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超級科技強國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五十一章 火箭試射 下 文 / 捕魚者

    收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五月的中國,並不平靜,北地的戰事牽動著所有國人的心,然而經濟和工業卻在以前所未有的迅猛速度發展。更龐大的海外貿易量,更多的士兵入伍參軍編入現役,更多的坦克,飛機,大炮開下了生產線,更多的船廠正在鋪設龍骨,和反應遲鈍的美國人不同,中國已經在開始半全面化的戰爭準備。

    北方的戰事,暫時處於膠著之中,蘇聯人派出了朱可夫作為前線司令官,他將率領總共近60萬蘇聯紅軍與中國58萬大軍對峙。中國方向,最高作戰部部長粟裕任少將北上,與第二裝甲軍軍長陳軍中將聯合指揮這場中蘇大戰。

    一個精銳裝甲軍,八個機械化步兵師,加上其他集中起來的裝甲部隊,總共達到了七個坦克師的編制,坦克總數達到1000輛,幾乎90%以上都是中國的主戰坦克猛虎2型。

    空軍方面,在蒙古警備區原有600多架各式戰機的基礎上,5個空軍戰鬥機師,3個轟炸機師進抵蒙古,新增的8個師近500架各式戰機,總共1100架中國空軍戰機,將面對的是蘇聯人花了5個月時間集中起來的1800多架各式飛機。

    整體來看,中國處於數量上的暫時劣勢,但如果把質和量同時考慮,蘇聯人則處於完全的下風,和陸戰不同,空戰方面中國佈置的早期預警雷達基站與跟隨戰機群出動的雷達預警機,足以給蘇聯人帶去未知的巨大悲劇。這些絕密的領先蘇聯數年的軍事技術,是斯大林或者那些空軍參謀想破頭也無法計算進去的戰爭參數。

    大戰籠罩在中蘇邊境,而中國則按部就班地在發展自己,該擴大生產的擴大生產,該大規模招工的繼續招工,培養更多的熟練工人,該進行的社會和民生建設,同樣沒有落下。

    二戰爆發僅僅一年,由於戰爭帶來的巨大海外貿易量,中國的經濟總量迅速超過了德國和蘇聯,朝美國人逼近。這證明了一句話,想要在戰爭的時代獲得利益,只有2種辦法,一是加入進戰爭,並取得勝利。二是和戰爭的各方做生意,幫助他們取得勝利或者影響他們戰敗。

    當然,還有全面的科學研究,以軍事領域的科學研究為龍頭,中國的科學發展速度異常快,許多重大科學項目的進展遠超各國的速度。它們或許多年前久在秘密地進行,這些領先各國的技術,或許在10年前,20年前就開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們才真正開花結果,長期的準備期過去後,中國的科技井噴時代終於來臨。

    其標誌性科學成果,第一當屬原子彈的成功爆炸,第二,則是火箭的試射。

    5月,當張蜀生終於接到來自甘肅酒泉的報告時,他總算放下了一顆心,帶著夫人何凝,輕裝出行,乘坐空軍一號直接飛抵酒泉。

    中國的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火箭發射試驗,將在酒泉航空航天中心進行。

    按照中國的科學發展思路,戰略前瞻性是張蜀生在定位某種科研路線的時候就考慮好的,所以,中國在最開始就籌建了三個航空航天中心,甘肅酒泉航空航天中心,四川西昌航空航天中心和海南航空航天中心。這三個航天基地雖然開始投資並不大,規模也不大,但沒有走太多彎路。因為創建早,在中國火箭發展到一定高度後,將迅速讓中國成為航空航天王國。

    5月10日,丘吉爾在倫敦宣誓就任新一任英國政府首相,也正是在這一天,張蜀生登上空軍一號,趕赴甘肅酒泉。

    今天的酒泉,雖然不是鮮花的海洋,但卻洋溢在一股嚴肅隆重的氣氛中,基地方圓幾十公里都已經戒嚴,主基地中,偌大的發射場上,執勤的警衛部隊正一絲不苟地站在偌大的發射架下面。

