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一卷 第五十三章 佈局 文 / 司雨客

    第五十三章佈局

    劉先來回的跑著,傳遞著袁術和父親之間的要求。雙方的大軍互相對峙著,緊張的氣氛卻來越鬆懈,誰也知道,打不起來,民心所向,軍勢已成,南陽,已不是袁術的南陽。眼下就是一個妥協的過程了,如何讓袁術留下最後一點面子,讓他輕身離開南陽,不臨走的時候禍害一氣。

    想一想,似乎後世也有好多這種情況,比如解放北平什麼的,破壞比建設容易,付出一點代價換得平安是最正確的選擇。

    我終於勸解著自己把這個問題想通了。

    逐走袁術,我方就要重整一下了。眼下,我方擴張得太快了,組織機構嚴重缺編,表面上很強大,但是內地裡矛盾重重。地方大佬,新舊官僚,宗族派系,早把荊州搞得亂成一團。父親只是一個名義上的刺史,他下面真正無條件聽他指揮調動的人屈指可數。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這四個在我們手中的郡,三分之二以上的縣令長都是我們所不認識的。

    如何把這些地方真正收到掌心,就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了。父親開始佈局,我也開始佈局。

    佈局,是一件很巧妙的事,不見得一定把自己的人都安排在重要的領導崗位上,那樣徒自引人注意,讓人警覺罷了。有時,一個很小的刀筆吏,一個傳令官的,一個軍需官,都可能起到極大的作用。我曾看過蜘蛛織網,它的主線,都是很不起眼很不易察覺的。但是正是這些不起眼的線,穩定著整張網的存在。我經營的,就是這樣的網絡。

    同時,由於是我總監軍,所以我在整理著這場戰爭中的功勞薄。

    第一功,自然非黃忠莫屬,若不是他如一塊巨浪中的磐石一樣守住鄧縣這個彈丸之地,並將紀靈五萬大軍牢牢的厄制在鄧縣之下,逼得孫堅只能分兵而前,我軍的戰場形勢將變得極為被動。而且,他擔任的是整個戰場上最苦、最累的阻擊任務,五千赤鴉軍,此時所餘不過兩千三百餘人,損失超過半數。可是黃忠沒有叫一下苦字,沒有說一個難字,僅這一點,比黃祖之流就不知道強到哪裡去。

    其餘諸將,蒯越,是襄陽守衛戰真正的指揮者,是射死孫堅的直接組織者,他的功勞,必須要給足,他這個人,表面是文官,其實做得都是武將的事情,是父親身邊的智囊,而且是荊州諸公中,與我最有默契的一個,不能放到邊地去,武陵太守的職位,要換別人,表他個軍師中郎將,應該差不多吧。

    蔡瑁、張允諸將,算是因人成事的,在本次大戰中沒有起到什麼作用,雖然孫堅強攻時蔡瑁曾不顧風險親自上陣,但是卻被黃蓋擊退,苦勞是有的,功勞就差得多了。不過,既然勝利了,也就算是他們一功吧。不過,他們的地方實力,和今後在水軍建設方面,應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陸戰,卻非其所長。

    黃祖,雖然該收拾,但是他的手下們打得不錯,比如把守三關阻擊孫堅數天的蘇飛,比如峴山之上陣亡的呂公。黃祖,手下還是有幾員大將的。可惜,在演義裡,呂公幹掉孫堅,提都沒有提呂公是黃祖的手下,只把功勞歸於了蒯良(貫中大大,就算是歸,也該歸於蒯越吧)。而在我這裡,因為戰事過於激烈,竟然是呂公戰死了,我和蒯越聯手關上了城門,幹掉了孫堅,更沒有黃祖什麼事兒了。嗯,給他個精神上的獎勵吧。人馬損失了,得讓人幫幫他,是派文聘過去呢,還是派劉磐到江夏去?

    文聘,給我露了臉。本來,父親對袁紹給兵三千的事也只當成一個笑話,而派一個下層軍官過去接收只怕連人都回不來。沒有想到,文聘會做得這樣出色,特別是新野的一擊,打得突然,打得狠毒,一下子就打中要害,讓紀靈喘不過氣來。嗯,從軍司馬提升個校尉應該沒有人說什麼吧。

    劉磐、黃敘,跟我在一起救援江陵,收復武陵,擊敗張羨數萬聯軍,打敗小霸王孫策,力守襄陽,奪門之戰更是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這是我的真正得力打手,心腹之人。這兩個人,我相信我就是讓他們做點違反大漢法律的事情,他們也能眉頭皺都不皺的給我去辦了。

    王威,現行的荊州郵政局局長、物流中心總經理兼特務頭子,主持新建的郵驛網絡,在幫我不斷的賺錢的同時,也使我的情報網絡漸漸成形。這個王威,是個有意思的人,雖然工作起來一板一眼,但是卻總是會提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建議,比如他發現生石灰投到水裡會發熱,他就提議,部隊行軍應該帶著生石灰,這樣當敵軍打算渡河的時候,突然投進去,就能把渡河的敵軍燙死。我說很好很強大,可是不知道一袋石灰能燙死一個人不?他就愣了,說回去計算一下,我給他一腳,讓他別浪費我的錢財。石灰,投出去當生化武器迷敵人的眼睛也還罷了,幹這個用?嘿嘿。不過,這種在軍事上可能會一敗塗地的奇思妙想,在商業上,卻讓他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起碼他用各種似是而非的理論,把那些大戶們全侃暈了。

