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彈指歌

第一卷 三零二 文 / 二踢腳

    三零二

    見朱玉一怔,樂東城忙道:「老王爺早就有過有交代,說日後定會有人送回玉珮,此人要求,我們需要全力相助,無分涉及江湖與否。是以,我們今日才無顧忌。」

    朱玉聞言,心下恍然,輕道:「難怪老祖宗一直佩在身旁的玉珮,忽然就不見了蹤影,我那時還問過老祖宗,可老祖宗一直不肯說,卻原來還有這個由頭。」

    說到這裡,忽然念起朱笑川生前予自己的疼愛,朱玉的眼眶登時有些個紅了,一時哪還有平日裡的灑脫隨性?再配上她那玉容玉貌,更加惹人憐愛。

    許是感覺到了自己難掩悲色,又不願被人看到,朱玉便使了性子,將杜、樂二人都趕了出去,自己一人悶在屋裡垂淚。

    杜、樂二人自然不敢有違,當下快步退出了來,直離的遠了,這才停下,低聲言語起來。便聽樂東城埋怨道:「老杜啊,今天可都是我一人撐場面,可虧你生的一副駭人樣貌,這好話壞話都由我說,日後郡主要是怨將起來,可也是怨我咧。」

    杜章聞言,似是有些臉紅,不過好在他那臉色本就黑了,倒分不大清楚,只顧辯道:「郡主小時候可是救過我的性命,我可是自心裡敬重郡主,自也、自也就有些個懼了。」

    樂東城早便知道其中內情,當下搖頭道:「這我又怎不知道?當年犯事的人又不只是你一個?郡主於我樂東城也有救命之恩。」

    說著,回過頭來望了望那屋裡,見那屋裡並無什麼動靜,樂東城這才自懷中取出個小小紙卷,歎道:「我們出來時雖然沒有得到消息,可半路上,終究還是被命接郡主回去的。」

    白日裡,朱玉曾經問過這二人,是不是被人派來捉自己回去,這二人都是否認,可如今看來,卻真假各半。

    杜章看著樂東城手裡的紙卷,眉頭一皺道:「白日裡,我見你一口否認,只管說此來與郡主無關,那為何還要留著這傳書命令?」

    樂東城看了杜章一眼,隨即手指稍一用力,那紙卷登時碎的不能再碎,飄散在空中。樂東城望著碎屑四散,搖頭道:「這江湖險惡,雖說郡主的武功智慧都遠非常人能及,但江湖之大,誰都難說的清楚。惡山險水的,哪裡隱著危險,或有不利,你我哪能保證?所以我原本倒是抱了催促郡主回去的念頭,實是怕她遇到危險。」

    不過樂東城方纔已經把那命令,以內力催的散了,便說明他並不會真個如此去做,所以杜章倒沒有心急,只等片刻,就聽樂東城繼續說道:「但是今日郡主垂淚,實是叫人心痛,想老王爺在世,可是萬分的疼愛郡主,如今老王爺雖然是以二百餘歲之高齡而薨,但終究還是去了,郡主的心下定是難過的很。想她如今出來,也可借此換換心情。我們真要硬迫郡主回去,實是於心難安。」

    杜章聞言,點頭道:「雖然別人總道你笑裡藏刀,可我卻知你的心地可是好的。」

    樂東城看了看杜章,失笑道:「我雖知老杜你語出真心,但見你如此認真說來,仍感忍俊不禁。」

    杜章見樂東城又恢復了那笑面團團的樣子,多年至交,他自然瞭解,知道樂東城這一笑話,就是不想再深入下去,當下也便停了口。

    而此刻,屋內,朱玉傷心了半晌,也終於把淚水抹了乾淨,心思漸漸靈泛起來,暗道:「樂東城他們不會騙我,那說明老祖宗確實曾經把那玉珮送人。想想,這也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念起那方玉珮雖不起眼,可卻是老祖宗一生珍惜之物,他將那玉珮送人,得玉珮之人必然不凡,且其中也必然大有隱情。

