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卷 盛世卷 第三十五節 中國渠 文 / 大肥羊

.    看來,根治水患的最主要辦法就是興修水利工程,其標不治本的辦法。這次大洪水原因很多,不過在趙剛來看,有幾個原因肯定是跑不了的。一個是沙化嚴重,綠化得不夠,造成了水土流失。另外一個是行洪區域被人為的縮小了,原本可以容納很多洪水的大湖被圍成了天地。

    有鑒於此,趙剛決定開展綠化工程-三北防護林工大,又稱修造綠色萬里長城活動。工程在西北、華北、東北風沙危害、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工程,即帶、片、網相結合的「綠色萬里長城」。

    規劃範圍包括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甘肅中北部、陝西、晉北壩上地區和東北三省的西部共324縣(旗),農村人4400萬,總面積39億畝。以求能鎖住風沙,減輕自然災害。

    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是一項宏偉生態建設工程,也是世界林業發展史上的一大壯舉,開創了林業生態工程建設的先河。地跨東北西部、華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區,包括我國北方13個省(自治區、551個縣(旗、市、區),建設範圍東起黑龍江省的賓縣,西至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孜別裡山口,東西4480公.c裡,總面積406|倍。

    在這塊歷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地富庶之地上。由於種種人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這裡的植被遭到破壞。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區域內分佈著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總面積達149萬平方公里,從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龍江,形成了一條萬里風沙線。

    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積佔這一地區總面積的90%,在黃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為地上「懸河」。大部分地區年均降水量400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則澇」的氣候特點。風沙危害、水土流失和乾旱所帶來的生態危害嚴重制約著三北地區地經濟和社會發展,使各族人民長期處於貧困落後的境地,同時也構成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嚴峻挑戰。

    如果綠化成功的話,那麼中國的生態環境將大為好轉,以致肆虐的洪澇災害將大為較少,帶來的損失也會隨之降低。不過趙剛所要面對的困難是,到哪裡找水區。

    在三北地區,平均降水量不過500米。而且大部分集中在汛期,不能有效的利用,如果單憑當地地水資源進行綠化,是不現實的。一株樹苗是需要大量的水分來促進生長的。如果沒有充足地水分。樹是長不活的。可是水從哪裡來?

    「南水北調「?開玩笑,南水北調是給人用的,就是那樣,也是造價頗高。如果給樹,那多少錢都不夠用。趙剛想了半天也沒有想明白在怎樣搞,只好徵求其它人的意見。

    結果不到十天,就徵集來了無數地方案,有炸掉珠穆朗瑪峰化掉雪水的,有深挖井攫取地下水的。也有超天上**人工降雨的。不過出了一個方案還算可行外,其它都是短期行為。並不可取。

    這份名為色楞格河灌溉工程解析的報告上,詳細解釋了如何將色楞格河河水逆轉的方案。色楞格河源於蒙古杭愛山北坡,稱為伊德爾河,流經蒙古北部,注入俄羅斯貝加爾湖,是葉尼塞河—安加拉河的源頭之一。全長1024公里,流域面積945480方公里。哈努依河和鄂爾渾河從右岸注入,水流平緩落差不過三十五米,德勒格爾河和額吉河從左岸注入。水流急,河床落差為

    這份方案就是完全逆向抽取河水,形成一個輻射三北地巨大灌溉工程,氣概之大令人驚歎,如果這個工程完成的話,每年將提供650億噸的水源,等於新建了一條黃河。

    這個計劃的總源頭在於貝加爾湖是亞歐大陸最大的淡水湖。長千米,平均寬50千米,是世界上第七大湖泊和世界上最深的:納了地球全部淡水(應該指河湖的淡水)的五分之一。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的總水量。就算是每年65立方千米的抽取容量,與23600立方千米的湖容量相比,實在不算什麼。而貝加爾湖海拔650,比

