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明總裁

千古一裁 第二百二十七章 初試鋒芒 文 / 金哨本無路

    坐在這個時代霸主級的蒸汽坦克裡,看著「犀牛」和「長安」在前面發威,2號蒸汽坦克裡的所有乘員,除了孟士海負有對整個裝甲車部隊的指揮之責外,其他人便成了單純的看客,或者只能從霸佔著潛望鏡的人那裡聽到一星半點的戰況。有勁卻不讓使,這裡面心中最為躁動的便數呂七喜了。

    作為原「犀牛」裝甲車的乘員,呂七喜原本是以為「犀牛」可以橫行天下,在蒸汽坦克沒有到達遼東之前,隨著「長安」輕型裝甲車的到來,好事者自然要比一比兩者的優劣。對於「長安」,呂七喜著實有些鄙視,這玩意也叫裝甲車?防護可不咋地啊,就那麼一層薄鐵板加上所謂複合裝甲,能防得住韃子的大號霹靂彈嗎?而且連炮都沒有,也就是配了一大一小兩桿機槍,這攻擊力也有點寒磣吧。不過欣賞「長安」的人就指出,「長安」論防護和攻擊力,固然不如「犀牛」,但是比起「犀牛」那笨拙的身形和牛一樣的速度,「長安」也有自己的驕傲之處,就敏捷性和速度而言,還是「長安」穩居上風。和稀泥者則說,雖然兩者各有不足,但是各有千秋。當然,不管怎麼樣,「長安」那幫傢伙底氣還是不足,畢竟,「犀牛」曾經上演過一場傳奇,而「長安」還不知道在戰場上究竟會打出個什麼樣子呢。

    總之,在蒸汽坦克亮相之前,在呂七喜眼裡,這世上除了「犀牛」,再也找不出比「犀牛」更牛的大殺器了!當然,當呂七喜三人奉調到了2號蒸汽坦克上之後,呂七喜就發覺什麼叫做「天外有天」了。此前在引以為榮的「犀牛」裝甲車上,即便只是一個搖扛兵,但是那又怎麼樣!「犀牛」才叫牛呢!「長安」跟「犀牛」相比,那就是渣!好了,如今見識了蒸汽坦克,再看「犀牛」,「犀牛」比渣渣的「長安」是強點,但是比起蒸汽坦克來,「犀牛」那點道行便不值一提了。

    不能不說,蒸汽坦克的確有值得呂七喜崇拜的傲人本錢。「犀牛」和「長安」,都是人力驅動,呂七喜和韓二順之前就是「犀牛」上的搖扛兵,哪怕搖槓兵使出渾身的力氣,也只能搖出蝸牛般的速度,最快的時候也不過就是牛速而已。可蒸汽坦克這麼個龐然大物,既不用人力,還跑得異常的快捷。真是神了!此外,蒸汽坦克上配備的火力也極是強悍,一門60毫米炮,比起「犀牛」號可憐的30毫米炮來,攻擊力不知道要強大多少。坦克上還配備了兩挺12.7的機槍,以及可以噴射十丈開外的高壓火龍。這樣的火力配製,簡直是強悍到家了。至於防護,鋼板的厚度足足厚了一倍以上,只怕107火箭彈打在上面,也就是添一個印跡而已。

    話說這款蒸汽坦克,實實在在是凝聚了王承恩的心血,當然其中也參考了崇禎的建議,在後世的軍迷如今的超時代科學家的努力下,這款劃時代的坦克擁有了與眾不同的特點。

    其一是它的蒸汽動力,王承恩放棄了活塞式蒸汽機,而選用了蒸汽輪機作為動力,蒸汽輪機輸出的功率比蒸汽機輸出的功率大,熱效率也高。考慮到蒸汽輪機體積的因素,則採用了衝動式汽輪機方案。雖然反動式汽輪機理論上效率比衝動式汽輪機高,但是反動式級數多,軸向跨距長。而衝動式汽輪機焓降高,級數少,軸向跨距短,蒸汽輪機的體積相應較小。王承恩盡可能將設計簡化了又簡化,甚至不惜犧牲熱效率,只是冷凝循環水系統不得不搞上去,否則就得設計一個超大號的鍋殼或者儲水箱。此外,還必須搞上一個強制進風裝置,否則坦克裡的人都會被煤氣熏死,不熏死也會熱死,於是王承恩只好在蒸汽輪機的輸出軸上再帶上一個風機。這一來,配上鍋殼水管式鍋爐和齒輪減速機,整個蒸汽輪機動力系統重量接近6噸,再加上水和煤炭,光是動力系統就達到了十噸之重。好傢伙!這個動力系統不僅重量大,體積也大了去了,為了容納下這個動力系統龐大的體積,這款坦克的長度最後定在了九米二的長度。

