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3卷 龍行千里 第191章 荊軻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191章荊軻

    x姬丹笑著問道:「尉卿有何妙策?」

    尉僚道:「太子,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此次秦趙大戰,趙以弱勝強,將桓齮大軍一舉圍殺者,無非是因太子洞察秦王之計,以有心算無心,連趙坑秦罷了。如果趙人不知此計,當真以大兵伐燕,只怕這次大敗的乃是趙軍。」

    「我燕國偏居北方,距中原尚遠,諸侯游士到燕者寡,我燕消息閉塞,似此何能制敵於機先?」

    「況我燕小弱,日後大舉北上,更應掌握諸侯動態,方能未雨綢繆,確保國家之安。田光等人既然熟知各國豪傑,交遊廣泛,何不讓其專為太子聯絡諸侯豪傑以為我大燕羽翼,如此諸侯有所異動,自然了如觀掌,豈不是甚妙?」

    「田光之流,既然享有大名,所到之處,諸侯賢長者自當維護一二,出入各國之便,遠勝於使臣。太子如能用之,定可得起大利!」

    尉僚所說,太子姬丹深以為然,又問了尉僚軍兵操練之事,尉僚一一說了,姬丹告訴尉僚,自軍中選燕國騎射嫻熟的良家子丁壯千餘人,獨立成軍,其中將佐,均用燕國邊郡之士。

    尉僚笑道:「怎麼,太子要北上了?」

    姬丹呵呵一笑,道:「北上之事,事關重大,輕易動不得。先將人選出來,過些時日,可選派精幹之人,巧為改裝,深入北地,瞭解東胡內情。待全軍訓練精熟之時再說好了。」

    尉僚點頭稱是,又商議了一番操訓之事,尉僚這才辭去。

    到了次日,田光欲去,太子姬丹賜金五百,玉帛一車,並車馬五乘供其使用。田光謝過,登車自去。

    不過十來日,田光自外地豪傑五十餘人而來,其中為首的,恰是荊軻和高漸離。

    荊軻在姬丹前世歷史,可說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司馬公一篇刺客轉,讓此子得享大名兩千餘年,成為燕趙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反倒是他這個太子,成了其中常常為國事泣苦,除了行暗算之計謀刺嬴政之外一事無成的陪襯。

    聞聽有荊軻前來,姬丹大喜過望,親自出迎到宮外。

    在姬丹印象當中,這荊軻仗劍遊歷諸侯,更於蓋聶等劍術大師豪傑有所交集,怎麼也當是雄武一流人物,不料見到荊軻,姬丹卻大出意料之外,這荊軻年約三十多歲,面白無鬚,很是清秀,比自己還低了有半尺還多,身軀頗瘦,雖然腰間懸著寶劍,但根本就毫無雄壯之態,反倒是大衣飄飄,舉止從容,風度翩翩,倒和張耳、陽慶等人有一比。

    反倒是高漸離鬍鬚濃密,手腳闊大,相貌甚是粗豪。

    姬丹心中詫異,但大庭廣眾之下,姬丹不好相問,一一致禮,請入在黃金台宮中擺酒設宴。

    姬丹將陽慶等人請來,和自己在主位相配,奉請田光做了客位第一,以下荊軻、高漸離、任默等豪傑依次排開,姬丹令人送上美酒佳餚,慇勤相待。

    酒席宴上,田光為太子一一介紹眾人來歷,這其中,荊軻乃是衛人,高漸離是徐城豪傑,任默來自右北平,細論起來,祖上也當是胡戎之族。姬丹隨著田光的介紹,離席向眾人執酒。

    到了荊軻面前,姬丹微笑道:「先生是衛人,商君亦是衛人,衛何其多才也!夫衛國雖小,然傳承千年,故有其理也!」

    「秦孝公得商君而秦強,稱雄於諸侯百餘年,我今日得遇先生,豈非大燕昌盛之兆也!「荊軻聞言,面色一變,避席對姬丹行禮道:「衛雖小,然人傑地靈,人才之盛,某豈足道哉?」

    「商君以一孤臣入秦,秦孝公驟然任之,非只是商君之智,更是秦孝公識人之明也!」

    「然商君為人刻薄,狡詐多智,雖明法於國,教耕戰於秦,至秦強橫於諸侯,然天下不服,孝公駕崩而商君車裂者,豈非其多以詐助其事乎?以臣觀之,商君足以為梟雄,非英雄也!某雖不肖,亦內恥之!」

    商鞅變法於秦,雖然身死,然其法在秦奉行百餘年,奠定秦國傲視諸侯的基礎,太子丹以商鞅比荊軻,在他本意,是對荊軻極大的讚譽,不料荊軻這幾句話,卻對商鞅還有些輕視之意,恥於商鞅比肩。

