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五十九章 臨戰總動員 文 / 金哨本無路

    皇上親征,可不是鬧著玩的。整個十月,大明上下都在進行水陸總動員。無論水師、新軍,還有工部以及王承恩領導的各個科研小組,都處在忙碌之中。崇禎本不欲這樣搞得如臨大敵一般,有了火箭彈這玩意,出動七千新軍,要滅不到2000裝備落後的荷蘭兵,不就是玩兒一樣嗎!當然話說回來,趁此機會,檢驗一下大明的戰前動員能力也不錯。

    為了攻台,崇禎早就將鄭芝龍召到了南京。鄭芝龍如今也很是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不能讓競爭對手抓住把柄,雖然還不知道工商聯主席到底**,不過最新的支持率顯示自己大有希望,鄭芝龍一來二去便按照中央的要員來要求自己了。鄭森盛讚當今皇上臥薪嘗膽,大有重振大明之勢。既然皇上相召,焉有不來的道理!鄭芝龍一路兼程,趕到了南京。

    「微臣參見吾皇,萬歲萬萬歲!」

    崇禎看著這個著名的海盜頭子,實在看不出四十歲年紀。除了身材魁梧之外,還有一副英俊的長相,若不是留了鬍子,真有點後世身著古裝的明星范兒。

    崇禎照例說道:「鄭愛卿平身。」然後笑著問道:

    「鄭愛卿,猜猜朕召你來南京,所為何事?」

    鄭芝龍其實早已猜到召自己來多半是為了攻取台灣,皇上早已放風要取台灣,自己經營台灣多年,要取台灣,起碼得問問自己的主意。不過鄭芝龍也不敢肯定,皇上到了南京之後,諸多舉措皆不可以常理度之,比如這個工商聯主席競選,便有點匪夷所思。頭腦裡轉了又轉,自古天威難測,崇禎在北京的時候殺一個兵部尚書說殺就殺,自己可得出言謹慎。當下回道:

    「啟稟皇上,微臣實在不知,一收到皇上諭旨,微臣立即兼程趕來南京。皇上要微臣做什麼,只管吩咐就是,微臣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崇禎心道,這傢伙據說多才多藝,號稱通曉日文、荷蘭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多種語言,還精通西洋劍術,甚至還能彈吉他。能夠在海盜堆裡殺出來,最後把海盜中的異己一一滅了,實在是人才啊!像王承恩這個妖孽一樣的人才,終究不是出自這個時代。17世紀最貴的同樣是人才,早些年的崇禎要是能用好鄭芝龍這個人才,也絕對不會淪落到上吊的份上。

    嗯,這是個人才,還是一個國際化的人才!還是開誠佈公吧:

    「鄭愛卿,朕這次召你過來,為的就是如何攻取台灣。朕想聽聽你的意見。」。這年頭,論海戰,恐怕再也無人可以比得上鄭芝龍了。至於那個施琅,崇禎對他很是看不上眼,不知道後世怎麼會有人將施琅這廝捧上神壇的。鄭芝龍雖然後來也投降滿清,也算上當受騙吧!但是這個施琅除了精於海戰,實在只能算得上一個忘恩負義之徒。

    圍繞攻取台灣,軍機處的會議便請了鄭芝龍列席,同時列席會議的還有吳三桂、陳子龍。

    研究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皇上座船的改裝。鄭芝龍以一個行家的身份指出,要改裝就得改裝兩艘大座船,如果是一艘的話,萬一被重點攻擊,那皇上的安危就堪憂了。而兩艘一模一樣的座船,就算敵人要攻擊,一時也分不清哪艘才是需要重點攻擊的對象,這在大海之中無疑會使皇上的安全保障大大提升。結果,為了更加保險起見,研究決定,改裝三艘三桅炮船,除了裝上鐵絲網水泥裝甲,船上的舊式大炮一律卸下來,換裝火箭炮、榴彈炮和擲雷器。

