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之公子劉琦

第一卷 第二八三章 袁紹的決定 文 / 司雨客

    第二八三章袁紹的決定

    北方的早春,雖然太陽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但嚴冬卻遲遲不肯移動腳步讓出自己的地盤。於是,在冷與暖兩股勢力的共同交戰中,冀北處處乍暖還寒。

    鄴城的夜,靜謐而悠遠,宵禁之後,除了皇宮,再無一絲的燈燭。夜幕下,一隊隊的武士手持長戟巡視著。遠近更鼓之聲交響,互相傳遞著信息。

    今天在殿上,又有七位向袁紹建議暫時向襄陽低頭的名士被袁紹投入了大牢。袁紹本身是名士,但他對名士的處置卻從來都是不容情的。眼下,形勢很嚴峻,但這種嚴峻的形勢,反而激起了袁紹的憤怒,他絕不低頭。

    「讓曹操來見我。」

    ……

    曹操跟著從人,走在鄴城的臨時皇宮之中。這本就是袁紹的府第,因為劉和的原因改建為皇宮,劉和離去之後,袁紹就重新入住了,但是,他卻並沒有改變這裡的部置,這也是一些臣子攻擊袁紹的原因,他們認為,袁紹逾制了。

    曹操明白,袁紹絕對是故意這樣做的。

    鄴城的夜空,卻是明朗異常,抬起頭,就能看到明淨的天空之上那些閃動的星光。

    漢代建立了系統的讖緯之學,這是一種以天人感應,五行輪迴為主體的神學思想,用五行輪迴等難以理解的東西,來解釋包括改朝換代在內有一切事。

    幾年來,數不清的人都在說,漢室將終,天命將亂。於是,青蛇出現於天子的寶座之側,於是出現了山崩,出現了妖星,出現了種種天下大亂,改朝換代的表徵。可是天空中那些虛無的星象,又有誰能真正看得明白,搞得清楚。

    一個又一個自認為強大的勢力倒下了,一個又一個自認為天命所歸的勢力倒下了,可是,小天子從雒陽到長安,從長安到襄陽,漢室之火雖然微弱,但就是不熄。炎漢當真會滅麼?其結果是火生土還是水克火?

    曹操苦笑。無論如何,曹操是不會相信什麼天命的,但是,他卻相信,天下大勢,卻需要順勢而為,不能逆天而動。

    眼下的天命很明顯的一點,那就是不在自己這邊。

    政局的變化很清楚,很明白,劉琦的勢力之強,已經穩穩的壓過了河北數州。隨著關中的平定,只有并州、冀州、幽州和青州,想要對抗漢室全國之力,困難重重,更何況,對方還有著天子的命令。挾天子以令諸侯,自己也曾起過這樣的念頭,想不到卻是劉琦最先著手,取到了先機。面對這樣的困境,袁紹無奈抬出了劉和,造謠說劉協不是靈帝親子,說實話,這樣的做法,曹操並不是很滿意的,因為劉和並不是那種可以任人擺佈的人。他父子兩代經營幽州,無論是軍中還是民間,忠心的手下數不勝數,就算一進為袁紹所制,久了必然生亂。然而袁紹不聽,結果劉和逃了,整個河北的形勢為之大亂,幽州處處升煙處處冒火,都在反對袁紹。眼見一場大亂就要生成,還好自己提前向袁紹建議,把鮮於輔和閻柔提前控制了起來,然後迅速起兵平判,由自己領兵急行三百里,平定了叛亂,把這場大難安定了下去。可是曹操很明白,這一切只是暫時的,叛亂還會再次發生,因為袁紹已經無法向河北的士民官吏來證明他的合法地位了。

    他擁立了劉和,劉和卻對天下說,袁紹是叛賊。他不承認襄陽朝庭,卻又沒有了自己的朝庭,他手下文臣武將雖然不少,但是有一大部分都是承認漢室的。在這種情況下,袁紹該如何來做?

    如果是自己,或許會選擇暫時的低頭吧。劉琦眼下雖然佔據了上風,但是要想消滅河北,一統天下,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沒有五到十年的征戰,是不可能取得完全的勝利的。所以,如果袁紹此時低頭,表示要向襄陽朝庭歸順,那麼很有可能得到襄陽的諒解。就算是襄陽不諒解,為了安定天下,為了表明他們的大度,他們也會強迫自己去諒解,那樣的話,袁紹就得到了緩衝之機,他可以先行安定自己的後方,一步步增強自己的實力,靜等襄陽那邊的局勢變化之後,再起兵南下,未嘗沒有征霸天下的力量。

