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一卷 第一一一章 整兵備戰 文 / 司雨客

    第一一一章整兵備戰

    東漢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三年)冬,注定是個不平定的冬季。整個關東形勢錯綜複雜,讓人眼花繚亂。

    要兩線作戰的不只是我們荊州。我們面前的袁術也不好受,他一面打算全取兗州,一面要防備著我的進攻,一面還要留神他的哥哥袁紹;曹操最卻是一面防著袁術,一面防著陶謙,一面防著我,還要一面防著劉備和田豫;可劉備和田豫呢?他們卻要一面對付曹操,一面還要面對袁紹派出的軍隊,袁紹任命他的長子袁潭為青州刺史,引精兵渡河進攻田豫來了;袁紹自己也很痛苦,與公孫瓚交手也就罷了,還要防著黑山黃巾軍,防著并州呂布王允,防著南面的袁術,有時甚至還有匈奴人和他搗亂。

    一場混亂就要打響,各方都在積極的準備著,在布子,在謀局,準備著短兵相接的一剎那,好撞出照亮天下的火花。

    數不清的謀臣良將手執令旗到處奔走著,把自己主公的意志貫徹到每一個小兵那裡。

    要打仗了。

    要打大仗了。

    人們緊張著,卻似乎又渴望著。

    對於南線,我採取了完全信任蒯越的方針,一切由他去打,劉磐、黃敘等人,全部由他調派,我對他的要求是,能守則守,不能守退過長江也可以。對我來說,北線關係到生死,南線卻是局部的戰爭。如果我能處理好北線,抽出半年的時間,我完全可以平定了南方四郡。

    在北線,我做得更多的是準備工作,長安之行,讓我見了市面,獨自領軍,也讓我知道的後勤的重要性。我要在這段時間裡練軍建制,進一步強化自己的軍隊。

    而宛城的冶鐵業,也進入了我的視線。

    宛城,這個天下冶鐵中心,一直在緊張的忙碌著。

    漢代是一個比較寬鬆的時代,父親的管理同樣寬鬆,這種寬鬆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繁榮,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責任不清,管理混亂。比如,一貫以出精兵著名的宛城鐵匠手下,居然出了殘次品。

    當黃忠怒火沖天的拿著那一拗就斷的環首刀來找我的時候,我表面上大吃一驚,心中卻偷偷的笑了。宛城有蛀蟲,我是早就知道的--

    「太可恨了,這才幾天,我的治下居然就出了蛀蟲了,居然敢於在兵器上動手腳,這實在是太可恨了。這是害我的士卒,這是犯罪!」

    於是我下令徹查,一定要查出是誰打造的。

    東漢鐵製農具的普及,鋼鐵的需要量大大增加,從而推動了冶鐵技術的改進。東漢初,南陽太守杜詩為解決冶鐵耗費人力過大問題,發明了一種鼓風機械——水排。即以水為動力,通過滾動機械,使皮製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這種機械用力少而見效大,被後人稱為「杜詩水排」,水力鼓風爐的發明,是冶煉技術史上的一大進步。比西方早一千二百多年。在鐵器鑄造方面,東漢時已熟練地掌握了層疊鑄造這一先進技術。東漢時期,在冶鐵手工業中已經使用煤做燃料。

    宛城的鐵器,向來是極為出色的,他們甚至能練出百練鋼。黃忠手中的赤血寶刀,就是出自宛城。

    我下令文傑,給我認真的查這是怎麼一回事。

    時間不長,文傑回報,在這所有工棚中,並沒有發現有問題的兵器,不過,檢查的確也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一件兵器,你很難發現到底是哪裡生產的,近幾十年來,宛城的鐵器上已不再加蓋工匠的姓名簽章了。

    「不加蓋工匠姓名,怎麼能知道是誰?以後出了事,還讓我查不出麼?好,這以前的事我不管,馬上讓宛城令和鐵監來見我,從今以後,宛城所有鐵匠爐歸於軍管,我不能讓人再害我的士兵了!」

    宛城令和鐵監見到我的時候,我對著他們發了一頓脾氣,我對他們說,軍用的物資居然出現次品,可想而知,民用的會差到什麼地就,不用想,我已經明白這其中的原因了,宛城的鐵器天下聞名,光是國家採購就完全養住他們了。好多的大戶家中也都開著鐵匠鋪子。但是各個鐵匠鋪出的東西質量有高有低,而官府收購的時候,他們就可以以次充好,把自己的次貨賣出去。這樣絕不對不行!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宛城是我的命根子,如果冶鐵出了岔子,那我還說什麼打仗,我的士兵能拿著木棍和敵人做戰麼?

