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超級科技強國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五十章 火箭試射 上 文 / 捕魚者

    收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德陽重型拖拉機廠,位於德陽市區七八公里外的重工業區,作為四川四大科工新城,德陽雖然沒有成都、重慶的政治地位高,也沒有宜賓的高科技產業和高等院校多,甚至不如一旁發展新科技的綿陽風光,但卻擁有著獨具特色的重工業。

    模仿重慶的發展路線,德陽在多年的重工業發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除了一批重大軍工廠外,德陽第一重型拖拉機廠絕對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生產的包括拖拉機在內的履帶式車輛和德龍重卡不但供應軍隊,行銷西南,還沿寶成鐵路一路北上,銷往大半個中國。

    陳志傑是拖拉機廠的一名技術幹部,副總工程師,如今機械廠的生意好上了天,拖拉機廠能生產出來多少履帶車輛和德龍重卡,就能賣出去多少,而作為拖拉機廠的主要技術人員,畢業於西南理工大學的他當初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從一個拖拉機廠,發展到生產包括履帶式車輛以及拳頭品牌德龍重卡,是陳志傑帶著廠裡的技術人員,一次次地跑重慶,跑宜賓,請專家,學本事,從其他的汽車廠學到了經驗。而正好德陽的工業佈局中就有柴油機廠,德陽重型機械廠就自發研製起了重型卡車,並且經過多發努力,在上級專家的幫助下,用生產拖拉機的利潤辦起了卡車生產車間,實現了德龍重卡的投產。

    經過多年的努力,這間拖拉機廠成為了中國數一數二的特種車輛、超大型卡車的生產廠家。

    「陳副總工!」

    陳志傑剛騎著自行車進了廠門,就看到副廠長高強從自行車上跳下來,叫住了自己。

    「高副廠長,你這是去哪裡啊?」

    「找你去啊,呵呵,正好。機電局來人了,走,我們邊走邊說。」

    兩人推著自行車一邊慢慢地走,一邊聊一些拖拉機廠的事情。

    「老陳啊,這些年你為我們拖拉機廠作出的貢獻,大家都看在了眼裡,昨天開會,機電局的一個同學透了一點風聲,準備提你到副廠長的位置。」高強玩味地說道。

    「副廠長?一個廠就一個副廠長,我上去了,可佔了老高你的坑了。」陳志傑搖搖頭,以他在拖拉機廠的現狀,收入和地位都很高,不亞於一個副廠長,真要靠爭搶上位,他不如做他的副總工。

    「你呀,還是老樣子,理工科的頭腦,凡事怕麻煩,連陞官都怕麻煩。我自然有我的安排。這次啊,總工老於爺子是年紀大了點,對新機械也不太吃得透,所以輪到了你。」

    陳志傑一聽,原來廠裡要劃分成三塊,老於爺子將主要負責拖拉機和德龍重卡方面的技術督導,而副廠長人數也將增加一個,他和高強。

    「具體的,我們進去再說,有上級等著呢。」

    兩人來到廠長辦公室的時候,陳志傑發現,廠長正陪著四個人聊天,兩個身穿藏青色工作西服的幹部,兩個身著軍裝的軍人。

    其中軍人的軍銜還很高,兩條槓兩顆星,陳志傑也是去德陽重工的時候,見到過這樣高軍銜的軍官,中校,可是了不起的。另外一個軍官則更加了不得,肩上的肩章他也認識,居然是五級士官,從那人手上的老繭來看,此人是個有真本事的技術軍官,五級士官,在極其重視人才的人民軍,比那個中校的地位怕是只高不低。至少,陳志傑當初接觸的那些專門督導軍用卡車製造的駐廠的軍隊汽車專家,也就二、三級士官。

    「小陳,來,我給你們介紹一下,這位是德陽機電局的王副局長,這位是西南重型機械廠的徐工。這位是裝備部某局張中校,這位是某部特種車輛專家田教授。」

    廠長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就坐在那裡,示意他們交流下,這次的兩個項目對拖拉機廠都是非常重要的,是國家級的使命。從四人來到廠裡後,到現在,廠長也沒有完全平靜下來。

