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三十九章 皇家軍事學院 文 / 金哨本無路

    崇禎這些日子白天簡直忙壞了,連大學士們也難得找得到敬愛的皇上。皇上能不忙嗎!皇家軍事學院和皇家講習所同時開學,皇上身兼皇家軍事學院的首任院長和皇家講習所名譽校長,忙得腳不沾地。所以皇家俱樂部完全是王承恩打理,其實王承恩的心思也是在技術和商務上,皇家俱樂部的日常運作就交給了溫鐵誠,因此溫鐵誠請三位公子免費打一打「殺韃木」,不在話下。

    三人回到客棧,便有公差上門通知,讓嚴楊二位公子後日前去參加皇家軍事學院第二期學員的資格考試,三人於是要了一壺酒,為嚴楊二人有機會成為皇上的授業弟子慶賀了一番。

    皇家軍事學院第一期學員只有三百人,學制三個月,速成班啊!沒有辦法,要迅速成軍。就像後世的國足,請個知名外教,然後從各個中超球隊扒拉一些個球員,沒集訓兩天,可能教練連有的球員的名字還叫不上來,便要參加世界盃預選賽,情形都是一樣,時不我待啊!

    皇家軍事學院任命了一堆新教官,有負責德育課的史可法和錢謙益,幾個軍鎮大佬吳三桂、黃得功、左良玉、高傑、劉澤清、劉良佐都被聘為名譽教官,名譽教官軍政大事在身,崇禎就點名調了吳三桂部將郭雲龍、黃得功部將田雄、左良玉部將金聲桓以及高傑部將李成棟四個人進京,在皇家軍事學院任職教官半年。這四個人在歷史上都不是什麼好鳥,郭雲龍率先降清,再也沒有回過頭,田雄後來降清,也是死心塌地追隨清軍。金聲桓和李成棟降清之後復又搖身一變,又回頭變成南明大將。總之,這幫鳥人為了利益什麼都幹得出來。起先王承恩對把這四人弄來授課頗有幾分質疑,王承恩當時就說了:

    「我說皇上,這些鳥人有奶就是娘,皇上把他們弄來,要是把學生們教壞了那如何是好!」

    崇禎聳聳肩,說道:

    「朕倒是想請孫傳庭這樣的來授課,要德有德,要才有才,在戰術上還有獨創,可是孫大人不是被李自成虐死了嘛!怎麼辦?朕要搞的是後世的戰例教學,總不能把一幫道聽途說之輩弄上來講戰例吧!這些人人品是不咋地,可是歷經血戰,是真正有戰場經驗的戰將,讓他們現身說法,總比沒上過戰場的紙上談兵的強吧!至於說到德行,連吳三桂這個歷史上最大的投降派咱都忍了,還委以重任呢!再說了,黃埔軍校有多少死忠國民黨的教官,在裡面學習的『共產』黨學員還不是一顆紅心!咱請史可法、錢謙益說教不也是防患於未然嘛!何況還有朕呢,朕的演講水平如今博取古今中外之精華,忽悠那幫血氣方剛的學生仔綽綽有餘。咱又有一塊『正統』的牌子,足可鎮住這些天子門生,這可不是玩的。哪怕有那麼幾個敗類,也不要緊。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大浪淘沙,就是這個理!怕個啥!」。

    崇禎的幾句話一說,王承恩也就沒詞了。

    崇禎在後世的吹牛水平本就不一般,連講體育課都能讓學生聽得津津有味。如今被王承恩的「個人崇拜」計劃一刺激,又被形形色色的粉絲追捧,底氣更足,因此崇禎的演講水平升級換代之快,連王承恩也自慚形穢,常常忍不住一聲歎息:這樣下去,在吹牛上,恐怕自己是拍馬也趕不上皇上了!

