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千古一裁 第二百一十五章 暴漲暴跌 文 / 金哨本無路

    公債交易所的對面,原來的「老陳記」酒樓換了東家,如今這家酒樓經過了重新裝修,改名叫做「牛氏大酒樓」,據說此店的東家是大順朝宰相的遠房侄子,裝修一新的「牛氏大酒樓」這些日子一直是酒客盈門,難得這裡可以吃到鯨魚肉,而且「牛氏」與「牛市」諧音,炒作公債的人誰不圖一個吉利,由此,「牛氏大酒樓」的生意,完全可以用火爆來形容。

    中午,廖公子在「牛氏大酒樓」包了一個雅間,宴請來自日本的華商汪百峰,作為來往密切的酒肉朋友,戴公子和龍公子自然也在作陪之列,此外席上還多了一個經林北顧介紹過來的溫公子。[.]

    這幾天公債的行情一路上漲,廖與戴、龍三位公子手上的公債不但全部解套,而且已經有了相當賺頭,而廖公子炒作公債的手法更加了得,上次高價賣出了三分之一,回頭又在低價吃進,手上公債成本也就在四錢左右,如今公債瘋長,已經漲到了八錢五分銀子,廖公子當然要請客了。

    這一段時間,公債行情時漲時跌,廖公子在炒作公債之餘,也沒有閒著,巧的是,從日本回到北京的汪百峰通過七拐八彎的關係認識了廖公子,只因廖公子與大順朝有些生意來往,而汪百峰從日本回來,就是推銷日本產品的,恰好戴公子和龍公子各有各的渠道,都與大順朝有些生意來往,對於汪百峰將日本產品打進大順朝官場,多有助益。

    在日本的大明商人,不在少數,汪百峰號稱是汪直的後人,汪直原就是海盜加海商,在日本曾經是商界風雲人物,在日本政界也素有影響。不過在此之前大明在日本常駐的商人都是將大明產品銷往日本,大明製造行銷世界,在日本也以使用大明產品為榮。自從日本人群穿之後,一樣樣的新奇產品不斷地出籠,在日本的大明商人一時間有些不知所措,當然商人就是商人,立即就有商人發現了新的商機,就是反向運作,將日本新產品銷往大明。日本穿越族負責商業的雄久保信當然樂於將這些駐日大明商人都發展為代理商,畢竟,這個年代,日本貨的口碑是遠遠比不上大明貨的口碑的。於是,一批旅日大明商人便做起了各式日貨的代理商。

    多數旅日大明商人還是選擇南京銷售日貨,而汪百峰則選擇了北京。在結識了廖公子後,汪百峰經銷的日本印花布匹和印花絲綢逐漸在大順官場走俏,不能不說,借鑒了21世紀印刷技術,加上21世紀的分色製版軟件,日本人的彩印技術理所當然在這個時代居於絕對的領先地位,絲綢還是產自大明,不過在日本彩印之後,回頭又銷往中土大明或者大順的時候,價格就提高了六成以上,汪百峰經銷日本印花布料和絲綢,穩賺一成五,廖公子則分去半成的佣金,兩人皆大歡喜。

    某次廖公子閒聊當中,偶爾提及大順官場流行春宮,立即提醒了汪百峰,馬上從日本弄來了一批春宮,專門對大順新貴推銷,果然大行其道,搞得大順官場幾乎人手一套,很是發了一筆意想不到的橫財。

    龍公子對於推銷春宮也是出過力的,嚴格來說也被汪百峰發展成了春宮分銷商,這會兒一邊喝酒,一邊還大為得意地說:

    「都說炒公債賺錢,嘿嘿,原來炒春宮才是真的賺錢,一百兩銀子一幅春宮,呵呵,這才是暴利啊。說起來我們這炒公債,賺了虧,虧了又賺,勞而無功,還不如多賣幾幅春宮。哈哈!」

    戴公子笑道:

    「日本人的印刷實在是了得,在絲綢和布匹印花,能夠鮮艷到如此程度,令人歎為觀止。說起來,春宮那玩意,日本人確實是做絕了,不過龍兄,這玩意如今是一陣風,以後可別想這麼俏了,看第一次覺得分外刺激,第二次就沒那麼稀罕了。何況汪兄得了廖兄提醒,第一個從日本弄來這玩意,其他的商人見這玩意在大順走俏,保不準有多少人準備從日本弄這畫兒呢,依在下看,這種機會是可遇不可求,還是汪兄的印花布和印花絲綢買賣,才是長久的大生意。」

    戴公子此次也沒少經手推銷春宮,弄得名聲有點不堪,不過有利可圖,那也無所謂了。

    廖公子笑道:

    「呵呵,春宮之事,在下經手這一次,從此是洗手不幹了。閒來炒作一點公債,把本先拿出來,賺的錢繼續炒公債,這樣逍遙自在,沒有什麼包袱。等下次汪兄那裡又有了什麼時髦的日貨,在下再參乎一把。」

