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超級科技強國

大道小說網 第三百零七章 世紀大移民:中華兒女有力量 文 / 捕魚者

    第三百零七章世紀大移民:中華兒女有力量

    1944年,是不同尋常的一年。

    陝西境內,秦嶺山脈深處的留壩地區,留侯鄉,大雁壩。

    作為秦嶺深處的留壩,雖然縣城條件尚可,但農村的條件確實非常艱苦,受制於地形、交通等因素,解放後的這十年,發展並不大。哪怕是擁有著留侯的美好傳說的留侯鄉,也過得比較差。

    受惠於共和國政策,留壩的教育、醫療和普通的民生社會工程搞得基本還算不錯,以山區經濟和林業經濟為主的國有經濟倒也發展的不錯,但大多數農村卻依然生活貧困狀態。

    非共和國之罪,實是地區條件太苦。

    3月6日,驚蟄節氣,春雷蠢動,大地回春,大雁壩的積雪也開始融化,而村民羅文安家中,卻正為一件大事而愁眉不展。

    不是憋苦,而是左右踟躕,有些拿不定主意。

    人近五十的羅文安,趕上了當年西南大時代的末班車,從小雖然沒讀過書,但二十多歲的時候,卻被接管了留壩的西南政府組織進了『不脫產學校』,農閒的時候,識字讀數,後雖然沒有學到太多東西,但好歹不再是徹頭徹尾的文盲,那位有文化的老師,是給班裡這些沒有規矩姓名的『學生』起了名字,然後登記到了人口普查的檔案上,從此他就叫羅文安。

    此後近三十年,老老實實的羅文安,沒有做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也沒有發什麼橫財,甚至每次進山打獵採藥也只是中規中矩的收穫而已。但他也算是完成了大多數人的人生任務,娶了個賢惠持家的婆娘,對父親也很孝順,還養大了兩個兒子,一個參軍打仗,一個讀高中即將待考。

    天色漸漸暗了,婆娘灶頭上忙碌,大鍋裡是蒸的木桶米飯,陣陣米香從『繒子蓋』的縫隙裡隨著水汽飄出來。小鍋裡是炒的菜,辟辟啪啪的作響,那是因為菜裡面有油。

    坐灶房門口,羅文安一口口地吸著旱煙,旁邊竹躺椅上是他老爹羅十方,小七十歲的人了,身體非常好,老伴死了幾年了。

    聽著鍋裡辟啪的聲音,羅文安恍惚回到了幾十年前,那時候,鍋裡炒菜是沒有辟啪聲的,因為幾乎是沒有油放到鍋裡,炒菜從來都是加點鹽,多過年的時候,用肥豬肉貼一下鍋,或者熬點油出來緊著吃,偶爾也吃點其他油,但總歸日子是苦的。

    「唰~」

    第一個菜花菜炒肉已經炒好了,他能聽出來那是婆娘洗完鍋,再次倒油去炒第二個菜了。花菜炒肉是冬天裡婆娘拿手的菜,也是他愛吃的。肥肥的豬肉,和花菜一起燜燒,那味道,龍肉不換。

    「還是現的日子好啊。」羅文安心頭閃過一絲感慨。「要是日子能夠再好一點,那會是什麼樣呢?」

    「大兒,你說說,中奎那個什麼『稀薄呀』,有花菜炒肉吃不?」

    老爺子雖然年紀比較大了,但身子骨可並不差,常年農活沒有壓垮他,到現還是莊稼好手,平時大的享受就是茶錢飯後,躺著躺椅上,和自己大兒嘮嗑,扯一扯外面的生活。

    不過,今天卻是有正事。

    「爹,不是稀薄呀,是西伯利亞,村委會的宋仨兒說的,國家那裡成立了一個什麼北海省,現叫北海,以前***子叫什麼貝爾加。」

    羅文安不算很有文化,使勁想了想,才想起中午去找村長宋高明時,這個和自己兒子還是同學的小伢子說的。「花菜炒肉估計是沒有的,不過大娃信上說,每天都有肉,牛肉羊肉啥的,吃的比家裡好,那罐頭都一盒盒地發到手裡。」

    「罐頭好貴的啊。政府有那麼多錢啊?」羅十方沒什麼見識,也沒出過遠門,遠的地方就是扛著木頭去縣城賣,不過那還是幾十年前的事情了,他也就村子裡的雜貨店,鎮上的商店裡見過那些罐頭,家裡倒是買得起,但他從不碰,有年大病,二女兒提了兩罐來,被他當寶一樣留給了兩個孫子解饞。

