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超級科技強國

大道小說網 第四百九十一章 駐英派遣軍 文 / 捕魚者

    元首會議進行到第五天的時候,中方下達了「最後通牒」,要求同盟國切實履行戰敗國的責任。

    英國人最先屈服,因為無條件投降問題上,英國不但是輸得最慘,實際上也是受損最嚴重,戰敗程度最深。地理位置靠近德國,和美國人沒有太大的可比性。

    美國人最先屈服,張蜀生明確表示,對幾個州的領土要求絕不會退讓,如果這個問題不能達成一致,那麼,停戰將變成戰火重燃,中方將用自己的努力來拿到更多東西。

    「我們同意中方提出的部分條件,既割讓包括阿拉斯加州,加利福利亞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夏威夷州以及部分太平洋上美屬島嶼。

    但是,我們將不接受中方關於德方對我們的領土主張,但是

    結果是,美國人堅決不同意德國也對美國擁有領土主張的權力,不過,妥協的辦法是,可以允許德國人將危地馬拉和部分巴西的領土納入囊中。

    而實際上作為戰敗國,巴西也不得不接受一種命運:把自己的命運交給帝國主義們去分割。

    在之前的談判中,巴西的一些重要礦產區已經被作為戰爭賠款,劃給了中方,以開採來作為補償。

    只是這一次,美國人支持德國人佔領整個危地馬拉和部分巴西領

    這樣一來,既滿足了德國人虛榮的海外領土主張,又讓德國人的勢力遠離了美國。

    在僵持不下的時候,德國人提出了對墨西哥的領土主張,但美國人斷然拒絕。

    結果,自然只能說妥協,因為美國人在戰爭賠款上讓了步。

    德國人雖然沒有達成對美國本土的領土主張,但卻成功拿到了一筆非常可觀的戰爭賠款而且以美國的關稅作保。

    除此之外,南美洲的其他一些利益,大西洋上的一些美屬島嶼也統統落入德國人之手。

    希特勒雖然沒有拿下美國的任何一個州但卻得到了如此豐厚的一個整合大禮包,也讓他非常高興。

    這種把自己綁在中國人的戰車上,獲得戰爭利益的事情,他很喜

    中國人主動提出了讓德國獲得美國部分領土,讓希特勒感到非常高興,雖然最後因為美國人的強硬抵抗作罷他依然認為中德之間的友誼可以持續下去。

    至於以後中德的關係會走向何方,他沒有考慮那麼長遠,他甚至設想過,中國人的力量如果按照目前的井噴速度發展,總有一天可能統一歐亞非大陸。

    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至少自己成功地實現了日耳曼民族的覺醒。

    如果真到了必須做出重大選擇的那一天,他相信,那時候的歐洲聯邦領導人會做出明智的決定。

    如果中國人到時候真的強大到了那樣讓上帝都感到恐懼的地步,統一的歐亞非大陸又有什麼讓人不可接受的地方呢?

    希特勒同樣想實現前人難以達到的這樣高度,但德國和以後的歐洲聯邦做不到,沒有那麼強大的實力。不過他即將主導成立的歐洲聯邦同樣達到了前無古人的高度。

    首腦會談的最終結果,德國人幫了中國一把。

    希特勒宣稱如果英國不答應毫無保留地接受中國駐軍登陸,以及政治接管,納粹軍團將幫助盟友取得他應該得到的東西。

    而張蜀生也再次表示,這個條件不可退讓。

    最後,英國人宣佈無條件接受中國的駐軍,並且接受中方的政治接管。

    誰都知道中國人所謂的政治接管,和統治沒有區別,就連丘吉爾也明白,這一次,英國很可能逃不過成為中國人海外領土的命運。

    就在前一晚艾森豪威爾拜訪了他,兩人長談了三個小時之久可以說第二天丘吉爾的決定,與此有巨大的關係。

    整個談判過程中,興沖沖而來,喪氣而回的是斯大林。

    蘇聯領土上的戰爭,蘇軍已經敗無可敗。

    首腦會議的前兩天,斯大林充滿信心,認為戰爭雖然失敗了,但談判桌上說不定可以拿回來一些東西,他當時甚至認為,只要自己大方地承認大部分中德既得領土歸兩方所有,蘇聯說不定還能拿回一些失

    結果,談判深入後,中方不但對英國人,甚至對美國都提出了非常難以接受的領土主張,斯大林慌了。

    他連夜拜訪丘吉爾和斯大林,尋求對策。

    整個蘇聯只剩下北歐的土地,雖然面積不小,但比起以前的蘇聯,可謂是一個天一個地。如果中國人或者德國人再強硬地要求割讓土地,那蘇聯難道要被攆到北極去和愛斯基摩人為伍?