    機電局的王副局長簡單地說了下這次來拖拉機廠的事情,「小陳,我們剛才已經把事情簡單向你們廠長和副廠長說了一下。經過上級部門認真考核,嚴肅審批,德陽拖拉機廠分配到了兩個重大任務。

    第一,在現有的履帶車輛生產車間的基礎上,拖拉機廠將增設兩條坦克生產線,這兩條坦克生產線將負責生產目前的某型號主戰坦克,視情況需要,未來可能將其餘的履帶車輛生產線改造為坦克生產線。第二,經過裝備部專家的審批,某型號軍用特種卡車的研製任務被下發到了你們廠,這是我國一項重大軍事項目的分支項目。

    大家也知道,北方在打仗,世界多個地方都在打仗,坦克這種東西我想你們作為車輛專家應該都不陌生,尤其是小陳和小高,你們兩人都是技術出身的。

    這兩個任務都是非常重要的,上級部門把任務分配到我們德陽後,局裡面選中了你們。」

    陳志傑沉思了片刻,國家下達的任務當然是要無條件完成的,而且,如今是什麼時代?那是全民奉獻,連環衛工都爭先進的時代,能接到這兩個重大任務,他覺得心情非常激動。

    「我個人完全沒有意見,拖拉機廠的設備都是很先進的,增添一些設備,再經過幾個月的改裝,兩條坦克生產組裝線是可以完成的。

    至於新車輛的研製,我也沒有意見,只要組織相信我,兩個任務我可以任選其一。」

    這就是強大的自信,紮實的理論知識,多年的實踐技術經驗,他不懼怕任何挑戰。

    隨即,兩人一合計,這兩大任務都將由一名技術副廠長負責,和傳統的車輛製造分離開來,算是開始拖拉機廠的新篇章。

    「我選坦克生產車間吧,當年沒去軍隊就挺失望的,上不了戰場,參與一下坦克制造也好。」兩人商量了一下,有了結果,高強選了坦克制造。

    「我就選新車輛的研製任務吧。坦克方面的東西,平時高副廠長就有鑽研,我還是選車輛。」這倒是不謙讓,如今的共和國,確確實實做到了制度管人,拿拖拉機廠來講,從員工陞遷,福利待遇,都有明文規定,特殊情況則交給廠裡的工人委員會表決,廠長和副廠長的權利,遠沒有想像的大。

    陳志傑和高強都不知道,兩人的選擇意味著什麼。一個是帶領德陽重工走上了越來越蓬勃發展的坦克制造之路,成為日後中國三大坦克生產製造基地,月產坦克的數量能夠把心臟不好的美國人或者德國人都嚇死。

    而陳志傑更不知道,他雖然只是研製了一種新車輛,但隨後這一系列的車輛,一直就是中國的王牌特種車,這種車不拉人,只拉導彈和火箭。

    ……

    「世界局勢風雲突變,和記憶中的二戰,已經天差地別了。」

    張蜀生翻看著最新的情報剪輯,心中五味雜陳,首先是東南亞,日本人佔據了印尼,收穫了極其巨大的戰爭果實,每天都有以十萬噸計的各種貨物從印尼,運回日本國內,受到戰爭刺激,日本不但走出了經濟危機的陰霾,甚至全民振奮,從中日戰爭失敗的巨大陣痛中爬出來,振奮精神,全面備武,準備發動更大規模的侵略戰爭。

    侵略中國,顯然是吃力不討好的,至少現階段,日本沒有能力侵略中國。

    於是,日本軍部很自然地將目光投向了遠東地區和東南亞地區。

    日本人最先下手的是東南亞地區。

    一艘艘的日本運兵船開始從本土開往印尼,在那裡接受進一步的叢林作戰訓練,大批的武器裝備也運抵雅加達,從航母艦隊到坦克師,從陸軍到特種作戰小分隊,都在進行一種戰前的高強度訓練中。

    日本人的目標不言而喻,英國人佔據下的馬來亞和一海之隔的越南!!

