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4卷 橫掃大漠 第232章 北上遼西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232章北上遼西

    「什麼不許我領兵?」聽了范增的話,太子丹吃驚的問道。

    范增點點頭:「正是,太子用兵之策,朝中也都贊成,只是這領兵之人,不能由太子充任!」

    太子丹當時就站了起來,怒目著范增詰問道:「這是何人主張?國相怎麼不予阻止?」

    「三千精銳出擊東胡,直襲其王庭,前軍主事之帥,非只兵事,更是大政務,稍有不慎,前功盡棄,國相豈不知其輕重乎?」

    對於太子的質問,范增卻甚是從容,起身行了一禮,淡然道:「太子所說,臣豈有不知之理?」

    「只是太子身負家國之重,焉有自處險地的道理?莫說大王捨不得,就是臣等,又於心何安?」

    太子丹又氣又急,指著范增怒道:「荒唐,荒唐!此事至重,關係我大燕社稷,我豈能顧惜自身之安而誤國事!」

    范增脾氣剛正亢直,太子暴怒,他卻是不怕的,當即朗聲回道:「非太子無以強燕,太子之安,更非小事。」

    「況太子屈身事賢所為何來?此正該臣等效力之秋也!」

    太子丹氣的啞口無言,只在殿中轉了兩個圈,方才咬牙說道:「國相,父王愛子心切也就罷了,卿豈不知,此非只關計謀兵略,還需官高爵顯,手握重權方能當機立斷做的了主。就連尉僚,在東胡各部諸貴族面前,也未必能讓人信服呀!」

    范增微微一笑,淡然道:「太子之尊,自然說話一言九鼎,可國相之言,也未必就不如太子吧?」

    姬丹一愣,道:「什麼?」

    李瑛在側,旁觀者清,早想通了其中關鍵,莞爾一笑道:「殿下何其燥也,國相之意,恐怕是要代太子領兵前往吧。」

    李瑛這麼一說,姬丹當即就明白過來,可不麼,范增乃是國相,國務繁忙,專程從薊城趕來,當然不會只為了傳旨而來。只是自己只想著沒讓自己取得問題,卻不曾深思此事。

    范增伸手取出燕王詔旨,捧在手裡說道:「此有大王旨意在此,臣不才,受令為太子副將,統領前軍精銳。」

    姬丹大搖其頭,並不伸手接旨,道:「胡鬧,胡鬧!此策本我所謀劃,如果無險,我自當去的。既然甚險,又豈有讓國相前去的道理!」

    范增手捧著詔旨,卻是狡黠的一笑,道:「莫非太子自付智計天下第一麼?」

    太子丹和范增打交道許久,焉有不知其意的道理,道:「國相休以言誑我,雖然國相智計在我之上,那也是我去更適合!」

    范增那肯讓步,嘿嘿笑道:「太子智計不如臣,論權位,臣為國相,諸侯盡知,就是東胡,也當曉得一二。臣如何不如太子合適!」

    范增之言自己智計在姬丹之上,別人還則罷了,旁邊坐著的公孫東卻是臉色一變,輕聲道:「國相慎言!」

    太子丹擺擺手,道:「罷了,卿不必吃驚,國相乃是愛我至切,並無不敬之意。」

    想了想,既然范增已經來了,只怕此事還真是板上釘釘,只得伸手取過大王詔旨,打開讀了,果然是燕王嚴令,太子需統大軍在後應援,前方精銳,以國相領之,其下又有令尉僚權下都守等語。

    太子丹讀罷,長歎一聲,這統精銳直殺大漠,正好看看自己所練這騎兵之威,可父王卻偏偏拿走了自己這領兵權,姬丹心中大是不甘。

    不過,從父王的角度出發,這安排確也沒什麼不恰當。在燕王心裡,怎麼著太子也比國相更重。

    姬丹搖搖頭,苦笑一下,道:「如此偏勞國相,我又如何心安!」

    范增見太子總算接受了此事,不再爭執,心裡大定,見太子如此說,范增呵呵笑道:「臣看太子之策,定是大勝一場,此乃臣大得功勞之行,臣感謝太子還來不及,太子何有不心安之理!」

    太子丹只是搖頭不已,卻也是無可奈何,說起來,范增要是執掌前部精銳兵馬,太子丹還真沒什麼不放心的,比自己去還要放心的多!怎麼著,范增那也是秦漢之際排在前三位的智略之士,比起自己這個半懂不懂的太子來,那可是強了不知道多少倍呢。

    看看天色已晚,太子吩咐鞠功,召客卿韓非、前將軍尉僚、將軍酈商、荊軻、公孫襄、公孫陽前來,共同為范增接風!

