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五十八章 御駕親征 文 / 金哨本無路

    看了這火箭彈的效果,雖然比原版的差遠了,可這主要是發射藥和炸藥方面的差距,若是火藥升級成硝化棉和炸藥,估計這款盜版火箭彈也會與原版的差相彷彿。

    崇禎滿心高興,說道:

    「這個渦輪式火箭彈能夠做到現在這個樣子,真的不錯。朕本來心想,一年內能做出迫擊炮和一款榴彈炮就不錯了,做不出迫擊炮能做出擲彈筒朕也不嫌棄。火箭彈想都不敢想啊!嗯,也不是沒想過火箭彈,但是一想就是電影上那種喀秋莎,超長超大,十幾二十聯裝的火箭炮,一打一片火海,能把目標抹平的那種。哈!沒想到你們竟然做成了渦輪式火箭彈,比喀秋莎小巧多了,剛才一試射,也不比喀秋莎差多少啊!」

    這不是小看人嗎!王承恩被嗆了一回,沒脾氣,只得說道:

    「我也是沒有絕對把握,所以沒有預先報告皇上,來來來,揭暄,跟皇上稟報一下我們研製火箭炮失敗了多少次。」

    王承恩將一個中年人拉過來,跟崇禎介紹說:「皇上,這是揭暄,要不是他,這款火箭彈可能至少還得半年才能出來。」

    「微臣拜見皇上,皇上萬歲萬萬歲!」

    「愛卿平身,跟朕說說火箭彈的研製過程吧。」

    「啟稟皇上,微臣只是為王總監打打下手。不過這款火箭彈的確經歷了一些曲折。原理彈倒是半個月就做出來了,不過那是紙做的,就像一個大煙花,原理彈的噴嘴當初用的是銅皮噴嘴。不過有了這個原理彈,研製實彈有了一個範本,有了一個大方向,就好辦了。當然原理彈只是試出了火箭彈可以朝這個方向去做,那個原理彈,自轉速度和射擊精度,還有爆炸威力,都是沒什麼講究的。」

    王承恩笑著說:

    「對,那就是一個大煙花,說是火箭彈是蒙人的。揭暄,你繼續說。」

    「一開始碰到的是噴嘴加工問題,一開始設計的是整體鑄造的噴嘴,用銅鑄造,成本太高又耐不了高溫。後來考慮到偏心噴嘴加工麻煩,就設計了一個組裝式方案,採用燒製陶瓷的辦法將六個偏心噴嘴燒出來,再安在鑄鐵尾蓋的六個孔上,看起來解決了噴嘴問題。但是後來一試射,由於陶瓷燒製變形,以及裝配不夠精密,射出的火箭彈彈著點很沒有準頭。只好在燒製之後的陶瓷中篩選精度高的噴嘴,這一來陶瓷噴嘴的廢品率高達80%以上,加上組裝誤差無法消除,所以效果還是不理想。直到煉鋼成功,用上鍛鋼,先在車床上加工,又專門做了一台分度定位鑽偏心孔的鑽床,這才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崇禎想起後世的兩彈一星,貌似噴嘴耐溫的問題是一個大難題,不知道後世火箭的石墨噴嘴是怎麼個設計,這個時代材料的局限太大了,這個時代耐高溫也就是陶瓷材料吧。唉!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放個衛星。

    王承恩補充道:

    「一開始擔心噴嘴的燒蝕問題,怕鋼耐不了高溫,其實這是一次性的噴嘴,噴射也就是三秒以內,所以用上鋼就可以了。如果要增程,大不了再刷一層石墨就可以。噴嘴的偏心角度也試了好多個,從13度到18度,反覆測試,這個由王錫闡負責,當然現在也不是問題了。揭暄,還是你說。」

    揭暄於是繼續說道:

    「後來碰到的難題就是燃燒室的筒體材料,用鑄鐵壁厚薄了不能耐壓,燃燒室要能承受高溫高壓,加大壁厚又太重。改用鍛鋼棒料之後,強度是滿足要求了,但是加工量太大,成本高,效率太低。王總監說一次火力覆蓋就至少要打上百發火箭彈,這種做法哪裡行!好在定王那裡搞出了無縫管,還特別給我們做出了錳合金無縫管,加工量這才大幅降下來,這個問題也總算解決了。」

    揭暄不稱王公公而是一口一個王總監,只因王承恩不愛聽「王公公」這個稱呼,於是自封為技術總監。不明白的人以為王公公當上一個什麼「總太監」的太監總管,對於「王總監」這個稱呼倒也不覺得彆扭。

    王承恩笑了笑,說:

    「揭暄這次立了功,王錫闡也是功臣,除了上述的難題,還有諸如隔熱問題、擋藥板的問題,難度不大,都一一解決了。但是**調整,以及確保火藥的均勻性,還要將火藥製成空心藥管,這個可難了。他們可是耗費了大量心血,歷盡曲折,也靠著點運氣,才得以成功。其實尾翼穩定火箭彈,對火藥的要求就沒有這麼高。現在火藥藥管這個難題解決了,將來上尾翼穩定火箭彈的時候,那就快多了。」

    崇禎邊聽,邊頻頻點頭,不等王承恩說完,表態道:

    「凡是研製火箭彈的有功之臣,朕都要重獎。你們報個名單上來吧。」,表態之後,接著問道:

    「離出兵台灣,也就是一個月左右時間了,現在是九月底,到十月底,你們能夠給朕生產多少枚火箭彈?」

    王承恩答道:「一千枚應該不成問題。碰炸引信還有點小問題,有時會啞火。問題是找出來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有了,不過還得經過測試,才能最終將碰炸引信定型。定型之後,這款碰炸引信在火箭彈和榴彈上可以通用,屆時打台灣,還是把75毫米榴彈炮也拉上吧。」

    崇禎點點頭:

    「不錯,把榴彈炮也拉上,朕這次要親征,看看荷蘭那幫兔崽子能夠經得起我們大炮的幾下轟。」

    王承恩有點愕然,說道:

    「不會吧?皇上,打台灣用得著皇上親征嗎!叫汪幼清、張煌言或者趙一均帶兵,讓鄭森的水師配合一下,不就成了!」

    崇禎搖頭,說:

    「這次還有海戰,要把荷蘭人的艦隊一起滅了,朕得趁機瞭解一下海戰,所以,朕一定要親征!」

    看來連王承恩也不主張自己親征,怎麼說也得先取得王承恩的支持。於是,在皇家俱樂部裡,崇禎跟王承恩好好地溝通了一下。

    「你看吧,冬季一般都不會有颱風,所以朕親征,在海上不至於發生什麼意外。還有,海戰是將來的重頭戲,現在也就是鄭芝龍鄭森這票人精通點,朕不去瞭解一下,看看海戰到底是怎麼回事,豈不是一大遺憾!說不定朕看過海戰之後,就能想出一套新的海戰法,畢竟對於後世的海戰戰術和海戰武器,朕比他們要瞭解得多得多。再說,兩棲登陸將來怎麼發展,朕也得體驗一下不是!」

    「可是,才到南京半年,我擔心政局萬一不穩怎麼辦!」

    「你擔心啥!這次我把吳三桂也帶上,留下定王監國,史可法和王鐸輔佐,把兵權交給你,新軍已經有兩萬八千人,朕帶走6千人,也還有兩萬二千新軍,他們還能翻出什麼亂子!」

    王承恩想想也對,定王現在是一個科技工作者,不可能再變回一個之乎者也的守舊派,按照現在這個走向,哪怕崇禎有個什麼意外,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王承恩隨即一想,也就明白了崇禎的意圖。一拍腦門,說道:

    「皇上是不是要親自創立新海軍?我猜的不錯的話,皇上一定是惦記著美洲那塊寶地了,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不錯。」

    崇禎大笑,說道:

    「哈,知我者王承恩也!既然咱們好不容易到了明朝,趕上滿世界都是無主的地兒,有便宜不佔,那是王八蛋!另外我告訴你,我當了這個什麼狗屁皇帝,天天困在宮裡,至多能在南京轉轉,很不爽啊!哪像你,自由啊!讓我羨慕死了!詩曰:『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兄弟,所謂『不自由,毋寧死!』,像我這樣前世閒下來就要搞點探險的人士,現在就這樣窩著,哪兒也不能去,是不是有點慘啊!」

    「理解,理解!皇宮乃禁宮也,大明好像不流行微服私訪,要皇上足不出南京的確是過分了點。好吧,皇上你說服我了,我也跟他們做做工作,讓皇上在海上威風一把。不過,座船可得改裝一下,最起碼也得裝上鐵甲。」王承恩心道龔大明這傢伙絕不是當宅男的料,讓他做皇帝窩在皇宮裡的確有點不人道。僅僅讓他在南京遛遛顯然也滿足不了這位爺的癮頭。

    「好好好,這個隨你去弄。」

    崇禎計劃親征,還是在群臣之中掀起了軒然大波。即使王承恩做了一些工作,有幾個頑固的大臣還是執意死諫,比如姜曰廣和張慎言,就是極力反對皇帝親征的兩個頑固分子。沒轍,王承恩只得奉命私下裡跑到兩位的府上做說客,就差行賄了。這兩個傢伙油鹽不進,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兩老頭抵擋不住王承恩再三上門的軟磨功夫,反對當然還是強烈反對,但畢竟不像起初那樣尋死覓活了。崇禎親征的計劃,這才總算勉強通過。

    可群臣擔心崇禎的安全,第一是擔心颱風,當鄭森說明冬季向來沒有颱風之後,為了保險起見,群臣一致建議推遲至少半個月,於是,親征時間推到了農曆十一月中旬。

    為了抵禦荷蘭人的炮火,皇上的坐船需要提高防禦等級,裝上鐵甲看來是來不及了。經過一番論證,最後決定在三桅炮船上裝上鐵網水泥裝甲。這個鐵絲網水泥裝甲,乃是王承恩受到後世鐵絲網水泥船的啟發,在三桅炮船的水線以上先覆蓋兩層鐵絲網,再在鐵絲網上糊上10公分的混凝土,甲板上和船上艙室也如法炮製,這樣一來,起碼不懼火攻。至於實心彈的防禦,鐵絲網混凝土層就像後世坦克的附加裝甲一樣,至少可以卸去來彈大半的衝擊動能。在炮口的頂上和一些關鍵部位,則裝上了真正的鋼甲。

    三桅炮船的改裝在福建船廠進行,小一些的炮船則在南京和鎮江改裝。皇上親征,雖然所帶的新軍在增強之後也就是7千人馬,但是軍機處制定的計劃是出動炮船80艘,加上70艘運兵船,準備浩浩蕩蕩,殺奔台灣。

    崇禎自嘲,荷蘭人通共不到2000兵卒,十幾艘炮船,這一回,真是殺雞用牛刀啊!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