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二十四章 俠之大者 文 / 金哨本無路

    崇禎沒有想到自己本來在逃命,卻在衝動之下幹起了救命的勾當。自己都覺得自己實在太過高尚。或者人本身就是高尚的動物,只是社會越進化就越不高尚。原始社會有『共產』的覺悟,而二十一世紀的老太被人救起居然反過來栽贓恩人。唉!想問題老是跑題!如今人倒是救下了,問題是兩人都暈了過去,總不能把人家撂這兒不管吧!只好又將劉叔敷藥包紮一番。

    馬匹可是好東西,土匪的馬匹死了兩匹,還剩下五匹馬,得把馬匹收攏來,要是兩個人配上五匹馬,一路上騎乘也好,駝東西也好,那可是省不少力,速度不知道要快多少。只是這一來,目標大了,沿途的風險也同樣增大。

    龔大明由於探險「驢友」身份,對騎馬馭馬是有一番功夫的,加之前世身形敏捷,而崇禎也是練就武藝,所以五匹馬有四匹馬攏到了一起,只跑掉了一匹馬。

    跑掉一匹馬大有風險,土匪要是追蹤而至,憑自己和王承恩兩個人,哪怕有四把44式手槍,那也會在群毆之下死得很難看。看著地下兩個昏迷的漢子,一時間有些後悔太過莽撞。

    崇禎和王承恩兩個人將二人抬上坡來,隱藏在灌木叢中,將六匹馬也牽到山上偏僻之處,繫在樹上。再把匪徒的屍體丟到亂石崗後,兩個人坐下來討論起下面的行止。

    王承恩說道:

    「皇上真是大俠風範,堪稱神勇啊!」

    「你也不錯!那一槍打得很準。只是你這『杜版』手槍,關鍵的時候啞火,差點讓那刀疤臉跑掉。喂,這手槍要老是啞火,還真不如連弩好使。」崇禎有點心有餘悸,想起要是那刀疤臉跑了,自己這會兒便只有躲的份,躲不躲得過那就要撞大運了。這44式手槍要是像段譽的一陽指一樣,時靈時不靈的,那自己這大俠名號遲早會栽在這槍上。

    「我說皇上,這44式手槍,兩個缺點,一是啞火,十槍有一兩槍啞火,二是後座力大。除了這兩個缺點,你那『朱哥』連弩,拍馬都趕不上。論射程,遠了三倍不止,論威力,這手槍能打死一匹馬。射速上,連裝子彈在內,一分鐘最快大約可以打出15到20槍,跟連弩的射速差不多。問題是,在30米以外,你那連弩就是廢物。所以,還是珍惜吧!之所以一個人配兩把手槍,就是為了防止啞火。再說退出啞火子彈再裝彈也是三四秒鐘的事情,我的皇上,該滿足了!就憑你的身手,有了這套行頭,做一個行俠江湖的大俠綽綽有餘了。」

    正說呢,那個叫劉叔的醒了。崇禎連忙過去,把來龍去脈問了個清楚。

    原來劉叔是劉家堡的護院。一個叫「飛狼幫」的土匪聽說劉家堡有糧,發了「飛狼帖」前來徵糧,劉家堡自己的存糧亦是有限,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本來「飛狼貼」一出,在此一帶,聞者莫敢不從。可沒有糧同樣活不下去,劉家堡只能硬抗。飛狼便帶了兵馬前來,把莊子圍了,待破堡之後,便要按飛狼規矩——屠堡。

    這劉家堡的劉嘯原,舉人出身,也學得一身功夫,領了劉家堡的青壯,愣是將堡守了一天,土匪頭子「飛狼」來了狠勁,仍是繼續攻堡不綴。守到今天,劉嘯原一看這樣守下去,劉家堡必破無疑。於是差劉叔帶人突出來送信,請三十里外的趙家主前來援手退敵。崇禎問明土匪多少,卻也不過二百多個土匪,只是劉家堡連老幼在內才二百來口子人,若非劉嘯原組織得法,早就堡破人亡了。

    「不知那趙家堡能派多少援兵?」崇禎考慮如果援兵不至,自己得盡快跑路,否則糾纏在此處,便插翅難逃了。

    「劉趙兩家素來交好,向來有事互相援手。援兵是必派的,趙家堡大,民團有一百多人,派個七八十人沒有問題。」

    正說話間,遠處傳來一片馬蹄聲,卻不知道是土匪還是援軍。劉叔伏地一聽,隨即驚喜道:「應該是援兵到了。」

    崇禎想,要是有七八十人,這趟渾水不趟已經趟了,索性好事做到底,幫他們打退追兵,然後請個嚮導,助自己脫身。助人亦是助己!

