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中華大帝國

大道小說網 第十二卷 冷戰鐵幕卷 第五章 你和平,我演變 文 / 大肥羊

.    鐵幕已經來了,和平演變還會遠嗎?」

    摘自《陛下隨訪錄》

    當丘吉爾結束鐵幕演講後不久,趙剛預料中的和平演變就緊接著過來了

    「和平演變」,是德國為首的西方顛覆中國的一項長期的戰略政策。自中國誕生後,西方採取的最初手段是「扼殺」,然而二戰以後中國的兼併十幾國,形成了一個以中國為首的強大的國家,同時歐美列強卻嚴重削弱,英法美俄戰敗,德國嚴重受損,對中國不得不由「硬遏制」改為「軟遏制」,即用和平的方法從中國的內部達到顛覆的目的。如果沒有提前預防的話,這種方法對顛覆中國所起的傷害,將會遠遠大於其他所有的手段。

    早在1913年,羅斯福曾授意雷斯特226;戴維斯發表藍圖》一文,展望了統一後的美國美好的前景。意在以美國的意志建立一個新的世界格局。文中並沒有涉及到對中國進行「和平演變」的概念,但其中以金融、文化、貿易對外擴張,建立美國所謂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想法,卻為後來的凱南、杜勒斯等人提供了「和平演變」的理論思路。

    事實上,羅斯福的藍圖中通過大國合作,採用和平方式,在戰後建立美國全球霸權地位的想法,與「和平演變」的政策,在本質上還是一致的。但是另美國人意想不到的是,美國在二戰中獲得地不是勝利。而是更加慘重地失敗。這種理論也就失去了力量的支持,成為一種空談。

    不過隨著二戰的結束,中德合作的基礎也隨之喪失。和平演變的大旗又在德國人的手裡重新處理起來。不過此時的德國並沒有足夠的實力,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上地,所以只能提出一些空手套白狼地方案過來,這種企圖最後沒有得逞。

    不過德國人地並不死心,為了控制金融行業,德國召集44國家於1920年7月1日在~基金組織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並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規定把馬克與黃金直接掛勾。各國承認美國制定地黃金官價為每盎40馬克。美國允許各國中央銀行按官價用馬克紙幣從美國兌換黃金;又把各國貨幣與馬克以固定比價聯繫起來。從而建立了以馬克為支柱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在兩個機構中,德國都擁有最多的投票權。中國則拒絕批准會議的協議。

    漢堡會議後,中國最終拒絕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並在美洲及多處地區與德國全面對峙。面對著一系列新的變化,威廉三世認為《羅斯福地世界藍圖》中以大國合作維持德國世界霸權的方法已不合時宜。他已經迫不及待需要證明自己不是一個瘋狂的傢伙,但是他地舉動卻讓大部分人打消了疑慮。

    此時,德國駐中國代辦喬治·凱南適時地向德國政府發出了一份8000字的電報。對戰後中國地「理論、意圖、政策和作法」以及德應採取的對策,提出了全面的分析和建議。他說中國將在「一切認為合乎時機和會有好結果的地方。做出努力」,但前提是「德國擁有足夠的武力,」但事實上「德國並不須要真正動武」。後來,凱南又在此電報地基礎上杜撰了《中國行為的根源》一文,最終此文為威廉三世地荒唐舉動提供了理論依據。

    這裡。須說明的是,凱南地理論是德國以強大地武力為後盾。採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消除民族主義世界存在的軟弱和脆弱地地區」來遏制中國的擴張。換句話說。凱南強調的具體方式是除武力外的所有方式。武力僅是作為一種前提而存在。而這份報告顯然過分誇大了武力的作用,它實際上是一套以爭取「中間地帶」為主的對中國的全面「遏制戰略」。

    「冷戰」的序幕因此而拉開,新任的德國首相布沃爾是一個鐵血的傢伙「對中國民族主義採取更「有效的」是他的標誌。在他上台之後。德國對外政策的調整已迫在眉睫《對遠東的政策》、《法律在和平事業中的作用》等文明確的表明了德國的方向。

    文中明確提出「中國民族主義是一個致命的危險」,德國及其盟國的責任是「盡一切可能使這種現象消失」,並用「和平的方法使全中國得到自由」。為此,他在成立了新聞署,直接支持、領導「德國之音」,同時加強「自由歐洲電台」對中國、美洲西部的宣傳,插手美洲西部中國的政治事件。

