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3卷 龍行千里 第149章 獎殺並舉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149章獎殺並舉

    如今范增留在薊城為亞卿,尉僚又專心整軍要務,姬丹就讓張耳總理門下賓客,協助自己處理一干下都政務。鞠成掌管太子身邊諸人庶務,陳余總管侍衛警戒,至於陽慶,如今太子發佈了關於農事的招賢令,以太子之意,日後但是有工、農、奇技、大匠之才,悉有陽慶統之。

    姬丹又令鞠成,將自己從秦國帶來的那幾位木匠、石匠,一律脫了僕隸之籍,專門在下都工坊之中,又擇了數十位木工,立了一個木工坊,打造桌椅等一干器物。至於燕玉羹,那石匠也在,打造磨盤磨盤乃是輕車熟路,當然也不會放過不做。

    做出了燕玉羹,姬丹先請來宗室長輩公孫陽和下都宗伯公孫襄品嚐。兩人一吃之下,果然美味,又聽說是太子所創,當即讚不絕口。

    如今這黃豆,在燕國乃至諸侯,都是賤食,甚至用來餵馬。兩人聽說這乃是黃豆所作,都是吃驚不小。

    姬丹領兩人參觀了製作,遂委託兩人,在燕南之地,推廣這豆腐、豆腐腦和豆漿的食用。

    公孫陽眼看自己的三個兒子在太子手下,頗受器重,二兒公孫河更是一步登上下都司空之位,公孫陽當真是老懷大慰,對太子亦是感念的很,見太子有托,當然是毫不推辭。

    而公孫襄自知這些年來治政也罷,軍事也好,實在是無任何出色之處,這回被撤了下都守之位,公孫襄雖是心疼,卻也不敢有什麼怨言。況且還給了宗伯之位讓自己養老,公孫襄心裡對太子還是略有些感激的。

    如今太子有事相托,說明太子對自己這宗室還甚有看顧之意,公孫襄也是喜歡。況且以公孫襄的眼光,能將眾人都不喜歡的黃豆,做到這般好吃,於國於民都是好事,自己協助太子推廣此事,那也是功德無量,因此忙不迭的答應下來。

    兩位宗室,又是原來下都的最高官級之人親自推廣,這燕玉羹自然很快就風靡了下都和屬下各城,一城之中,或是一二,或是三五,都有人設立作坊,製作這豆腐製品。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傳遍了燕國各地。

    就連太子桌,太子椅之類的高腿傢俱,也在燕國權貴當中流行開來。姬丹在其中,雖然沒有藉機再去賺什麼大錢,不過看著自己所山寨之物居然應用如此之廣,姬丹也是暗自得意。

    不過眼下,姬丹還顧不上操這個心,劉季和曹參被自己送到尉僚身邊,姬丹很是好奇,不知道劉季兩人在軍中表現如何。

    這一天,姬丹領了張耳、陳余,在夏扶等幾位中郎的侍衛下,直接來到軍營,觀看尉僚整軍操練。

    太子駕臨,尉僚當然也想好好表現一下,讓太子知道自己整軍已經大見成效。

    尉僚調了一團步卒,一營車騎,在大營之中操訓對陣。

    尉僚練軍果然不凡,這千餘之眾,雖是太子在各營之中任意點選出來的,但到了操場之上,金鼓號令之下,軍威嚴整,隊伍進退自如,整齊劃一。

    姬丹雖是外行,也看出了點門道。如今這軍中,光看外表旗幟服色,和當初並沒什麼大不同,但細細看來,這軍士們的士氣面貌,那絕對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充滿了彪悍之氣。

    一個多時辰,諸般陣法,對戰操練完畢,尉僚大旗一揮,操練各隊陸續退下。

    姬丹讚道:「尉卿果然乃是知兵之人,整軍頗有古名將之風!」

    尉僚心中也不免有些得意,謙虛幾句,對太子道:「太子,我在軍中,選了二百善騎之徒,太子可願一觀?」

    當初在下都返京之前討論軍事,趙午等人曾說過,要以精兵突擊東胡,一則可消弱東胡實力,保護燕國北部邊境之安,二則可增加燕國人口。當時太子深以為然。

    如今整軍,尉僚專門挑了數百善騎之人,單獨組成兩個隊。操練騎射之術,如今已經初成,自然想讓太子一觀。

    姬丹微微點頭,讚許道:「尉卿既然選拔出來,想必都是精銳,待我看看如何!」

    尉僚吩咐一聲,旁邊酈商領令,轉身下台而去。

    沒過多久,操場東側一片馬蹄聲響,眾人扭頭看時,只見一哨人馬,如飛而來。這百餘騎,排成一列,如一條長龍,從台前繞過,直奔操場中心。

    校場當中,早豎起數十個稻草靶子,那些騎士飛馬到了近前,將馬速一慢,騎士飛身跳下,摘弓、搭箭,望靶子射去,連射三箭,又快步趕上戰馬,跳了上去,大隊人馬繞了一圈回來,用劍將草靶盡數砍到。這才直奔到將台前站住。只有十餘軍士,到將台之前,並不停住,而是在台前飛馬而走,或是跳上跳下,或是馬上站立,更有兩位,奔馳中換馬而乘。

    果然騎術精良!