    「爸,那不是一般的罐頭,水果罐頭,肉罐頭,樣樣都齊,大娃說,部隊吃穿用都很好,蔬菜也有的吃,只是冬天條件差一點,你不用擔心他。」羅文安說道。

    「這個稀薄…算了算了,北海,北海說著順溜。」羅十方見煙燒完了,立刻換了一小截旱煙,「希望大娃能夠躲過槍子和炮彈啊,這年頭,打仗必須打,但還是要保住自己的命,二娃還小,家裡頭還是指望他的。

    前幾天我和他們擺龍門陣,說是這個地方倒一瓢水,都能結成冰,你現是一家之主,這個移民的事情,可要想周到了。」

    羅十方歎道,家裡條件他知道,大孫子參軍,二孫子念高中,按說條件並不算差,大孫子每個月都會按時寄工資回來,那可是一大筆錢,家裡種幾個月田,還比不上他一個月,小孫子讀書厲害,高中成績不錯,據說有希望至少考個什麼專科,運氣好點能讀技術學校或者其他大學。

    兩個孫子都是他自豪的,他一直認為,自己這一輩子,能見到兩個孫子光宗耀祖。

    「我們羅家,祖墳葬的好,趕上了好日頭,有個好國家,好皇帝。兩個娃又爭氣,有文有武,村裡頭我們也算是頭一號了。大孫子有見識,他說的那些東西,我不太懂,但我都信,現就靠你拿主意了。」

    羅文安微微皺眉,老頭子說的是前幾天去銀行收兒子羅中奎匯款時,收到的那封信。

    那封信讓羅文安當晚就失眠了。

    他放下煙感,把煙火熄了,雙手衣服上使勁擦了擦,這才從的確良外套的內荷包裡拿出了那封信。

    「爹:

    見信好。

    我要向爹報告一個重大的好消息,經過英勇作戰,我們國防軍西伯利亞方面軍取得了重大勝利,收回了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的貝爾加地區,俘虜了50多萬蘇聯鬼子,那些被抓的***子,我一眼都看不到邊,光是我們班,就抓到了幾百個蘇聯鬼子,簡直比螞蟻還多,其他繳獲的槍支彈藥,坦克飛機,大炮,堆得比大山還高。

    另外,國家決定這裡成立一個北海省。

    爹你可能很快就會知道,國家要啟動大移民計劃,凡是家裡土地少,地區條件的,都能通過這次大移民,遷到北海省來。

    爹,你沒來這裡,你不知道這裡的土地有多肥。看起來到處都是雪,但一翻開雪,下面就是肥沃的上好土地,一眼望不到頭。

    這次大移民政策,普通的三四口家庭,開始也能分到多二十畝地。而且,政委還說了,國家後續還會分多的土地,暫時不分多,是因為農用機械不夠,大規模種植無法展開,光靠自己和僱傭蘇聯人去種,效率低下,土地太多就容易荒廢。

    除了分田地,可以非常便宜地僱傭蘇聯人種地外,還有現成的房子。

    二連近就監督蘇聯人蓋房子,那房子,爹你是沒見過,和縣城的房子一樣,那叫一個個居民片區,房子一排排的,既節約了土地,又能集中生活。

    張委員長照顧我們這些當兵打仗的人,把第一批機會給了我們,軍人家屬優先移民,享受優渥待遇,還能通過戰功積分兌換多的不超過100畝的土地,這些你可能不太懂,但絕對是好事。

    我反覆想了想,又問了問政委,他說我家雖然不算窮,但條件絕對符合,可以早一批的移民名單中,到時候,除了能夠先選房子,還能先選土地,條件非常好。

    爹,這個事情你一定要認真想想,政委說了,以後北海省是要大發展的,種地全是機械化,一個人能做十個人的活,蘇聯人也會當雇工,還有房子住,幾十萬蘇聯鬼子又幫我們修大鐵路,還要建民用大機場,以後會有大型軍用運輸機長期低價向移民提供返回內地的機票……

    爹,後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被提升為班長了,政委讓我好好幹,說我有文化,思路活,表現好,以後說不定能當上大的軍官……」

