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超級科技強國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三十一章 「志願軍」 文 / 捕魚者

    收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蔣百里眉頭緊蹙,目前緬甸上空籠罩的戰雲甚至一度比歐洲還濃密。表面看起來是一場英國人鎮壓殖民地起義的地區戰爭。

    實際在眾多國際政治家眼中,這是英國人的老牌對手德國人或者新崛起的中國在試圖挑戰英國人的全球殖民權。

    前人把地球當成蛋糕一樣分完了,後來人想吃,只有一個辦法:搶!!

    這這一點上,那些所謂的西方政治領袖們一致認為,應該講新崛起的紅色蘇俄、德國和中國人加入戒備名單。

    「按照我們的既定策略,在世界局勢進一步糜爛前,應該盡量避免與英國人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從而保證我們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到接下來的百年難遇的崛起機會中去。但是,緬甸對於我們的重要性,委員長也強調過多次,只有從緬甸獲得出海口,我們在全球貿易上才將具有巨大的優勢。」

    蔣百里起身走到辦公室牆上的巨大世界地圖面前,指揮棒點在印度洋上的緬甸海岸線附近,點了點,「我們都是搞軍事的,經濟的問題就從海上運輸距離的問題上來講,在委員長的構想中,佔據緬甸出海口將是盤活我國整個西部甚至是中部地區的重要辦法。通過一條高效率的中緬鐵路,我們通往歐洲的航線相比從江浙廣,甚至山東一帶出發,能縮短几千海里的距離。

    馬六甲作為世界性的重要航道,被英國人依仗新加波所控制,整個航道兩岸全是西方勢力,錯綜複雜,非常不利於關鍵時期的海上貿易開展。

    從軍事來講,在印度洋擁有著重要的出海口,將使得中國海軍能夠在未來長驅直入深入印度洋,繼而繞過馬六甲,劍指歐洲。否則,如果沒有這樣一個出海口,不提馬六甲的錯綜複雜形勢,也不提英法美等國可能在馬六甲的各種佈置,光是艦隊從本土出發,就將面臨歐洲人征戰亞洲一樣的問題,路途實在是太遙遠了。

    當然,除此之外,只要徹底控制緬甸,我們就能有效阻擊英國人在遠東的力量,從而為將來的東南亞大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

    張蜀生聽完,大致情況正如蔣百里說的這樣,緬甸的重要性和與英國人貿然大戰可能產生的危險,一樣讓人不得不慎重。

    蔡鍔想起之前特情部發往國防部的情報,不由提醒道,「英國人,尤其是英國本土,相當一部分政治人物和輿論報紙認為,緬甸的戰事是德國人挑起的,只是假借了我們的手,依據地利,就近武裝了緬甸人。對於我們,英國人是又恨又忌憚。恨我們在背後搞鬼,又怕我們徹底撕破臉皮,在亞洲提前上演一場老牌帝國和新興國家的大戰。」

    「呵呵,我的蔡部長,如果換了是我們,一樣會有英國人一樣的擔憂。日不落帝國的寶座坐久了,難免就會擔心這樣擔心那樣。俗話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英國人家大業大,哪一塊殖民地都是他們的心頭肉,老牌帝國正在走向衰弱,如果不考慮戰爭,他們唯一的出路就是從殖民地身上打主意。或是傾銷他們的產品,或是搜刮資源和糧食,獲得極其廉價的勞動力,從未而他們越來越衰弱的龐大帝國注入罪惡的血液。」

    張蜀生非常能清楚英國人的想法,他們雖然從英西、英荷戰爭時期,甚至是鴉片戰爭以來就不斷獲得勝利,在一戰中也依靠美國這個『外放同胞』的支持打贏了。但是,這個所謂文明世界的勝利者卻總是有一種危機感,怕自己的殖民地被搶走,怕自己的世界霸權被搶走。

    所以,他們拚命地在全球殖民,他們拚命地武裝自己的海軍,瘋狂建造無畏級、超無畏級等戰列艦,為的就是保持他們由海上霸權衍生出來的殖民地霸權。

    這也是為什麼,英國人和法國人一邊恨德國人恨得牙癢癢,一邊又不斷地妥協、退步,綏靖政策更是不惜犧牲盟友來滿足德國人的胃口。

    他們看不到德國人的野心嗎?不,他們看得到。

    他們不知道德國強大起來後的嚴重後果嗎?不,他們同樣看得到。

    只是,英國人、法國人的綏靖姑息心理、僥倖心理和自大心理,讓他們走上了一條死亡道路。

    張蜀生死死地盯著牆上的世界地圖,思索著目前的世界國際關係形勢,忽然,他的腦海中猛地一閃,頓時笑道,「我的兩位部長大人,看來我們都落入窠臼了。」

    「呃?委員長的意思是?」

    蔡鍔和蔣百里眼前一亮,難道還有更好的辦法?