    「畢竟樂東城他說,老祖宗當年曾道,執這玉珮之人若來相尋,必要助之,甚至不惜插手江湖。」

    朱玉剛是想到這裡,忽然一怔,暗道:「如此說來,老祖宗當年贈那人玉珮之時,便已猜到了今日局面?」

    雖然對自己老祖宗崇敬萬分,可朱玉還是覺得有些匪夷所思,不禁有些暗怨自己方才沒有問的清楚。當下又想了想,終於再喚那杜、樂二人進來,可一問之下,那二人卻也不知道執玉珮而來的是誰,只道當時經手之人,個個守口如瓶,顯然是上面早有過交代。

    「我記得那玉珮不見之時,應是在萬劍宗的繼位大典之前,如今自稱武帝的那個胡人挑戰德皇,引至名門決戰,而後萬劍宗以劍神圖將敵我俱陷於封祀壇下,此刻,樂東城他們卻是執命令而來,刻意守護這封祀壇。」

    將這前後串將起來,朱玉一時倒有些糊塗了,心下疑道:「既然有此玉珮,可卻僅僅請人來看住決戰遺地,這裡可透著古怪,除非……」

    也便在這時,唐門住處,唐逸終於自那屋裡走了出來,正見唐雪唐月這姑姑侄女兩人正坐在一處說話,當下上前,笑道:「姑姑,叔爺和伯父請姑姑進去。」

    唐雪早見到唐逸出來,聞言一笑,也不多說,便是起身去了。

    唐逸傳了話後,目送唐雪進得屋去,這才坐在唐月的身旁,笑道:「月姐也回來了,可是崗下都忙完了?」

    唐月聞言,點了點頭,隨即又仔細打量唐逸,就覺得自己這情郎的精神竟然比之以往好上許多,似是遇到了什麼好事一般,當下奇道:「父親尋你做什麼?怎這般的喜慶?」

    今日一戰,名門便只是戰死的就幾近萬人!餘下傷者亦有數千!就算那崗下,遠離決戰的普通江湖人,也是傷亡許多。其中的慘烈,無以為述!就算唐門因為處置得當,不過是輕傷些許,且因為其他名門傷亡的多了,日後定以唐門實力最為雄厚,但有這等慘景於前,誰人當真輕鬆歡喜的起來?

    唐月可是明白唐逸的為人脾性,也正因此,唐逸的笑容,反才令人不解。

    唐逸似是早便料到唐月會有此一問,當下輕道:「這也是在月姐面前,你我最親,才不加遮掩。」稍是一頓,伸手將唐月攬在懷裡,唐逸再道:「而且這也不是喜慶,如今我因為去了許多負擔,這才心神輕鬆許多。」

    唐月被唐逸擁住,只覺得這一日裡的疲憊盡去,大覺舒適,不過即便如此,心頭疑惑仍是難放。

    唐逸卻也不等唐月來問,當下便道:「人人肩頭都有副擔子,只不過擔子的輕重不同,人亦有壯弱之分罷了。」說到這裡,唐逸輕笑道:「不自謙的說,我也算頗有些自信,普通的擔子,便是再多,卻也不怕。只不過如今我這肩頭所擔的干係可著實不凡,之前還有人與我分之,可今日決戰之後,便全落在我這身上,便是我,都有些吃不消了。」

    唐月靜靜的偎在唐逸的懷中,聽著唐逸輕聲低訴,明白他這既是說與自己來聽,同時也是在宣洩,當下自然不會多口來問,便只細細的等待。

    不片刻,就聽唐逸再道:「說將起來,唐伯父還有叔爺果非常人,我只道已經掩飾了十分,可仍是被他們看出端倪。」不過唐逸的臉上卻沒有半分被人看破的懊惱,反是輕鬆道:「可如此也好,此等大事,只我一人卻也難以完成,有伯父和叔爺在,可便大是不同了。」