    大兒中奎信上說的事情,幾天後就被證實,先是廣播裡全是戰勝的喜訊,播音員的聲音都激動地走樣了,羅文安知道,兒子說的大勝仗是真的。

    每天都會有人羨慕無比地問他關於兒子羅中奎的事情。

    當聽到羅文安驕傲地說,自己兒子成為班長時,鄉親們羨慕的神情,他就覺得值得。為國爭光不說,還為家爭光,他認為這個兒子,讓人驕傲。

    至於究竟100萬平方公里是多大,究竟戰果有多大,他不知道,什麼坦克飛機大炮,他也只是聽過,鄉政-府的宣傳畫冊上見過,但實際概念完全沒有。

    但他覺得,兒子的部隊能夠俘虜幾十萬***子,那絕對是非常了不起的。

    接著,兒子的同學,村長宋高明就向大家宣佈了一個重大消息,說是國家要組織大移民,留壩地區因為條件比較艱苦,第一批移民候選地區之列。

    村公所和鄉政=-府都貼出了大紅公告,每天都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那裡解釋移民政策。

    宋高明說的那些好處,和大兒子信裡說的一個樣,大的難以想像的土地,一戶人的土地能夠比十戶人的都多,還有非常好的房住,當然是冷了點,但聽說以後小區會集體供暖。他不知道什麼是供暖,以為可能是燒炭取火。

    不得不說,羅文安動心了。

    這輩子,兩個兒子是他大的驕傲。

    他家也不窮,老老實實做莊稼,偶爾賣點山貨野物賺錢,再加上大兒子的工資,家中也是小有資產。

    但是,他羅文安沒文化,卻不代表沒有雄心壯志。

    他大的想法,就是要給兩個兒子多攢點錢,為羅家的後人多改善一點生活狀態。

    想到這裡,他不禁抬頭望了望四周的大山,以往感覺非常親切的地方,現卻感覺有些悶。

    他不由想起了兒子信裡描述的,那西伯利亞一大片一大片的農莊,那連成片的肥沃土地,做了一輩子莊稼的他,心思真的動了……

    雖然作為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作為一個故土難離的農民,他有自己後的猶豫,也會有身為一家之主的小心翼翼,但他,還是想有個決定。

    而這個決定,他潛意識地想從別人那裡得到。

    「娃他媽,你把臘肉拿出來,再做兩個菜,然後去張三媳婦店裡買點酒,我去叫宋仨兒過來嘮嗑嘮嗑。」

    「好呢,天黑了,注意下人家的狗,別被咬到了。」

    羅文安倏然起身,似乎下了很大的決定,朝著灶頭裡喊了一嗓子,就出門去了。

    十幾分鐘後,羅文安和一個二十多歲的『西南裝』青年走進了小院子,青年也是農民打扮,很樸實,但也有基層村官的味道,還帶了個帆布文件包。

    「三老爺,你看我這個愛蹭飯的又來了。」宋高明笑著向老爺子打招呼道,他和羅中奎關係很好,沒少來羅家蹭飯,他家裡的條件,相比羅家差不少,主要是老頭子身體不好,農活不行,從他讀完書,當了村長後,種地也是一把好手,又遇到了好時代,生活才慢慢改善。

    「那麼多講究,你個小崽子,現吃飯嬸嬸馬上就做好了。」老爺子高興地起來招呼道。

    「仨娃來了呀,快面坐。」羅文安的婆娘也高興地招呼道,她手腳麻利,宋高明剛來,她就開始上菜了。

    羅文安兩爺子陪著宋高明喝了會兒酒,吃了會菜後,開始進入了話題。

    「仨娃,你怎麼看呢?你覺得中奎說的這個事情,中不?」羅文安問道,婆娘和老爺子也盯著宋高明。

    「中,怎麼不中,國家的事情,還沒有不中的。」宋高明喝了點小酒,但精神卻是越發的好,說起國家的政策,就是滔滔不絕,一連說了許多個例子,也都是見得著看得到的,羅家人齊齊點頭。

    「這個事情,我認為,關鍵就於,你們敢不敢吃螃蟹,敢不敢第一個吃螃蟹,敢不敢背井離鄉。還有,中奎支持,中鳴是不是也支持?這個事情,很重要,說到底是遠赴他鄉。」宋高明嚴肅地說道。

    「同意的,前兩天他放假回來過一趟,說只要是他爺爺身體沒問題,就可以去。」羅文安說道,

    「三老爺的身體好的很,不會有問題。那邊的話,條件不錯,等你們過去,房子,居民點的醫療站,藥品,棉衣這些都是免費的,取暖用的炭火也不要錢,國家都考慮到了。」

    宋高明滔滔不絕地說道,「那些***子好用啊,他們以前就是集體農莊,完全順從地成為了我們農莊的雇工,他們幫我們建房子,還幫我們照顧了小麥,修了水利,做好了春耕的準備。