    霍峻,可是一個寶貝,他是枝江縣前來主動幫助我打仗的,他哥哥霍篤戰死,所以把他收在身邊。這個人,可是曾經在數百兵馬力抗數萬強敵獨守孤城達半年之久的牛人,劉備都特別喜歡他。他死了,劉備帶文武百官去墳上哭祭,還在墳上過夜的。我就想不明白,在墳上過夜,是什麼感覺,劉備在墓前和這個從前的臣子拉家常?不過眼下,他年齡還小,加以鍛煉,必將成為我荊州軍的又一個棟良之材。嗯,就由我來造就這個可造之才吧,和我在一起幾天,比在某些老師們身邊幾年還要成長的快。因為我懶,我會讓他去獨擋一面,不成長也得成長了。

    又過年了。

    為什麼我要說又字呢?

    感覺這一年過得特別的快,還沒有怎麼著,過年的爆竹聲就響起來了。

    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年初我們還是人人都想咬一口的肥肉,可是僅僅一年的時間,張羨大傷元氣,孫堅不幸戰死,曾經強勢無比的袁術後將軍,被我們逼得只能離開南陽。

    劉表的名字,在這一年裡第一次令整個天下為之震驚。原來,那個大袖翩翩總是溫和的笑著的漢室宗親,並不只是一個書獃子。不知不覺間,他已經成為了天下有數的強者之一了。

    而我的名字,僅次於父親在天下傳誦著。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在襄陽、在南郡,在南陽,在整個的荊州,都開始有一首民謠在傳頌著。

    「襄陽紙,公子堤,襄陽公子世間奇。」

    我發誓,這絕不是我傳出來的,因為我做的大事,比這兩件事情多得多。比如宜城滅宗賊,宛城質袁術,三日內飛定江陵,野津塘大破孫策,般般件件,都比造絕築堤大的多。但這民謠都沒有提到,只說明了一件事,這的確是民間傳起來的,因為我無論如何攻殺戰守,都不及造絕築堤給百姓帶來的實惠。

    襄陽公子的名氣似乎在一定範圍內很響了,而且似乎還在越來越響。

    這是一個好現象。

    「哦哦」

    「大漢威武!荊州威武!赤鴉威武!」

    「射射射」

    士兵們在整齊的高叫著。

    場中,放著一張又一張的二石硬弓,赤鴉軍的勇士們,一個個輪流上前,拉開這硬弓。

    「風字屯王大頭,開弓二十六次!」

    「林字屯孫二胖,開弓三十一次!」

    「火字屯趙彪,開弓二十七次!」

    行軍主薄在報著數,各屯分別在為自己屯的士兵叫著好。這是赤鴉軍在休閒遊戲。

    我點點頭,對陪在旁邊的黃忠道:「黃校尉的赤鴉軍果然名不虛傳,不負天下強軍之名。」

    黃忠捋捋自己的鬍子,略帶滿意的笑道:「哪裡,哪裡,差得遠,差得遠。」

    「黃校尉在鄧縣,一張弓射殺紀靈軍司馬以下將佐四十三人,令紀靈軍指揮之人不敢靠近鄧縣縣城三百步之內,真是大漲我軍的威風啊。將軍神射,天下無雙。」我由衷的感歎。現在軍中已經在傳頌,都叫黃忠為神箭校尉。據說敵軍聽到神箭校尉這幾個字,登時就士氣大落,不肯向前了。

    「不敢,公子過獎了。」黃忠被我誇得臉通紅。一偏頭,看到黃敘在衝他笑,立卻臉一板,狠狠瞪了黃敘一眼,卻又自己笑了。

    「兩軍作戰,弓弩為先啊。此際天下大亂,荊州難免還會遇上各種野心之人,若是我荊州軍隊皆如黃將軍這樣,那麼又何懼賊人進犯呢?」

    黃忠笑笑,然後搖搖頭:「只怕這不可能,我這赤鴉軍,一直跟隨我,日子久的,怕不有十幾個年頭。老兵是寶,他們都是生死場中滾出來的。可是一般的郡國兵,都是忙時上戰場,閒時種莊稼,有時還要修路,蓋房子,做各種雜事,哪有時間練兵呢?」

    這話提醒了我。漢代軍制,成年男子均需服徭役,先是在本郡當一年「車騎材官卒」,車是輕車兵,騎是騎兵,材官是弓弩兵,後來輕車這個軍種取消,主要是騎兵和弓弩兵兩類,進行軍事訓練,獲得必要的軍事技能,然後回鄉務農,成為國家的預備兵;以後再根據實際需要,或當一年"戍卒",即在邊防軍服役一年,或當一年"衛卒",即在京城警備部隊服役。結束後每年還需在本地服勞役一月,稱「更卒」,任務是修營壘、做烽燧、建宮室、陵墓,修河堤,運輸等等。但是這種情況在當代被破壞了,甚至必得良家子並且精通騎射才能加入的羽林軍統領都可以由皇帝拿出來拍賣,這下面的軍隊就更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東漢末年,軍隊制度被大大的破壞了。好多軍隊都是一群農夫,比如蔡瑁張允的軍隊。

    若要強軍,軍隊職業化是必須要做好的一件事。這年頭,訓練一個能把箭射到靶子上的士兵最少要三個月,不能讓這樣的士兵還重新變回農夫啊。

    要想加強戰鬥力,必須要走精兵之路,節約下來的人力,幹點兒什麼不成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