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三十三章 讓有種的人先富起來 文 / 金哨本無路

    半個月前,江陰典史閻應元被錦衣衛請到了南京,這位閻應元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典史,不知道緣何皇上要召見自己,只能懷著忐忑的心情進宮面君。

    閻應元大禮參拜完畢,崇禎一看這相當於後世縣公安局長的閻應元,四十左右年紀,面色紅潤,一臉絡腮鬍子,隱然有一股精明強悍之氣。這個歷史上曾經領導江陰城軍民堅守江陰83天的著名人物,被自己請來還不知所為何事呢!

    「閻愛卿,朕請你進宮,是想委託你辦一件事。不過這事閻愛卿以前可沒有幹過,不知道閻愛卿能不能為朕分憂?」

    閻應元心想我就是以前幹過典史,更高的官的確是沒有幹過,不過所有的人不都是一路陞官上來的嘛!難道說沒有幹過更高的官兒就說自己不能幹嗎!

    閻應元心想皇上不知道要給自己升個什麼官兒,是不是連升三級那種,怕嚇著自己。閻應元一向自視甚高,哪怕連升六級自己也能勝任愉快。當下回答道:

    「承蒙皇上恩典,只須皇上發話,微臣自是盡一己所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只是不知道皇上要微臣如何做。」

    崇禎笑笑說:「閻愛卿放心,這個事只要閻愛卿用心去做,並不是什麼難事。做好這件事之後,朕還有更要緊的事交給你去做。不過此事務必做好,不容有失。」道:「這樣吧,王公公先跟你說說這事。」

    王承恩連忙接過話來,說道:「閻大人,是這樣的,皇上在南下途中,路遇一位世外高人,言及江西某地有一個特大的銅礦,而且此礦還伴生金銀,皇上已經派人去看了風水,都說此事不虛。因此皇上想派一個能幹的吏員,負責開礦,因閻大人在江陰任內平定鹽盜,保境安民,政績突出,故此皇上特意從江陰將閻大人請來,就是為的此事。此事閻大人雖然不熟悉,但是其實不難。有關開礦的技術工匠,在下已經物色好。至於江西礦區,皇上已經差人買下所有地盤。閻大人可願為皇上辦理此事?」

    閻應元不是糊塗之人,其理解溝通協調能力更非常人可比,否則陡然間要領導江陰幾十萬軍民抗清,哪能那麼指揮順暢!看來皇上要自己來主持開一個銅礦,這個礦中還有金礦銀礦伴生其間,這麼說一定是一個非同一般的礦藏,換一句話來說,自己所要擔負的使命也非同一般,閻應元向來是一個喜歡挑戰性工作的幹部,當下答道:

    「微臣多謝皇上的信任,敢不從命。微臣一定盡力而為,以報答皇上浩恩!」

    王承恩見閻應元直承其事,並無推辭,心下誇讚,繼續說道:

    「皇上此次開礦,不欲傚法鹽鐵專賣制度。皇恩浩蕩,此次採用的是合夥開礦的辦法,皇上礦山地皮占股六成,其他合夥人占股四成,皇上花了十二萬兩銀子買下了礦山,其他的合夥人只要湊齊八萬兩銀子,就可以開礦了。這個八萬兩銀子,鄭芝龍出四萬兩銀子,本來鄭芝龍意欲出齊其他四成全部八萬兩銀子,但是皇上考慮讓更多的人利益均沾。因此,其他四萬兩銀子,皇上有意讓你在江陰籌集,入股占份子的人一年以內回本絕無問題,機會難得,在下想他們必然樂意。閻大人以為如何?」

    閻應元以為讓他籌集銀子是有意考驗,盤算了一下,依自己在江陰的影響力,就是籌集個十萬兩銀子也不在話下,何況這一次還有皇上的金字招牌,又有一個寶貝似的銅礦擺在那裡(要是皇上所說不假的話,嗯,皇上金口玉牙,當然不會假!)。當下答道:

    「給微臣五天時間,微臣一定將銀子籌好。」

    崇禎一聽大喜,欣然說道:

    「閻愛卿,朕此次並不給你封什麼官。朕給這個銅礦取了個名字,叫做孔雀山銅礦股份有限公司,朕作為這個公司的大股東任命你作為經理,年薪一千兩銀子。愛卿好生辦事,朕日後還有大用。至於如何合夥,如何分紅,王公公那裡擬了章程,你拿去一看就明白了。朕許你便宜行事,朕不干預。不過有關開礦的技術問題,你要多聽聽王公公的,此外就是賬目一定要清楚,這一點王公公也會與你細說。大的方面王公公代朕做主,具體事務閻愛卿可便宜行事。閻愛卿這就和王公公一起辦理此事,務必加快速度,不得有失。」