    需要灌溉的三北地區海拔相比,相差不大,不需要太高。

    不過這麼大的工程需要的資金也是非常巨大的,十幾個巨大無比的階梯式抽水站負責把水抽取到色楞格河的源頭,在那裡通過四條主幹渠運送到其他地區。雖然有87%的地方不需要建設,不過其他13%路段也是一個巨大無比的數字,需要建設2300里的運河。力進行建設。

    趙剛的腦子裡想到了「鄭國渠「,戰國後期,韓桓惠公看到當時秦國統一六國已是大勢所趨,為了削弱秦國的強大實力,公元前237年,他特派韓國水工鄭國赴秦興修水利,妄圖利用這種浩大工程來消耗秦國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從而達到他預想的「疲秦」目的!?

    不料事與願違,當時的秦王嬴政(後來的秦始皇)採納了鄭國的建議,命令鄭國在秦國修建鄭國渠。在鄭國的親自指揮和參與下,一條長達100公里的大型水利工程——鄭國渠在關中大地上蜿蜒盤旋,彷彿一條金光閃閃的銀帶鋪在了三秦大地上。

    它巧妙利用了北仲山南麓西高東低的地勢特點,把渠修建在了渭北平原三級階梯的最高線上,灌溉著今禮泉、涇陽、三原、高陵、臨潼、富平、渭南、蒲城、大荔等縣(區)的280萬畝土地。鄭國渠不但未能起到「疲秦」的初衷,反而極大增強了秦國的國力。這讓本來強大的秦國如虎添翼!更加速了它消滅六國夢想的實現。

    鄭國渠工程宏偉,規模宏大,稱得上是兩千多年前之壯舉。它用富有肥力的涇河泥水灌溉田地,淤田壓鹼,變沼澤鹽鹼之地為肥美良田,使關中一躍成為全國最富庶的地區。據《史記》記載,此渠修成後,「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這為秦始皇最終統一中國做好了物質上的準備!

    如果興建這條新的鄭國渠,那麼估計需要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在此期間,中國只能防守,進行局部進攻,無力全面進攻。但是等到十五年之後,在將三北將近500平方公里的土地變成肥沃的良田,然後可以進一步輻射西伯利亞,將西伯利亞進行開發又可以得到近千萬的可用領土。

    美好的前景,讓趙剛明白,新一代的鄭國渠才是他留給中國的財富,就算暫時的失敗了,也可以把這塊無比巨大的寶地留給自己的人民。於是在經過了半年的討論之後,新的鄭國渠計劃被批准了。這個計劃被命名為中國渠計劃。

    三北綠化工程,一共有近千萬人奮戰在三北防護林項目上,開始了人定勝天的大戰役。與之相伴的是,南方也開始進行綠化工作,與北方相比,這些地方不需要調集水源,只需要適當的退耕還林,就能有效地加大綠化面積。所以並沒有記入統籌綠化之內,致使規定在十年後達到一個指標就行。

    不久又有一個人提出了一個可行建議,雅魯藏布江引水計劃,雅魯藏布江,水量巨大,在林芝段為1400億河水量三倍多,是中國所有內流總河的六倍還要多,是現今南水北調總調水量的三倍。

    中國治理沙漠,開發西北,可以引雅魯藏布江之水。雅魯藏布江水一旦進入西北,可使中國西北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魯番盆地,柴達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以及河西走廊等地區。這裡黃沙將不復存在,成為「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塞外江南,至少再解決幾億人的吃飯問題。中國西北的氣候也將完成改變,蒸發的豐富的水氣將徹底改變中國西北地區的降水。

    這個項目經過論證,也十分可行,並且費用(原計劃是15年1250,20財政收入,兩年的全部國民生產總值)

    1904年之後中國的大規模的水利建開始研究中國人的意圖。不管怎麼說,英國和德國都暗地開心,中國這樣做等於是宣告放棄世界霸權的爭奪,埋頭關心國內事務了。為了爭奪世界霸權,英德兩國開始了更加激烈的對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