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3卷 龍行千里 第210章 戰略轉向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210章戰略轉向

    十月的天氣,城中的樹木已經在秋風的打擊下,漸漸掉光了葉子,只剩下枝枝杈杈在北風中搖擺,看著很是明亮的太陽,照在身上,卻感覺不到什麼熱度。

    天已經很涼了。

    不過,韓非等人的到來,還是讓姬丹迎出了十里以外!

    姬丹的身後,是尉僚、酈商、陽慶、荊軻、田光、公孫襄、公孫陽、公孫河、鞠功、汪日辰等文武臣屬和賓客。因為知道有呂不韋的家眷在,就連武陽夫人李瑛、平剛夫人贏玉都隨著來到城外迎接。乘坐的車馬,在大路之上,足足排出去了一里之地。

    韓公子非和呂覽看到這種陣勢,都是大吃一驚。至於那些隨行的賓客,這心裡可都是長舒了一口氣,太子能給如此禮遇,自己等人到燕國總算沒來錯。

    韓非雖是韓國公子,但屢次上書韓王而不得其用,諸侯之中,雖有知道韓非者,但畢竟一未出仕,二不是權貴,韓非自己也想不到,居然會有這麼大的陣仗前來歡迎自己。

    呂覽和太子丹很是熟悉,畢竟在秦國的時候沒少打交道。在呂覽看來,太子這麼做,完全是看在乃父的情面之上。

    當日呂不韋當政,姬丹恭敬,那是弱國質子對強主權臣的畏懼,呂不韋就封洛陽,太子派人相請,這是要借助老父的威望。但在老父如今已逝的情況下,太子仍然給予自己和門下賓客如此禮遇,這只能說太子深情重義,禮賢下士。

    韓非和呂覽早早就下了車,由貫高陪著,帶著一干賓客上前相見。

    太子丹急趨幾步,給韓非和呂覽等人見禮。賓客之中,相互熟悉的也很有幾個,光是寒暄就忙活了半天。

    韓非今年四十多歲,和范增年齡相仿,留著幾縷短鬚,面容黃瘦,皺紋縱橫,滿是愁大苦深之色,眼睛雖然不大,但開闔之間,卻是目光炯炯。

    他是諸侯公子,雖然面目沒什麼壯觀,但氣度儼然。甚是從容,和太子見過禮之後,又與尉僚等人相見。

    太子門下這些人,韓非聽說過的還真不多。

    不過,和貫高相處一個多月,對於貫高的才識很是欣賞,當然也聽貫高說過太子門下的一些重要人物。不識其人,可看其友。從貫高推其餘,韓非也知道這裡大有高人。故而對於眾人也甚是禮敬。

    不過他說話不多,而且說的很慢,因為他不想讓別人知道他有口吃之症。

    李瑛和贏玉則到了後面,又王氏夫人陪著,去見呂不韋的夫人張氏和呂覽的夫人馮氏。

    王氏和張氏,當時都是上卿之婦,而贏玉因燕玉羹之事,也長和呂家往來,彼此處的極好,張氏待贏玉還真如自家之女一般,很是寵愛的。今日故人相見,自是欣慰。

    不過想起如今處境,兩年不見,早已物是人非,自己從咸陽風光相府之內主,一變而家破人亡,張氏夫人饒是久經世故,也不由唏噓不已。

    王氏夫人和贏玉都趕緊勸慰,開解許久,這才隨了大隊人馬進城。

    貴客到來,太子丹自是盛情款待,韓非與姬丹相處甚歡。至於呂覽等人,更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姬丹將此事奏報燕王喜,並保舉韓非等人,沒過多久,燕王喜下了詔旨,拜韓非為客卿,兼翰林院大學士,並接替陽慶掌辦黃金台學宮。拜呂覽為國子卿,陽慶轉任工商卿,隨呂覽一起回薊城就職。

    至於呂門諸賓客,或在太子門下為賓客,或在黃金台學宮為博士,或在軍中、或在武陽,由太子和門下大賢平定之後,奏報朝中量才任用。

    紛紛亂亂,只忙活了半個月,才算排定一切。

    這期間,韓非在黃金台開講,大賢之才,果然絕非尋常,雖然韓非不良於口,但其才學絕艷,諸侯賓客在武陽者,無不欽服,更兼尉僚、陽慶、荊軻、公孫河等人紛紛登台,各展所長,黃金台學宮之名,數月之間傳遍諸侯。

    諸般政務和學宮諸事,都很是順遂,太子姬丹的重點,就轉向了公孫河的工坊和尉僚的兵馬操訓。

    姬丹原先是準備用兩千精銳,作為出擊東胡的主要依托力量,早在去年,姬丹就安排了工坊之中,按照後來的改進,打造完善的馬鞍,馬鐙,同時在燕國各地軍中,搜集良馬。

    一年多來,馬鞍馬鐙已經打造了四千多套,庫房裡堆積如山,而戰馬足足儲備了五千多匹,但姬丹為了保密,一直都沒有將這些裝備配屬下去。

    原來他是從武陽軍中和秦國的降卒之中,已經選好了兩千精銳的,只是在七八月間為了掌握薊城局勢,太子丹派劉季率領一半精銳入住薊城,成了戍守王宮的衛士。一時還真沒顧得上補充。

    如今太子丹身為大將軍,對於各地之軍,調度起來更加順當,想到北地苦寒,大漠漫漫,遠非燕南膏腴之地可比,故而姬丹奏報大王知道之後,傳令北邊五郡,各選年在二十以上四十以下,驍勇善騎,身手敏捷的軍卒將佐三百餘人,桓齮軍中精選四百餘人,調至武陽城。

    如今各地的將卒都已陸續到達,姬丹看到這新來的將士,都是彪悍敢鬥之輩,心裡很是滿意。更讓姬丹高興地是,公孫河的工坊當中,經過這一年多的努力,尤其是公孫澤在太子有意無意的提點當中,和工坊的能工巧匠們聯手合作,終於掌握了後世所說的炒鋼法和灌鋼法,將下都的鋼鐵冶煉大大推進了一步,兵器的鍛造技藝也不斷提高。在四個月以前,就根據太子的要求,打造出了適合劈砍的專用馬刀。

    如今這些馬刀也制備了將近兩千把,再有兩個月的時間,給自己這三千精銳,每人配上兩把鋒利的馬刀,已經不是什麼難事。

    裝備馬鞍馬鐙和馬刀,再加上強弓硬弩,數千精銳對付東胡諸部,應該足夠讓這些原先逼著燕國大修長城的遊牧部落喝一壺了不過,離自己預定的北出東胡之日只有半年不到了,如今這人、馬、刀可都是分頭準備的,這要不盡快組合成軍,不經過技術和戰術的磨合就衝進草原,那豈不是是自找倒霉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