    早上11時,酒泉軍用機場。

    「來了,來了!」

    一大早,軍用機場就得到了一級戰備警戒令,戰機升空,在附近空域執行全天候巡邏,雷達開機,時刻警惕任何可能的來犯敵人。雖然這裡不是邊境,但一級戰備警戒令,依然讓機場一絲不苟地執行著。

    最早,雷達上面發現有符合特徵的飛行目標靠近,隨即,指揮中心向待命多時的升空戰機下達命令。

    「空軍一號即將抵達你們的空域,編隊護送委員長座機降落。重複一遍,委員長座機空軍一號將抵達你們的空域,編隊護送委員長座機降落。」

    當耳機中傳來這意外的指令時,戰機編隊兩個中隊的飛行員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飛行員的高素質讓他們一絲不苟地執行了命令。

    「收到,護送空軍一號降落機場,命令確認。」

    不時,在機場指引的空域方向,兩個戰鬥機編隊發現了空軍一號。

    戰機編隊迅速拱衛到空軍一號的兩側,以最高禮儀護送它降落。

    「歡迎委員長來到酒泉!」

    當張蜀生的委員長專機,那架極具特色的c—31運輸機為模板改造的大型空中專機降落時,大多數人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酒泉機場最近的起降任務越來越頻繁,而今天的高度警備也讓人猜到有重要人物會前來,卻沒想到是委員長親自前來。

    按照共和國的迎賓條例,即便是共和國高官出行,也只會有必要的安全保衛措施,而不會有太過於形式化的東西,比如大規模的歡迎。

    「歡迎委員長和何副部長視察酒泉!」

    甘肅警備區,酒泉警備分區司令員角升卿帶著警備分區的主要軍政幹部,在機場簡單而隆重地歡迎了張蜀生。

    對於角升卿,張蜀生還有一些印象,這個小子當年在西南時,還是民團的一名副班長,如今多年過去,已經成為一名警備分區上校司令員了,時間過得真快。

    隨即,張蜀生坐上警備分區的車,直接前往酒泉航空航天中心。

    三個航空航天中心,酒泉基地和西昌基地的發展是較為完備的,海南航空航天基地則發展較晚,但因為其地處太平洋的關係,反而發展很快。

    酒泉航空航天中心是一個兼任火箭、導彈、衛星三重任務的航天基地,在導彈基地遍佈各地,甚至可以隨便用汽車或者火車拉著四處遊走發射之前,酒泉將負責最主要的導彈試驗任務。

    張蜀生來到酒泉基地的時候,正是午飯時分,當他帶著何凝直接前往基地大食堂的時候,所有人都驚得放下了筷子,站起來拚命地鼓掌。

    他們猛然發現,這個帶著美麗的夫人站在食堂門口,身後跟著基地負責人的人,不就是那個讓整個中華民族沸騰的領導人?最高委員長張蜀生同志嗎?

    人民幣上,報紙上,電視上,甚至是許多人家自己唯一懸掛的委員長畫像上,都有他的身影。

    「委員長萬歲!!」

    這是所有人發自內心最深處的歡呼,所有人都在拚命的鼓掌,雖然今天是火箭發射的日子,但除了基地主要負責人外,並沒有人知道委員長會親自前來。這是巨大的榮譽,也是對他們多年工作的認可。

    張蜀生帶著何凝,站在食堂前面部分的講台上,這裡在平時也兼有大會議中心的功能。

    「這次我來,一是看看大家,二是看看火箭。我雖然遠在漢京,但對大家這些年取得的每一個成就,都看在了眼裡。按照共和國的傳統,最好的福利與待遇,最高的榮譽與地位,只給奉獻最多,奉獻最大的一群人,而你們,無論今天火箭發射的結果如何,都將是共和國的一等一功臣。

    剛才我聽到不少同志在喊委員長萬歲,說句心裡話,我認為你們比我更應該獲得這個榮譽。中國的科研工作者萬歲,那些像你們一樣,為了民族的復興,為了共和國的未來,無私奉獻,默默無聞地戰鬥在一條條科技戰線上的工作者們,萬歲。」

    張蜀生的講話很簡短,但這種簡短中透露出來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卻讓所有人的心情澎拜。作為共和國最高領導人,張蜀生出現在民眾視野中的次數並不多,偶爾出現在電視上,不是煽動民情,而是中秋節、端午節,或者春節,以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以華夏精神領袖的身份,向大家恭賀節日快樂。

