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籠中對 第一百五十二章 欲速則不達 文 / 金哨本無路

    崇禎和汪幼清正在下棋,前半盤形勢大好,對殺比氣自己剛好長了一氣,汪幼清的一條大龍宣告完蛋,殺了這條大龍自己已經領先很多,今天的授二子棋看來是必贏了。看起來自己的棋力頗有些長進啊。

    不料下半盤風雲突變,汪幼清在強行在角上挑起劫爭,想不到原以為沒有棋的地方被汪幼清搞出棋來了,崇禎算了算,要是輸了這個劫爭,盤面優勢便蕩然無存,最後勢必便是官子定輸贏,可汪幼清是什麼人,官子計算連1

    4子都算得精確無誤,要拼起官子來,自己決計討不了好去,細棋拼官子的話,基本上是輸定了。再看盤上,怎麼算也是少一枚劫材的樣子,權衡半響,遲遲不肯落子,汪幼清已經是穩操勝券,看著崇禎絞盡腦汁在那兒左算右算,最後依舊是束手無策。崇禎實在不甘心就這麼敗了,這樣的棋局接下來顯然就得復盤。事後都是諸葛亮,崇禎一邊復盤一邊說:

    「就為了貪吃這一條大龍,多花了一手棋,還把你外圍的黑棋撞得像一堵牆一樣,反倒是黑棋棄子取勢,外勢滔天,完了黑棋這堆廢子還被作為劫材反覆利用。唉!吃這大龍實在是得不償失。」

    隨後汪幼清拿白棋擺了另一種變化,汪幼清擺的這個變化,白棋看似要殺黑棋,最後還是讓黑棋活了,不過白棋在外面築起了一道強大的厚勢,白棋棋形生動,優勢一目瞭然。、

    崇禎想起聶衛平關於圍棋大局觀的說法,看來高手掌控棋局的確是張弛有度,頗有講究。不像古力那樣,力量是夠大,但是常常用力過猛,下到激情迸發之時,便光顧著殺棋了,致使大好棋局因為嗜殺而崩盤,每每敗得可惜。當然關於聶衛平和古力的故事,不可能跟眼前的汪幼清說起。

    不過不妨礙崇禎總結道:

    「看來,殺棋雖然痛快,但是殺棋的代價若是輸棋的話,那這大龍不殺也罷!」

    一說輸棋,忽然想起後世的演員「舒淇」,心說這人怎麼叫這麼個名字呢?莫非舒淇年過三十還單身的原因,便與這有關?咦!想著想著就跑題了,沒想到當了皇帝也不能免俗,對於八卦緋聞一樣缺乏免疫力。

    汪幼清沒有想到皇上因為一盤圍棋的勝負想到了亂七八糟的人物,還以為皇上為輸棋耿耿於懷呢。汪幼清愣在那裡,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太監成滿貴匆匆走了進來:

    「奴才參見皇上,有重要情報。」

    崇禎接過情報,一看內容,先是微笑,而後又皺了皺眉,打發成滿貴下去之後,順手就遞給汪幼清,也無意再下棋了,說道:

    「這個吳三桂,居然打起了攻堅戰,在旅順這裡玩起大的來了,嗯,也好!既然跟清軍較上了勁,那就血拼一場,把遼東半島的清軍打殘,同時在東面攻取義州,這一下清軍三面受敵,恐怕蹦達不了幾下了。」

    汪幼清笑了笑。說道:

    「二十一日燒了清軍的主要戰船,這一來,海上就成了我大明水師的天下,臣恭喜皇上!」

    汪幼清話鋒一轉,說道:

    「皇上,這鎮遼王的計劃,想一舉滅掉遼東半島的清軍,似有操之過急之嫌。臣以為,這個計劃比起原來的計劃來,好像勉強了一點。畢竟清軍是百戰之師,我們派往遼東的兵力還是不夠啊,也許我軍可以消滅部分清軍,不過風險也不小。就像這棋盤之上,皇上不計代價吃掉了我的大龍,但是也留下了破綻,說起來還得不償失。我們現在和清軍大戰的條件有點不夠成熟,張獻忠的餘部在三月初就會離開四川,依臣看,還是待到三月下旬之後,再與清軍在遼東半島展開大戰更為妥當。臣擔心,兵力不足,準備也不足,萬一吃不掉清軍,反被清軍所制,我軍就被動了。」

    崇禎也知道,吳三桂的進攻計劃可謂相當大膽,第一步是以五千人馬在猴石山拖住遼東半島的兩萬清軍,在東線攻下義州之後,再揮軍在遼東半島的北端登陸,切斷兩萬清軍的歸路,然後南北夾擊,全殲這兩萬清軍。吳三桂的胃口是大了一點,然而杜濬作為吳三桂的參謀長,就不會慎重一點嗎!崇禎苦笑道:

    「朕看這個計劃,八成是杜濬的手筆。杜濬的棋風,就是死纏爛打的棋風,嗯,杜濬下的就是暴力圍棋,下棋不講理,不能斷的他要斷,不能殺的他要殺,他的棋不是大輸就是大贏。汪愛卿,還是你提醒得對,今天是二月二十六,二十四日吳三桂開始進攻義州,這會兒說不定已經拿下了義州。吳三桂那裡總共也就是兩萬七千兵馬,至少得留一萬人馬守衛義州吧,能夠調到遼東半島的也就是一萬五千人左右,加上王夫之五千人,總計也就是兩萬,以兩萬對兩萬,清軍還可以四面馳援,而且清軍也有火器,我看,杜濬根本就是過於高估新軍的戰力了。」