    唐月聽在耳內,似明非明,也便在這時,唐逸歉道:「當初自劍竹島上歸來,伯父和叔爺便已來詢過,只可惜那時我實不能相告,但如今已不同往日,自也不必隱瞞。只是方才叔爺有言,要我暫時莫與月姐講了,只道這事知曉的人越少越好,還望月姐原諒。」

    唐月聞言,輕笑道:「這有什麼可來道歉的,雖說你我無需隱瞞,可我亦有自知之明,真要如你所言的那天大的事,不說與我聽聽,卻也無錯,只要你有這份心意便好。」

    唐月如此善解人意,唐逸心下暗緩,不禁緊了緊懷裡的伊人,輕歎道:「能得妻如此,夫復何求?」

    唐月心下甜蜜,口中卻是羞道:「成親可還遠呢,哪裡來的夫妻。」

    唐逸聞言一笑,也不答話,只顧擁著唐月,心下便道,只等這大事了結,那時自己也算完成承諾,終可放下所有心事,與唐月就此白頭,此生便再無所盼了。

    唐逸安靜了下來,唐月被他擁在懷裡,懶懶的,竟不知不覺中,睡了過去。

    便如此,各人有各人的忙碌,直到轉天天明。

    唐門、點蒼、飄渺天宮還有崑崙派,這四派本就住在少林寺內,所以相聚容易,天方亮,四派掌門就已是同在一起商議,要將這決戰之後的名門去向,武林秩序再做安排。

    這一番商議,其間的唇槍舌劍,你來我往,都在唐逸的預料之中,畢竟決戰之後,中原武林大為空虛,正是擴展勢力之時。不說如今四派,便是少林或者萬劍宗勝了,亦會如此,若無此進取之心,名門也不會積累到如今地步,這無關正義邪惡。

    一番爭討,唐逸陪在一旁,心思卻早不在場中,而是惦念起過些日後的東南一行。

    「東南倭寇之患日重,此去唐門所能分出的人手雖然不少,可也並不會太多。四組之內,丁組太弱,自然不可能成行,甲組雖然強的很,可卻需回轉唐門戒備,誰知那胡人的傷勢幾日能好?所以人手,便只能自乙丙二組裡分出不到一半,大概三四百人。這三四百人看起來不少,但若分散開來,卻也不多,一旦分散開來,也難免會有些凶險死傷。但若將所有人合在一起,雖可橫掃倭寇,卻又會因聲勢太過浩蕩,以至難覓敵蹤。」

    唐逸對於東南剿滅倭寇一事,十分上心,此舉不僅可以為唐門帶來偌大名聲,也可趁武帝傷重,先行削去他的一個臂膀,破了他東西夾攻的佈置。

    只不過雖然說來似乎容易,畢竟那倭寇再強,也不可能強的過中原名門,更何況此去還有唐逸和唐月這兩個高手,甚至朱玉也會來幫忙。但倭寇與流寇無異,流寇難剿,便在一個「流」字,到處流竄,防不勝防,又難堵截,倭寇也正是此理。否則只憑那些許倭寇,就算東南一地缺少名門坐鎮,也不至讓其為禍千里。

    唐逸一念及此,抬頭看了眼坐在正中的四派掌門,心下暗道:「如此說來,此去,只憑唐門一力,卻還有些不夠,便需旁人協助。」

    便在這時,四派掌門們也正是商議完了,便將昨夜的六派各自封山修養,萬劍宗遷去安樂谷定下。且十大名門,如今已去其七,再如此稱呼,已經名不符實,自此改做四大名門,崑崙派終於如願以償,雖然敬陪末座,可這終歸是名門大派的末座,且四大之末也要強過十大之尾。

    如此一來,東西兩盟自也再無必要,就此揭去。嵩山之盟則仍然舉行,每五年,還是定在嵩山,只不過既不是太室也不在少室,而是改在萬羊崗上,這也是四派的折中之策。

    再後,便是那合塚,只昨天一晚,便又有二百多人傷重而亡,又添許多屍身。於是,四派掌門最終定下,不論死者身屬哪派,便一視同仁,同葬封祀壇前的合塚之中。自然,如今的封祀壇前,有那百名錦衣衛把守,合塚一事,還需尋那杜、樂二人商量,或者直尋朱玉。

