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卷 縱橫四海卷 第三節 塔拉納山之戰 文 / 大肥羊

.    +:.,,(共51人)在英屬貝專納蘭境內的西開普鐵路截擊了一列英>車。整個戰鬥過程歷時20鐘,東北志願軍兩人受傷,將這趟滿載軍火的俘獲,3枝步槍150萬發子彈以及260名英軍成了俘虜。東北志願軍所表現出的優秀戰鬥力吸引了克魯格總統的注意力,破例將烏得勒支民團和瓦克斯特魯姆民團的指揮權交給了這位24歲的少校。

    1896年512,德蘭士瓦政府向英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英國停止向南非增兵,撤退6月1日以後到達南非的一切軍隊,將一切諸外交仲裁,48小時答覆。513,張伯倫命令米爾納對南非提出的條件予以拒絕。第二次英布戰爭爆發。

    德蘭士瓦總統府,戰前動員會正在緊張地進行,第一次布爾戰爭的英雄——布軍總司令皮埃特·朱伯特將軍指著大比例軍用地圖上

    「現在我軍擁有人數上的優勢,而且在武器上也有一定的優勢。我的意見是兵分五路,一路進攻萊迪史密斯,一路進攻鄧迪,一路進攻馬弗京,一路進攻金伯利,一路破壞東西兩條開普鐵路的運輸。這樣的話就將英國佬的要害拿住,讓他乖乖的認輸,以後再也不敢生事。」

    在座的眾人都是點頭,只有趙士珍心生疑惑,看看周圍的人都沒有意見,趙士珍有些憋不住了:

    「朱伯特將軍,我有一個疑問,我們兵力多過英軍,為什麼不合在一起,以巨大的人數優勢將敵人一一擊跨。二是要將優勢兵力拆散,我分而敵專,這樣會打敗仗的。」

    朱伯特將軍被趙士珍一問,也不生氣(外國人大多是就事論事,沒有國人的那種面子觀念),反問道:「趙少校,那你要如何進行戰鬥呢?」

    趙士珍胸有成竹的回答:

    「在英國援軍到達南非之前,我部應集中優勢兵力,一路向西南,佔領西開普鐵路線上英軍主力駐紮的戰略要地——金伯利。這處地方擁有大量的黃金庫存,而且守衛兵力並不多,英國人必然來救。因為距離不同,各路援軍達到時間也會有先有後,正好方便我軍以逸待勞,各個擊破。一旦英國援軍被我軍消滅大半,那金伯利就成了孤城,只要派一個能言善辯的人過去遊說,金伯利英軍為了活命,必然投降,如此英國人的實力將會大損,南非也就成了我國的領土了。」

    朱伯特將軍又問道:「拿開普敦的英軍呢?非洲土著呢?」

    趙士珍大笑:

    「我國有一個故事,是說在兩千年前,一個叫蜀的國家,他們因為自己君王一次任性的行為,王國最精銳的部隊損失殆盡。而他們的兩個敵國煽動了五路大軍去攻打他。你知道後來的情況嗎?」

    「是不是這五路大軍都被擊敗了?」

    「不是,這五路中只有一路是真心想要攻打蜀國,蜀國的丞相正確的識別出了這一路,派出了軍隊將這一路打敗了,其他四路人馬不過想撿撿便宜,見這一路敗了,竟然不攻而返。蜀國就這樣結出了威脅。」

    克魯格總統問到:「趙,你這話的意思是不是,我們只要打敗英軍,就可以打消那些黑鬼撿便宜的想法。」

    趙士珍點頭,朱伯特將軍也讚許的看著趙士珍,趙士珍趁熱說道:

    「我認為可以在開普殖民地煽動布爾人暴亂,牽制英軍兵力,尤其是破壞東西兩條開普鐵路的運輸,阻止增援的英軍利用鐵路向北挺進。此外,為了防備非洲土著趁開戰之機進攻布爾人,~|守斯威士蘭邊境,1000人的民團駐守卡~|地就安全了。」

    克魯格總統和朱伯特將軍聽完後,開始講起了荷蘭話,這次翻譯沒有說給趙士珍聽,顯然這兩個人在商量著重要的事情。過了一會,朱伯特將軍用力的搖手,而克魯格總統則耐心的勸說朱伯特,在克魯格總統耐心勸解下,朱伯特將軍勉強點點頭,轉過來對趙士珍說道

    「現在我們的進攻方案出來了,在英國援軍到達南非之前,我部應集中優勢兵力,分為兩路,一路向東進攻納塔爾,分割並包圍兩個主要的英軍據點——萊迪史密斯和鄧迪,並佔領德班港,獲得出海口;另外一路向西南,佔領西開普鐵路線上英軍主力駐紮的兩個戰略要地——馬

