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4卷 橫掃大漠 第231章 不速之客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231章不速之客

    李瑛從身後拿過一個小包裹,打開來看時,裡面乃是一些衣服。

    李瑛從其中取出一件,抖開衣服讓太子丹觀看,只見這件衣服,窄袖瘦身,長約六尺有餘,以深藍色的錦緞為底,上有織就的風雲紋飾,兩側肩膀和前後胸背,則是各繡了一隻鳳鳥。前後鳳鳥體型稍大,乃是昂首而立之態,用的是金絲翠線,五彩斑斕極為的華貴。肩膀處則是用銀線白色繡成的鳳鳥,各向左右展翅欲飛。

    姬丹拿在手裡,細細的端詳著錦繡紋飾,嘖嘖讚道:「果真華美無比!」

    李瑛斜一眼太子丹,嗔道:「殿下只看到華美麼?」

    太子丹實話實說道:「當然了,只是此物非我燕國之服,倒和當時在代北借用大兄之衣有些相仿。」

    李瑛想起當時在代北,第一次見到太子丹時,殿下可不就是穿的大兄李嘉的衣服,諸般飾物也都是乃父之物,當時自己見到太子,可是沒啥好感的,誰知這一晃,兩年,兩人居然已成了夫妻。當真是造化之功,不可揣測。

    李瑛不由笑問道:「虧你還記得穿的是臣妾大兄之衣,殿下一個堂堂太子,居然借人之衣,不亦羞乎?」

    李瑛這麼說,太子丹也想起當時自己費盡心機討好這美貌佳人之事,不由哈哈大笑,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借大兄之衣抱的美人歸,也是一段佳話!」

    聽太子這麼說,李瑛不禁臉色嬌紅,含笑垂目不語。殿中燈火輝映之下,原本就俊俏無雙的面容更是顯得嬌艷不可方物。

    太子丹心中一蕩,伸手將李瑛抱住,李瑛俯首在太子丹的懷中,低聲問道道:「殿下寫給臣妾的梅花仙子賦,不知殿下可還記得?」

    太子丹柔聲道:「如何不記得?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珮以要之!只是今日,無需托微波而通達罷了。」

    李瑛聽太子隨口詠出當時所寫,心裡更加甜蜜,道:「臣妾得遇太子,實乃終生之幸也!」

    姬丹嗯了一聲,將李瑛抱的更緊,輕輕在李瑛耳邊道:「丹能有卿,亦是上天所賜之福。」

    李瑛默默不語,只是將太子丹抱的更緊。

    兩人這裡正在柔情蜜意,就聽外面一陣聲響,在殿外之首的郎官高聲稟報:「啟稟太子,國相范增求見!」

    這一聲喊,驚得李瑛如同受驚的小白兔一般,蹭的跳了開來,一吐舌頭,對著太子丹做個鬼臉。

    太子丹心裡痛罵一聲,范增呀,你啥時候求見不好,咋敢在這節骨眼上求見呢!

    誰?范增求見?是范增求見!

    太子丹猛然反應過來,是國相范增求見。太子丹顧不上別的,當即高喊一聲:「是國相到了!待我馬上迎接!」

    說著,對李瑛一笑,道:「卿和我一起去迎接國相!」

    說著,兩人往外就走,剛走到門邊,殿門已被外面的郎官推開,姬丹放目看去,從台階之上,正由公孫東和鞠功陪著往上走的,可不就是國相范增麼。

    太子丹大步跨出殿門,站在台階之上,對著范增遙遙一揖,朗聲笑道:「沒想到居然是國相前來!兩月未見,國相一切可好?」

    過年之時,太子曾專程回都,拜見父王,那時曾和范增匆匆見過,至今可不就是差不多兩個月。

    范增抬頭看見太子親迎,忙趨前趕幾步,到了太子左近,范增對太子深施一禮,笑道:「勞太子動問,臣一切都好。」

    「只是怎敢勞太子迎接,卻是臣失禮了!」

    太子丹搶上前去,一把扶住范增,呵呵笑道:「國相說的差矣!迎接國相,乃是我心甘情願為國敬賢,何來國相失禮之說!」

    說著,太子請范增進殿。

    范增早看到武陽夫人李瑛在後,那肯失禮,堅持見過李瑛,這才隨了太子進殿。

    到了殿內,太子請范增坐了,又讓公孫東和鞠功在下首坐下。互相問了寒暖,范增一眼就看到李瑛還來不及收起的那件袍服,范增笑道:「武陽夫人果然心靈手巧,為太子做的如此美服!」