    韓非和范增兩人,都是彼此聞名從未見過,待此時見到,韓非知范增能為太子所重,必有大才,而范增也早聽說過韓非的大名,兩人都有結納之意。倒是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至於尉僚和酈商,與范增可是許久未見,當初范增為太子卿,那彼此合作愉快,相處融洽,此時重逢,自是親熱。一問之下,聽說范增乃是身負詔旨,為北征副將,待太子親領精銳,尉僚大是羨慕,道:「某就在武陽,只落得留守之任,國相在薊城,反倒搶了這副將先鋒,真真是豈有此理!」

    酈商卻是大喜,笑道:「前時論兵,太子一意要隨某軍而行,只是苦勸不住!國相來了,可謂是兩全其美!」

    幾人暢飲一番,太子丹知道范增連日趕路,甚是辛苦,遂令貫高立刻給范增安排了住處,讓范增前去休息。自己則把所繪的地圖交給荊軻,道是以前宮中所見,讓荊軻拿去和任默等人所知對照,重新標注。

    荊軻接過地圖,見上面山川地理和任默等人所繪區別不小,既然太子讓自己以此為準,想必是太子知道這圖的來歷,知其底細,當下欣喜接過,回去找任默等人參詳。

    到了第二天,太子召集屬下文武二十多人再議軍務,經過詳細討論,定於三月十日,酈商所部三千精騎,由范增統領,自武陽成北上遼西郡。於三月二十五日自遼西出關,北上草原。

    同時,自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四郡,各調軍二千,自桓齮所部原秦軍屯田降卒中,精選一萬兩千,以桓齮為將。自即日起開始向遼西集中,配發兵甲,合軍兩萬,以太子為帥。作為酈商軍後援。

    遼西各郡,人口稀少,儲量不多,桓齮所部秦軍,雖然自去年就開始屯田,但首年收成,自用尚且有所不足,所以太子丹下令,先由武陽城調糧兩萬石,即日起運,送往遼西且慮城。以備大軍之用。

    一聲令下,前軍萬馬登時動了起來。派往四郡的使者領了太子之令,馬上輕車快馬的開始趕路。至於糧草的調運,太子就坐鎮在武陽城,當然不會怠慢。只是如今正是春耕繁忙,為避免誤了農時,太子丹和尉僚等人商議之下,特自武陽軍中調了兩千軍士,趕了大車直接輸送。

    尉僚生怕太子手下將來兵力不足,特意選了兩千久練精銳,讓自己的兩個素常得意的軍侯統領,寫了軍令給兩位軍侯,到了遼西之後,就在遼西等候太子的到來,到時候歸入太子帳下聽調。

    太子丹諸事調度已畢,自己則親自領了范增到西城,觀看酈商之軍操演。

    國相親為大軍副將,統領本部的消息,酈商早已通知本部軍中各將。對於范增,這軍中見過的還真是不多,除了酈商,也就那十幾位從都中調來的宗親子弟見過幾面。

    也就是見過而已,別看他們是宗室子弟,范增剛一進薊城,沒幾天就拜為亞相,執掌權柄,高高在上,也不是這些普通的宗室子弟,三百石小吏所能親近的。所以,大家都很是好奇,不知道這堂堂國相到底如何?

    太子丹進營聚將,眾人參見了太子丹,又在酈商率領之下,參見國相范增。

    范增今日仍是穿了國相官服,見眾將行禮,范增拱手還禮,淡淡的道:「諸位辛苦,且請免禮!」

    酈商領眾將坐下,又一一給范增介紹。

    這些將佐的資料,范增都早已記熟了的,一邊聽酈商介紹,范增隨口問些部屬兵馬情況,一面觀察眾將佐反應,待問的完了,范增心裡已大致有數,沉聲道:「今日以降,某奉大王之令,統領本部。軍中上下,當知有令則行,有禁則止。」

    「太子備酒肉,厚奉養以待諸軍,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出擊東胡,正該我等效力疆場之時。諸軍好好準備,剋日出發!」

    眾將佐轟然應諾,傳令酈商、吳仗劍和桓禮、曹參留下,其餘各將,依舊下去操演兵馬。耿祿韓楓等人起身行禮,各自退了出去。

    酈商這裡,詳細向范增介紹了本軍所操演的退進攻擊之法,范增聽了,果然與過去不同,遂和太子一道,到外面去觀看諸軍操演,兩相對照,這才明白。

    自此以後,除了和太子商討兩軍配合和進止之外,范增都是待在西城,熟悉本軍情況。

    到三月初十,酈商所部大軍起行。

    三千精銳之師,每人都是雙馬,為免太早的暴露馬鐙和馬刀之事,都將馬鐙和盔甲、馬刀、弓箭,俱都打成包裹,和自帶軍糧、器物搭在戰馬背上,全軍上下,五人一排,牽馬而行,出武陽城東門,大軍浩浩蕩蕩直奔遼西郡。

    到了次日,太子丹這裡,帶了五百隨軍郎官衛士,車馬百輛,也自武陽啟程,尉僚率武陽文武官員,直送到城外十里之處,太子殷殷囑咐了尉僚一些軍政要務,這才上車,車馬轔轔,向北方而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