    史可法的講課最是枯燥,孔孟之道在他口中就是一些乾癟的概念,聽他首輔大人的講課令人昏昏欲睡,當然這些舉人秀才一輩子的最高理想就是自己也當上這個首輔,所以哪怕史可法在台上敲木魚唸經,這幫孩子還是削尖了耳朵,生怕漏過一個詞兒。

    錢謙益的講課比較生動,作為東林黨如今的魁首,口才當然不是一般人的水準,也不知道他這東林黨的魁首是憑文采還是憑口才混來的。錢氏偶爾還會來點幽默感,頗能調動學生們的興趣,因此學生們對這種本屬於後世政治課範疇的講學居然有點入迷。比如錢謙益給學生們出示了一張滿文版的《清報》,錢氏指出滿清野心勃勃,覬覦大明江山,一旦得逞,便要顛覆孔孟,連文字都要換成這種蟲子蚯蚓一樣的玩意,於是學生們大起同仇敵愾之心,自發地將抗清同捍衛儒學聯繫了起來,所以說錢氏的授課常能引起學生共鳴,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趙一均算是崇禎的嫡傳弟子,好歹具備與土匪拚殺與大順軍遭遇戰的經驗,冷兵器作戰和熱兵器作戰都有所經歷,於是崇禎把機會給了趙一均這樣一個有準備且又善於抓住機會的後生,讓這位弟子負責第一期學員的隊列、體能和基本戰術訓練。趙一均不負崇禎厚望,嚴格執行了崇禎「三從一大」的訓練指導原則,結果訓練中三百學員刷下了35人,剩下了265名學員。這「三從一大」便是「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的簡稱,是後世中國競技體育的主要訓練原則之一。

    這個訓練原則本就源自解放軍的作戰訓練原則,最早由中國體育界於1964年在學習解放軍郭興福式教學法的過程中提出,在中國早期競技體育的發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崇禎作為後世體育界人士,對這種訓練原則熟得不能再熟,順理成章便照搬過來。趙一均每天都讓學員們高呼一遍「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然後投入嚴酷的訓練。其實要說嚴酷,那是在這幫讀書人眼中才算,崇禎已經適當減了量,畢竟這是培養基層軍官,不是訓練大頭兵,更不是訓練特戰隊。即使這樣,還是有三十五個受不了苦的讀書人被刷了下來。刷下來的立時便被王承恩主持的皇家軍事工程學院當寶貝一樣的接收走了,這幫人受過嚴酷訓練,講究紀律和協作,又是憑本事考進第一期的,這樣的人才實在難得,可不能放過。

    周沖被任命為武術教官,其實教的不過就是後世拼刺刀的明朝版本。44式步槍配了刺刀,崇禎先是用木頭搶把後世拼刺刀的幾招似模似樣地演示一遍,然後就讓周沖和趙一均兩人各持木搶對練起來,周沖的武功高強,速度、力量和應變都高出一籌,很快便殺敗趙一均。崇禎讓趙一均協助周沖,將拼刺技術總結個三六九來,最後經過反覆摸索,明朝版的拼刺技術正式出爐,就由周沖負責學員的拼刺訓練。

    劉二剛負責射擊訓練,周沖和周公子作為射擊助教。之所以只能作為助教,大名叫做周衛明的周公子,因為年紀過小,只能作為助教。周沖則是射擊姿勢太不規範,雖然周教頭雙手可以同時開槍,但是姿勢特別怪,那姿勢雖然奇怪,但是槍法還挺準,尤其單手持槍能夠準確擊中目標,這一點連崇禎也做不到。周沖這個是天賦,真正教學生可不能學他那姿勢,所以周沖只能是射擊助教,他的作用更多的是表演,激起學員的鬥志而已。

    每天下午訓練一個時辰之後,便是戰術理論課和德育課。每天下午總有一半的人聽崇禎親自講授戰術理論。

    對於冷兵器作戰那一套,崇禎畢竟瞭解有限,不過還是結合王承恩所瞭解的兩相對照,把漢尼拔的那一套戰術約略講了講,對於蒙古的曼古歹戰術卻作了重點介紹,原因無他,一些熱兵器戰術就是吸收了曼古歹戰術形成的。建立新軍,冷兵器當然在摒棄之列,因此重點講的就是熱兵器作戰戰術理論。說到熱兵器戰術,崇禎在後世耳濡目染,兼且自己是個軍迷,各種熱兵器戰術在頭腦裡應有盡有,有鴉片戰爭的,也有軍閥混戰的,有一戰的、二戰的,有紅軍的,也有白軍的,有日俄戰爭的,也有抗日的、內戰的,有美國南北戰爭的,也有朝鮮戰爭的,還有對印反擊戰和對越反擊戰,不一而足。好在自己後世是個老師,有了素材,便不愁怎麼寫教案。