    「微臣遵旨!」

    閻應元打著皇上的招牌,一天就在江陰籌集了四萬兩股銀,籌滿之後還有陸續要來參股者,閻應元只好婉言回絕。要知道「崇禎北京脫險記」已經在民間傳為奇談,有說騰雲駕霧的,有說天兵護體的,不一而足。在王承恩的有意無意傳播中,在崇禎徒弟崇拜的神話下,加上錦衣衛溫鐵誠繪聲繪色的描述,把崇禎脫險的故事編輯成了不同的神話版本。不過對於擊斃大順軍追兵,這些不同的版本都不約而同地將擊斃的對象換成了其他的倒霉蛋——土匪、韃子、倭寇。於是民間傳說崇禎成了神仙一樣的人物。聽說開礦是基於崇禎得自世外高人的指示,人們自然就聯想到這是神的指示。於是江陰的有錢人深信不疑,趨之若鶩。

    閻應元家中門庭若市,最後不得不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帶著六百弟子第二天就趕赴南京。到了南京,會合王承恩和一介工匠,又立即乘船趕赴江西。

    江西總督袁繼鹹早已接了崇禎密旨,安排部屬一千人馬陪同送至上饒德興,一行人在孔雀山下紮下營帳,王承恩兼職要幹的事兒實在太多,等不及探礦,只是把後世露天銅礦的礦層深度大致說了說,具體位置反正也說不準,那就只好沿著孔雀山四周多挖洞,深挖洞,到處撒網,總能撈上點什麼!嗯,就是這意思!王承恩第二天就匆匆離開了。自第二日起,大隊人馬就開始四處開洞,大肆挖掘,此行帶了不少火藥,因此在探礦的時候,為了盡快探明礦藏,其一是不惜人力,其二便是不惜動用火藥。方圓幾十里打起洞來,把一個好好的地方挖得到處是洞,到處是渣。到了第四天,就有四個洞口發現銅礦。德興銅礦礦藏很淺,後世機械化露天開採,這個時代雖然沒有條件露天開採,但是多挖一些個深度十幾米幾十米的坑洞,那還不是什麼難事。閻應元充分發揮了他的組織協調水平,指揮了這次聲勢浩大的孔雀山探礦大會戰,參加會戰的有按勞取酬的大明將士,有600緊跟閻應元的公司首批員工,還有附近蜂擁而至的民工,當然也離不開工匠們的指導,這個特大型銅礦就這樣被一幫兵哥小弟以及臨時工們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值得一提的是,參加本次挖坑大會戰的一千名官兵日後成為大明朝一支過硬的工兵隊伍,被譽為「金剛鑽工兵團」。

    當孔雀山銅礦的礦石樣品送到南京的時候,王承恩把礦樣送到工部,這種斑銅礦石的含銅量到了二成五,100斤礦石冶煉出來了25斤粗銅。

    王承恩將冶煉的銅鈿送到宮中時,崇禎看了貨真價實的銅鈿後猶自彷彿,這速度也太快了吧!閻應元到孔雀山下不過四天,就通過挖坑探出了銅礦的位置,這挖了多少坑多少洞啊!當王承恩稟報說動員了一萬八千人,六十個人負責挖一個洞,日夜不停,總共挖了三百個洞,火藥用了三千斤,光請人挖洞的錢就花出去三千六百兩銀子時,崇禎不禁有點佩服這個閻應元的魄力了。

    崇禎年的銅錢粗製濫造,錢薄重量輕,含銅量不到六成,含鉛太高,所以一是發黑,二是極易破碎,難怪市面上5500文銅錢才能換到一兩銀子。按照正常年份一兩銀子兌換700-800文銅錢,若按照一文銅錢8克,即使全銅鑄造,6.4公斤銅可以鑄造800文銅錢,而銅價是銅錢價值的四成,也就是說6.4公斤銅價值為320文銅錢,即四錢銀子,一公斤銅的價格約為六分銀子,按照一兩銀子折合後世人民幣700元,則銅價為每公斤43元人民幣,這個價格倒是相差不大。這個孔雀山銅礦礦藏極淺,最淺處也就十米,開採成本極低,所以開礦利潤極大,達到了五倍以上的暴利,或者說毛利率可以達到驚人的80%。孔雀山銅礦一天開採100噸精銅礦是小菜一碟,按日產粗銅24噸計算,一天收入一千五百兩銀子,稅前利潤為一千二百兩銀子,如果收取10%的礦稅的話,淨利潤也有一千零五十兩,一年下來穩賺三十六萬兩銀子。二十萬本金,年收益率達到了驚人的180%,這還不算伴生的金銀,要是算上金銀產量,淨利潤絕對超過五十萬兩銀子。聽王承恩把賬一算,崇禎和王承恩一擊掌,然後雙雙大笑起來。