    布沃

    對外政策的理論依據,同時也宣告了德國「和平演變式出籠。根據布沃爾的理論,布沃爾變略」、「和平取勝」,其核心是在武力上採取「大規模報復戰略」和「戰爭邊緣政策」,對中國進行戰爭威脅,同時採取「政治宣傳」、「心理進攻」、「文化滲透」等戰爭外的一切手段,宣傳資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和生活方式等,促使中國內部「和平演變」,使這些國家從民族主義下的統治下獲得「自由」。

    而在這種旗號下「和平隊」運動開始慢慢的滲透過來,包括後來的「富布賴特」運動,即把專家、學者和其他人員派遣到中國中去,以「幫助」和學術交流為名,充當傳播所謂西方文明的先鋒。這項運動的首提者是布沃爾,他提出與每年中國交換2000大學生的建議,不過被中國拒絕,後來小規模的實行過幾次。大規模實行的是「富布賴特」,在任何時候,專家學者都是寶貴的,中國甚至可以為這種交流付出不菲的代價.

    德國根據富布賴特計劃,派來中國的教授有很多,分佈在全國20所重點院校,花費達數百萬馬克。按照美方的說法,這些運動「是一項長期投資,威力將遠遠勝過派幾十萬軍隊」,一位德國右翼參議員甚至公開宣佈,「這裡沒有免費的午餐。慈善固然是一個因素,但絕不是首要因素,我們懷有明確的外交政策的目標,就是要讓德國立國之本的民主自由原則得到應有的傳播。」二十年代以後,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的不斷增強,德國進一步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德國情報局甚至為此制定了《十條誡令》,以加速對中國青少年的西化及分化。

    不過還沒等德國人把架勢拉好,中國這邊的反擊就到了,日,一部中國產的帶有強烈科幻色彩的大片《獨立日》搶灘北美,然後再全球放映。故事情節十分老套,就是外星怪物攻擊地球,不過在中國的帶頭反擊下,最後終於打敗了入侵的外星人。不過令人驚奇的特技效果,栩栩如生的巨大外星飛船(據說特別製作的長達3里的飛艇),還有還算不錯的情節,都讓這一切變得無比完美,而最後全球票房收入高達1300萬,這簡直就是奇跡。

    但是沒有人注意到這部影片裡面的另外一點東西,那就是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在影片中拍攝的美輪美奐,讓所有看到的人都深深的陶醉其中,而電影中的男女演員,無一不是丰神俊朗,美貌與智慧並存的人物,而這些人的生活已經很難用奢華來形容,即便是歐洲那些權貴也享受不起這種生活。在潛意識中給人一種印象,中國人有錢,而且獲得瀟灑,要學好的話就要向中國人學習。

    這些傻逼不知道,電影的大部分場景都是在皇家園林裡面拍攝的,在地球上說道奢華,還有誰能比中國的皇帝趙剛更加奢華的。反過來說,又有誰的眼光比趙剛看的更遠,能夠看出來德國的虛弱之處!

    很快的,第二部電影就出來了,這一部名叫怒海驚魂,取材自一戰前夕,泰坦尼克號被冰山撞擊,中國三艘巨艦不畏風險,冒死相救的故事。與之前的獨立日相比,這部影片的很多鏡頭都是當時搶救的時候實地拍攝下來的。為了拍攝出真實的感覺,劇組又做了一個真實的模型,加上美工組的不停工作,終於拍攝出來以假亂真的效果。而故事情節也是扣人心弦。

    海軍少將龍雲與美國大亨之女露西相戀,但是因為保密協定兩人只能分手,露西乘坐泰坦尼克號碰到了事故,然後龍雲所在的戰列艦岳飛號派往救援,最後,龍雲終於得知露西還在泰坦尼克號上,不過此時的泰坦尼克號已經開始翻轉,千鈞一髮之際………。

    怒海爭鋒的票房之好讓獨立日取得的輝煌變得灰暗,在一個月之內,全球收入達到三千五百萬,足夠買下五艘最新式的航母戰艦。如癡如醉的愛情故事讓大部分少男少女深陷其中,男主角孟星魂被「星「雜誌評為

    「鐵漢柔情!「

    「最冷酷的男子漢「等等的評價出現在一向不喜歡讚揚別人的京華時報上,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另類評論。

    「一夜情的最佳選擇!「

    「**殺手!「「是誰導致少女懷孕率上升10個百分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