    可是,袁紹,自己這位老朋友,只怕注定不會這樣做的。

    「曹將軍,請隨我來。」一名侍衛走了過來,在前向為曹操引路。

    曹操點點頭。很有意思的一件事,袁紹的親軍,個個都是很漂亮的小伙子,穿上筆頂的軍裝,一個個顯得英姿颯爽——可是,曹操搞不明白的一件事是,這是軍隊,個個都那麼漂亮有什麼用?對曹操來說,一個力大無窮的五大三粗醜八怪,比十個美麗的花瓶都更重要。袁紹這些侍衛,武力連自己都比不過吧。由此也可以知道,袁紹的真實實力,遠遠不像他自己所表現出來的那樣強大。如果自己的對手,是袁紹就好了。曹操這樣想著,但是很可惜,他的對手,卻並不是袁紹,而是劉琦。當年與袁紹等人商議,調劉表去荊州的時侯,怎麼就沒有想到,在小小的高平,居然藏著一個劉琦,而這樣一個小小的劉琦,卻改變了整個天下的走向,成為了漢室重興的一根支柱。自己所有的失敗,所有的悲劇,似乎都是從遇到劉琦開始的,遇到他,自己丟了兗州,丟了徐州,失去的最忠心的將領和最出色的謀士,被迫投靠袁紹。而袁紹,卻遠遠不能讓自己施展自己的才華。

    「明公。」走進大殿,曹操就看到袁紹正坐在案前獨酌。青銅獨腳畢方燈照耀下,袁紹的影子顯得很有些孤單。這個心高氣傲的人,比自己還要承受不起失敗的打擊吧。

    「孟德,你來了,快坐。」袁紹見到曹操,很是親熱。他與曹操,從很早就是朋友,小時都是雒陽城的惡公子一流的人物,整天走馬斗犬,喝酒鬧事,雒陽城中,少有不怕他們的。「來,陪我飲上幾杯。」

    「是,明公。」曹操跪坐在下手,拿起長柄的酒勺先給袁紹的酒盞滿上,又給自己滿上,「明公,請。」

    袁紹和曹操一碰杯,然後一飲而盡。

    「看起來,明公似乎有心事。」曹操說道。

    袁紹搖頭一笑:「眼下千事萬事集結在一起,要想沒有心事,如何可得?孟德,你我二人,自幼相交,可算是知己。有些話對別人說或許不方便,但對你說,也就無所謂。你說,我們束髮讀詩書,為了大漢剖肝瀝膽數年載,最後卻是落得一個沒下場,唉,世上之事,為何竟如此難測?有時想想,我當真是有些心灰意冷了。你也知道,劉協不是天子所出,我立劉和為帝,卻是一心為了讓大漢還能延續一脈香火,可是想不到,劉和不識抬舉,居然逃走,而且在襄陽對我大肆誹謗,他劉家這樣行事,讓我如何能夠心安?你說,面對這種情形,我如何能夠再忍下去?」

    曹操點頭:「明公所言不差。劉和離去,對河北打擊太大,民心不安,軍心不穩,這也是事實。」心不不由微微一動,袁紹這報怨是什麼意思呢?

    袁紹道:「天下大亂,漢室衰微,四方豪傑並起,正是英雄用武之時。你我二人,為了漢室興義兵爭討天下,想不到,卻被漢庭視為亂臣賊子。古人言,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父母;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我意已決,當另推英主,重立朝綱,掃蕩天下,孟德以為如何。」

    袁紹要公開造反了。這樣的消息,無論傳到哪裡,都是一顆巨大的炸彈吧。曹操眼神略一亂,隨之就微笑起來:「明公既有此心,可曾與手下諸人商議過麼?」

    袁紹搖頭:「我這不先與你商議呢麼?」

    曹操笑道:「明公,以操看來,明公稱帝,最為合適。」曹操並沒有任何的掩飾,直接就把袁紹想要的話說出來了。眼下劉和丟失,這個幌子不能再掛了,可是,把袁紹自己掛上去,結果又會如何?曹操並不看好這一點,但是曹操卻知道,自己眼下,並不適合當那個直諫的人。

    袁紹聽曹操直接說出這句話,心中高興,卻虛偽的連連搖頭:「紹人老德薄,如何能擔當如此重任?」

    曹操知道自己所料不錯,心中如電閃一樣打著主意,盤算著擁立袁紹之後的結果和如果不擁立袁紹可能帶來的損失,他發現,他現在的情況,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違背袁紹的意圖,只有支持袁紹達成他的目標,他才能最大限度的得到袁紹的支持,才可能重新擁有力量。

    曹操決定了,他要全力支持袁紹稱帝,並且幫助他平定幽州的敵人,通過這種方法,他可以重新擁有自己的軍隊,重新擁有自己的權勢。在這個連田豐、沮授都反對袁紹稱帝的時刻,自己作為袁紹的重要助手能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自己如果能夠順利的消滅冀青幽並四州中所有的敵對勢力,對袁紹也將起到重要的幫助。這是互惠互利的。對袁紹而言,這或許是一場災難,但對曹操自己而言,這或許是他重新一飛沖天的時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