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八十五章 好消息和壞消息 文 / 金哨本無路

    張獻忠自從聽說「搖黃十三家」那幫惡匪到了台灣,而且《明報》公開報道武大定率部開拔,原來只是謠傳他們要去呂宋,這一次王應熊的來信則是確認了,武大定實實在在要帶兵去呂宋,張獻忠左盤算,右盤算,發現棄四川去呂宋也許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張獻忠對自己打仗的那兩下子還是很有信心,但關鍵是打得下來,守不長久。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民心上,明朝那麼**無能,可是老百姓就是不買自己的帳,還兀自死抱著明朝是正統的信條。在武昌的時候,自己就搞過三年免賦,民眾的支持率也不見起色。到四川這裡之後,轉而採用高壓政策,事實證明也收效甚微。對老百姓好吧,他擔心你垮台!對老百姓不好吧,他巴不得你馬上垮台!橫豎都不是個事。

    好吧,儘管不願意承認,但又不得不承認,還是武力不夠強大,沒有摧枯拉朽的實力。如果能夠像蒙古鐵騎那樣,可以肆意蹂躪南宋,那也就不用發愁了。

    張獻忠是一個能伸能屈的人,要不然早就像流星一樣閃過的起義軍將領一樣,被明軍滅了,高迎祥就是很好的例子。張獻忠幹起假投降的事一點也不含糊,打不過就降,降了又叛,這種事幹得多了。所以這次崇禎想了一個絕招,也不跟你談招撫了,直接開出條件,準備像送瘟神一樣乾脆把你送到南洋去。

    去就去!老子還怕幾千西班牙紅毛鬼不成!至於土著,就更不在話下了。

    四川的八百里加急還沒有到,信鴿系統早已經把消息送到了南京,聽到張獻忠準備接受這個「四川換呂宋」的計劃,崇禎感到一陣輕鬆,看來什麼事都得敢想啊,真是「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嗯!這個張獻忠,最好打發得越遠越好,不知道他願意不願意到澳洲去,若是到澳洲,與天鬥,與地鬥,與袋鼠鬥,與土著鬥,那樣的大王滋味也許更不錯。嗯,思想想得太遠了,還是預祝張獻忠歡歡喜喜去當呂宋王吧。

    崇禎正在為這個好消息陶醉,高興得沒一會,由信鴿系統帶來了日本的消息,日本人準備進攻呂宋了。這個時代沒有無線通訊,否則直接跟張獻忠打個手機,就像後世的中美元首隔洋通話一樣,電話裡問一問:老張啊,去呂宋怎麼樣?要不然去澳洲?

    唉!別提了,信息社會過來的人,習慣於第一時間掌握世界每時每刻發生的事情,但是大明朝只有八百里加急,連續換馬不換人,快馬跑死也不過800里,那已經是極限之極限了,一般也就是五六百里的速度傳遞。崇禎沒辦法,只好搞起了一個信鴿系統。在訓練了半年之後,總算有了一個覆蓋關鍵地區的信鴿系統。信鴿的飛行速度每小時可達75公里以上,每天可以飛行600公里以上,因為是直線飛行,比起快馬八百里加急來,速度要快一倍有餘,這個信鴿系統既省錢,又快速,費效比極高。

    關於鴿子為什麼有著萬里歸巢的本事,後世的科學家考證,鴿子的腦部有一種感應磁場的晶胞,內含磁性物質——四氧化三鐵,所以能夠探測磁場,奇妙的是,它能根據探測到的磁場強弱,辨認目標。更為誇張的論點是,鴿子能把探測到的磁力圖記憶下來,要這麼說起來,它的大腦處理磁場數據的能力,簡直可以和遙感衛星媲美了。不過世間萬物,無奇不有,姑妄言之,姑妄聽之。甭管它是怎麼認路的,反正鴿子這鳥兒只要稍加訓練,它就是一個天生的信使,又快又準,風雨無阻。唯一的不足就是攜帶的信只能是縮寫版的,不過大明的教學體繫在這個方面很靠譜,大明的文化人不但會做八股文,還精通縮寫。比如日本方面的情報,根據密碼譯出之後就是寥寥十幾個字:日軍三千船三十,初五將攻呂宋。而四川的則是:川呂計劃進入談判,有戲。

    四川和日本的消息傳遞都是採用密碼,尤其日本方面的情報,是王承恩編的一個超級密碼,錦衣衛設有一個專門的通訊機構,有訓鴿人員和密碼人員,無論瀋陽、北京,還是朝鮮、日本、呂宋,都能通過信鴿系統在三天內收到情報。

    有了這個信鴿系統,雖然比不上日本的無線電系統,可比起驛馬傳遞先進了不止一個檔次。在新軍裡,也實現了信鴿系統情報共享,而且新軍裡面的也有自己的一套信鴿系統。再說日本人的無線通信系統,就那麼些後世帶來的超時代產品,沒有複製的可能性,所以崇禎甚是得意,建立起來的這一套信鴿系統,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信鴿系統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張獻忠看來是真準備去呂宋當呂宋王,但是不幸的是,日本人現在先下手了。這個張獻忠的命相怎麼這麼差勁啊!歷史上被滿清的豪格射殺,最後背上了一個屠盡四川的惡名,搶來的三十船金銀珠寶根本沒有來得及花,以致招惹後世許多人到四川滿世界尋寶。

    人生最大的悲劇是什麼?就是人死了,錢還沒花完。

    張獻忠的悲劇是,人死了,錢還根本沒有花!再就是,清軍殺的人、「土暴子」殺的人、戰亂餓死的人,通通算到了他的頭上。所以張獻忠死得很冤。與張獻忠相比,歷史上崇禎死得就完美一些,錢花了個精光,這才死去。四川死的人,嚴格說來也與崇禎的無能有關,至少也是失職。但是有了張獻忠頂缸,崇禎得到的反而儘是同情。

    張獻忠這個悲劇人物,注定厄運連連。不過,俗話說,惡人還要惡人磨,讓張獻忠與日本人去耗,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以後的歷史書中,可以想像,必然大書一筆:張獻忠在海外開闢抗日戰場,乃是響噹噹的抗日英雄。比起歷史上殺人如麻,只博得了一個千古罵名,這樣的結局無疑要好得多。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