    然而,這絲毫不影響他的超高地位,民眾對他的崇拜已經遠超任何一個時代人們對統治者能夠給予的崇拜和追隨。

    民族的劇變,國家的劇變,社會的劇變,種族與文明的劇變,這些可以說都是張蜀生一力帶來的,他不是帝王,但卻擁有比帝王更高的影響力。他不是神仙,但卻在許多地方,被人們當作為一的精神信仰貼在了牆上。

    按照張蜀生的本意,其實並不願意像現在一樣,過高的個人崇拜,確實容易帶來很多問題,尤其是當這個被崇拜者老去,甚至死去後,這些崇拜就會變質。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張蜀生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變老,越活越年輕,是他在閒暇時總會自嘲的苦惱。

    始終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遠超當前時空的視野,站在文明角度看待一個種族的發展,站在文明領路人的高度看待這些個人崇拜,反而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時代需要英雄,時代需要信仰,時代需要領路人,時代需要帝王般的王者,時代需要文明掌舵者,張蜀生不做,讓給誰去做?

    形式上的民主不適合這個民族,只有高度集權才適合將在相當長時間內都超高速發展的中華。

    讓人們呼喊萬歲又如何?真心為這個民族,為了這個種族,為了文明的崛起,這些都是其次的。

    張蜀生一身普普通通,和普通政府工作者制服的區別,就是布料好一些,和後世的領導人那種類似中山裝的衣服有些相同。何凝則是傳統的旗袍,整個人看起來傾國傾城,這也是國內外報紙總是喜歡討論的話題,如果要票選世界範圍內最有權利的男人和最漂亮的領導人妻子,那麼張蜀生和兩個夫人都會入榜,而何凝更是可能高居榜首。

    國母的氣質,絕色的容顏,她符合所有中國人對於國母的心理要求,國內報紙甚至這樣稱讚何凝,「古代的每一個帝王,背後都有一個傾國傾城的女子,委員長作為一名男人,很好地繼承了這樣的傳統美德。」

    西方人對他們的評價則是,「如同東西方古代的愛情傳說,帝王與公主的結合。」

    張蜀生擺擺手,食堂裡立即安靜下來,「作為委員長,我注定是忙碌的,我無法和你們每一個人談心溝通,甚至只能匆匆來一次,但是今天,我卻能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那就是陪大家一起吃一頓午飯。」

    兩個小時前,張蜀生讓基地取消了特供的午餐安排。

    就這樣,在火箭發射前的這個中午,張蜀生帶著何凝,陪著酒泉基地的工作人員吃了一頓簡單的午飯,兩葷兩素一湯,簡單的和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唯一的區別就是,張蜀生不用自己付錢,替他付賬的是秘書,那是公務費用。

    一頓2毛錢的工作餐,張蜀生和何凝都沒有任何不習慣。

    張蜀生不缺錢,甚至是全世界第一富人,蜀生集團創造的財富如果沒有把90%作為再投資再擴大費用或者上繳給新生的共和國,它完全屬於時刻都在創造著富可敵國財富的超級大集團。

    他家裡每天都可以山珍海味,各地各色名吃,但即便那樣也是他自己掏腰包,和國家和集體沒有關係。他也能吃素吃苦,前世的普通生活,讓他對生活沒有過度的追求,如果不是何凝硬要求兩人要一起吃午飯,他每天的工作餐就是元首辦公中心的大食堂午餐,5毛錢到一元錢一份,略顯奢侈。

    前世的領導人,也有下基層與民眾一起抱著飯碗吃大鍋飯的,但是,張蜀生不知道他們的心情是如何,不知道他們在樸素穿著的背後,在殷切問候的背後究竟是什麼,不知道他們身後的家族是如何的,但張蜀生清楚自己,沒有做作與作秀,就是發自內心的。

