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上將

竹簡二 董卓亂 群雄起 第五十二章 無間道(二) 文 / Y冷冰凝Y

    第五十二章無間道(二)

    對於這個潘鳳,張讓自是常派人盯著,雖時常出入何進府邸,但就其對靈帝之所言,便可斷定其非何進一黨,而且他所說之話中常有為十常侍開脫之意,顯然乃欲投靠於他。

    如此一來,張讓自是在靈帝面前言道:「秉陛下,依奴婢看來,潘黃門身有大才,雖有時衝動,言語對陛下不敬,但其本心亦是為大漢著想,乃是真正的忠臣。」

    「哼!忠臣,那些文武百官個個皆言自己乃是忠臣,不曾想皆是欺騙於朕,袁氏!好啊!十餘萬石的糧食如此便可拿出,他等存如此多之糧食意欲何為?莫不成是意圖謀反?」

    靈帝緊緊的抓著手中那份竹簡,眼中卻更有怒意,十萬石糧食便足夠十萬大軍近月之糧,難道這些世家原本存如此多的糧食是用來賑災不成?

    張讓見靈帝暴怒,自是於一旁好言勸慰。

    潘鳳,朕可信任於你麼?

    想到潘鳳平時教導劉辨與劉協二人之模樣,靈帝倒是倍感有趣。或許這個年輕人當真心繫大漢,可以信任吧?

    哼!外戚,權柄太大,朕便一步步削了你的權,還有……世家!

    潘鳳對靈帝所說的話皆是經過深思熟慮,雖當時只有他與靈帝二人,但對於這皇宮之中,他可不認為能躲得過十常侍的耳目,所說之話也是恭維之多,盡量突顯出自己對大漢的忠心,同時也從一定的情況上去奉迎靈帝。

    這些話中,幾乎全是他所想到的,但其中卻還有第四條,那便是十常侍。雖說他們只是宦官,但宦官亂起朝政,那能力比之外戚亦是不遑多讓,只不過這些話不能被十常侍知道。而且他對靈帝所說的話,他根本不擔心靈帝會說於他人知道,畢竟如今何進的勢力即便是靈帝亦是有些忌諱,若是一個處理不好,何進一反,那大漢就真正的完蛋了。

    然而潘鳳這些話一說卻是加強了靈帝對何進的戒心,加上起先分化了士族與何進之間的關係,卻是讓靈帝、十常侍,何進,士族三方形成一種微妙的關係。

    作為始作俑者,潘鳳彷彿是在針尖上跳舞一般,只要稍有差錯,便是真正的萬劫不復。

    「奉孝,你如何看待何進此人?」湊著空閒,潘鳳卻是和郭嘉下著象棋。

    郭嘉看著棋盤,卻是思考著下一步的棋勢,言道:「姐夫莫非當嘉是外人?」

    看著郭嘉那一臉壞笑的樣子,潘鳳自是知道自己的計劃郭嘉已經有些眉目,加之郭嘉乃是郭蓉的弟弟,便不準備瞞他,說道:「我觀何進身為大將軍,禮賢下士,然卻對大事甚是猶豫,當斷不斷,非是成大事之人。」

    「幾月來,嘉所觀之,其確為姐夫所言,然此又如何?」郭嘉仍舊似笑非笑,顯然是等潘鳳將後話說出。

    「非是我不欲言,乃是此事事關重大,起不了一點差池。」潘鳳歎了口氣,漸漸將自己的計劃托出。

    即便是郭嘉已經想到少許,聽完潘鳳所言,亦是感到脊背發涼,此計雖妙,若是成則於大漢極有好處,然若是失敗……恐怕士族、十常侍乃至何進皆不會方過於他。

    「此計雖為凶險,但亦非十死無生,只要陛下掌權,又或者十常侍、外戚、士族三方互相爭鬥,我有皇室庇佑,自是安然無恙。即便不成,大不了我帶著蓉兒前往揚州定居,尋一地緩緩起事,亦有可作為,只是耗時甚長,非逼不得已不可為之。」潘鳳言道。

    「呼~姐夫此計雖險,但以嘉看來卻是有驚無險,嘉自認亦是才智高絕之輩,然即便如此瞭解姐夫亦是不曾窺得此計全貌,想來他人亦只能明其皮毛,當是於此計無妨。」郭嘉將手中棋子放下,深思道。

    無間道,而且是一款漢朝版的無間道,其中更是加入了趨狼吞虎之計,只不過對像不是警察和黑幫,而是十常侍、外戚與世家而已。

    於十常侍面前,潘鳳乃是向著他們,同樣,在何進面前,潘鳳亦是為其出謀劃策之人,加上潘鳳又為韓馥義子,荀爽之徒,與世家又有著極其深的關係,如此諸多條件才能使用這種計策。

    那愛國奉獻榜不過只是一個引子,為的就是將宦官、外戚、世族之間的關係挑明,並且讓靈帝明白這些勢力對自己皇權的威脅,然後潘鳳於三者之間左右逢源,互做間諜,同時慢慢的推動這系列事情的發展。

    如此行事不過只是為了將整個洛陽的權利進行一次洗牌,同樣也是對整個大漢的財富進行洗牌。

    好比此次捐獻之中,幾乎所有大的世家都有所參與,而只要摻和進去就一定會有所損失,雖然在名上得道了補償,但這些名在一定的程度上被抵消掉,最後便成為世家、外戚、宦官之間爭一口氣。

    如此一來那些囤積米糧的商賈自然不敢得罪三方,賣於三者的米糧價格自也不會甚高,而那些小的商賈也能夠從中獲得一定利潤。

    如此一來卻是讓小商賈得益,而大商賈受到三方打壓,使得那些意圖操控市場的商賈皆損失慘重。

    世族、外戚、宦官三者自然也不用說,他們所捐之物最後只會便宜整個大漢,而獲利的人除了那些難民外便只有漢靈帝劉宏。

    唯一受到牽連的便是那些賣糧後的農戶,如此一來糧價上漲,使得大多數的農戶無錢買糧,從而可憐的成為難民,然後再次被接濟。

    但當這些農戶成為難民後嫉恨之人絕對不會是始作俑者的潘鳳,而是大肆收購糧食的世家、宦官與外戚,如此一來,卻又正好與捐獻之善名想抵消,甚至影響更壞。

    對於這一點,雖然有人看出,但他們難道還能以這個去怪潘鳳不成?這捐獻之事乃是純自願的形式,他又沒逼迫他人,如何能怪?

    如此一來,受到賑濟的百姓心中所感謝的自然就輪得到潘鳳,如此一來,利益之所得最後卻最終流向靈帝手中,而名聲卻又流入潘鳳身上。

    「宦官、外戚、世家,三者皆為天下大亂之根,惟有將三者打壓到底,又或者讓三者的勢力小到對皇權沒有影響,方才是如今該做之事,否則此三者明爭暗鬥,苦的卻永遠是百姓。而那些大商賈操縱市場,囤積貨物,更非利民之事,我之舉措便是要將其重新洗牌,破而後立!」

    郭嘉聽罷方才知曉為何此事不可讓荀彧等人知曉,畢竟荀彧雖與他二人關係甚好,但終究是世家中人,而自己與潘鳳本便為寒門子弟,對於世家多少有些怨念,自是能夠發現其中弊端,好比朝中百官大多數皆為世家中人,甚至造成門生遍佈天下之事,各個州郡皆有其門生故吏。想想若是袁氏、楊氏中人有一族造反。

    天下!如何不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