    這一過去,也不會是你們一家人,全國到處都是,尤其是青海,甘肅這些窮苦點,土地差點少點的,河南這些人口多點的,***山西啊這些靠的近點的,都會有很多人去。有些是一個村子可能要去一半人。

    這個可不是吹牛,是我一個高中同學,現漢京工作,是他寫信告訴我的。」

    「那麼多人要去啊?那土地分完了咋辦啊。房子夠不夠啊。」羅文安擔心地說道。

    「當然啊,叔,你不知道那個地方有多大,土地和房子肯定是夠的。還有,現想移民的人遍地都是。我們中國人什麼實?發家致富事情,人人想做。你想想,你家現這兩畝地算什麼?去了那裡,就是二十畝地,你還能請蘇聯人種。

    而且,到時候中奎用戰功積分換土地,你家就是有一百多畝地也是理所當然的。」宋高明羨慕地說道,「我爹身體不好,不然我都要第一批去。過幾年,要是他老人家萬一走了,我就帶著婆娘和娃兒去。反正那邊學校什麼的也有,而且還會有三十年的包括教育內的綜合優惠政策。

    我是很羨慕中奎,要不是我體檢不過關,有暈血症,當年也肯定和他去了部隊,哎,比其他,我是沒好命。」

    「你真的認為中啊?」

    「叔,我當然認為中,國家的事情,從沒不中過。」

    「……」

    羅文安聞言,悶聲喝酒,旁邊老爺子不說話,羅文安的婆娘倒是心思活絡,對於她來說,什麼故土難離這事情完全不存,娘家雖然還有親戚,但也不是很親那種,她的心思,全牽掛那十畝地上。

    「一百畝地就不說了,這就是二十畝地,我也不敢想了。」羅文安的婆娘,歎息道,她就吃虧沒文化,但知道那是很多土地。

    「嬸啊,二十畝地,就是12000多個平方,一百多米長,一百多米寬,或者說,三四十長長,幾十丈寬,從這門口,一直走到那東頭榕樹下。」宋高明簡單地形容了一下。

    他知道,十畝地,如果是當年學校的操場,那看起來並不多,但是,如果這些面積全是土地,那就很嚇人了。

    「這要是一百畝……」

    羅文安不敢想了,這要是有一百畝……

    「要是有一百畝,就是6萬多個平方,兩三百丈長寬,我們一個村的大半土地。」

    宋高明感慨道,大雁壩多山,耕地小塊,散亂,整體總面積也很少。

    「中,來,仨兒,繼續喝,這事我回頭好好再想想,到時候想好了,第一個找你報名去。」

    羅文安心中早已下決定了,這個決定與其說是宋高明給的,不如說是他自己期盼的。

    宋高明:「行,叔,這事我也不多嘴,免得以後萬一有問題你埋怨我。我就說一句,要去趕早,凡事趕早有好。」

    「行,中呢。」

    ……

    第二天一大早,雞剛叫不久就有一個人影宋高明家不遠轉悠,接著狗也叫起來了,宿酒剛醒的宋高明隨後就被敲門聲驚動了,披著衣服下了床,推開院門,看到的卻是打著手電筒的羅文安滿臉憨笑地站那裡。

    「仨娃,呵呵……不好意思打擾你啊,叔,叔想早點報名……」

    一個月後,大移民計劃的第一批移民從全國各地,通過較為便捷的交通,快速地運輸到了庫倫。

    因為前方暫無戰事,雖然通往北海省的火車還只修到一半,但火車也能夠開到一半。

    羅文安帶著近七十歲的老爺子和婆娘趕到了庫倫,二兒子留內地等待下一屆高考。

    當羅文安看到眼前完全以一個個超大帳篷分佈的移民時,看到那十多萬拖家帶口的人家時,他不禁感到慶幸,自己報名早,也能早出發,早選擇。

    這一刻,作為一個老實把交的農民,他徹底明白了,大量的土地,現成的房屋,良好的未來,對於一個農民,吸引力有多麼大。

    移民暫居區的生活不過是兩三天,隨後羅文安就帶著家人被集中到一起,一個移民委員會的副***,要給他們這些即將登車的人講話。

    面對前方上千人,以及後方移民暫居區的十多萬人,那位副***的聲音,前所未有地充滿激=情。

    「鄉親們,同胞們,我很高興能夠為大家服務,能夠致富發家路上,送大家一程。

    作為大移民計劃的先行者,你們是北海省的開拓者,是民族的表率,你們,是敢於吃螃蟹的第一批人。

    國家的土地有限,民族的生存空間有限,我們該怎麼辦?