    當然,他們都知道,如果德國人能一腳跨到亞洲來,那麼讓他們和英國人打一場是最好的辦法,最次也可以學布爾戰爭一樣,遙控戰鬥。但是目前不行,緬甸可是在英法勢力的層層包圍中。

    張蜀生撫掌而笑,隨即說道,「我也是剛剛想起了昨天內務部交給我一份報告。其實目前緬甸的形勢非常簡單,緬甸人想要**,英國人自然是不肯的。而英國人沒有一開始就貿然擴大戰爭規模,也是擔心引起中英二次戰爭,同時他們也認為,緬甸事件背後是德國人在主使。

    目前最緊迫的問題是,英國人已經下定決心增援,將**戰爭扼殺。而緬甸人民軍整體又缺乏訓練,緬甸土著的戰鬥力又實在是太低下,任那拓忠有萬般解數,也難以將那些爛泥扶上牆。

    所以,要解決緬甸問題,關鍵就在兩件事情上。

    第一,把德國人從潛在的幕後者,變成真正的幕後者。

    第二,既然緬甸人不能打仗,我們人民軍又不能輕易動彈,那麼就找一支會打仗,至少能夠對付英國人的軍隊去。」

    「日本人!!!」

    「日本人!!!」

    蔡鍔和蔣百里越聽越驚喜,沒想到一個複雜的問題,讓委員長的靈機一動給找到了辦法。坦白說,張蜀生一直以來都沒有過多參加軍事決策,只是大方向制定目標,而這一次,張蜀生卻表現出了世界範圍內最高領導人往往都有的一種技能:觸類旁通。

    他思考問題從不從單純的軍事或者政治出發,而是從解決問題的實用主義出發,加之靈機一動,這才找到了最好的辦法。

    張蜀生點點頭,隨即大步走到地圖面前,指著中緬交界說道,「兩天前的那份報告中,日本人在西南還遺留有最後一批6萬多人的戰俘。這一批戰俘雖然不是日本人最精銳的七個甲等師團之一,但卻是日本人的主力師團官兵。如果不是因為他們遠在西南,日本人肯定會先行將他們用朝鮮人換回去。」

    張蜀生指的是通過中德日三方最終敲定的『中日戰俘問題最終解決辦法』中關於『日朝勞工協定』的部分。日本人用統治下的朝鮮人組成勞工團遠赴中國,參加中國正如火如荼的大建設。

    目前,全國範圍內已經有超過百萬的朝鮮人在勞動。他們雖然身處中國,但卻住在勞工營,隨著工程的進度不停地遷徙,他們甚至連吃穿住行都沒有自由。

    中國政府拒絕管理勞工,協議規定這些勞工是由日本政府提供的『勞工交流組織』,由日本人派人管理,而中國的軍隊則只執行威懾和監督。

    在日本方面勞工官員的苛刻管理下,這些朝鮮人在中**隊的『保護下』,安心地待在勞工營。

    當然,中國政府還算比較仁慈,最起碼,勞工們還是能拿到一分工錢,雖然相比起中國的工人低的無法想像,但卻足夠讓殖民統治下的朝鮮人驚喜莫名。

    根據最新的情況來看,一些在中國勞工營中待習慣了的朝鮮人,喜歡上了這種有飯吃,有錢花的生活,雖然做活比豬狗還累,但在朝鮮的時候,他們同樣不如豬狗。畢竟,在這裡管理他們的日本人沒有槍,只有鞭子和警棍,更不敢隨意打死他們,文明的中國人更是從不下手打他們,打他們的都是該死的勞工營的日方管理者,日本人。

    朝鮮人漸漸發現,與其在朝鮮受日本人奴役,不如來中國做工,雖然苦累到了極致,但總比在國內強。而日本人也發現,中國那些龐大的基礎建設因為存在很多危險性工程,需要很多勞工,那些抓來的朝鮮勞工在中國表現非常不錯,不論是築路基還是挖大壩,比在朝鮮為大日本帝國做事時,勤快了百倍千倍。

    日本人也開始計劃,或許可以和中國政府多商量一下,使用更多的朝鮮勞工來換取中國的支援。

    張蜀生:「日本人現在每天都在接受德國人的援助,發展軍事和工業實力,那麼,吃飽了的他們,總要幹點活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納粹法西斯,不是光憑喊口號就能實現的,我們應該幫希特勒一個忙,讓日本人更聽話。

