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3卷 龍行千里 第158章 大戰(3)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158章大戰(3)

    趙國君臣決心已定,趙王偃當即下旨各地郡守鎮將,由大將軍龐煖統一指揮作戰,各郡、各部,凡有違令者,族!

    根據龐煖的建議,為了迷惑秦國君臣,趙王偃從疏枝宗室中選了一個素稱精明的公子,賜以高爵,帶了千金重禮,派到秦國為使,稱是代趙王探視秦太后趙姬,為太后置酒。並以趙國乃太后父母之邦的理由,暫留在秦國,也好讓趙太后時常能見到家鄉之人,以慰趙太后思鄉之苦。

    這趙峽從一個閒散公子,一躍而為大王之重使,自是興奮的了不得。加上又是前去送禮置酒,秦國上下肯定是極為的熱情和厚待。聽說前時將軍李牧為使,秦人所贈足有數千金之數。燕國太子入質秦國,也是討好了趙太后,據說封君、賜婚、賞錢樣樣不缺。自己乃是趙人,與太后趙姬乃是同鄉,又是專門為太后置酒,想必得趙太后喜歡不難。

    雖說趙太后聽說剛被接回咸陽,不太得意。但不管怎麼樣,那也是堂堂太后、秦王之母。只要自己哄得太后高興了,秦王豈不是更要厚賜重賞?

    公子峽領了趙王符節,當日就急忙忙的上路趕奔秦國,生怕走的晚了,大王萬一後悔,不讓自己去了,那可就糟之大糕了。

    當然,高興是高興,大王的囑咐還是記得清楚:送禮給趙太后,藉機給秦王留下好印象,搞好關係。以便秦趙和睦,如此趙國才能大舉伐燕。同時,要注意秦國君臣動態,如果秦國有對趙不利的跡象,一定想法打探明白,將消息送回邯鄲。

    當然,大王也說了,如果他能圓滿完成這一重任,趙伐燕成功之後,定會高封重賞。

    看著公子峽興沖沖的前去秦國,作為一個為蒙蔽秦國,掩蓋趙軍真實意圖設置的棄子,去完成所謂的親善和偵探重任。公子嘉不由歎了口氣,別過送行的幾位大臣,上了車馬逕自回府,過了兩日,公子嘉府上,傳出公子嘉身體有恙的消息,趙王下令,公子嘉在府靜養,不必隨班進宮。

    公子嘉身為長子,雖然未得太子之位,但朝中群臣,都以為公子嘉無論賢德還是才幹,都遠在太子遷之上。加上趙王偃可能對公子嘉有些愧疚,在朝政國務上對公子嘉很是有些倚重,故而這大臣當中,和公子嘉親近的還真是不少。一聽說公子有病。當然要紛紛登府探望。

    不過沒料到,所有的人都吃了閉門羹。

    大多數人不知底細,對公子嘉的病情大為憂慮。

    當然,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按說該躺在府中靜養的的公子嘉,卻是容光煥發,興致勃勃的坐著車馬,由楊清硯陪著,輕車簡從前往燕下都武陽城。

    公子嘉前來面見姬丹,目的有二。一是將趙國下步的行動向燕丹這裡做一個通報,免得燕國對趙軍行動的真實意圖不清楚發生誤會。雙方由做局變成作戰。二來趙燕兩國既然已經確盟,那麼燕國原先承諾的糧草援助,在秋收之後也該發運了。這第三麼,就是公子嘉此次前來,要待到趙國大軍南調為止。畢竟燕趙不和多年,就算這些將帥們已經議和,但為了不走漏風聲,這消息還處在保密階段,下面的趙軍、燕軍那些校尉將佐可還不明白,萬一有個魯莽的真要動了手。有公子嘉在此,也好及時溝通,消除隱患。

    當然,說是為了協調溝通,其實也就算趙軍壓在燕國的一個臨時質子罷了。畢竟趙國號稱可是二十萬大軍北上了。雖然已有盟約在,燕國上下肯定也是心裡打鼓的。

    聽說公子嘉來了,燕太子丹精神一振。

    這馬上就是秋收,公子嘉這時候過來,看來趙國是要真心和燕國聯手對付秦國的進攻了!

    謀劃半年多,現在十有**可以確定,自己所推動的事情確實再向預想的方向發展,姬丹怎麼能不高興呢!