    相比一旁的菲律賓,中國的漢中島,更遠一些的柬埔寨,老撾,甚至是緬甸,泰國,馬來亞和越南,都是日本人隨時可以染指的。

    為了應對日本越來越猛烈的東南亞攻勢,英國人終於決定向緬甸北部拓忠領導的緬甸人民政府妥協,緬甸分南北而治。並且,英國人作出了一個極其艱難的決定,允許中緬鐵路從南部緬甸仰光入海,但作為交換,中國不能夠再『有條件地支持』緬甸北方政府向南進攻,也不能再通過中越、中緬邊境,對日本在東南亞的軍事行動提供方便。

    英國人和法國人開出價的時候,張蜀生就明白,這兩個強盜的讓步是何其不容易,一來,緬甸北方政府的進攻,有可能直接掐斷英法從陸地支援整個東南亞的大動脈,二來,如果日本人在東南亞的攻勢再得到中國人的暗中支持,那英法將丟失所有的遠東殖民地。

    這不是一句空話,日本人的那股子畜性已經讓英法有了足夠的警惕,不然也不會在歐洲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再次組織遠東軍。

    雙方最終達成了一致,中緬鐵路將繼續往南修,在1940年底前實現瑞麗——曼德勒的通車,1941年年中實現曼德勒—仰光這條大動脈出海口的通車,為這條修建了幾年的中緬大動脈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北方,蘇聯正在緊鑼密鼓地調動紅軍部隊,準備與中國在呼代裡——恰克圖一線展開一場大戰。規模比張蜀生想像的大,但斯大林最終沒有下全面戰爭的命令。

    張蜀生明白,這個布爾什維克的血腥獨裁者並不像世人所評價的一樣,反而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夠狠的同時也夠謹慎。在他看來,這或許是一場比後世諾門坎戰役大得多的戰鬥,但也不會大太多,至少兩國的領土不會遭到太大的破壞。

    新疆和東北都沒有什麼動靜,反而是在蒙古和恰克圖上空,雙方的空軍已經爆發了數次交戰,蘇聯人的飛機越來越多,但性能卻完全被中國的殲—2式戰鬥機全面壓制,根據確切情報,蘇聯人正在研製某型新式戰機,準備用在中蘇戰場上。

    但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張蜀生非常懷疑,蘇德戰爭打響後,他們也拿不出來足夠對抗殲—2的戰鬥機。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蘇聯不是德國,在二戰末期就能拿出噴氣式戰鬥機和飛行姿態可控火箭的變態國家。

    歐洲方面,德國人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入侵法國,不僅僅是中國的特情部特工和潛伏入內部的孤兒院成員發回來了確切情報,甚至連法國人情報部門也收到了德國可能於今年入侵法國的情報。

    然而,法國人雖然有所準備,但卻太過於依賴德法邊境的馬其頓防線,正在戰壕裡一邊喝著咖啡與紅酒,一邊想像著德國人一旦衝過來,自己將在戰壕裡射殺一百個德國人還是一千個德國人,或許,還能依靠戰壕炮或者要塞炮,消滅一個德國裝甲師。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德國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入侵法國,法國卻躲在戰壕裡拿著望遠鏡嘲笑邊境防線上的德國人,然後一邊出兵遠東,準備收拾日本人。

    「德國和法國,或許應該打得更激烈一些。」

    張蜀生拿開抽屜,看了看那份寫了不到一半的計劃,又關上了,這份計劃是一定要實施的,到時候會給各方一個巨大的驚喜。

    除了戰雲密佈在歐亞大陸外,美國卻顯得非常歡呼雀躍,多年不見反彈的經濟,終於在二戰來臨後,大幅度上揚,雖然有中國人分走了包括美國人的財富在內的部分世界貿易訂單,但依然無法阻擋美國人民賺錢,雪花般的訂單飛向中國或者美國,一船又一船的貨物從中國或者美國的碼頭出發,駛往德國、法國、英國甚至是蘇聯、日本。