    委員長告訴我們,蘇聯人擅長的是什麼?他們擅長的就是從別人那裡,搶來自己所缺的東西。

    他們曾經成功搶走了北海,他們搶走了遠東,他們搶走了百萬平方公里計的土地。他們通過不斷掠奪,把自己的國土面積擴大了幾十倍。

    而今天,我們要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我們沒有土地,但北海有。

    我們沒有生存空間,但北海有。

    我們沒有財富,但北海有。

    此去北海,千里迢迢,但是,你們不孤獨,百萬國防軍是你們的忠實守護神,即將全線通車的西蒙鐵路是你們回家的保障,而六億華夏兒女,是你們永遠的同胞。

    你們不要認為北海是異國他鄉,委員長告訴我們,故鄉,什麼是故鄉?

    能夠讓我們炎黃兒女發枝散葉,能夠讓我們中國人昂首挺胸生活下去,壯大起來的土地,能夠讓我們平安、幸福地生活,而不用遭受敵人的炮火,遭受別人的***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故鄉。

    故鄉心中,故鄉也我們腳下,蘇武也曾經北海牧羊,我們大移民計劃有一千萬人,後續可能會有多的人移民,又有國家強力保障,大家還怕什麼呢?

    北海不是國外,那是我們的自己的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

    ……

    國家雖然日漸富裕,國民生產總值雖然不斷提高,但金錢和財富不會從天而降,這裡,我預祝大家,的土地上能夠安居樂業,地裡刨出金娃娃,早日實現致富奔小康!!

    我永遠相信委員長所說的一句話,那就是:中華兒女,有力量!!

    現,我宣佈,大移民計劃第一批第一期,啟動。

    登車!!!」

    火車長鳴的笛聲中,羅文安懷著滿腔熱血和對生活的無限憧憬,登上了西蒙鐵路火車。

    幾天後,他們剛剛過了恰克圖就停了下來。

    這個剛剛改名為『民興縣』的原蘇聯某地,第一期移民們下了車。

    從火車窗戶,移民們早已看到了連片的農田,雖然還覆蓋著白雪,但有些地方已經露出了下面的麥綠色。

    當工作人員告訴大家,以後這個民興縣就是大家的家時,所有人都沸騰了。

    當下了火車,羅文安跳下車來,地上使勁地踩了踩,大聲地向老爺子和媳婦喊道,「這裡的土地,也沒有什麼奇怪的,都是踏踏實實的。」

    隨後,移民們登上了軍隊的卡車隊,行駛了二十分鐘不到,就到了第一個大移民聚居點。

    中國村莊旁邊就是一個蘇聯人的村莊。

    蘇聯人的房屋是以前的房屋,相對老舊,所有人都被要求村口列隊,他們複雜眼神地注視中,中國移民乘坐著卡車,來到了這裡的村。

    村子裡,是勤勞的蘇聯人為了微薄的工資和集體糧食而修造好的房屋。

    蘇聯人的眼神是複雜的,但是,中國人和蘇奸卻這個時候告訴他們!

    一名蘇奸指著中國人,用漢語和俄語重複說道,「他們才是這片土地以後真正的主人。如果誰和他們作對,誰不服從這些的農莊主們,誰就將忍受飢餓和寒冷,嚴重的,將被驅逐到北方,讓你們重回到布爾什維克的懷抱。當然,嚴重者,將當場遭到槍斃。」

    隨著蘇奸的示意,所有蘇聯人都看到了旁邊那一隊中***人提起了手中的步槍,整齊地拉動了保險,不由心頭猛地一縮,生怕惹怒了中國人。

    這幾個月的時間,他們發現,中國人並不難伺候,只要努力工作,至少比蘇聯集體農莊時過得好,有吃有穿,醫療也有保障,上學也沒問題,還能獲得工作。

    所有人,哪怕是曾經號稱布爾什維克追隨者的老人們,也認識到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蘇聯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以後,將是中國人的時代。」

    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生活,還是要繼續,只要不被逼到絕路,沒人願意用鋤頭和鐮刀去與刺刀機槍碰撞。

    從這一天開始,中國的大移民計劃,完全展開,從此,中國人的大故鄉之路,就持續了數十年!!

    最新章節txt,本站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