    崇禎一個勁地把責任推到杜濬頭上,汪幼清知道,實則這個計劃絕對是吳三桂主導,吳三桂建功心切,連王夫之這麼個讀書人出身的指揮員都可以帶兵以一當十,沒有道理他吳三桂身經百戰,就連一個書生也不如!何況吳三桂目睹了新軍輕易就攻取了荷蘭人駐守的淡水、雞籠,吳三桂就以為裝備新式火器的新軍簡直可以無往而不利,一定是這樣的,包括明軍很多將領多半也有這樣的想法,自古輕敵害死人啊!

    汪幼清提醒道:

    「皇上,臣以為,我軍奔襲萊州輕取闖軍,之後又輕鬆收復台灣,致使我軍將領多多少少都有輕敵的思想,然而清軍彪悍,絕非浪得虛名,臣以為,決不可為了追求大勝而陷大軍於險境。」

    崇禎問道:

    「那依你之見,該當如何調整作戰計劃。」

    汪幼清拈起一枚棋子,說道:

    「皇上,圍棋之道,若要殺棋,先得佈局,謀定而後動,先謀取厚勢而順勢殺棋,方可立於不敗之地。若是殺棋過於勉強,就不要考慮殺棋,還是老老實實一子一子地慢慢下,一點點確立領先優勢。此為積小勝為大勝之也。臣以為,遼東半島作戰,也不應以一舉消滅幾千幾萬清軍為作戰目標,為穩妥起見,不妨一點點消耗清軍,與清軍大打消耗戰。我軍若是構築好防守陣地,清軍攻堅並非所長,而我軍在旅順築陣防守,清軍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必然傾力來攻,我軍在防守中消耗清軍,消耗得差不多之後,再伺機反攻,可收奇效。」

    崇禎笑道:

    「不錯,清軍儘是騎兵,想攆上清軍將清軍滅掉,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吳三桂想切斷清兵退路,然後一舉圍殲,這有點一廂情願的意思,清軍佔了天時地利人和,至少跑路相信是跑得了的。我們想進攻清軍,卻攆不上他,清軍他媽的就是屬兔子的。但若是逼得清軍進攻,我們防守,他又死活攻不下我們嚴密設防的陣地,那他就沒轍了。是不是這個理兒?」

    「正是,皇上明鑒!」

    ******

    乾清宮的書房中,崇禎又和王承恩、公主坐在了一起,對於遼東戰事,崇禎也想聽聽他們兩個人的意見。

    王承恩當下就說了:

    「吳三桂這傢伙有了幾桿步槍就得瑟得不行了,後世抗日的時候,日軍裝備了機槍大炮,還不是要面對白刃戰。清軍過去能夠橫掃明軍,依我看清軍首先是不怕死,當然戰力也強悍,有了幾桿槍就想一把滅掉兩萬清軍,想得倒美!他也不想想,步兵要攆上騎兵把騎兵消滅,哪有那麼容易!當然,要是有坦克裝甲車,那又當別論。二戰的時候,波蘭的騎兵遇上德國的裝甲軍,輸得那才叫慘!好嘛,吳三桂還想包清軍餃子,到時候說不定被清軍包了餃子,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公主對於打仗不感興趣,不過不妨礙她發表自己的看法:

    「我也反對冒險的打法,我們反正不著急,和清軍打的時間長一點,我們還可以多賣一點軍火給李自成。朝鮮也得買我們的軍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拿了李自成訂購武器的一百五十萬兩銀子定金抄了平遼公債的底,遼東那邊只要不斷有點利好消息就行了,汪幼清別的計謀也許不怎麼樣,這個『積小勝為大勝』的策略實在是頂呱呱!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冒險,若是萬一打了敗仗,影響了平遼公債的上漲,我跟吳三桂沒完。」

    公主想像著遼東那邊一會兒出個消息,比如說明軍又佔了某個鎮子,清軍又報銷了若干騎兵,然後逼得清軍不斷從與闖軍對壘的前線撤兵東向,於是闖軍一點點收復失地,直到逼近山海關---,與此同時,平遼公債一點點反彈,一路凱歌。這好不容易抄一次底,怎麼也得翻一兩番吧!公主沒好意思說出來的是,要是一下子就能消滅兩萬清軍,那就不光是清軍慌神了,連李自成也會如驚弓之鳥,說不定北京的公債應聲下跌,那就虧大了。

    王承恩馬上反應過來:

    「皇上,吳三桂簡直是令人髮指,他難道不懂得『欲速而不達』這個道理嗎!他的這個計劃,不論輸贏,都不符合大明的利益,這個計劃無論如何也要修改。依我看,朝鮮戰場上的那個『零敲牛皮糖』戰法,倒是大可拿來作為參考。」

    崇禎心中直樂,這種在陣地上打黑槍——學名叫做狙擊的戰法,倒也是幹掉了許多倒霉的美軍,於是笑著說:

    「朕這就飛鴿傳書,讓他們修改作戰計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