    轉眼真是來了援兵,劉叔與趙家堡的少莊主趙一均見禮,並隆重介紹了兩位大俠:龔大俠和杜大俠。趙一均已經聽二剛說了路遇俠客相助之事,當下對龔杜二位大俠也是禮數周到。見二位大俠願意一同赴援,更是大起敬意。

    一路疾馳,到了一片樹林,遠遠已經望見方家堡的情形。

    遠遠看去土匪也就二百來人,但是旗幟器械一張羅,氣勢煞是驚人。劉家堡已很殘破,雖然堡上依然在頑強守備,但已是頗為吃力。土匪在堡寨外面也倒下了二十幾具屍體。這會兒又在組織新一輪進攻,後面弓箭手彎弓搭箭,利箭嗖嗖往堡上射去,幾十個土匪手持盾牌,身穿盔甲,吆喝著往上衝。

    崇禎一看這局面,自己這夥人衝上去,恐怕也最多只是打個平手,在堡內守著,畢竟有堡寨之利,要是與土匪野戰,這八十號人撲上去,恐怕未必打得過鎮日裡在刀口上舔血的匪徒們,心中便起了一個念頭,追上趙家少莊主和劉叔,拱手說道:

    「趙少莊主、劉叔,二位,不知你們想如何救劉家堡?」

    趙一均昂聲道:「我等既來救援,救兵如救火,殺過去便是,裡應外合,還怕他這幫土匪不成!」趙家堡的民團向來悍勇,確是不懼一般的土匪。

    崇禎一聽,這傢伙要蠻幹,那勢必拚個兩敗俱傷,還不一定勝得了這幫土匪。試想要沒有兩下子,人家敢幹土匪嗎!

    於是建議說:「依我看不如這樣,先派一半人前去衝陣,另外一半人埋伏此處,衝陣之後,佯裝不敵,將土匪引入樹林,打他一個埋伏。如果能夠引得土匪到此,以我二人身手,可助你等殺他十個八個沒有問題。等設伏殺敗前來追趕的土匪之後,再一鼓作氣衝出,土匪不知我軍虛實,我料其必然逃去。」

    那趙一均也是一個童生,剛才一時衝動,此時聽龔大俠所言有理,畢竟自己不是來跟土匪以命換命,於是欣然照辦,挑了三十多人,打馬撲向土匪。那趙一均一邊沖一邊大喊:「劉叔叔,侄兒來了。待我殺退匪徒,再進寨中。」「殺呀!」

    那飛狼一看了來了援兵,可統共不到四十人,甲冑不整,陣容散亂,能抵什麼用。眼皮子抬了抬,跟旁邊的匪徒說:「二當家的,你帶八十個兄弟,去把那些不長眼的收拾掉。」

    趙一均打馬衝到跟前,嗖的一箭,射中一個土匪面門,這年輕人手上功夫不俗,確有狂的本錢。他所帶三十幾人都是最為悍勇之輩,放馬飛奔,立時便衝到土匪跟前。原本向寨中射箭的弓手連忙轉過頭來,嗖嗖嗖射過來一陣箭雨,卻也擋不住趙一均的這路人馬,此時精銳的土匪都在前邊攻城,側面多是一些老弱,又是捨了馬匹,立時便被砍翻了十幾個,陣腳為之一亂。二當家的土匪頭目指揮應變極快,號令八十騎瞬間迎了上來,趙一均的馬隊衝擊登時一窒,轉眼之間攻守換位,招架了幾招,趙一均一看不敵,大叫:「頂住,頂住。」

    聽到「頂住」,卻是一個也不頂住,狼狽地打馬往回便逃。只有趙一均一個人落在後面,只見他擋住一刀,又避過一刀,左手甩出兩支飛鏢,待對手迴避之際,打馬就跑。那二當家的一看死了十幾個兄弟,哪裡肯放,放馬就追。八十多騎追著趙一均的小隊,飛奔而來。王承恩看那四蹄奔騰的馬隊,聽那隆隆的蹄聲,只覺得一片殺氣騰騰,手心便不爭氣地開始流汗,手腳發軟。那趙一均一邊跑,還不時往後面射箭,引得土匪們更加暴怒,一直緊追不捨。

    待大半土匪進了樹林,趙一均猛地打一聲呼哨,大喊:「兄弟們,殺啊!殺光這幫兔崽子。」

    於是伏兵大起,兩側樹林中飛出一片箭雨,頃刻射中了十幾個。崇禎從樹後探出頭,連弩瞬間射出去十箭,射中了七個。伸手又接過王承恩的另一支連弩,嗖嗖又是射出十箭,匪徒被堵在林中,前方和左右都是敵人,又一時後退不及,便只有挨箭的份兒,崇禎的連弩十箭之中射中了八個匪徒。