    魏堯德巴結劉宗敏那一套春宮,就是從廖公子手上購得,但是廖公子不看好以後的春宮,就如戴公子所說,這玩意人們圖個新鮮,以後市面上這玩意多了,就不稀罕了。何況自己多少還是看中自己的名聲的,那玩意畢竟不入流,自己可不想深陷此中。

    汪百峰隨即敬了在座的一杯酒,然後說道:

    「在下的生意得幾位仁兄相助,方有今日,在此多謝了!在下倒是看好一項新生意,大明做出了座鐘,還做出了懷表,日本人做出了這個,你們看看。」

    汪百峰伸出左手,上面赫然戴上了一個銅製的像懷表一樣的物事,明顯比懷表小,但是看起來很精緻,龍公子立即叫道:

    「這東西,難道是戴在手上的懷表?」

    溫詠才適時插言道:

    「這個嘛,叫做手錶,我大明如今也造出來了。造出懷表那不算什麼,歐洲人幾十年前早就造出來了,南京精工鐘錶公司上個月也造出了這種手錶,南京的有錢人如今也戴上了這種手錶。不過價格有點高罷了。」

    汪百峰一聽南京也能造手錶,神情頓時黯然,隨即又道:

    「日本產的手錶走得很準,懷表就更準,一天只差幾分鐘,這個恐怕南京的手錶比不上吧。」

    1564年懷表就在歐洲誕生了,有傳教士將懷表帶到了大明,這個沒什麼稀奇。王承恩稍事指導,大明產的懷表很快問世,不過王承恩的精力有限,不大顧得上推出手錶,所以大明產的手錶最近才問世。當然日本人在造表方面有天然的優勢,他們帶回了21世紀的手錶,仿製顯然容易得多,最關鍵的是,有了後世精準的手錶以及電子時鐘,造起表來自然更加精準。這時代歐洲的鐘錶,誤差是以每小時幾分鐘計算的,大明產的誤差小一些,不過要達到一天誤差幾分鐘還真是無法辦到。溫公子對手錶所知有限,自己倒是有一塊懷表,一天下來誤差差不多要慢十一二分鐘。

    一看溫詠才不說話了,廖公子認定日本人造的手錶更為上乘,於是說道:

    「汪兄,這手錶好,懷表擱在懷裡,總不大方便,戴在手上,不僅方便,還是裝飾,我很看好這門生意。汪兄若是有意,我們可以一道來做這個生意。」

    汪百峰說道:

    「如此當然甚好。這手錶需要的本錢極大,在下一人可沒有這麼多銀子。若是廖兄有意,最好不過。」

    廖公子笑道:

    「在下在公債裡有些錢,現在這個價位,賣出也是賺錢的,在下看,公債再升也有限了,在下全數賣出,將這錢做本,與汪兄一道,就試試這手錶生意。」

    一說起公債,溫詠才又插言道:

    「不錯,公債再升亦有限,在下從南京來,南京的股票比這裡的公債活躍多了,有的股票漲了二十多倍,要在下來說,炒公債還不如炒股呢!林公子在南京炒股進賬不少,他總說幾位公子不久也會賣出公債,去往南京,他可是一直在等你們呢。」

    龍公子馬上說道:

    「林公子倒是很精啊。對了,你從南京來,林公子還帶了些什麼話?」

    「林公子說,北京的公債風險很大,升到七錢銀子以上,就可以考慮賣出,不要又一次被套牢了。」

    戴公子哈哈一笑,說道:

    「林公子保守了一點吧,上午收盤已經升到了八錢五分,照這個架勢,升到一兩銀子也有可能。」

    溫詠才鄭重道:

    「林公子但言,炒作公債,還是慎重為要,不能指望在最高點賣出,在下也略懂一點股票之道,深以為然。在下以為,幾位只管聽林公子的,決不會吃虧就是。」

    廖公子接口道:

    「既然是林公子的忠告,在下第一個照辦,下午開市,馬上就賣出全部公債。哪怕它漲到一兩銀子以上,也沒有什麼後悔的。萬一再跌回去,套牢的自慰可不好受。」

    一說到套牢,龍公子便皺眉,想了想,也說道:

    「在下算是被套怕了,也好,下午也一同賣出吧。只是可惜了這個行情。」

    廖公子說道:

    「這也沒什麼可惜的,本來嘛,明軍勝了,明軍還有傳得神乎其神鐵甲車,這本來就不關大順的事,偏偏有那麼多人在造勢,《大公報》也推波助瀾,好像是大順大勝清軍一樣。在下總覺得這漲的有點懸,還是及時賣出的好。」

    戴公子一聽,也響應道:

    「廖兄說得有理,在下也覺得有些懸,下午在下也賣掉公債。」

    下午,公債繼續攀高,一度上升到了九千五分銀子,廖公子三人賣得及時,都在九錢以上的價位出了手。待他們賣出之後,公債就開始上升乏力,不久之後,公債便掉頭往下跌,這一跌引發了更多拋盤,一直跌到七錢銀子才止住,然後來了個短暫的反彈,復又掉頭向下,跌到了六千銀子才堪堪止住。

    幾個人一打聽,原來市場傳言,明清已經在議和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