    為了保證這個龐然大物的防護性能,正面鋼板的厚度達到了45毫米的厚度,最薄弱的部分裝甲也達到了16毫米,於是乎,這款坦克的重量最終上升到了52噸。好在蒸汽輪機的馬力足夠強勁,使得最大時速達到了32公里。這個速度不僅比「長安」最高時速還快上差不多40%,更是將「犀牛」狂甩n條街。

    為了增強這款坦克的火力,王承恩甚至設想過採用雙炮塔,因為坦克的長度足夠長,完全可以安排兩炮塔甚至三炮塔,不過多炮塔在後世被人詬病的太厲害,王承恩最終放棄了多炮塔式的奇葩設計。坦克的火炮口徑之所以最終選定60毫米,是考慮到這是一款趕製的坦克,在結構設計方面難免考慮不周,鉚接結構的剛性和強度也值得懷疑,超過60毫米的口徑,打個十幾炮幾十炮也許問題不大,大炮多轟個百把炮可能就會將坦克的什麼地方震壞。所以為了保險起見,還是選定了60毫米口徑。後世的坦克炮有37毫米、47毫米、57毫米、75毫米、88毫米等等,好像就是沒有60毫米的,不過為了便於製造,60毫米造起來最簡單,王承恩可沒有興趣非要搞出個57毫米的炮來。這款坦克老老實實地採用了旋轉炮塔,只是炮塔空間很小,炮塔的轉動只能手動,由於採用了加力裝置,炮塔轉動並不算特別艱難。

    值得一提的是,這款坦克還利用高壓蒸汽搞出了一個火焰噴射裝置,噴火器利用高壓蒸汽吸起容器裡的重油,原理跟後世手動噴漆的噴槍是一個道理。在噴口處,由於設置了由車內控制的點火裝置,需要噴火的時候,隨時可以噴火。車上配備的重油不僅可以作為噴火的燃料使用,它還可以作為鍋爐的備用燃料,一旦燃煤燒盡,儲備的重油還可以讓坦克行進好一段距離。

    這款坦克完全可以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坦克,至少比後世初期的坦克更像坦克,後世鬼子的豆戰車到在它面前甚至可以被輕易地碾碎。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這款坦克裡面的取光實在不敢恭維,白天依靠折射取光,裡面的光線實在是過於幽暗,若是晚上,就只能點燃煤油燈,而晚上行車,只能借助噴火器,調節噴火器控制噴火,照亮路面,馬馬虎虎只能看一個大概。比起「犀牛」、「長安」,這款坦克好歹具備一些全天候作戰的特徵,但實在是無法令人滿意。此外,因為這款坦克是邊設計邊製造,而且鋼板之間全部採用鉚接,所以四輛坦克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是細節之處頗有差異。若是細看起來,很多地方明顯存在野蠻加工的痕跡,很顯然是強行拼接的結果,這讓王承恩這個來自後世的工程師很是汗顏,可是沒有辦法,能夠敲打出這四輛有可能被後世軍迷譏笑的作坊產品,已經是燒高香了。

    王承恩對這款坦克有諸多不滿意的地方,而在崇禎看來,能夠趕製出這四輛坦克已經是奇跡了。看來舉國體制就是好啊,集中人力物力,加上現在財力也有所改觀,至少北京公債市場賺到的兩百萬兩銀子,可以貼補軍費,若是在短期內可以平定遼東,通過隨後的商業化運作,也許還能讓朝廷多進點銀子。如今只是造坦克,將來若是大舉造軍艦,那就更是大把燒錢。

