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器神扳指

第2卷 家族初興 第 1081 章 懲惡揚善 文 / 晚起書蟲

    無論是蓮台帝國的佛教還是地球上的佛教,源頭都是一樣的,均源自接引准提這兩位「試用期」聖人,不管兩處佛教各自的典籍如何不同,但最終修行的目標肯定是一致的。

    蓮台帝國是接引准提的老家,兩聖人經營多年,修煉法門比起地球佛教要強太多。然而地球上的佛教自某些佛徒身死魂沒消、繼承了傳承後,因修煉環境太差,得道艱難,無法向世人展示修煉效果,那陰曹地府、輪迴轉世之說又虛無飄渺,要想傳教,就只得在自身的教義上下工夫,再則那些高僧在地球上修行,摸索出的修煉之法也很適合如今的末法時代。

    阿玲搜來的佛經都傳到了張母的終端,張母才一對經說法,就吸引了華嚴寺一大批高僧。想來也不難理解,現在沒有六道輪迴了嘛,對佛教徒來說,轉世修行之法行不通了,那羅漢煉體之術,更像是道家或巫族手段,與佛教正宗教義沒什麼關係,所謂兼聽則明,華嚴寺的高僧們聽到新鮮的經文,如何會不感興趣?

    地球上的佛教也分為許多派別,禪宗便是講究頓悟的修行法門,最有名的碣語便是少林六祖那「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或許蓮台帝國佛教中也有類似的碣語,但兩者畢竟不同,人物背景也不同,對蓮台帝國的佛經是個有益的補充。

    最令華嚴寺的一眾高僧佩服的是張母所說的傳教之法。張母作為信徒,生活在華夏,可沒少聽那些傳教話,故而不知不覺就說出來了。比如說某人做了某件不好的事會遭報應,這還不算什麼,離譜的是不敬佛祖、編排菩薩是非的人,不但自己會遭報應,就連家人也會遭報應!這種說法張母脫口就來,但在華嚴寺眾高僧聽來,便是最佳的傳教手段——宗教恐嚇!

    依蓮台帝國的說法,除了接引准提兩位聖人外,所謂佛祖,不過是兩聖人的弟子而已,以前的佛經中明確記載,只要天賦好,便有機會成封號羅漢、菩薩,甚至是佛祖。張母所說的小乘佛教如來佛,不就是截教大弟子多寶,被太上老君強行化胡為佛,阻修士前來第四旋臂的嗎?扯開這層神秘面紗,縱使是敬畏強者,也不可能像地球佛教那樣發展出宗教恐嚇。

    再則,在蓮台帝國即便想嚇人也嚇不住,不單是佛家典籍,各種有傳承的修行門派及家族,對六道輪迴均有記載,所謂抵毀佛祖之人在轉世投胎後走畜生道之類的話根本騙不了人,六道輪迴是歸平心娘娘管的,只是有地藏王菩薩在「走後門」罷了!現如今六道輪迴沒有了,真要是有轉世投胎,靈山佛境的修士們還求之不得呢,至少還有繼續修行的希望不是?

    概而言之,蓮台帝國的佛教傾向於務實,禮佛敬佛不是為修來世,而是尊師重道的表現,是為自身修行服務的。所謂來世,只要靈識不泯,不就是相當於道家奪舍嘛,還是新生兒呢!在自然科學極度發展的今天,蓮台帝國的佛教把修行看成是生命科學。而地球佛教卻不然,因為沒修煉條件,又要傳教,只能努力完善自身理論、耍嘴皮子,陸續轉為玄學、神秘學。

    地球上的佛教有其可取之處,首先是沒有脫離修行的本質,勸人向善、助人修心養性等等,宗教的積極一面,佛教全有。再則地球上的教派眾多,有競爭才有壓力嘛,為了吸引信徒,努力完善自家教義是必不可少的,總不能讓人一駁便倒吧。當然,避實就虛也是難免的,凡是能讓人驗證的,就說得含糊些,無法驗證的可大談特談!

    如今蓮台帝國佛家也勢微,雖說在帝國內的影響力仍舊巨大,但每況愈下卻是不爭的事實,失去了六道輪迴,遠不如道家那般實用。聖人不在,教派不存啊,帝國佛門有識之士,無不為此擔心,而今忽聽張母傳經,振聾發聵啊!地球佛教教義及典籍,正是帝國急需……

    作為佛教的大本營,張母的傳法之舉,其影響力甚至要超過帝國改朝換代!想那原皇室不過是一名沒有修行天賦的佛子創建,只是因辦事得力、管理得法,才領了聖人法旨代管帝國。即便如此,在兩位聖人回歸神界時,皇室天賦高的成員也被裝進混沌靈寶九品蓮台一併帶走,留下的人不說是歪瓜劣棗,影響力肯定不如以前。