    奇怪的現象,幾大國家正憋足了勁頭準備大動干戈,中美卻憋足了勁頭在全世界搶訂單。根據之前簽訂的中美經濟合作協議秘約,兩國將在戰爭來臨前後的時間內保存特殊的經濟合作關係。

    這無疑是在向各國證明:我們不反對也不參與你們的戰爭,但是,你們不能反對我們和任何一方進行貿易。

    後世的美國人,沒有一個這樣方便的經濟盟友,但這一次,他們和中國人一起,在世界範圍內賺錢,只是這一次,中國人的新產品更多,貿易額似乎也比他們更大。

    與此同時,中國在世界各地掌控或者暗中掌控的能源、資源,卻在日夜不停地運往中國,從墨西哥到中東,從澳大利亞到非洲,遍佈各地。而且,在中國全面加入戰爭前,這些當年從土著政權或者殖民者手中低價買來的開採權或者勘探權,都將為中國帶來龐大的資源儲備。

    而為了準備戰爭,中國也開始大踏步地擴軍,陸軍在1941年底前擴充到380萬人的規模,預備役和民兵部隊保持在近400萬人的規模,也就是說,在1941年蘇德戰爭爆發的時候,如果需要,中國可以動員的兵力能夠達到780萬左右,勉強達到蘇聯和德國人的水平。

    另外,中國的坦克制造,飛機製造,艦艇製造也全面加速,無數的坦克廠開始建設,無數的拖拉機廠開始增設坦克生產線,並進行拖拉機生產線改造為坦克生產線的論證工作。這些都不是一時間能夠完成的,必須提前佈局,否則,到時候別說生產上萬的坦克,還得慢慢地建廠。

    「委員長,陸梓雲司令員來了。」

    茅雲先敲門的聲音,打斷了張蜀生的沉思。

    「進來。」

    隨即,一名穿著少將制服的軍官走了進來,四十多歲的樣子,老成持重,卻是西南老將陸梓雲,最早是廣州陸軍出身,因為被上級軍官誣陷,連夜出逃到雲南入伍,隨後進入軍校,這名出身富裕家庭的少將,可謂是軍事理論和軍事實戰經驗都很豐富。而如今,他卻離開了常規軍隊,出任了特殊軍種的司令。

    「委員長!」陸梓雲進了辦公室,關上門後,敬了一個禮。

    「坐,這幾年在新疆過得還習慣吧?你看你,完全的曬黑了。」

    張蜀生笑著打量道,陸梓雲確實曬黑了,整個人看起來也比較顯老,看得出來是長期高強度工作導致的。畢竟他負責的是一支新成立的軍種,工作強度遠比普通部隊大,而且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進,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技術資料和專家的指導。

    「多謝委員長關心。偌大中國,哪裡不能扎根,比起12號基地的那些人,我們還是後來者,這點苦」陸梓雲雖然是富家出身,但早年被人陷害後,流落到雲南這段時間內可謂是吃盡了苦頭,作為一個有知識的舊社會軍人,他當初參加小青山民團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他們饅頭管夠!

    「怎麼樣,進度如何?我的戰略火箭部隊司令官!」

    這是只有張蜀生才能對陸梓雲說的話,只要出了這個門,陸梓雲又成為了編號1199部隊的司令官,而且還是一個隸屬於後勤部的編制。

    陸梓云:「報告委員長,計劃進展非常順利,我前天剛去火箭實驗室走了一趟,他們已經造出了一枚實彈,配套的工程也將很快完工。5月,你就能看到我們中國的第一次火箭試射。」

    他這次回漢京是專門向張蜀生匯報工作的,由於是絕密,目前陸梓雲只對張蜀生一個人負責,其他人,都無權過問。

    「很好,那我預祝你們一切準備工作順利,5月,我親自去一趟新疆,出席發射儀式。」

    張蜀生也非常激動,絲毫不下於原子彈的成功爆炸帶來的喜悅,原子彈雖然厲害,但導彈同樣將帶來一系列的軍事革命,比如,已經在研發中的衛星,沒有火箭,沒有可控飛行的火箭,衛星如何上天。

    轉眼,就是五月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