    作為領導人,注定無法貼近每一個普通民眾,也無法成天四處表演,但是,他卻能在可能的前提下,做得更自然更自我。

    午餐後,張蜀生親自看望了堅守在第一線,甚至連午餐都靠盒飯解決的工作人員們。

    基地的火箭發射,已經進入倒計時了。

    酒泉發射指揮中心,張蜀生對一旁的基地負責人武安邦問道,「準備好了嗎?」

    武安邦:「報告委員長,已經全部準備完畢。」

    張蜀生點點頭,簡單地下令道:「那開始吧。」

    指揮中心主席台的最前方是一大排鑲在牆上的黑白顯示器,裡面的畫面全部是發射中心的1號發射台。

    這次將要發射的是兩枚東方1型火箭,一枚試驗彈,一枚真彈。

    其實,火箭研究中心的上千名工作者們,早就進行過數次的驗證性火箭發射,從最初的11公里火箭,到接下來的55公里級火箭,150公里級火箭,350公里級火箭,直到這一枚定型的神箭1型火箭,射程達到了400公里,裝載了第二代火箭液體推進發動機和第二代的陀螺儀,並且具有較為可靠的簡單自導航系統和慣性制導系統和電波導引系統,誤差範圍雖然大到讓人難以想像公里級別,但已經是一種巨大的突破了。

    看著畫面中正在由一輛超大型重卡拖進發射場的火箭,張蜀生有一種錯覺,似乎又回到了後世,那種直播火箭發射的現場。

    10多年的發展,東方1型火箭的性能不可謂不先進。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和德國在火箭技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中國更是進入了中程火箭試射,而德國人還停留在幾十公里級別的驗證性試射工作方面,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

    張蜀生想到的是來以前看到的關於德國人在1944年—1945年投降前十個月瘋狂發射的1萬多枚v1和v2導彈,他有一種錯覺,如果不是自己的到來,德國人依然會如同有穿越者帶領一樣,做出許多逆天的行為,比如導彈,噴氣式發動機,原子彈計劃,甚至更瘋狂的飛碟戰機計劃。

    德國人的科技實力,不可謂不強,科技野心不可謂不大,這個充滿著科學頭腦的民族,將在二戰中爆發中最耀眼的光芒。

    要知道,強如美國人,核武立項的時間也比德國人晚,火箭事業更是遠遠被德國人拋下。

    更別說蘇聯人,雖然蘇聯同樣擁有強大的科研能力,北極熊也擁有著發達的科學頭腦,但是,如果不是他們最終攻進了柏林,和美國人分享了德國人的科學遺產,他們的火箭,他們的核武器,他們的噴氣式戰機,發展速度絕對要慢上許多。

    而如今,德國人依然在按部就班地發展那些高科技,而且比原本的歷史上發展速度要快一些,他們從中國獲得了或多或少的思考,比如火箭技術,從中國將火箭彈用在戰場上的那一天開始,德國人就是最早注意到這種小武器可能帶來的巨大革命。

    要知道,那時候德國人的火箭項目剛剛立項,許多東西還處於理論預測中,然而,中國在對日戰場上產生小小爆炸的火箭彈,卻在德國火箭研究中心產生了巨大的轟動。

    可以說,整個二戰,英法依舊在帶頭沉淪,美國在繼續積蓄力量,日本、蘇聯在瘋狂追趕,而德國人則在自由地快速發展,只有中國,完全在戰略領域走在了最前面。

    當西方人在討論如何建造更大的戰列艦時,中國在設計新式航空母艦。

    當西方人在討論如何加大火炮的射程,把火炮提高到幾百mm的巨無霸口徑時,中國已經立項了火箭項目。

    當西方人在享受諾貝爾的財產,穩步發展炸-藥威力時,中國的新式**已經投產數年,核武器項目也立項數年了。

    走在他們的前面,不要因為這些國家的落後,而讓中國也跟著一起落後,用自己的發展來改造中國,一直是張蜀生最大的夢想

    「中國絕不會因為武器夠用了,科技夠用了,足夠對付那些野蠻、暴虐的西方人,而停下發展的腳步,我們需要的是站在地球文明的頂端,我們要向更高的文明發起衝鋒……地球,只是一個發展大本營,中華的未來,決不能局限在地球……」

    這是張蜀生的夢想和決定!!