    那二當家在混亂之中,一邊大叫:「快退,快退!」,一邊奪路而逃。這個二當家的這麼一喊,立時收到一張催命符,崇禎端起手槍,略一瞄準,乒的一聲,只見遠處二當家的後腦處打出一個血洞,腦髓從腦前濺出,紅的白的,飛在空中,說不出的血腥。按說打這匪徒的背部更有把握,崇禎卻為了立威,非要打成這樣,弄得王承恩看到這一幕之後,腿腳一軟,癱倒在地。

    土匪們久歷江湖,卻也少見這種被隔得老遠打成腦漿飛濺的恐怖場面,不知道這凶殘的殺器究竟是什麼神兵。一個個打馬飛奔,唯恐跑得不夠快,那殺器落到自己頭上,便會死得很慘。趙一均一看土匪只顧逃命,全無抵抗,大喊:

    「追上去,殺!」

    一幫人全部衝出去追殺匪徒,整個樹林裡只剩下大剛和崇禎王承恩三人,大剛身子還很虛弱,不能使勁。崇禎看著王承恩的樣子,有點哭笑不得,要說杜大俠見不得血腥場面,這事傳出去可是一個大笑話。

    八十個匪徒只跑回來十幾個,飛狼一看,不知道樹林裡還藏有多少伏兵,光是衝出來追殺的就有快一百號人,自己損傷已經過百,再不跑路,恐怕就要交代在這裡了,一念及此,連忙大呼:

    「弓箭手,往這邊放箭,射住陣腳。」飛狼一邊號令停止攻寨,一邊招呼手下上馬抵敵,剩下的匪徒畢竟還有一百五十來人,飛狼大刀一揮,一幫亡命匪徒頂了上來,又有弓手不停地放箭,趙一均一看,不可魯莽。土匪看來撤兵在即,也就揮揮手停下馬隊,遠遠對峙。

    見討不了什麼便宜,土匪們一聲「扯乎」,一忽兒便跑了個乾淨。

    樹林裡,王承恩擦了擦汗,輕聲跟崇禎說:「我總算明白了為什麼劉宗敏兩天就可以追出3000萬兩銀子。他大爺的,若是沒有習慣血腥,光看著這血腥的場面都受不了,更不要說親身承受了!」

    崇禎笑笑,說:「習慣就好了,我也是狩獵野豬練就的膽量。」

    中午,劉家堡劉家大院裡,大辦慶功酒,一是慶功,二是答謝兩位大俠和趙家堡援兵。

    龔大俠和杜大俠坐在首席,被奉為今日最尊貴的客人。兩位大俠殺匪徒救劉叔,之後定計埋伏,又在舉手之間殺了十七八人,尤其是槍殺排行老二的匪徒那一幕,被許多目睹者以不同的角度精彩回放,讓一眾人驚為天人。

    劉嘯原一口一個大俠,一口一個恩人,弄得崇禎很是有點忸怩。倒是王承恩收放自如,宛然大俠的范兒。待喝過三杯酒後,大家開始熟絡,也就放開了說話。

    當崇禎問及為何二百多土匪就能橫行本地,劉嘯原歎了口氣,一一說起。此前只要接到「飛狼貼」,本地村堡就會乖乖送糧給土匪,無奈現在堡中之糧尚不夠一村之用,這才拒絕交糧。因此土匪便來圍堡。

    崇禎又問為什麼不聯合起來把這200多土匪合力剿了,回答說官府不管,各村堡各有算計,有兩三個村堡願意聯手卻又沒有絕對把握,於是養匪至今,把土匪越養越肥。「養匪遺患」的禍患遠過於「養虎遺患」。

    崇禎想起後世的一個關鍵詞:一盤散沙!這便是活生生的例子,一盤散沙之下,別說抗清,就連一小股土匪,也是毫無辦法。要不是自己湊巧搭了一手,一個劉家堡說不定就這樣抹去了。

    酒闌人散之後,崇禎自稱負有秘密使命,今欲秘密去往天津,還望劉莊主派個熟悉路徑的嚮導云云。劉莊主卻另有心計,見這兩位大俠分明文武雙全,其中龔大俠的身手更是出神入化,便有心送二兒子劉繼雲隨龔大俠學點本領,二剛因為龔大俠救了大哥,也可隨行。因此叫來兒子和劉二剛,讓二人直接磕頭拜師,崇禎沒想到弄這一出,人家真的把自己當大俠了!好吧!就當收個徒弟吧,自己能教他們的不少,王承恩能教他們的更是一籮筐。於是龔杜兩位大俠,就這樣收了兩個徒兒。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