    利。同時,在開普殖民地煽動布爾人暴亂,牽制英i是破壞東西兩條開普鐵路的運輸,阻止增援的英軍利用鐵路向北挺進。此外,為了防備非洲土著趁開戰之機進攻布爾人,由普林斯洛將軍率重兵駐守遠離前線的象河流域,防備佩迪人的暴動,8001000人的民團駐守斯威士蘭邊境,1000人的民團駐守卡~

    你將作為東路軍的前鋒,前出搜索敵軍主力,而我親率主力在你後面為你壓陣,希望你能夠像總統說的那樣驍勇善戰。」

    迎著朱伯特將軍的眼睛,趙士珍堅定地回答:「將軍閣下,你會在戰場上得到答案的。」

    與德蘭士瓦相比,英國政府雖然早已決定以戰爭手段解決南非問題,但卻沒有意識到軍事準備的緊迫性。英國情報部(當時英國尚未建立總參謀部)和英軍上下都存在嚴重的輕敵思想。情報部的結論是:保衛南非兩個殖民地的問題,就是對付二三千名布爾人的襲擊,一支具有一定力量的英國步兵在騎兵和炮兵的支援下,入侵兩個布爾共和國綽綽有餘,英軍能在奧蘭治和德蘭士瓦開闊高原上輕而易舉地擊敗布爾人。

    英軍的戰略計劃是,援軍首先進駐開普殖民地,防止當地布爾人叛亂,而後通過東西開普和納塔爾(從德班港到約翰內斯堡)這三條鐵路線,直搗比勒陀利亞,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但形勢的發展完全出乎英國人的估計。全民皆兵的布爾人早已經枕戈待旦,等待和英國人的攤牌。

    同英國開戰的消息公佈之後,在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大大小小的城鎮中,當地的布爾市民紛紛拿起武器,前往集結地點,參加民團。散落在廣闊的南非高原的布爾農場主們也帶著他們的兒子、馬和步槍,組成小股戰鬥部隊,作為作戰人員投入戰鬥。在戰爭初期,當英國援軍未到之前,戰場上的布爾人和來自外國的志願者(共計3.5萬人),暫+.對英軍(2人)的數量優勢。

    戰爭爆發後,布爾人主動展開攻勢。512,由德蘭士瓦軍隊和奧蘭治武裝部隊組成的布爾聯軍向東開拔。法國胡格諾教徒後裔、第一次布爾戰爭的英雄——布軍總司令皮埃特·朱伯特將軍率領主力部隊,從東奧蘭治翻越德拉肯斯山,進入納塔爾殖民地,直撲納塔爾英軍主力所在地萊迪史密斯。

    駐紮在萊迪史密斯—鄧迪一帶的英軍有兩個旅,約八千人。布軍則包括了來自比勒陀利亞、海德堡、弗賴黑德、烏得勒支、米德爾堡和瓦克斯特魯姆等地的民團,總數約一萬四千人。朱伯特派遣趙士珍少校率領先頭部隊,在518抵達鄧迪,企圖包圍並分割那裡的駐軍。但是駐紮鄧迪的六百名英軍已經在布軍到達之前逃脫,後撤到萊迪史密斯。520清晨,追擊的布軍在塔拉納山同駐紮在這裡保衛萊迪史密斯外圍防線的一旅英軍發生了戰鬥。趙士珍的民團有兩千多人,而英軍有四千多人。

    在趙士珍的印象裡,英軍是不可戰勝的,大清朝那麼強大的國家,竟然被幾千英軍就打敗了,這說明英國人是多麼強大。如果不是趙剛強令自己參加志願軍,那麼自己永遠也不會有膽量面對英國人吧。通過幾個小時的勘察地形,趙士珍發現,作為最明顯的制高點,塔拉納山竟然無人駐守。這簡直讓趙士珍無法相信,經過幾次細緻的搜查之後,趙士珍確定,英國人沒有在塔拉納山設防。

    晚上,趙士珍手下的烏得勒支民團和瓦克斯特魯姆民團在悄悄佔領了塔拉納山這個被英軍忽視的制高點,將炮兵擺在了山頂的平坦高地上,其餘部隊分散到兩翼。趙士珍少校利用有利的地勢和晨霧的掩護,在清晨對驚訝的英軍發動了突然襲擊。布軍的75毫米速射炮(東北共和國研製)射程超出了英軍的15磅炮,地勢平緩的塔拉納山成的墳場。

    英軍指揮官西蒙斯少將在戰鬥中被布爾民團的狙擊手擊斃。最後完全是靠騎兵部隊決死反擊,這支英軍方得以擊退布軍的進攻,在次日朱伯特將軍的主力到達之前奪路逃往萊迪史密斯。塔拉納山一戰,英軍損失465,大部分是騎兵,布軍損失145大部分死於騎兵的衝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