧,想幫日本人分裂中國嗎?日本,可以搞藩屬制,因為它是一個島國,還只是一個民族,少受外敵的威脅。中國不行,北有強大的遊牧民族,南有時常叛亂的山越,還常常有秧及幾省的洪水旱澇,不舉全國之力,是無法與這些相抗衡的。

    就連近現代的法國也是在路易十四時期,加強了中央集權,才走上了強國之路。俄羅斯更不用說,本身就是一個野蠻**的國家。古代交通不便,通訊很差,要想統治一個韁土廣大的國家很困難的,許多大國不是轉眼就分崩離析了嗎?只有中國,因為它的制度是當時最好的,中央集權加儒文化,當時的縣令除了審案,沒有太多事可做,因為各個村都是自行管理的,這個管理的標尺就是儒學。所以遊牧民族可以毀掉上層建築,卻改變不了它的根基,最後不得不改旗易幟,學習儒文化,才能便於統治。

    有些寫手不瞭解中國古代軍事,認為中國古代的軍隊沒有陣型,盲目學習西方的方陣,重騎兵……等等,真是這樣嗎?你瞭解周朝時的戰車方陣嗎?你知道它的射手幾人,戈手幾人,輔助兵士幾人,僕從幾人嗎?你知道它的組成結構近似於後世聞名天下的德國裝甲兵團嗎?古代的歐洲因為土地狹小,作戰都是在很小的區域內進行,主要作戰方式都是選定一個區域進行會戰,因為一方不同意會戰,別一方可以搗毀其莊稼或建築,迫其會戰,其戰術呆板,更無戰略可言。看看其步兵所穿的裝備就知道,它是很少能實行機動作戰的。而中國在春秋末期吳越楚戰爭時,就開創了千里奔襲的光輝戰役,之後的戰術、戰略發展更是突飛猛進,武器裝備也比西方先進很多。每一個想統一中國的將領,首先都要從全盤戰略考慮,再具體到局部的每場戰鬥,而西方還滿足於血腥的近身搏鬥方式,被蒙古大軍狠狠教育一通,還不知攻進。直到拿破侖它稱霸歐洲,才使西方幾百年的作戰方式開始改變。

    說了這麼多,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妄自菲薄,我們現在是落後了,但不代表我們將永遠落後,我們要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就要像當年其他國家來唐朝長安學習儒文化一般,也不必盲目崇拜。中國正在崛起,並已成為有影響的大國,任何熱血的中國男兒,都應該像昔日的漢人唐人一樣,憑一身傲氣,做我輩該做之事。

    中國,永遠是中央之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