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超級科技強國

大道小說網 第四百九十二章 超級艦隊 上 文 / 捕魚者

    在總參謀部和國防部忙於制定計劃,調動部隊,部署登陸英國的事宜時。由總參謀部,國防部以及海軍司令部聯合組成的登陸美國計劃,也在同時緊鑼密鼓地進行最後的修正。

    一支支艦隊正在調集,一艘艘航空母艦正在按照大編隊集合,整個海上計劃將呈現空前龐大的規模。

    「委員長,登陸美國的行動按照原計劃來看變動並不大。夏威夷群島將是我們的第一個目標,先行使用戰略運輸機從關島向夏威夷的機場運輸兵力,接管這裡,然後在這裡形成一個對美國各地的戰略威懾力。

    與此同時,我們的超級艦隊將按照南北兩個方向,向著夏威夷群島航行,最終登陸我們獲得的幾個州。」

    蔣百里講完了,停頓下來,望著正沉思中的委員長。

    在半年前,總參謀部和國防部,海軍司令部接到了一個絕密級的命令,要求抽調精幹的參謀人員,制定一個旨在登陸美國西海岸的計劃,當時給出的目標是佔領美國四個周,如今還要多出一個州。

    阿拉斯加州,加利福利亞州,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夏威夷州,這五個州,不是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就是資源非常豐富。

    而且在整個地理分佈來看,夏威夷可以作為中方的海上戰略威懾大後方基地,而西海岸這四個州則可以和加拿大地區整個組合在一起,又能對整個美國形成一個環形包圍圈。

    可以說,就連艾森豪威爾都看出了未來美國的生存環境將會很惡劣。即便中國不刻意對付美國。

    張蜀生盯著眼前這張巨大的海上形勢圖,上面插滿的各色紅旗標識著每一個階段的行動。登陸美國,接管那五個州其實比登陸英國還難。

    英國人走投無路,連離境都做不到,艦隊也被德國人的艦隊看管·小小英倫半島是真正的窮途末路。

    而美國人,即便被強制搶走了加拿大和五個州,但至少名義上還保留了那麼龐大的領土。

    「委員長·現在美國的華人,尤其是舊金山一帶的華人,知道了我們帝國將接管這些城市的消息後,已經自發組織了盛大的遊行。

    他們甚至像準備新年慶典一樣,四處邀請舞龍舞獅隊,歌星·藝人·準備在屆時所謂的登陸日,舉行一場最盛大的歡慶晚會。」

    蔡鍔也高興地說道。

    登陸美國是一件盛事,自然是美國的百萬華人一個盛大節日。

    張蜀生抬起頭,笑著說道,「以前這些人啊·有的賣過去,有的輾轉過去淘金,有的被當成勞工抓去,總之是吃盡了苦頭。不過我們中國人善於奮鬥,落哪就能在哪扎根。

    但我們和其他民族有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我們戀舊。

    每個中國人·不論他走得多遠,心裡都有一個根,那就是祖國母親。」

    穿越前,張蜀生見得多了這樣的情況,許多老者,白髮蒼蒼,步履蹣跚卻依然不遠萬里回國。

    他們不是回來炫耀自己在海外的財富·他們是回來看看故土。

    他們站在那一個個墓塚,那一塊塊象徵祖先的墓碑前,靜靜地沉思,感受故鄉的味道。

    聽著鄉音,看著熟悉的中華大地·他們感覺一輩子,哪怕只有這一刻也值了。

    他們掏出自己在海外吃盡千辛萬苦才賺來的錢·辦學校,修橋修路,建圖書館,成立教育基金……

    太多太多的壯舉,只有中華民族的兒女才能做到。他們不是簡單地為了名利,而是想以一個海外遊子的身份,為那片故土,那片魂縈夢繞的大地,作出一點點貢獻,證明,自己回來過,自己是中華的兒女,自己從未忘本過。