    如果立即釋放日本戰俘,押解他們到中緬邊境看管。另外立即聯繫德國人,讓他們督促日本政府,將這六萬滯留中國『遲遲不肯離去』的戰俘改編為緬甸軍團,對外宣稱這個靠近緬甸的戰俘營受到了緬甸人的收買,自願參加『日本人民志願軍』。」

    蔡鍔和蔣百里小聲討論了一下,隨即說道,「委員長,這個計劃完全可行。總參最遲今天晚上就能拿出來計劃,明天就能放到你的辦公室。」

    「好,放手去做吧。」

    張蜀生揮揮手,示意二人可以離去了,轉身望著整個東南亞版圖,心中思緒萬千。蔡鍔和蔣百里二人畢竟不知道,後世的日本在東南亞將英法的遠東聯軍打的像豬狗一樣慘不忍睹,最後還要依靠國民-黨組成遠征軍去參戰,由此可見,緬甸人對付不了的英國人,如果換了日本人上,只要有日本政府的秘密嚴令,在武器裝備比原本歷史上至少不差的情況下,一定能夠給英國人好好地吃一大壺。

    倒不是說日本人的戰鬥力如何遠超英軍,關鍵是英法的遠東軍隊實在是裝備老舊,訓練太差,指揮官也是被『發配』來亞洲的第n等非優秀軍官。

    而這一次,張蜀生決定讓他們提前享受日本人的蹂躪,要知道六萬多日軍,加上緬甸人即將擴充到號稱的10萬人的規模,到時候聯軍可作戰兵力最少也在10萬人左右。那麼,英國人的麻煩真的大了。

    其實,他這樣做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日本比原本的歷史更為徹底地融入『法西斯的和諧大家庭』,實力也必然將得到提高,而一旦放棄將中國作為對手,那麼他們很可能在遠東甚至整個東南亞實現奇跡。

    而提前爆發的緬甸戰爭則是一個削弱日本人部分力量的絕佳機會,至少,讓他們比中國更慢一些。

    而戰爭往往還有一個通病,一開始的作戰目標或許只是志願軍,但一旦日本人取得大勝利,看到了『日本志願軍』在緬甸取得的巨大戰果時,必然將更加垂涎東南亞,從而引發許多能夠讓張蜀生端著茶,慢慢細品的好事情。

    畢竟,那裡有讓他們眼饞到睡著了都會笑醒的各種資源、糧食、市場、人口。

    「只要中國擁有絕對的力量,日本人,倒不失為一條好狗。」

    漢京,德國駐華大使裡梅爾忽然接到了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周國來的秘密約見。而當他坐著自己那輛心愛的世界名牌車:中華a型車開往外交部時,一路上依舊忍不住感慨。

    「噢,如果偉大的元首訪問中國,一定會大吃一驚。」

    裡梅爾坐在後座上,不由回憶道,自己去年回國述職時,元首希特勒召見自己,問的第一個問題居然是拿著一張照片,讓他保證那張照片是中國的首都漢京,而不是舊金山,或者其他華人密集的西方國家城市。

    照片上,是德國特工在漢京拍的街景,街道上往來的不少汽車讓人眼花繚亂,而中國最大的特色自行車更是擠滿了自行車道。公交車上面的巨大廣告,居然是一副佈滿公交車外車面的照片,上面有一句廣告詞,「有夢想,有彩虹,彩虹電視機隆重上市!」

    彩虹電視機,中國通裡梅爾當然清楚,因為它的英文名「rainbow」已經行銷美國,歐洲也開始出現它們的身影,更有消息說德國人甚至主動向中國的彩虹集團提出聯合建廠,準備大肆建造新時期的宣傳工具:電視台,用本土生產的中國電視機,賣給德國家庭。

    而在中國,對中國的事情感興趣到甚至超過了歐洲本土的裡梅爾看到報紙上說,在1936年時,全國城市和部分特別富裕的農村,大約總共有1萬台電視機,而電視台則有一個,中國國家電視台。然而,僅僅是到了1937年9月,全新上市的彩虹家庭普及版電視機就將對內銷售的價格降到了200元新人民幣,也就是說,中等水平的中國工人、職員、軍人、教師等等家庭,只需要拿出1到2年的積蓄就能購買一台電視機。而電視台的建設也非常迅速,從最初在1936年開始嘗試播出新聞、記錄片和歌舞戲劇表演的中國國家電視台,到1937年9月,新增了漢京電視台,西南電視台,北平電視台,使得中國的電視台總數達到了四個。

    他對中國越來越感興趣了,甚至有動過退休後移民中國的打算。

    就在剛剛出來時,裡梅爾還在看電視,先是看了一會兒他哼哼半年也沒學會的戲劇表演,接著是今年剛剛出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節目:電視劇。

