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卷 縱橫四海卷 第一節 布爾戰爭 山雨欲來風滿樓 文 / 大肥羊

.    一敗塗地的詹森襲擊事件成了轟動歐洲的政治醜聞。塞西爾&#8226羅得斯在獲悉他導演的這場可笑又可悲的戲劇最後一幕如何結束之前,就提出辭去開普殖民地的總理職務,而老奸巨滑的張伯倫則一口咬定他事先毫不知情。

    德皇威廉二世眼見英國在南非的冒險行動以鬧劇收場,在首相和外交大臣的慫恿下,幸災樂禍地給克魯格總統拍了封電報,祝賀他「……在未向友邦求助的情況下,憑借自己的力量抗擊侵略,擊敗了入侵貴國的武裝集團,重建和平,維護國家獨立。」

    德國人利用這個事件大做文章,拉攏法國和俄國,試圖結成大陸同盟對英國施加壓力,讓英國在海外殖民地的瓜分中作出讓步。一艘游弋在印度洋的德國巡洋艦還試圖派出一支分隊在葡屬莫桑比克登陸,借道去比勒陀利亞「支援」克魯格,不過這些人被莫桑比克的葡萄牙官員客氣地擋了回去。

    維多利亞女王出於威廉行為」的憤懣,親自寫信申斥了這個自大狂妄的德國外孫一番。德皇的電報使英德關係急遽惡化,也使得在法紹達事件後變得更加尚武好戰的英國決定和布爾人來一次總清算,用戰爭機器碾碎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它的附庸——奧蘭治自由邦,一勞永逸地解決南非問題。

    在這些戰爭狂的支持下,好戰的索爾茲伯裡成為大英帝國的首相,主張和平解決爭端的羅斯伯裡競選首相失敗,不得不黯然離開了唐寧街。大英帝國變成了一個充滿火藥味的國家,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德蘭士瓦共和國。

    索爾茲伯裡上台之後,立刻授意殖民大臣張伯倫『改變英國在非洲大陸的無所作為狀態』,張伯倫心領神會。不久之後,英國駐南非高級專員羅賓遜爵士『退休』,一個狂熱的帝國主義者——出生在德國波恩、有德國血統的阿爾弗雷德·米爾納爵士前往開普敦,接任這個「帝國的最困難的職位之一」,推行他的侵略政策。

    嗅覺敏銳的塞西爾·羅得斯馬上認識到,米爾納大人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一個人選。在開普敦,阿非利卡人大會主席揚·霍夫梅爾則評論說「他的到來意味著將爆發一場戰爭」。英國人征服南非的張伯倫-羅得斯-米爾納三駕馬車已:

    另外一方面,德蘭士瓦人則加緊戰備,從克虜伯公司、斯科達兵工廠和法國什耐德-克魯索公司購買大量軍火,包括最先炮、毛瑟槍、機槍,不光裝備給共和國的警察部隊(相當於正規軍),還分發到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各城鎮的民團手中。居住在開普和納塔爾殖民地的「可靠」布爾人也得到了南非秘密情報局提供的武器和彈藥。

    此外,德蘭士瓦共和國與奧蘭治自由邦還在1896年成立聯邦會議,以協調抗英行動。英國人和布爾人通過經濟和外交手段繼續推行各自的南非政策,但都未能奏效。為了掃除障礙,達到目的,雙方都決心訴諸戰爭。到米爾納勳爵上任之時,英國人和布爾人之間已經是劍拔弩張、橫刀相向。

    米爾納到任後,張伯倫立即給他發去了一紙公文,列舉了英國僑民在德蘭士瓦受到的種種不公平待遇,並且提到了1884倫敦和約中有關「宗主權」所埋下的伏筆,也就是告訴他,英國不準備承認德蘭士瓦為一個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而是英國的一個屬國。這樣,兩國之間通過外交手段,進行地位平等的談判的機會就被張伯倫消滅掉了。

    1896年3,羅得斯奔赴柏林,與德皇達成了一筆秘密交易。在同德國外交大臣的談判中,羅得斯向德國透露了英國決心吞併布爾共和國、修築從開普敦到開羅的縱貫非洲鐵路的計劃。作為交易條件,英國支持德國的「柏林—巴格達鐵路」行動,並慫恿德國從剛剛被美國打敗的西班牙人手中購買太平洋上的加羅林群島和馬裡亞納群島。這樣,英國得以把德國的注意力從南非轉開,從而在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放手行動。而法國此時正在謀求與俄國的合作,暫時無暇顧及英國人的舉動。而荷蘭等國國力有限,而且通往非洲的航線都處於英國人的控制下,也是愛莫能助。