    可怎麼感覺怪怪的呢!沒有騎兵對陣廝殺嗎?不是騎射嗎?怎麼是騎著馬,下來再射箭呀?

    姬丹很是迷惑!

    那幾個騎士,表演一番,撥馬歸隊。百餘騎兵並馬台前侯令,尉僚令旗一展,那隊騎兵對著高台高聲稱諾,帶馬而去。

    姬丹回頭,看到劉季侍立在尉僚之側,遂問道:「劉卿以為如何?」

    劉季和曹參自來到大營,尉僚和兩人晤談之下,對兩人很是看重,因此將曹參撥到酈商身邊,協助酈商整軍,至於劉季,則帶在自己身邊。

    這劉季為人豁達,又不拘小節,還真對了營中將佐和士卒的脾氣,很快就尉僚營中的將佐混的熟了,無論是尉僚、酈商、還是吳仗劍,對劉季都很是親近。

    見太子有問,劉季躬身為禮,高聲道:「回太子,這等精騎,不過是斥候、遠襲,斷敵軍糧道可用,至於戰陣對沖,只怕用處不大!」

    姬丹點點頭,道:「說的倒也不錯!可見這十來日,倒是用心了!卿知其原因否?」

    劉季見太子有意考較,更是小心,略想了想道:「此等精騎,因是單人乘馬,行動靈活,快速,非車步兵可比。故多用於傳訊,斥侯,偷襲,騷擾。或者攻擊小隊護糧草的軍兵。」

    「太子,騎士騎在馬上,須得雙手或單手抓住馬鬃,或者馬韁,無法使用重刃長兵。」

    「騎士即便勉強用長兵,在和車兵或步兵對陣時,不像車兵、步卒腳下有根可借戰車前衝之勢或立地用全身之力,騎手在馬上,無可借力之處,因此必然吃虧。」

    「騎士需雙腿夾馬,方能坐的穩固,無法專心迎敵,常上常下,又不能披重甲。」

    「如此防不能防,攻無法攻,只能做傳訊斥侯,最多只是偷襲一下,而且這騎術甚難,不是從小習學,難以熟練,故而這精騎得之不易。」

    「人數既少,又無法和車步之卒對抗,用之對陣自然用處不大,但來去如飛,迅疾快捷,用作斥候,自然方便。如是遠襲,長途奔襲,即可出敵不意,又也可省戰士體力。自也用的。」

    姬丹身邊賓客和營中將佐,聽劉季侃侃而談,都點頭稱是,姬丹笑道「說的倒也不錯!可見這十來日,倒是用心了!」

    得了太子誇獎,劉季心裡大喜,拱手謝過太子退回尉僚身後。

    姬丹回到中軍大堂,將營中所有營級以上將佐,全部喚來,勉勵幾句,隨後擺下酒宴,犒勞眾將。

    犒賞已畢,姬丹吩咐尉僚和眾將,如今之軍,不過是初成摸樣,離強軍之境還差之太遠,眾人決不可懈怠,當用心操練,務必要在秋後能有一戰之力。

    在座的將佐中,有二十多位乃是從各城抽調來的城司馬,負責帶了本城軍卒前來集訓。姬丹知道,這些人原本在各城,都是自大慣了的,如今在尉僚營中集訓,軍法之下,倒也不敢輕忽。只是這各城兵馬,還需輪換前來集訓。這些人要是回去之後,故態復萌,上面又無人管束,只怕這兩月集訓之功又會一朝廢棄。姬丹考慮到此,遂將這些人喚上前來吩咐道:「卿等乃是一城將士之首,不但要習練對陣之法,還需多研守城之道。」

    「既是守城有責,兵不可不精,非強軍無足以禦敵於城外。」

    「如今各城,一半兵馬在此集訓,只怕城中留守之軍仍如前時一般懶散無用。卿等既已跟隨操練這久,當已知練兵之道,汝等可將眾軍留下,各自回城,專責操練留守軍卒就是!」

    「三月之後,各地秋收已畢,我要調各地兵馬集中會操。卿等各城兵馬,自要列陣放對,看個勝負。」

    「汝等二十來將,我要獎三人,殺兩人。該獎該殺,是生是死,卿等自去努力!」

    剛聽到太子說讓自己等人回去,那些人心裡一陣歡呼,暗道可是熬出來了。萬沒想到太子後面還接著要獎要殺之言。這些將佐聽了,心中驚異不定,不由面面相覷。

    姬丹見眾人面帶遲疑,臉色一變,喝道:「怎麼,汝等竟不願接我軍令?」

    姬丹這聲喝,眾將一驚,見太子有些著惱,哪裡還敢耽擱,只得硬著頭皮,抱拳回道:「臣等遵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