    太監們就見皇上和王公公看了一塊銅鈿之後,嘀嘀咕咕了半天,末了君臣倆右手擊掌,大笑出聲,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高興事兒,心說這不過是一塊銅鈿而已,皇上卻好像看到數不盡的金銀財寶一樣。

    君臣兩人還真就是彷彿看到了數不盡的金銀財寶,不,這遠不是金銀財寶那麼簡單!這是君臣二人費了海量腦細胞才斟酌出的一套系統計劃,這一整套計劃環環相扣,既叫「先富示範工程」,也叫「民間資本激活工程」,還叫「國力動員模範工程」。

    兩個人來自後世,當然知道有錢才是硬道理,當然也有另外一個更文明的說法——發展才是硬道理。此外,兩人分析了明末的國家動員力,分析之後那個鬱悶啊,真是別提了!你說光北京就能追贓助餉追出七千萬兩銀子,江南更富,財主們的地窖裡埋了大把的銀子,就是寧肯埋著不肯拿出來投資,寧願日後白送給清兵。大明朝當時絕對是世界工廠兼世界工業技術發源地,貿易順差的結果是讓世界上的銀子全部嘩嘩嘩流入大明,以至西方殖民者把美洲的銀礦挖到幾乎枯竭還是填不上貿易逆差。西方這一陣正在大打「三十年戰爭」,誰他媽的還買大明朝的瓷器絲綢這些奢侈品!尤其是1630年到1648年全歐洲混戰一團,更是打成了一鍋粥,軍費都捉衿見肘,哪還有心思進口大明產品享受高檔消費。該著崇禎倒霉!一上台就碰上了出口萎縮,江南經濟大受影響,江浙的良田土地都用來養蠶種棉了,結果誰也不知道西方把美洲的銀礦挖沒了,又把剩下的銀子燒到了打仗上,所以該來的訂單沒有來,產品積壓,可田地不產糧,大明朝這些年的天災可沒有斷過,種棉種桑通通虧本,而米價天天上漲,財主們的日子開始進入「入不敷出」階段。這些財主們的日子其實還是很好過,這幫傢伙地窖裡的銀子堆積如山,只是賺慣了銀子,現在虧本經營,誰敢像以往那樣大把花銀子!可以這麼說,大明朝的銀子越來越集中在一大批商人手中,有些商人平時裡掛著其他名目,比如各級官員莫不介入工商,差別只是直接或者間接而已,縉紳宗族勢力也是工商業的主力參與者。可是這些人掌握的巨額財富卻不能有效地通過動員轉換成戰爭資源。大明朝以至少兩億的人力資源,是滿清人力資源的二百倍,大明朝天下的財富,按照杜車別的說法,明朝12億畝土地,除去遼東3億畝,算9億畝,每畝平均產糧426斤,總產3800多億斤,農業產值就是6—12億兩白銀,產值是滿清的二百倍不止,可是國家的動員力不及滿清的百分之一。滿清甚至都能把大明朝的資源利用上,這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想一想當1740年腓特烈大帝繼承王位的時候,就繼承了當時屬於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之一,其兵力已接近8萬人,這對於一個只有250萬人口,年收入約100萬英鎊的國家來說真是匪夷所思。到了1786年,腓特烈大帝的常備軍達到了20萬,人口剛好是500萬。普魯士國家年收入的80%都花費在軍隊上。比較一下一個國家的動員力,大明朝和人家腓特烈大帝相比,簡直要羞愧至死。

    圍繞到底是依靠誰的問題,兩人議來議去發現農民暫時是不能依靠的對象,農民的潛力固然巨大,可破壞力更大!你總不能先去發表馬克思主義,然後再來一場啟蒙運動,再然後成立無產階級政黨吧!那得花多少年!一個世紀不知道夠不夠。所以最後認定的依靠力量就是士族縉紳工商階層,這個階層可稱之為大明朝的基層柱石。陸象言有所謂「官無封建,而吏有封建」就是指各地士族縉紳工商階層在當地長期不變的影響力,其號召力絕對超過朝廷任命的官員。

    這就是為什麼閻應元能夠指揮江陰軍民堅守江陰83天才破城的原因,簡單而言就是因為士族縉紳工商階層的基層動員力。而史可法守揚州才六天就破了城,指揮固然差勁,不能有效動員基層卻是失敗之主因。

    所以,閻應元被選中做了崇禎皇家公司的第一任經理。崇禎和王承恩敬重江陰的士族縉紳工商階層有種,便把最暴利的投資機會送給了這些有種的爺們。

    當然,皇帝的目的遠不止此,這一招不過拋磚引玉而已。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