    姬丹當即帶了車馬出城,親自將公子嘉迎進下都武陽城。並專門將望京台騰空了,配上最好的器物,挑選最美的十幾位宮中女侍送給公子嘉,伺候公子嘉的飲食起居。

    當日,姬丹大擺酒宴,為公子嘉接風。

    這場宴會,直鬧了兩個多時辰,賓主盡歡,才算結束。

    次日,兩人再次見面,公子嘉說明來意,姬丹大喜,道:「公子前來,足見貴國之誠,萬石糧草,待歸國大軍到時就先行撥付。後續糧草支應,公子放心就是,我燕定會按約定之數逐期撥付!」

    「至於龐將軍所定方略,實為大善,秦軍取鄴地九城之後,必攻上黨!」

    這個大方向的問題,公子嘉暗中是問過龐煖的,龐煖將自己的想法,早就原原本本的告訴了公子嘉。

    公子嘉心中,還真的有些擔憂,萬一秦軍力攻河濟之間,趙軍卻把注意力放在上黨,不免河濟方向,就要大受損失,聽燕丹如此肯定秦軍要攻上黨,公子嘉當然高興,但也有疑問,你憑什麼這麼肯定?公子嘉忙問:「太子何以得知?」

    姬丹暗道,我為什麼肯定,因為我知道原來的結果,前世書上寫著呢,王翦、桓齮、楊端和趁龐煖大軍在北,先自河內出軍,取鄴地九城,然後分兵上黨,取閼與和順諸城,待老龐煖帶著趙軍主力趕回去救援,秦軍已經全部搞定了上述諸城,導致趙國在太行以西,勾注以南的所有城池全部丟失,太行山險盡為秦國所得,老龐煖和趙王統統鬱悶憋氣而死!

    不過,這個理由沒法出口呀。

    姬丹微微一笑,故作高深的道:「如何得知,公子還是莫問了,丹在秦一年,和秦國宮中朝中多有要好之人,秦國某些事情,還是瞞不過我的!公子只管轉告老將軍,準備在上黨大戰即可」

    「另外,還請老將軍注意,王翦多年征戰,智勇雙全,桓齮、楊端和,都不是易於之輩,貴我兩國雖是料敵機先,也大意不得!」

    公子嘉既然參與國政,對秦軍將帥自然也知道一二,像王陵、王琯、羌瘣、蒙武、楊端和、桓齮、張唐、王翦和其子王賁都是知道的。姬丹前有秦國某些事情瞞不過他之語,後面又單單提起這三位大將,公子嘉驚訝萬分,難道燕太子已經知道秦國這次攻伐趙國的將帥了麼?

    燕丹也太厲害了吧,就連這等機密也都探出來了!

    看來秦軍謀劃的進攻方向也是有確實的消息呀!幸虧當初自己勸說父王和燕國合作之事成了,否則,這要是按龐老將軍當初之意,還要圖燕,只怕趙國要大大的吃一虧呀!

    公子嘉想到這個,對燕丹之能,不由深為佩服,當即正色讚道:「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太子對秦軍之情,瞭解如此,實乃我趙燕兩國之福也,還請太子詳告一二!」

    如今趙軍的行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戰略人心的判斷,如果太子丹能給了秦軍的詳細計劃,趙軍自然會減少很多盲目性,不但可節約大量的糧草和人力,更可針對佈置,獲取更大的勝果。

    姬丹說漏了嘴,正在後悔嘴太快,哪知道公子嘉被他蒙住,正經請教秦軍動向。姬丹不由大為撓頭。堅決不說,顯見是有些心意不誠,可要說,又能說什麼呢?自己也就知道這麼多了,難道說王翦在閼與城下精兵的故事?

    姬丹心裡電轉,臉上浮出笑來,一把拉住要行禮的公子嘉,忙道:「公子這是做什麼,丹一心為兩國之盟,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只是這秦地來的消息,本就簡略,更兼出自數人之手,相互矛盾,無法確定真假,還是我門下眾人研商,多方考證參照,才能確定這兩項。否則丹豈會言之不詳?」

    姬丹說這話時,面上誠懇之極,公子嘉聽著,也確實在理:燕丹再能,也不會把秦國大將重臣拉為燕國之間,估計也就是宮中朝中的一些佐吏之屬罷了。這種機密大事,能預先探到些風聲已經不易,遠傳燕國自然語焉不詳,況且又是真假參半。

    公子嘉讚道:「能有這兩個確實消息,那也是相當不易!」

    公子嘉辭了姬丹,回道自己所住的宮中,將姬丹所說,詳細記錄了,封好書簡,專門派了一個從吏,趕回邯鄲,告知大將軍龐煖。

    而姬丹這邊,將公子嘉安頓已畢,囑咐下都宗伯公孫襄專程陪同公子嘉,除了燕丹指定的幾個機密之地,其他地方,可隨意遊玩。

    至於他自己,當然不會閒著,本來姬丹雖然不用為練軍操太多的心,可重農、興工、招賢等各種事,可都離不開姬丹的督導和指引。而近日公子嘉的到來,代表這場大戰馬上就要開打。這樣一場事關燕國後面兩三年內,能否在南部邊境獲得安寧機會的大戰,作為一個利益攸關方,燕國除了供些糧草,做做戲之外,總不能就干坐在一邊眼巴巴的看著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