    中國的火箭技術,甚至德國人的火箭都是先進的,要知道,後世的中國,在1960年才在上海發射了一枚8公里射程的試驗火箭,更是在10年後才發射運載火箭,當然,當時的條件極其艱難是主要原因。要知道,後世中國的科技條件,哪怕是70年代也不一定超過如今共和國的頂尖科技研發擁有的條件。所以,不只是火箭,接下來,共和國還將有更多的科技實現井噴。

    當時間多到足夠積累無數的科技後,當投入巨大到產生科技革命的時候,當培養的科技人才足以引爆科技井噴的時候,科技井噴就會真正開始。

    從v2導彈的數據來看,已經算得上絕對的導彈雛形了,300多公里的射程,誤差雖然達到數公里,但已經是絕對精確的遠程武器了。攜帶彈頭也足夠大,達到了1噸+的級別。

    東方1型的數據,他在漢京就看過了,1體式彈頭的設計,命中目標時彈頭和彈體不分開,火箭長度達到13.5米,直徑1.2米,擁有著420公里的有效射程,最大飛行速度4.9馬赫,典型的超音速特徵,2噸的彈頭負荷,在有效射程內,理論誤差範圍在1-10公里,影響這個數值的主要是天氣條件。

    按照中國第一枚原子彈『帝俊』近4噸的重量,東方1型導彈的負荷還有待提高,才能裝下改裝後的核彈,然而,這個時間張蜀生等得起,五個月不行就一年,中國一定會走在所有人的前面,將火箭+核彈這兩個最好的搭檔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在張蜀生的沉思中,指揮中心已經完成了最後的準備工作,沿途各觀測基站的工作也準備就緒,位於新疆沙漠腹地的火箭著彈點也準備完畢,多達11個沿途雷達站已經最大功率開機,分段監控,準備第一次捕捉這兩個人類歷史上飛得最快的傢伙。

    整個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都感受到了那股凝重的氣氛,包括張蜀生自己也是,這個最高絕密的火箭計劃,整個共和國只有他在總負責,甚至連國防部長和總參謀長都不知道這個計劃,只知道這個計劃的代號。而這一次火箭試射,更是只有他帶著何凝獨自前來視察。

    為了民族的崛起,張蜀生不怕苦不怕累,但一定不能因為人為的因素造成洩密。

    「報告委員長,東方1型火箭發射工作全部準備完畢,各觀測站、雷達站工作正常,著彈點準備完畢。」

    張蜀生抬起手腕看了看時間,此時已經是下午三點十五分了,他記住了這個時刻,站起身向屏幕中的東方一型火箭敬了一個禮,輕輕吐出幾個字:「開始吧!」

    武安邦敬了一個禮,走到話筒前,下令道:「開始!」

    隨即,指揮中心的廣播中傳來了一個響亮的倒計時聲音,「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點火……發射!」

    在這最關鍵的時刻,除了必須堅守在崗位前的工作人員,都緊張地望著指揮中心牆壁上的十幾個顯示屏,看著十幾個完全相同的畫面。

    畫面上,第一枚試驗彈火箭的尾部最先噴出巨大的火光,火箭發動機順利點燃,隨後,第一次發射所需要的安全措施紛紛解除,豎立的發射導軌上火箭已經成為了完全自由的神器了。

    當發射的指令最後下達時,最後一道保險解除,火箭緩緩地沿著導軌上升,在眨眼的功夫裡,速度越來越快,最後衝出導軌的高度,發射升空。

    「啪啪啪……」

    「萬歲!!」

    「委員長萬歲!!」

    「東方一型萬歲!!」

    ……

    所有人都在歡呼,火箭能夠成功發射升空,整個發射試驗已經算是完成了一半,接下來只要能夠命中目標,就算是成功。

    要知道,這一型號經過反覆論證和多次試驗後的定型彈,可是能夠攜帶一個重達2噸的高爆彈頭,只要第二枚真彈能命中目標,當最後的引爆保險解除後,它就能爆炸。

    張蜀生站起身,帶頭鼓起掌來,良久掌聲才慢慢平息下來,「恭喜大家,目前發射任務已經完成了一半,接下來,我將在這裡和大家一起,等待那最後一刻的來臨,希望大家堅守最後崗位,把火箭飛行和其他的匯總信息做好統計,等發射成功後,我和大家一起開一個慶功大會。」