    「委員長,我還聽說他們的遊行口號中,還打出了歡迎委員長前去視察的口號呢。」蔣百里說道。

    「讓我去?」

    張蜀生微微一愣,隨即道,「倒是應該去一趟,這樣吧,等局勢稍微平定,我去一趟舊金山吧。」

    「委員長真的要去?」

    蔣百里和蔡鍔,鄧浩乾三人都愣住了,沒想到隨口一提,極少外出的委員長,居然願意去。

    「我以前極少外訪,是因為不願意在別人的國土上,做我不願意做的事情。現在,美國西部數個州都是我們的領土了,我去了,是在自己的國土上,是宣示主權。

    二來,我去一趟,也是向全世界華人傳達一個信息,中國永不拋棄華人。

    張蜀生清楚,因為核打擊前的秘密轉移計劃,美國的華人基本都集中到了這幾個西部州。

    他們其實也怕美國人會在權力過渡階段亂來,又不知道中央政府究竟有多大的保衛海外領土的決心。

    而且,他們還擔心,在新政權的重組過程中,海外華人是否能夠享受到等同於其他地區中華公民的優待政策,等等。

    一句話,他們還是對於中央政府有一些擔心,心裡忐忑。既高興,又惶恐,這應該就是遊子們一夜間發現,以前所謂的海外,轉眼就變成了中華國土時的複雜心情。

    「那真是太好了,只要做好安保工作,委員長這一行是在給我中華海外兒女們撐腰打氣啊,向他們宣佈開始新的生活。」

    鄧浩乾也高興地說道。

    主意已定,張蜀生也沒多說,又討論了節目後,便結束了。

    「委員長,你的行程都安排好了!」

    茅雲先進來報告道。

    「好,十分鐘後出發。」

    張蜀生簡單收拾了一下,拿起了那件帥氣的風衣披上,就出了辦公大樓。帝國警衛部門的車隊已經等在那裡了。

    坐在車上,想著即將見到的這個人,他的心情還是有些複雜的。

    蔣介石,曾經的民國領導人,如今的帝國圖書館館長。

    兩個月前,張蜀生簽署委員令·對許多國民黨人進行了任用,也是最後一批等待被任用的國民黨人。

    其中,對於蔣介石·由帝國圖書館館長,成為了帝國人民委員會名譽委員,身份形同帝國的政治顧問,可以用另外一種身份參與政治。

    然而,接到任命後,蔣介石並沒有一口氣的歌功頌德·反而冷靜地寫了一封信給張蜀生·坦陳了自己這些年的心路變化,已經對帝國日新月異變化的感慨之情。

    在信中,他以一個公民的身份,表達了對張蜀生的感謝。

    這一次事件勾起了張蜀生對歷史的回憶。

    原本歷史上,蔣介石手中的民國·受限於當時特殊的環境,社會矛盾尖銳,政治**,甚至還有更多的問題。

    但是,整個國民黨體系還是有功績的。尤其是在原本歷史上,他們蒙受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

    當然·最大的不公平是在抗戰問題上。

    那些英勇作戰的**官兵,最終的下場卻可能非常慘。

    這些年對蔣介石的冷處理,居然效果很好,他就那樣待在帝國圖書館,整天做學術,做研究,同時做一些公益·就是不沾熱政治,更不和敵對勢力有任何勾結。

    多年的平淡生活,讓他和宋美齡從高高在上的領導人夫婦,變成了過日子的普通人,說沒有失落肯定不可能·但是,他確實變了很多。

    從特情部的評估報告上來看·蔣介石在開頭一年時間內其實情緒波動很大,但後來卻能冷靜下來。從不平靜到回歸平靜,一個領導人變成帝國圖書館館長,夫人宋美齡則成為了大學外語教師。

    當時,張蜀生還認為宋美齡會比蔣介石更加不甘寂寞,結果才發現,宋美齡反而更能有大家閨秀的氣度,能高能低,教書育人方面的表現還很不錯,這些年下來,已經成為了漢京大學的外語學院副院長。光是她一個人,就精通數門外語。

    在外語的問題上,張蜀生貫徹的這樣一種教育口號「以前,你們學好外語是為了出國學習西方的先進思想和文化知識。現在,你們學習外語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消滅它們。」

    不錯,學習外語是為了消滅外語。

    帝國將要在廣泛的範圍內推行漢語教育,是需要大量忠誠的,精通各種族語言的人才,這樣,在推廣漢化教育的過程中,才能漸漸地將上一代上二三代人消滅,將它們的文化擊潰,最終消亡。