    然而,提心吊膽了幾天,中國人和德國人雖然對蘇聯在戰爭中的行為大加訓斥,但最終卻只提出了保持現有領土分割情況,其中中方完全佔據斯大林一線,德國人後撤,中間留出來一條20公里的非武裝區。

    如此一來,雖然蘇聯人背上了一屁股戰爭賠款,但沒有再被割走北歐的這點土地,讓斯大林甚至都產生了一種僥倖的感覺。

    斯大林不知道的是,張蜀生在這件事情的態度是:「對待敵人最殘忍的地方,不是把它們統統趕下大海,而是讓他們活著卻要承擔巨額的戰爭賠款,讓他們活著,卻只能看著自己的首都,自己的領土在其他民族的佔領,卻沒有能力拿回來。區區北歐這點土地,讓蘇聯苟延殘喘一段時間也好,他們也會是中華崛起的見證之一。」

    於是,在討論大約數十條主要議題,一百多條附加議題後,這場持續了五天的震動世界,決定世界未來走向的首腦會議宣佈結束。

    會議結束時,各國領導人在漢京宣佈:

    「…···我們一致認為,戰爭應該結束,和平應該降臨。戰爭不應該再以任何形式帶走寶貴的生命……」

    這一天1947年·10月20日,被定為二戰的正式停戰日,各主要參戰國談妥了關於自己和其他中小國家的命運·包括加拿大,印度,巴西這些所謂的新興地區在內,無一例外成為了談判桌上的犧牲品。

    條約雖然沒有完全公佈,但一些重要條款依然被當眾宣佈。正式的締約將在兩個月後由中方整理完畢,各國代表簽字後·對全世界宣佈。

    經此一戰·整個世界完成了勢力大洗牌。

    就在第三天,1947年10月22日,斯大林在柏林宣佈,將預備成立歐洲聯邦。

    而張蜀生也很忙,對英國的軍事佔領·對美國數個州的軍事和政治接管,都將面臨一些小問題。

    最先需要做的,就是調集軍隊,選定最終的指揮將領,趕赴英國。美國方向,則將組成一支超級艦隊·如同原本歷史上美國登陸日本一樣,通過龐大的海上艦隊和運輸艦群來實現。

    在英國問題上,由於丘吉爾的最終妥協,雖然英方認識到國土的最終淪陷不可避免,但大勢不可避免,也只能接受中方的駐軍和『委婉統治,。

    組建一支強大的,精銳的駐英軍團·將對接下來對英國的佔領和改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英國不同於蘇聯,他們還有一點點骨子裡的驕傲,當然,駐英部隊需要做的就是以鐵血手段震懾任何可能的反抗,一步步把中方的政權改造完成。

    民族意識和政治形態等等的差異·必然會帶來阻礙,但在絕對的力量面前·這些都不堪一擊。

    「報告!」

    兩聲整齊的報告聲在張蜀生的辦公室外響起。

    其中一名軍官身著嶄新的帝**上將制服,另外一名軍官則身著中將制服。上將那名軍官相對年輕,很俊朗。年紀較大那位中將,卻透著另外一股逼人的氣勢。

    相同的是,倆人一看就是久經戰場殺陣的鐵血將領。

    「進來!」

    「委員長!」

    「衍功,俊如坐!」

    兩個端著軍帽正襟危坐的將領正是戴安瀾和衛立皇。

    望著這兩名赫赫虎將,張靈犀的心中還是感觸良深的。

    原本的歷史上,戴安瀾不但參加過眾多著名抗戰戰役,人生的高峰期在血戰緬甸期間,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寫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鬥,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

    也就是說,當時**在戰略指揮方面的不足,導致這名鐵血衛國虎將最終死在了緬甸的鄉野之村。

    而如今,在張蜀生的重點栽培下,從西南軍事體系中成長起來的戴安瀾,又得到了極大的重用,聲威赫赫,成為了帝國二代將領中最耀眼的一人。

    而衛立皇也是人才,雖然沒有在第一時間加入西南,而是入了國-軍的陣營,但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作戰勇猛,在抗日戰爭中做出了貢獻。原本歷史上,他更是**不可多得的猛將,被當時的日軍華北最高司令官香月清司稱為「支那虎將」。

    原本歷史上,此人在眾多戰役中表現不俗,尤其是在後來的滇西和緬甸遠征作戰中,取得了重大的戰功。

    原本歷史上,和眾多的國-軍名將一樣,因為某些原因,他們並不太為人民所知曉,但是,他們的功績從未被磨滅過。

    張蜀生記得非常清楚,他曾經見到過他的一張照片,照片上,戰火紛飛的陣地上,衛立皇和士兵們一起吃飯,一起行軍,並不是那些腐化的國-軍將領能比。

    「今天找你們來,是要親自向你們宣佈一項命令。」

    張蜀生沒有多說,而是先拿出一份任命書,念道:「茲任命戴安瀾為駐英派遣軍司令官,全面負責對英國的佔領事宜。任命衛立皇位駐英派遣軍副司令官,兼任派遣軍政委。即日起配合總參選拔部隊,準備赴英接管防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