    離發射場五公里遠的第一個雷達站在緊張地等待中,終於有了發現。

    「站長,發現目標。」

    雷達兵許敬三高聲地向旁邊緊張等待的雷達站站長匯報道,只見雷達屏上,一個光標正在快速地飛過雷達警戒區。

    「速度太快了!!」

    雖然早知道這是某型新式武器的發射試驗,雷達站的人員還是感到萬分震驚,相比於普通幾百公里速度的飛機,這種新武器的飛行速度已經快的讓人能夠驚掉下巴,尤其是這些雷達兵,天天和雷達打交道更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無快不破,無論是什麼飛行器能夠達到這種速度,它就是一種敵人的噩夢。

    站長興奮地下令道,「記錄它的飛行姿態和飛行數據,提高功率繼續追蹤。」

    很快,當火箭飛行到更高高度後,終於飛出了雷達站的監控高度範圍,不過,這十一個雷達站都是最新式的雷達,造價昂貴,監控效果也更好,只要東方一型從最高高度下降後,新式雷達就能發現它。

    「報告,火箭已經重新進入監控範圍,火箭飛行正常,預計將在45秒後擊中預定目標。」

    很快,信息傳到了指揮部,計算機的應用將這些複雜無比的彈道計算變得簡單了一些,由於知道火箭的詳細參數以及預定飛行軌道,有高性能計算機的酒泉基地指揮控制中心,很快就計算出來了這個結果。

    火箭的飛行速度實在太快了,400多公里的距離,和它平均每秒一公里左右的速度一對比,幾乎就是現實版的咫尺天涯。

    「繼續監控,讓著彈點附近的單位做好觀測和監控工作,工作組準備回收火箭。」角升卿迅速下達了指令,這枚試驗彈將記錄最寶貴的實驗數據,將在第一時間回收,而第二枚才是真正的實彈。

    與此同時,新疆某沙漠中心帶,早已等待多時的某特殊警衛部隊早已在著彈點安全範圍外嚴陣以待。

    「發現目標。」

    現在的技術,很難分析出火箭將在多久後命中目標,但是,按照預定的程序,只要能發現,那就意味著只有不到10秒的時間了。這也是新式雷達的觀測極限高度。

    30秒後,酒泉發射控制中心的電話響起。

    「東方一型1號試驗彈,準確命中目標,預計誤差範圍1.6公里。」

    角升卿放下電話後,走到張蜀生前面,立正敬禮道,用自己最大的聲音匯報道,「報告主席,1號彈發射任務圓滿完成,火箭命中預定目標,誤差範圍1.6公里。」

    「很好,1個小時後按照計劃繼續2號彈的試驗。」

    「是!」

    「萬歲!!!」

    當得到火箭發射成功的消息後,所有的專家和工作人員都沸騰了,甚至連電話接線員都沸騰了,所有人的,無論男女,每個人都擁抱在一起,慶祝這偉大的時刻。

    何凝轉過身,抱住張蜀生,側臉親了他一下,「恭喜你,慎行,你又創造了一個奇跡。」

    張蜀生親了一下她,高興地笑道,「創造奇跡的是他們,這是一個令人高興的偉大時刻。」

    在1個小時後,當第二枚東方導彈發射成功,並且順利命中既定區域爆炸後,張蜀生現場發表了一個簡短的演講。

    「……今天注定將載入史冊,作為最先發明火箭的文明古國,中國又一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我們擁有了可以遠程、高空飛行的火箭,代表著我們可以向更遠的敵人發動打擊,可以向更高的空間進行探索,甚至,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們除了給敵人帶去無數的災難時,也將帶領整個中華民族向太空邁出最紮實的一步……

    作為這個計劃的參與者,你們是偉大的,你們的一小步,將是文明的一大步,今天的中國人,走在了整個地球文明的前面,率先探索了100公里的高空,明天,我相信,我們將向幾百公里的外太空,甚至是宇宙發起探索……

    ……我們不會停下腳步,中華文明從這一刻起,真正地走向了一個新紀元,讓我們為整個中華文明探索星空,走向文明的更高峰而一起努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