    李瑛坐在太子丹一側,微微笑道:「國相過獎了,只是這件美服,可不單單是為殿下所做,乃是為出擊東胡所制!」

    范增聽了一愣,一邊打量這衣物,一邊笑道:「為出擊東胡所制?還請夫人細解其意。」

    太子見到范增,自是大為高興,不過,由范增之來,他也感覺到,這出擊東胡之事怕是有些變故,要不范增何必大老遠的從薊城來到武陽,直接由父王派一個使者傳旨就是了。

    但見范增好整以暇的詢問袍服之事,倒不好打斷直接詢問批復之事。況且剛才李瑛也是這麼對自己說的,自己也沒鬧明白其中有什麼關聯。索性借范增之問,解自己之惑好了。

    看李瑛用眼神詢問自己的意思,太子丹笑道:「莫說國相要問,就是我還沒明白呢,卿且說來一聽。」

    李瑛笑道:「既是如此,臣妾就說來一聽,國相乃是大賢,想必定能解其意。」

    「太子,國相請看,此物並非燕國之樣式,乃是臣妾參照東胡之衣改制而成!」

    李瑛給大家解釋道:華夏衣冠,講究的峨冠博帶,上衣下裳,極為的寬大從容。並依據這些,發展出了一整套的服飾冠冕和禮儀制度。

    但華夏衣冠,雍容是雍容,但不適用於勞作和征戰。故貧寒之輩或者軍中士卒的衣物,都做了不少的改動。

    但即便是改動,不過是短了一些,但寬袍大袖的特點變化不大。這些衣物,用於步卒和戰車之士也算尚可,要是用於騎射只怕太不適應了。

    當初趙王胡服騎射,一種一大項就是改變衣冠服飾,推行胡式服飾。這胡就是指林胡東胡之屬。

    胡服最大的特點是窄袖,緊身,同時,明確分了上衣和下褲。趙武靈王通過胡服騎射,打造了一支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使趙國成為諸侯之強。如果不是武靈王早早就被手下大臣餓死自沙丘宮中,這秦趙之間到底誰強誰弱,那還真的難說。

    但是,改變一種衣服的式樣怎麼會有這麼打的作用,就能讓趙國從弱變強呢?

    在李瑛看來,改變了衣服樣式,表面上是通過這個改變,形成了尚武的精神,開始構建趙國特色的軍事組織和隊伍,但實際上,其更深刻的作用在於,通過服飾制度的改變,減少了趙國和胡族之間的隔閡和差距,讓趙國得到了西北部胡族的認同和認可。使得趙國更好和更快的融合了代北代北諸胡。

    也就是說,這形成了一個相互同化的過程,不但是趙國通過佔領,改變了諸胡,諸胡也在被同化的過程中,改變了趙國。這樣也讓後續征服的胡族更容易接受趙國,認同趙國。

    燕國要出擊東胡,征服東胡諸部族為燕國所有。

    遊牧之民,目前確實沒文字,也沒有統一的文化。但是他們還是有一些相同的地方,比如生活的習慣,服飾裝扮。

    更好的征服不是全部改變對方,而是保持自己主流的基礎上,在表面上要給對方讓步,看起來是雙方趨同,趨向於一致。最少也要讓對方在你身上,找到你能讓他認同的點,也好減少牴觸。

    所以,李瑛給太子做了這樣一件袍服,並配了裡面的上衣下褲,一套以胡式為基礎的袍服。起碼這樣一件衣服,讓東胡之民看起來不是和自己那樣的截然不同,更易於接受。

    況且,東胡之服確實有不少的優點,第一是節省,第二就是靈便,將來也更適應於太子大規模強軍的建設。

    太子如今的變革,李瑛都看在眼裡,水車耕犁等器具的改進,推進農耕技術的發展,馬鐙馬鞍的使用,改變軍隊的組成和使用,石磨、麵粉、豆腐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飲食並和農耕相互的趨動。太子椅的出現,也讓很多權貴喜歡和使用。而政治的刷新則在改變著燕國的政治形態。

    只有服飾禮儀,則是太子一直還沒動手的這一塊。

    當初以趙王之尊,改變服飾衣冠,還遇到了莫大的阻力,以裡贏得聰明,當然想的到,這是太子有意為之,不想為了這種表面之爭來影響大局,給自己的變革添加太多的阻力。

    所以李瑛這次給太子做了一套,希望太子能在軍中推行,可以借此盡量爭取東胡諸族的一些認可。同時也可以借此為基礎,將來在全國推行。

    李瑛侃侃而談,范增聽了,鼓掌大笑,道:「夫人聰慧,此物大善!」

    范增是要準備代太子領軍的,對於收服東胡諸族的權貴,范增這一路,一直在琢磨諸般舉措,彌補太子奏章上的一些不足。

    李瑛的這個新服飾,完全可以成為其中的一個舉措。以此表明燕國對東胡諸族風俗的一種接受和認同。

    太子丹沒想到李瑛居然如此思慮深遠,一聽之下,也是大喜,當即說道:「卿所思所做,果然正當大用!」

    見范增讚揚李瑛所行,姬丹當即吩咐李瑛,製作多件樣範,然後督領宮中巧手匠人,趕製百餘套,賞給軍中高級將佐。同時再製作百餘套,以備賞賜之用。

    李瑛滿口答應,太子這才問道:「國相緣何親自來此,莫非北伐東胡有何變故不成?」

    范增微微一笑,道:「出擊東胡,本是太子和臣等早已商定之事,並無變故!」

    「只是這前軍統兵主事之任,大王和臣等決不能讓太子承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