    經過試驗,在水泥中添加石膏後,可以將水泥裝甲的厚度降下來,最後,將皇上座船的裝甲厚度定在七公分。只是光這一項,就要增加大約三十噸的重量。其他兩艘雖然同樣也加裝裝甲,不過是為了魚目混珠而已,主要還是充當炮艦使用,為了保證炮艦的靈活性,鐵絲網混凝土裝甲厚度降到了不能再薄的程度——超薄——四公分,反正從外表上完全分辨不出三艘艦有什麼不同。至於加裝超薄裝甲的防護能力,防火是沒的說,防彈能力也能增長一大截。

    然後根據王承恩王總監基於降低船體重心的考慮,炮船拆掉頂上一層艙,由五層改為四層。桅桿則用角鐵加固。在船首和船尾,各裝一門可以旋轉120度的75毫米榴彈炮。按照王承恩的想法,主打武器應該是火箭彈,靠近作戰則依靠步槍和手雷,不過在鄭之龍的建議下,還是裝上了經過改進加強的各型擲雷器,畢竟,鄭芝龍是海戰行家,與會的其他人,對於海戰完全是一抹黑,對於海戰權威的建議,眾人還是不至於不當回事。

    不過,對於將三艘改裝的三桅大船的兵員大幅裁減,引發了激烈爭執。只因為原定三百名水兵當中,有一半人是用於跳幫作戰的,現在要將由三百名減為100名,鄭芝龍十分反對。最後崇禎拍板,照裁,要那麼多跳幫作戰的幹嗎!手裡有超級武器,怎麼可能讓敵船撞上來,那這仗就不用打了。

    改裝之後,主戰武器變成了107火箭炮,榴彈炮和擲雷器作為輔助。近戰則有步槍霰彈槍以及手雷。此外,火箭燃燒彈和榴彈式燃燒彈也突擊趕做了一批裝備炮艦,燃燒彈採用煉焦的副產物煤焦油作為燃料,恰好煤焦油是粘稠的黑色液體,使用碰炸引信和小量裝藥,炸開之後,這種燃燒的粘稠液體四散濺開,雖然沒有後世凝固汽油彈的恐怖效果,對於敵船來說則無疑將是一場噩夢。

    遠征的新軍連日來一直在船上訓練,船上的適應性訓練一刻不停,一撥接著一撥。這一來,鄭森的水師成了教官,至於一幫新軍官兵,儘管在陸上可以稱得上精兵,但是上了船,一開始便有人大吐特吐,船上的射擊訓練更是大失準頭。可官兵越是不適應,訓練就越是高強度。經過十幾天的高強度船上訓練,新軍的官兵終於開始慢慢適應水上生活和射擊。

    崇禎也抽時間上船適應。不過,崇禎這段時間的重點是考察定王。

    定王是一個不喜歡顯擺的低調人士,這孩子,迷上了技術,白天黑夜都撲在技術上,得問問他,最近又有什麼喜訊可以分享一下。

    定王一見父皇相問,便道:

    「啟稟父皇,兒臣一起搞出來的兩輥斜軋,軋出了無縫鋼管,確是值得欣慰。不過這裡面還有很多問題,廢品和次品率太高,故兒臣不好意思請皇上去看。兒臣想等兩輥斜軋改進好了之後,再請皇上前去視察。」

    崇禎一看這孩子實誠,忙問:

    「兩輥斜軋的廢次品率高,朕也有耳聞,你告訴朕,究竟高到什麼程度?」

    定王語氣有點怯怯地說道:

    「兒臣無能,軋低碳鋼管的時候,廢次品率大約是30%,廢次品率已經很高了。沒想到軋錳鋼管的時候,廢品率更高,到了50%以上,沒有辦法,軋廢了就只能回爐再軋。」定王搓搓手,繼續說道:

    「兒臣也請教了王總監,王總監叫我們調整軋輥的形狀,慢慢摸索新的參數,比如斜軋角度、軋輥速度、軋管溫度等等,兒臣愚鈍,至今還沒有解決好這些問題。」

    崇禎哈哈一笑,說道:

    「這兩輥斜軋技術,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掌握到這個樣子,朕已經很滿意了。吾兒很不錯,此乃一件大功。至於改進,慢慢來就是,也不必心急,什麼事都有一個過程,你看煉鐵煉了兩千年了,但是說到煉鋼,還是最近才由你經手完成轉爐煉鋼的技術,你已經很能幹了,你應該感到驕傲才對!」

    定王聽到父皇這樣的鼓勵,眼中閃動光芒,忽然又轉黯淡,嚅嚅說道:

    「雖然兒臣也出了些力,其實都是王總監一手搞出來的,兒臣不敢居功。」

    崇禎見定王如此,心中升起無限溫情,握著定王的手,說道:

    「你這樣明事理,父皇很是高興!不過你有功就是有功,不必謙虛。你還不到十四歲,如此用心,朕對你很有信心!」

    定王見父皇如此說,忽地蹦出一句話來:

    「父皇,兒臣跟師傅們根據王總監畫的圖樣,做出來了一台蒸汽輪機的樣機,轉得還不錯,可樣子很難看,父皇要不要去看看。」

    崇禎一聽,簡直是喜從天降,要是蒸汽輪機搞成了,那工業革命的腳步還會遠嗎!立即說:

    「父皇當然要去看,朕一刻都不能等,這就跟你去看。」心道,這孩子,居然不知道這是劃時代的一項發明創造——好吧!說是發明創造狗血了一點,但是最起碼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第二個人做出蒸汽輪機,所以說是發明創造,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吧!至少,總不能說這不過是一個盜版吧!

    來到定王的地頭,崇禎看到了定王的蒸汽輪機的摸樣。

    只見左邊一個銅質的水箱,下面燒起了一爐炭火,煤炭在爐中熊熊燃燒。一根銅管通向右邊的一個看起來像後世風扇一樣的玩意。不過輪轂上的葉片很多,蒸汽吹在葉片上,在高壓蒸汽的衝擊下,葉片在飛速旋轉。

    整個葉片是裸露著的,蒸汽在做功之後瀰散在空氣之中。在崇禎眼中,這款蒸汽輪機實在談不上有什麼實用價值,熱轉換效率極低,也就是能作為原理機吧。但是定王把這個簡陋的蒸汽輪機用皮帶傳動聯上了鼓風機,你還別說,還真就能把人替下來。崇禎拍拍定王肩膀,誇獎了定王一番。定王頗有自知之明,連忙說道:

    「父皇,這個蒸汽輪機兒臣也覺得拿不出手,不過經過王總監指點的第二代蒸汽輪機正在製作,下次父皇來看的時候,就會好很多了。葉輪葉片都會封閉起來,蒸汽會再回到鍋爐重複利用,再也不會像這樣蒸汽瀰漫了。」

    崇禎望了望懂事的定王,發現孩子的眼神中有一種堅毅的神色,心中一顫,眼中有些濕潤,連忙轉過臉,去看轉爐煉鋼。現在的轉爐,比原來的大了足足三倍,用上了水力驅動鼓風機,煉鋼的效率高了不少。

    崇禎看完定王的情形,心中大定。

    這天晚上,崇禎寵幸了其中一個朝鮮美女。把人家一晾就是幾個月,只是交代學習漢文和宮中禮儀,讓人盼了又盼,這日才算一睹天顏。馬上就要出征,崇禎的興致高昂,憑著一腔激情,把又白又嫩的朝鮮美女金人美送上了雲端。

    第二天,崇禎去了周菲兒宅中,聽了一曲周菲兒邊彈邊唱的《一剪梅》,迷離的歌聲伴著有點瑟瑟的琴音,婉轉低回。聽著聽著,崇禎心中一動,腦中浮現起荊軻易水唱別——高漸離擊築,荊軻起唱:風蕭蕭兮易水寒······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