    拿後世的標準,這四輛坦克的確是太原始了一點,但是對於孟士海來說,這樣的鐵甲戰車好得已經不能再好,好得無以復加,好得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就因為自己能夠指揮這樣的超級戰車作戰,不知道有多少戰友為此感到嫉妒,孟士海只能感謝上天眷顧,心中一直是興奮莫名。對於眼前的戰事,孟士海很想讓兩輛蒸汽坦克立即就衝上前去把韃子碾碎,不過理智讓他強行控制住了自己的衝動。

    不久之後,清軍的第三次進攻又失敗了,陣地上丟下了一具具士兵的屍體和馬的屍體,以及東倒西歪的盾車。從實戰的結果來看,還是「犀牛」的戰力高出一籌,清軍的盾車大部分是「犀牛」打出的炮彈幹掉的。

    陣地上只是短暫地平靜了片刻,硝煙還沒有徹底散去。不一會,清軍又發起了新一輪進攻,讓孟士海感到吃驚的是,這一次清軍推出了一種可以稱之為巨大的盾車,盾車的正面差不多有一丈寬,更讓人稱奇的是,這種盾車的前面甚至壘上了兩層沙袋。孟士海不得不佩服清軍在盾車上能想出這種花樣,五輛盾車都是前面壘上沙袋,寬大的輪子上包上了鐵皮,30毫米炮打在沙袋上,只是打漏一個沙袋而已,對於盾車幾乎沒有什麼影響。戰壕裡的明軍用上火箭筒,也一樣只是打漏其中某個沙袋。清軍隨著這巨大的盾車在向前推進,明軍的槍炮打在沙袋上都消於無形,阿濟格彷彿看到了攻下明軍防線的希望。

    孟士海笑了,終於到了蒸汽坦克該出馬的時候。孟士海一拍呂七喜,叫道:

    「打旗號,讓4號坦克隨我2號坦克出擊,其餘裝甲車,機槍掩護。」

    范大貴立即合上離合器,以最快的速度駕車向前衝去。兩輛坦克差不多同時超越15輛裝甲車,然後越過戰壕、碾過鐵絲網,朝清軍的盾車衝去。

    相距不到一百五十步的時候,孟士海下令發炮,范大貴立即停車,郭隆達緊接著就射出了一枚破甲彈,這麼近的距離,破甲彈轟的一聲毫不含糊地命中了盾車,盾車被打得往後一退,郭隆達正要歡呼,卻不料那盾車的正面竟然沒有被打穿,停了一下又繼續往前開來。

    「換爆破彈,將沙袋炸開再用破甲彈轟它。」,孟士海及時醒悟,馬上改變打擊辦法。

    一發爆破彈打過去,沙袋果然大多被炸飛,盾車前面的木板立即便裸露了出來,於是乎,再一發破甲彈過去,就將整輛盾車打成了支離破碎,呂七喜12.7機槍隨即跟進掃射,這一輛盾車立即被完爆。

    4號坦克也如法炮製,很快,四輛盾車被打爆,尾隨其後的清軍騎兵更是被機槍無情地收割。

    面對剩下的最後一輛盾車,孟士海決定試一試噴火器的威力。2號坦克根本無視盾車中機槍射出的子彈,那些子彈只是在坦克的外殼上擦出一點點一線線火花,而坦克毫無影響,仍是毫無阻礙地快速接近盾車。隨著坦克和盾車的距離接近到噴火器足以發威的距離,只見一條耀眼的火舌從坦克前噴出,直撲盾車而來,隨即,盾車中的駕車兵和三匹馬都同時感覺到了一股灼熱襲來。這股灼熱在不斷加強,後來就變成了燒烤,再後來就變成了焚燒。最後,連後面的騎兵也感覺到了燒烤的滋味,騎兵坐下的馬匹再也無法控制,向後扭頭就逃。

    敢情發炮還沒有噴火來得痛快!那些沙袋被火一噴,首先就散了包,隨後燒著木板,至於盾車裡的馬匹和韃子,隨後就被燒成了黑炭。

    4號坦克有樣學樣,也噴起火來,這一下,火焰和機槍子彈齊飛,子彈還罷了,這恐怖的火焰最終讓清軍騎兵的馬匹陷入了全線驚恐之中,任誰也控制不住,爭相撒開馬蹄往後逃去。阿濟格目瞪口呆之際,也攏不住潰軍,只好氣急敗壞地跟著往後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