    一部總共有10集的,反應中日戰爭的電視劇「兵臨城下」,以半紀錄片,半劇情片的形式,第一次將電視劇這一新奇的東西送到了中國人面前。劇中中國和日本軍隊的激烈作戰,戰場形勢的瞬息萬變,英雄高大的中**人,殘暴的日本軍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真實的黑白戰場讓中國人第一次真實地見識到了戰爭的殘酷。

    據報紙上說,電視劇播出的時候,各地有電視機的地方,萬人空巷。廣州日報報道,在西南的一個農村,村裡的一個轉業軍人家庭擁有唯一一台電視機。而那名老軍人為了讓村民們看到這部真實反映他曾經參加過的那場戰鬥的電視劇,竟然每晚燒好茶水,還將電視機搬到屋外,讓全村的人看。

    那名老軍人甚至每晚在電視台節目預告後都要敲鑼打鼓地通知村民,對於這樣的中國人,裡梅爾在理解的同時,也感到震驚。

    「該死,比起中國人的這部電視劇,歐洲的電視劇簡直是該倒入臭水溝的洗碗水。」

    心思還沉浸在剛剛沒看完的電視劇中,裡梅爾在中國外交部工作人員的帶路下,走進了中國外交部的一處非對外建築。

    ……

    「什麼?親愛的周,你這是在開玩笑。納粹政府是愛好和平的,不會提前參與到任何一場可能會導致歐洲關係急劇惡化的戰爭中去。」

    裡梅爾望著對面打慣了交道的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周國來,直搖頭,焦急之下忘了用中文說,直接用德語快速地說道。

    「請注意,裡梅爾大使,我聽見你在剛才的陳述中有提前參與這四個字,很顯然,德國政府並不拒絕戰爭,更不會,也不應該放過這個給英國人找麻煩的絕好機會。」周國來笑了笑,用自己同樣嫻熟的如同德國人的德語重複了剛才這個裡梅爾因為太急,沒有用中文說的那句話。

    裡梅爾聳聳肩,掏出一支雪茄,見周國來示意沒事後,自顧自地點上,舒服地抽了兩口,「親愛的周,這件事情不像你們中國政府考慮的那麼簡單。一旦到時候英國人得到我們德國政府的把柄,歐洲一定會有麻煩。」

    周國來搖搖頭,說道,「裡梅爾大使,你可能忘了,德國在亞洲還擁有一個『尚未證明自己作用』的盟友,日本人。這裡有一封建議書,你可以看看。或許會對你如何決斷提供幫助。」

    裡梅爾疑惑地接過那份建議,隨即看了起來,而越看得多,眉頭皺的越緊,最後卻笑了起來,「親愛的周,這真是一個絕佳的辦法。德國國內對於無償幫助遠在亞洲的日本人,已經有了許多質疑的聲音。

    雖然這種聲音被元首以個人魅力所掩蓋,但是,國內的軍政要員們認為,把精力花費在日本人身上,可能不如用在意大利身上。

    如今,有一個絕佳的機會讓他們證明自己的能力,既可以得到各種援助,又能加**西斯國家的合作深度,實在是日本人絕佳的機會。」

    裡梅爾說的這些倒不是什麼秘辛,德國對德日同盟的質疑確實存在,不少德**政要員都主張將這些資源和援助用來扶持意大利,但希特勒卻堅持要將日本人『扶大』。

    「不錯,日本是一個好戰的國家,埋頭發展不是他們擅長的,裡梅爾,坦白說,一條沒有見過血的狼,和一條嘗到了血腥味的狼,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周國來用他慣有的微笑,向裡梅爾描述了一幅未來的場景,「你想一想,未來有一天,當德國需要日本人在亞洲更多地牽制英國人或者法國人時,而那時候,日本人已經深深地被東南亞所迷醉,這個時候,會發生什麼精彩的事情呢……」

    「哈哈哈,周,我尊敬的周,你說的未來讓人充滿遐想,真是令人神往的局面。」裡梅爾不禁想像,未來的一天,東南亞遍佈日本人的軍隊,而英國人甚至可能被趕到印度洋邊上的情景時,就坐不住了,只恨不得馬上回去寫報告。

    「謝謝你,德國的朋友,周!」

    「哈哈哈……裡梅爾大使,中國人和德國人是很好的朋友,自然是希望看到你們壓過英國人一頭。」

    裡梅爾點點頭,壓了壓桌上的那份建議,「我會聯繫駐日本大使,與他一起向國內作出自己最努力的報告,這將是一個三方共贏的事情。我個人以為獲得批准的可能性非常大,當然,關鍵是元首願意批准多少特別費用。」

    「這個不用擔心,只要德國政府願意出錢,我們很樂意提供武器。我們的貿易宗旨是,凡是生意,有錢就一定要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