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卷 盛世卷 第六十一節 經濟危機 六 文 / 大肥羊

.    十天以後,該報又一次評論說,美國的白銀政策,並沒有像白銀集團的先生們所描述的那樣,既能提高中國的購買力,又會增加美國的對華貿易;相反,這個政策卻把中國自己的經濟血液-貨

    曾在法國擔任貨幣改革顧問的凱末爾公開抨擊白銀政策說,他不能理解為什麼白銀集團的人們極力反對美國實行貨幣緊縮政策,卻「對貧困中的中國人民灑下那麼多的鱷魚眼淚」,把一個貨幣緊縮政策強加於中國。

    中國雖然把自己軀幹上的傷口貼上了創可貼,可是卻發現,自己的鮮血已經流光了,這個創可貼毫無用處!

    美國白銀大亨的「白銀經濟學」是很淺陋的,經不起事實的檢驗。但是他們所制定的白銀政策卻對美國的對外政策起了很大的影響作用。這裡面最令人不解的是,他們的動機究竟在哪裡?這到底是政府行為還是個人行為?

    中國一家很有資力的專門經營外匯業務的銀行——中國銀行,在它1910年的業務報告中,分析了美國高價至極度,與美國參議員所高唱的增加東方人民購買力之主張,不啻背道而馳。」

    這個銀行隨後提出這樣的問題:這些鼓吹提高銀價對中國有利的人「是否完全昧於中國白銀所佔之地位及中國之經濟實體而作此理想之談?抑明知其非是而持此說以惑生產者,貫徹銀派之主張?或者藉此以抬高中國貨幣值。使中國之工業與出口貿易減其競爭之能力,以增進美國生產品之出路。餌美國之民眾耶?」

    不能說中國銀行的懷疑是沒有根據地,白銀大亨們在鼓吹提高銀價時的一個理由就是要借此打擊中國工業,削弱中國工業品與美國商品地競爭。參議員畢德門認為低銀價降低了中國購買力,因而中國人轉而只買中國本國的便宜貨,促進了中國工業的發展,減少了美國貨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從而使中國成為美國「在世界市場上最具有破壞性的競爭者」。

    另一個銀派參議員惠勒說。提高銀價會增加中國貨幣的價值,增加中國的工業成本,削弱中國商品地競爭力,從而有利於美國的工業家與農民。但是這些自利的動機都是掩蓋在「道義」的旗幟之下的,畢德門對國會的專門委員會說,美國與中國人民有一種特殊關係,中國「對美國人民比對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的人民更為友好」,美國「是中國人在世界上唯一信得過的國家」,在中國最需要的時刻來幫助中國是美國「道義上地責任」。

    也許。在任何時刻都幫助中國人民,並同時幫助他們減輕錢包的負擔,這才是美國人民最希望見到的。而極美國人民意志之大成的美國政府,更是一個批著羊皮地狼。儘管如何遮掩,也蓋不住自己邪惡的大尾巴。

    這些政治家的語言,掩蓋了白銀大亨們的動機。但是歷史是不容易被迷惑地,。一位對這一問題深有研究的美國歷史學家評論說:「白銀大亨們是從復甦美國國內的白銀工業這一願望出發而行動起來的。他們涉及中國的議論出於自私的動機。並不是出於對中國福的真正關懷」。就中國而言,美國地白銀政策,不僅動機值得懷疑,而且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同美國的對外政策相對照,就可以發現美國人的險惡用心。

    在美國實行白銀政策之後,中國經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而且在國際政治上的處境也是困難的。英國和德國隔岸觀火,拒絕為中國提供任何援助,而且英國更是大力吸收白銀,德國則表現出了一定的善意,拒絕白銀買賣。

    所以,美國白銀政策對中國的影響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國際政治問題。正因為如此,對美國的白銀政策中國開始了猛烈的反擊。

    1911年6月2日~|國想要做什麼!」這篇社論言詞之激烈,抨擊力度之大,可以說得上是空前絕後

    「這一總的政策的一部分,那就是在以武力威脅肢解中國的同時又從經濟上搞垮中國,削弱中國的力量以達到不戰而勝,迫使中國就範的目的。不但為了牟利,而且是把這一活動當作是削弱中國政府的有效辦法。這就是一場戰爭,面對氣