    所以,帝國學習外語的風潮依然很盛,不過卻是自由的,並不強制。

    「吱∼」

    很快,車隊來到了帝國圖書館,警衛只是簡單佈置了一下安全線,也沒有疏散那些巧合地來圖書館借書的人們。

    當人們看到自己愛戴的委員長從車上下來,走進圖書館的時候,在場的人無不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歡迎委員長視察帝國圖書館。」

    蔣介石一身學術裝,帶著厚厚的眼鏡,比起十幾年前,整個人老了很多,臉上再也沒有當年的崢嶸,畢竟,那是1933年,眼鏡過去了14年了。

    14年時間,把一個領導人的雄心壯志全部磨平。14年時間把一個曾經高高在上的人,徹底改造成了一個適應生活,適應工作的人。

    1987年出生的蔣介石,14年前才46歲,正處於人生最得意的巔峰期,而14年後的今天,他已經60歲了,算得上一個老者了。

    張蜀生一眼望去,印象中那個叱吒風雲的委員長已經找不到了,而是一個半頭銀髮,散發著書卷氣的學究。

    脫下了軍服,穿上了學術裝,還有那副厚厚的眼鏡,當年作為裝飾用的枴杖,現在已經真正成了枴杖。

    「委員長,我是盼著你來啊。」

    蔣介石自己都覺得奇怪,這十幾年來,他從未真正見過一次張蜀生,就連當年的談判,這位委員長都沒有露過面。

    但是,他心中卻非常肯定,自己和委員長一定有一個見面的機會。

    沒想到,一等十幾年過去了,中國也從當年那個破敗不堪的國家,變成了如今世界最強國家。

    這個民族在這幾十年,尤其是這十幾年間取得了太多太多的壯舉,社會生活經濟全方面井噴式發展。

    當年的些許不甘心,早已被無數事實所征服。

    「我這個位置丟的不冤,國家破敗,自然應該破而後立。只有像慎行公如此的偉人,才能造就如此的偉績。上下五千年,敢與他比肩的人沒有半個。

    這是蔣介石在私下對宋美齡說的話,也就是對張蜀生的最真心評

    「這些年,也委屈蔣先生你了,我來看看你,順便聊一聊。」

    張蜀生真摯地笑道,如今他對這個曾經的蔣委員長,已經沒有了任何芥蒂,有的只是對一個老人的感慨,已經想要對他和他那個團體作出適當彌補,尤其是對原本歷史上他們受到的一些不公平待遇,作出一些自己能做的彌補。

    「這些年,在這裡還習慣吧?」

    在帝國圖書館後面的花園中,張蜀生和蔣介石二人並肩而行,警衛和秘書則落在後面,兩人如同老朋友談心一樣,隨意和自然。

    「習慣,很習慣啊。當年從南京敗亡後,受委員長你照顧,把我安排到了這裡,日子過得雖然平淡,但卻見真情。這十四年的人生和以前,完全不同。」

    蔣介石笑著說道,也不太避嫌。

    「嗯,政治鬥爭,朝代更迭,自然是有起有落,蔣公有這樣的心態,足以為人表率。」張蜀生說道。

    「我也要感謝委員長,這些年既往不咎,安排好我與內子,過了這十幾年的平淡幸福生活。現在回頭看,那些年風雲突變的中國,彷彿越來越遠去了。」

    蔣介石感慨道。

    「過去的總歸會過去,張學良司令還主動要求賦閒在家養魚種花,呵呵,人呀,圖的是個清靜。」

    兩人又隨意聊了一些,張蜀生便提到了自己來的正事。

    「習慣,很習慣啊。當年從南京敗亡後,受委員長你照顧,把我安排到了這裡,日子過得雖然平淡,但卻見真情。這十四年的人生和以前,完全不同。」

    蔣介石笑著說道,也不太避嫌。

    「嗯,政治鬥爭,朝代更迭,自然是有起有落,蔣公有這樣的心態,足以為人表率。」張蜀生說道。

    「我也要感謝委員長,這些年既往不咎,安排好我與內子,過了這十幾年的平淡幸福生活。現在回頭看,那些年風雲突變的中國,彷彿越來越遠去了。」

    蔣介石感慨道。

    「過去的總歸會過去,張學良司令還主動要求賦閒在家養魚種花,呵呵,人呀,圖的是個清靜。」

    兩人又隨意聊了一些,張蜀生便提到了自己來的正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