    帝國改朝換代,並不是落入聖洛馬倫那等蠻夷國,而是無極帝國的傳承家族,帝國接受無極帝國的強者統治,不算是失了教統傳承,兩位聖人不也是道祖鴻鈞的記名弟子嗎?因為這個緣由,民間對此次改朝換代,也不是不能接受,天喜等人接收工作受阻,主要還是各層官員想趁機爭奪更大的權力及利益,黃奇的第一炮又沒打響,才給了這些人機會。

    經過張母在嚴華寺辯經說法後,情況就變得不一樣了,天喜瑞娜等人也注意到這些,請老祖宗幫忙,老祖宗繼續在前台講經,不過有緊急從華夏請來的一眾高僧暗中做後盾,講經之舉影響力日增,並漸漸取得帝國各寺院的認同與支持。直至現在,甚至帶動了靈山佛境一些大師,皇室陸續得了民眾認可,有了民眾基礎,天喜等人才慢慢打開局面。

    上位者大多善於衡量得失,做事講究順勢而為,皇室跳開他們也能站穩腳跟,他們也就不再消極抵抗了。真正接掌帝國時,瑞娜才發現蓮台帝國的老百姓太好管了!

    佛教在帝國深入人心,為了統治階需要,即便是接引准提在時,教義也在不斷修改完善,至諸神回歸之後,與華夏的儒家一樣,佛教慢慢發展為統治者的工具。帝國佛教沒有太多的戒律,哪怕是首戒殺生,帝國也不禁,寺廟中的僧人也不是出家,而叫修行,不禁男女成親——如果真要象地球佛教那麼多戒律,以佛教在帝國的影響力,人類不得絕種了?

    歸納起來,帝國佛教有三個核心,其一為揚善,其二為懲惡,其三為忍!

    勸人向善是宗教核心,帝國能發展到六級文明,如果是殺戮當頭,怕是早就滅亡了。人心向善能平氣、制怒、不生妄念,能使人有更多的時間去參悟大道,故勸人向善既是修行需要,也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帝國各大寺廟修行之人,就是幹這事的。

    佛有怒目金剛、有護教羅漢,當遇上十惡不赦之人,也會懲惡。帝國懲惡之法也很獨特,因佛家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說,總不能來個惡人,今天殺一人,然而宣佈放下了屠刀,明天又奸一女,後天反成佛了吧。故自多寶道人化胡為佛後,小乘佛教也影響著蓮台帝國的懲惡思想,如遇一惡人,首次勸誡,第二次懲罰,第三次直接打殺,讓其輪迴轉世去吧!

    正是有這種懲惡的價值觀,而且是帝國普遍的價值觀,故蓮台帝國雖是三個六級文明中僅有佛教根據地,反而留有死刑,並且每年的死囚還不少——反正帝國佛教也不忌殺生的!

    揚善確定帝國民眾的道德標準、懲惡確定法律體系,雙管齊下,使得蓮台帝國的治安在三個六級文明中最好,與聖洛馬倫那海盜成群、混亂不堪,形成鮮明的對比。

    然而光有這兩項教旨還不行,道家講究陰陽調和,華夏也有矛盾的對立與統一之說,要讓人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無論是善惡、陰陽,還是對立與統一,都是兩個極端,如果缺少必要的調和手段,這種理論也流傳不到今天,帝國佛教的善惡調和劑就是「忍」。

    忍字在帝國深入人心,老百姓遇小惡而不爭,受欺壓而不反,自諸神回歸後,三千多年來,帝國沒有一起反叛事件,如此安適的環境,在遇到聖洛馬倫入侵時,軍方潰敗就在情理之中了。帝國之民在忍字上的活動尺度很大,如某人打了另一人一耳光,結果挨打者勃然大怒,旁觀者在說教打人者之餘,也會勸道挨打者萬事要忍,輕易動怒即意味著修行功夫不到!

    在民眾間各類小矛盾上,帝國流傳一句話,大意為忍他幾年,看他如何!這並非像華夏人那般說說而已,因人文環境不同,帝國的民眾大部分都會遠離飛揚跋扈的為惡者,對爭強好勝、蠻不講理之人冷眼旁觀,這類人慢慢就會失去社會基礎,被主流價值觀所拋棄。想找工作,沒人雇你,想做生意,沒人跟你交往,這種人如不悔悟,只能被社會所淘汰。

    如果說處理小矛盾,忍字偏向於揚善,那麼遇上大矛盾,忍無可忍時,就偏向於懲惡了。帝國懲惡手段暴烈,通常是由「金剛」、「羅漢」等級的修煉者執行,講究除惡務盡,金剛怒目一睜,那是要人命的,為非作歹之人無有不懼!

    有如此教義為統治階級服務、有如此人文價值觀的社會環境,帝國官員雖少卻秩序井然,比和諧社會更和諧,只是對外弱了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