    當這些都已定下之時,四派掌門卻沒有一人起身,安靜仙把目一掃,當先正色道:「靜仙還有一事,此事也是關乎重大,還需各位掌門一同拿個主意。」安靜仙雖然昨夜於行君的手裡落了面子,可只幾個時辰,卻就神色如常,好似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安靜仙所掌點蒼,實力在如今可是強的很,他這一開口,旁人便似唐冷,亦只有耐心等他講來。許南清更是笑道:「安掌門所言大事,必然非比尋常,我等自然是要聽的。」

    終於一償夙願,許南清正是興奮,時時不忘自己已做了名門之長,安靜仙這一開口,他便第一個響應,彰顯身份。

    安靜仙聞言,當下一笑,朝許南清點了點頭,這才言道:「決戰之前,我等十大名門曾於萬羊崗前齊聚,那時朱姑娘正是趕到,便言那東南一地,正有許多倭寇為亂,其禍甚巨。對這倭寇流竄,靜仙的點蒼雖然偏於一隅,可也略有些耳聞,只不過未想到會有愈演愈烈之勢。」

    安靜仙這一開口,眾人哪還不知道他之所想?唐逸當下便是朝那安靜仙的背後看去,那裡正立著點蒼派年輕一代的領袖,陳默。

    這陳默人如其名,寡言少語,生的也無什麼特色,要非是其身具魂級武功,實在難引人注意,不過唐逸的心下卻已明瞭,看來自己方纔所念的人手不夠,卻是不用再擔心了,這人便應會跟來,日後倒少不得並肩作戰了。

    畢竟當時朱玉提及東南倭亂,那時各派除了唐門,誰都沒有把握還能餘下足夠人手,所以也自然不會胡亂答應。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唐門敢為人先的名聲。

    但如今卻就不同了,想這決戰過後,點蒼和飄渺天宮因為種種原因,躲過一劫,雖然也死傷了些人,可終究不傷元氣,如此,面對這揚名海內之好事,怎可能輕易放過?漫說安靜仙和許南清,便連黃一民都是有意,畢竟飄渺天宮身在中原以東,這東南的倭亂,他們也不可能坐視。

    果然,唐逸剛是想到這裡,便見那許南清和黃一民坐的更直了些,面色都是肅然起來。隨即就聽安靜仙言道:「東南一地,廣大的緊,倭寇沿海侵擾,又無定處,必然需要大量人手,雖然有唐門高義在前,但想來便是分出一半人手,怕也難顧的來這許多地方。且那倭寇若因此被驚,反四處逃竄躲避,我等再尋起來,可就更難了。」

    唐冷聞言,毫不意外,安靜仙今日之舉,早在昨晚,唐門便有對策,當下便道:「安掌門所言甚是,我等剿倭,必然施之以雷霆之勢,一舉滅之,免其四處流竄,更為遺禍。也正因此,只憑我唐門人手,確實不夠。」

    說到這裡,一掃眾人,唐冷道:「今日便是安掌門不提,唐某亦是要說。此行東南,唐門可出三至四百人,由逸兒月兒帶領。不過東南數省之地,僅靠這三四百人自然遠遠不夠,此行還需要點蒼、飄渺天宮以及崑崙派的大力支持。」

    安靜仙聞言,眉頭登時微皺,唐冷雖然同意了點蒼同去,可又拉上了飄渺天宮和崑崙派,如此一來,這本應到手的功勞自然少了許多!

    對於唐門來說,它本身便在決戰之前就已經應承下來,所以這名聲怎都是唐門佔先,扯上點蒼一家,與扯上其他三家,於唐門來說,並無區別,但這對於點蒼來說,區別可便大的多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