    太子丹不由尷尬,神色一頓。荊軻再拜道:「太子喜士,臣多有耳聞,太子既有富強之心,當以先昭王為樣範,天下才學之士如過江之鯽,又豈無樂毅之徒聞風影從乎?」

    太子丹呵呵一笑,執禮道:「先生所教,丹敢不聽乎!」

    「先王禮賢下士,北逐東胡,南並強齊,此正丹所欲為也!丹願長隨先生之左右,以請教焉!」

    荊軻唯唯,姬丹請荊軻入座,又一一向高漸離、任默等人行酒。陽慶等人,也都各自上前,向新到豪傑之意,談文論武,甚是融洽。

    喝到興起,高漸離請來樂器,擊築助興,荊軻等人想必也是高興,荊軻拔出寶劍,在殿中邊舞邊歌,大衣飄飄,劍光閃爍,恰於樂聲相和。

    太子丹的真身,多養壯士,極為好武,對於武藝一道,可不算是外行,自姬丹融合兩世記憶,既有心於天下,自知強壯的身體,乃是大事的本錢,常和門下中郎習練武藝,自付身手,上陣搏殺,或許對武藝極為高強的酈商等人或許不是對手,但要是一般的軍中將佐,姬丹還真不畏懼。

    姬丹看著荊軻舞劍的身形,雖然舒展大度,有飄然欲仙之態。但也看的出來,這荊軻的劍術,用來舞動助興以表其心或許不差,但要是真用來生死相搏,只怕還真是漏洞不少。

    看來荊軻之勇,果然在心而不在力!

    當日盡歡而散,到了次日,姬丹讓陽慶、鞠成等人再次宴請諸豪傑,自己則到公孫河那裡查看兵器鑄造等事。

    當日姬丹在秦時,門下賓客都是以范增、尉繚、酈生、陽慶、張耳、鞠成等人為首,一一鑒別,量才編組任用。這回國之後,各人的調用,也都是以此為依據。如今范增、酈生在朝,尉繚在軍中,張耳遠去代北未歸,這賓客考核之事,就以陽慶和鞠成為首。

    兩人和諸位豪傑談天說地,觀察眾人指向秉性,不過一兩日的功夫,對這些豪傑都有所掌握,這才向太子舉薦。

    以兩人看來,這新來諸人,荊軻為人深沉,見識明銳,讀書廣博,言語也很是伶俐,其才兼范增和酈生之長,然亦有短處,范增為人剛正,不但智計非凡,對於庶務也甚是精熟,荊軻的為人,則多倨傲,對於庶務很是不耐。和酈生相比,口才學問並不在酈生之下,但多亢直,遠不如酈生滑稽多智能得人喜愛。

    至於太子前日交代的荊軻劍術的問題,經兩人多方探究,認為荊軻雖好劍術,但不過遊歷江湖聊以自保而已,比之陽慶、張耳等人不過略好一點罷了,實在算不上武勇之輩。

    高漸離在市井當中以屠狗為業,性格豪爽俠義,和市井豪傑多所交往,讀書雖不多,但秉性沉毅忠勇。天生氣力頗大,雖不善武藝,可也武勇過人。天生善擊築,多有豪傑喜之而與之遊。

    田光歲數最長,此人壯年之時,仗劍行俠於諸侯,慷慨任氣,武藝甚佳,頗得豪傑敬重。如今年老,氣力不加,故而隱居徐城,此老見多識廣,心智不凡,老來又多讀書,和太傅鞠武頗善,只是不擅長政事罷了。

    任默此人,其貌不揚,扔到市集之上,根本就不顯眼,但細察秉性,甚是豪氣不說,卻是難得的冷靜果決,幼年在右北平,曾於市集斬殺數人之後,飄然而退,流浪江湖將近十年。和高漸離甚是相得。

    太子丹看完,笑道:「不知這幾位可有留下助我之意?」

    陽慶笑道:「太子對田光多有厚贈,想必來時,田光在其中已經多有鼓動,荊軻等人都有留下之意!」

    姬丹一樂,笑道:「看來我門下又添幾位英才!」

    有了底數,姬丹將這幾位出名的豪傑請了過來,邀請眾位留下,一起共圖大業,荊軻等人都慨然應允,姬丹大喜,對一干豪傑多有賞賜。

    太子姬丹和荊軻田光,說起諸侯情事,兩人自然言無不盡,漸漸說道如今紛爭,最重要在料敵機先,最少也要在敵動之事不至於茫然不知。姬丹遂請荊軻田光一力承擔斥候諜報之事。

    當然這斥候諜報,並非兩軍對壘之時的勇士斥候,而是要日常隱在諸侯之內,查探各國諸侯動態,政情變動,大軍調動等事。這些人,或在市井,或在官吏都無所謂。關鍵是要忠心王事,不要為敵所用才好。兩人多於諸侯長者交往,佈置此事,當有天然優勢。

    另外,還當有武力高強之精銳,深入敵國之內,相機行事,也請田光、荊軻留意。

    這兩人雖然讀書不少,但初聽之下,對於這斥候諜報仍是多有不解,姬丹又令人找來尉繚,幾人細細談及斥候暗探的佈局,情報探聽、傳遞等事,其中姬丹又說起,此等情報,並非只是私密之事,單是敵國諸侯公開的人事變動,將相秉性,也都是相當重要,都能成為決策的依據。

    荊軻沉吟道:「諸侯豪傑,多有貧賤不得志者,太子如能不吝金玉財帛,收之不難,只怕金玉財帛之類耗費過巨!」

    太子姬丹笑道:「這有何難,任君等取用就是!」

    田光和荊軻聽了,一齊拜倒:「臣敢不效死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