    的敵人,我們只能奮起保衛自己的家園。」

    誠然,美國的白銀政策促使中國的經濟面臨崩潰的局面,這一點是完全符合美國的意願的。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美國的白銀政策已經遠遠不再是一個美國國內的政治問題,也不僅是中美兩國民間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整個中美國家的問題。白銀成為美國進攻中國的工具,已經是無法迴避的事實了。「

    這片強硬無比的社論馬上引起了美國的恐慌,英國的不滿,以及德國的支持。也就是在這一個時間段裡,新的集團對抗開始了,中國和德國開始互相靠近,其他幾個大國因為無法投入中德集團而被迫緊緊連結在一起。

    不久,英國首相發佈聲明,為美國的白銀政策辯護:

    「單純的經濟問題,被人為的複雜成政治問題,作為貿易自由的保護人,英國不會縱容某些國家的無理取鬧,既然是遊戲的組成部分,就不要在遊戲失敗的時候哭哭啼啼,那樣的話就沒有玩遊戲的資格!」

    很快,德國人也開始發表自己的看法,聲援中國人

    「這些遊戲實際上只是一些無聊的人制定的,他強迫全部的人參加,然後剝奪其他人的財富,這是不道德的!因此,那些被強迫進場完全可以採用其他方式反擊。這正像搶劫犯與被搶劫人的關係一樣,如果搶劫犯搶劫都可以無罪的話,那麼搶劫犯被殺掉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無須大驚小怪!」

    引人注目的是這一時期(1910—1912),美國環繞白銀問題的亞洲政策,卻是一個「聽其自然」的政策,它的特點是「無所作為」、「內部扯皮」和對實際情況的不瞭解。形成這一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兩種勢力:一、白銀集團的影響;二、英國人的壓力。這兩種勢力的「影響點」不同,白銀集團壓力的影響點在財政部,而英國人聲明的影響點在國務院。這就形成了這一時期美國亞洲政策的不協調性,表現為決策部門之間的矛盾與爭吵。

    也許從下面的簡述中可以使我們理解,這兩隻看不見的手(白銀集團的影響和英國聲明的壓力)是在怎樣起作用的。

    世界銀價上漲會給中國帶來嚴重危機,中國的銀行界早就估計到了。還在美國國會辯論白銀問題時,中國銀行公會及上海中外商會就打電話給羅斯福說:白銀上漲會給中國帶來嚴重的經濟危機,給「我們的億萬人民造成災難」。

    在白銀紛擾中,首先向美國政府建議限制銀價上漲並建議中國進行幣制改革,以免在中國爆發一場經濟危機的,是19104月在中國考察的耶魯大學教授羅傑斯。羅傑斯因為一向不主張提高銀價,所以他的出訪中國早就被白銀大亨們橫加指責,這已經對羅斯福形成了很大的壓力,因此,羅傑斯的建議還沒有正式提出來就夭折了。

    1911年7月美國開始大量收購白銀,銀價猛漲,中國的白銀出口,不到三個月就增加了七倍。中國財政部長向美國呼籲不要把銀價提高到超過每盎0.爭辯。

    他們在1911年底的一份備忘錄裡說|>|水進去,是不可能維持一個病人的體力的」。在雙方相持不下之際,由於白銀集團的壓力,摩根財團再次提高白銀的收購價格。

    由於美國國內銀價提升,紐約市場的世界銀價也0./4元(年1月)猛升到0.1911年5)。銀價猛升擴大了走私的利潤,於是在中國再一次興起了白銀走私的浪潮。

    中國的經濟血液又一次被加速抽離了母體,在這種壓力下,中國幣制改革走上了快車道,一項針對美國的巨大陰謀開始實施了。

    1911年12月15,一批數量巨大的白銀正式出口美國,48斯,幾乎是全中國剩餘白銀的70%,然後中國宣佈,實行金本位制。得到這個消息之後,白銀價格迅速下跌,而黃金價格開始猛漲。英國人和美國人終於露出了猙獰的面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