    德蘭士瓦的外交努力又一次失敗,只能同東北共和國展開秘密合作,第一批武

    之後,又向東北共和國表達了希望得到東北共和國的。這一次的請求遭到了趙剛的拒絕「東北共和國不能以國家方式向貴國提供任何幫助,你得到的全部幫助都是我國商人的商業行為。但是我國不會反對某些人以志願者的名義前往貴國進行爭議的解放事業。」在趙剛的暗示下,一場聲勢浩大的聲援活動席捲歐洲。

    聲援運動在荷蘭和比利時最為聲勢浩大,在這兩個國家,出於對南非荷蘭裔同胞的民族感情,組建了眾多的民間團體,徵募捐款,發表文章,建立基金會,向德蘭士瓦捐贈戰時流動醫院和醫療設備。儘管德皇同英國達成了政治交易,但是德國民間聲援德蘭士瓦的運動也是一波高過一波,有95萬人先後簽名聲援德蘭士瓦共和國。

    在美國,由於一些美國外僑在德蘭士瓦受到過不公正的待遇,再加上美國的財閥同英國礦業資本家有密切的商業往來,所以美國政府保持中立立場。但是美國的荷蘭移民後裔、大多數中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則支持布爾人。來自荷、比、德、法、美、俄、愛爾蘭、意大利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上千名志願者紛紛遠渡重洋來到德蘭士瓦,準備同布爾人並肩作戰。

    在這些人中間,還有五十名東北共和國的志願者,他們的頭領是趙士珍少校,帶領的五十個志願者都是軍中的精英。他們的任務是盡全力協助布爾人打擊英國侵略者,而實際上的目的褻瀆了這麼神聖的口號。趙士珍少校還清楚地記得趙剛的話:「要不擇手段的挑起英國人與布爾人之間的戰爭,讓英國佬的注意力從中國移開,不但要讓布爾人學會打正規戰,還要學會打游擊戰。總之,要想辦法讓戰爭長期化,殘酷化,不要時可以使用焦土政策!」

    對於趙士珍少校來說,趙剛就是他心目中的神,趙剛的話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下去。而現在最重要的是獲得德蘭士瓦總統的認可,目前,這位總統並不重視自己這夥人,對於德國,法國等歐洲強國的志願者更為重視。趙士珍少校不動聲色,暗地裡籌劃一個行動,一個提前引發衝突的行動。

    在南非,新上任的米爾納勳爵充分利用了外僑的不滿情緒,煽動德蘭士瓦的兩萬一千名英籍外僑,在18964月寫了一封聲淚俱下的申冤書,呈遞給維多利亞女王。該年五月,米爾納和克魯格在布隆方丹就外問題進行了最後一次談判。一心一意準備開戰的克魯格虛與委蛇,想盡辦法拖延時間。因為他知道,布爾民團打仗不能沒有馬,馬兒打仗不能沒有草,現在的南非還是冬季,草原上除了石頭、沙土和乾枯的矮灌木叢之外什麼都沒有,德蘭士瓦的乾草儲備也即將告罄。

    他要等到七月,第一場春雨開始,南非的荒原長出青草為止。另外一方面,米爾納也並不以談判為目的。英方在談判的同時,抓緊時間從海外向南非調遣軍隊。此時,駐紮在開普殖民地的英軍只有3500人,塔爾殖民地有5800名,此外還有24大炮。德蘭士瓦的三萬民團和拿起武器的兩萬奧蘭治人,以及開普和納塔爾兩地眾多不可靠的南非荷蘭人,英國人這點兵力顯然不足以防範布爾人的進攻,何況挑起戰爭。

    雖然兵力不足,但是奉強權政治這面大旗為圭皋的英國人已經擺出了一副準備欺凌弱小的架勢。面對咄咄逼人的英國,幾乎整個西方世界在1896年都發起了同情和聲援布爾共和>期得罪過的國家數量之多,這場運動多少也牽涉了那些國家自己同英國的恩怨在內)。

    18964,克魯格告訴米爾納,他可以考慮把外僑得到公民權的居留期限從14年減少為5,但是要求英國今後停止對德蘭士瓦共和國提出那個莫名其妙的「宗主權」+克魯格的答覆中說:「……女王陛下政府認為南非共和國政府的答覆是消極的,或者是非決定性的……女王陛下政府保留對目前形勢予以重新考慮,並採取相應的最後解決手段的權利。」為了給德蘭士瓦增加軍事壓力,英國又從印度和地中海各自調派了兩千人增援納塔爾殖民地。但是,這點軍隊要實現米爾納夢寐以求的軍事征服顯然不足,要引起布爾人的疑慮則綽綽有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