    宛城令和鐵監被我嚇的面如土色,不敢出聲。

    當著宛城令和鐵監的面,我告訴文傑,讓他給我認真的查,這種事情,我絕不會姑息。

    藉著這個名義,我全面接掌了宛城的冶鐵行業,

    其實,我想要入主宛城冶鐵行業已經很久了,只不過一直沒有機會,此次借我擁兵宛城之機,就順手做了。自然,黃忠的那些殘品刀也是我讓人給他的。那是我專門從別處買來的。宛城的冶鐵,質量還是信得過的,大部分鐵匠都忠於職守,不像後世某些免檢產品居然查出三氯氫氨來。

    入主宛城冶鐵行業之後,我就使用嚴密的制度來管控它,每一件兵器,都要有編號,出自哪個鐵鋪,出自誰的手中,一切的一切,都納入正規化管理,留下標誌,方便查詢。質量好的鐵匠鋪,可以優先得到軍隊的定單,質量差的,會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甚質直接關張併入獄。一時間,宛城冶鐵行業為之肅然。這不是我的獨創,也不是後世什麼iso9000標準,早在秦代,國家就是這樣管控的,曹操和諸葛亮對於冶鐵行業,也是這樣管控的。人們習慣的寬鬆的環境之後,就不覺得寬鬆是在寬鬆,他們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我要告訴他們,混日子不是理所當然的,想在我手下混飯,也要拿出混飯的本錢來。

    與此同時,我開始大練軍隊。此次北行,徐榮和呂布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無論是徐榮的大營,還是呂布的衝鋒,都是真正的精銳。而我未來還要與曹操對陣,他的軍隊,當是三國最強大的軍隊,如果我不能如徐榮所說,練出一支精兵來,就無法與他對抗。

    不過,我並沒有親自去訓練。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這一項是我的原則。

    徐晃和黃忠就在拚命的練兵。

    徐晃的軍隊得自徐榮,按理說不用怎麼訓練,但是很不好意思,我把他的那支陷陣之師給分解了,拿出一半來分解到各部隊之中。我要的不是一個陷陣之營,而是一支陷陣之師!

    我要讓荊州軍,豫州軍,全部都成為徐榮的軍隊那樣強大的部隊,能成為當得起大漢這個名字的軍隊。

    我主抓了三支軍隊的建設。

    一是陷陣營。這是一支長槍兵的軍隊,除了嚴格的紀律,統一的軍令,敢於直面生死的勇氣之外,他們還要全身的鐵甲和頭盔,還要鋒利的長槍,還要充足的後勤保障。在這個時代,收攏一支軍隊是簡單的,只要有糧食,就有滿世界的人向你撲來,把你的軍營塞得滿滿的。比如曹操,以一個兗州之地,居然擁兵三十萬,這比我們荊州軍加豫州軍的總數還要多好幾倍。但是沒有用,嘴多了,只是吃飯的人多,所以曹操聽他的謀士毛介的建議,把大部分軍隊弄去屯田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而我對陷陣營的定義就是,優中選優,好中選好,人數擴到1600人。當然並不是我不想擴得再多,但要配齊另外800人的斗具,就要花掉我從長安搞來的全部錢財了。軍隊,簡直就是一個吃錢的怪物。這支軍隊的統領者,是徐晃。

    二是赤鴉軍。我給它的定義是,一支真正可以用弩的軍隊。黃忠的箭法,是三國中數得著的,不是第一,但也絕出不了前三。荊州弓弩,天下無雙,而從我北進的幾次做戰來看,弩機雖然略有些笨重,但是的確是作戰的無雙利器。當真可以達到當之無前,側之無旁的效果。它唯一的毛病就是消耗太大。陷陣營雖然也花不少錢,那些軍甲斗具花錢太多,800人比一個5000人的整部用的錢都要多,但是一次配齊,就不用再大規模的補充了,可是弓弩卻是要每次作戰都要大量補充的。同時,赤鴉軍近戰能力也是極為強大的,他們精於用牌和用刀,對面如果不是陷陣營,而是其它的用長兵器的軍隊,很容易就被他們突到面前被輕易斬殺。對他們,我要求弩兵單成一曲,1000人,由黃忠親自掌管。

    三是虎牙軍。虎牙軍戰力初成,眼下正在江陵,它將是南線作戰的主力軍。相比以上兩支隊伍,虎牙軍似乎缺少自己特點,這支軍隊太年輕。但是它卻有著陷陣營一樣敢於拚死的精神。我將把他變成一支擁有了水陸兩棲作戰的能力的軍隊。

    通過整訓,我讓把這三支軍隊都深深打上我的印記,讓他們明白真正的首領是我。為此,我整天住在各軍營之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