    教案當然要寫,備課嘛,總是要備的!不過,崇禎講課的時候,說著說著就捨了教案,即興發揮,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可惜王承恩沒有時間來聽崇禎瞎掰,否則聽了之後真不知道一幫學生怎麼會將崇禎奉若神明的。崇禎一會兒把老毛的語錄編輯一通,比如將「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改編成「實戰,總結,再實戰,再總結。」。一會兒又把《地雷戰》、《地道戰》、《南征北戰》的觀影心得大事發揮。一場朝鮮戰爭,愣是讓崇禎把什麼兩棲登陸戰術、穿插包圍戰術、磁性戰術、坑道戰術、零敲牛皮糖戰術、後勤戰戰術等等吹了個不亦樂乎。反正崇禎腦袋裡的戰例多得數不完,信手拈來,隨便總結一下,便是一套戰術。還有就是「一點兩面」、「三三制」、步炮協同戰術、塹壕戰術、彈性防禦戰術,以及各種游擊戰術。有一次崇禎沒收住口,把「坦克」二字都說了出來,隨即想起這是17世紀,坦克還沒影呢,要不然二戰的「閃電戰」戰術也會講了出來。臨了,崇禎還是忍不住想把「閃電戰」這種理念灌輸給自己的弟子,無奈只好用「李愬雪夜入蔡州」的故事將遠距離突襲的戰術理念講了講,講完之後覺得實在難以發揮,意猶未盡,渾身愣是不得勁!

    最無語的是崇禎把競技體育和作戰混為一談。崇禎心想,競技體育和作戰不是差不多嘛,所以崇禎講課的時候把若干足球的攻守戰術也大談了一通,竟然讓學員聽了之後覺得頭頭是道!

    體能,意志,紀律,技術,戰術,無非就是這些!這跟打仗一樣,根據不同的對手還得制定不同的戰術,碰到弱的,用技術玩他;碰到強的,防守反擊,伺機偷襲。什麼「快、狠、準、活」!什麼「小、快、靈」!哈,反正就是這意思!你真弄不清他在講足球,還是講作戰,甚或還有講哲學,反正有體育,有作戰,還混有毛選的精闢語句以及改編版。崇禎的講課咋一聽東拉西扯,聽完之後你得佩服他絕對是妙語連珠,能把作戰這門殘酷的學問講得這麼通俗,而且妙趣橫生,這本事當今之世,也就是崇禎獨一份兒!

    崇禎泡沫橫飛,在台上引經據典,抄三盜四,忽焉體育詞彙,忽焉哲學格言,忽焉戰術術語,信手拈來,揮灑自如,崇禎的戰術課讓一幫讀書人出身的新兵如癡如狂,至於沒怎麼讀書的侍衛太監,更是被崇禎哄得一愣一愣!那四大將軍也跟著旁聽,聽完之後也是五體投地。

    其實隨便一個後世軍迷都知道崇禎所說的種種,後世海量的軍事出版物,以及電影電視,把各種戰術都炒成大眾化的常識了,所以能講出這些道道不是什麼大本事。但要將殘酷枯燥的戰術講得像崇禎這樣引人入勝,的確大是不易。

    崇禎這個皇上於是迷上了給軍校的學生上課,除此之外,還要輔導四位大老粗總兵如何講戰例,而且還要騰出精力和時間接見各地前來皇家講習所輪訓的九品以下吏員,並即興演講。所以這一段時間,崇禎連皇帝的本職工作都有荒廢之嫌。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