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4卷 橫掃大漠 第250章 收編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250章收編

    大事已定,兩人並不著急,汪日辰和蕭晨一路談笑,並馬徐徐而行,待到了太子中軍大營,只見營門開處,高舉火把,荊軻和貫高等一干將佐臣僚,都已候在那裡,兩人下馬,汪日辰為蕭晨一一引見,各自相見已畢,這才同往大帳,參見太子。

    太子丹候在大帳之中,待蕭晨大禮參拜,太子姬丹趕緊扶起,上下打量蕭晨,看蕭晨雖然生長在大漠之上,卻是皮膚白皙,很是英朗。身高和自己相仿,約莫八尺有餘,卻比自己還要壯碩一些,太子大喜,當即賜了座,溫言問詢,蕭晨一一恭敬答了。太子丹但見蕭晨神色,頗有些憔悴,問起時,汪日辰待蕭晨答了,才知道蕭晨這幾日竟是日夜奔波,太子歎道:「卿為一族安慰勞苦如此,真乃忠貞之士也!」

    隨吩咐侍衛,速備熱水湯桶,道是既然劉季和汪日辰已經談過,他們兩位,自己新的過,只要他們已經同意了的,一切好說,讓蕭晨先行沐浴洗漱。蕭晨聽了此語,心裡大定,趕緊謝過太子,這才隨侍衛下去。

    待洗浴已過,更換衣袍,蕭晨看時,卻不是自己本穿之袍,在太子侍衛服侍之下,蕭晨穿上衣衫看時,見這衣服織錦彩繡,極是華美,卻是和本族袍服大致不差,心中很是奇怪,問起侍衛,這侍衛乃是追隨太子身邊的郎官,告知蕭晨,此乃是武陽夫人為太子親制胡服。是太子見蕭晨來回趕路,衣衫不整,怕蕭晨見人拘束,遂將自己之服賜下。

    蕭晨聽了,大為感動,待見了太子,更是恭敬,太子遂將諸事交代:達奚部現有人口,就以燕國之例編戶,各帳、百戶、千戶之官、皆可由蕭晨安排諸氏族首領或子弟擔任,報於太子統一封任,諸首領大人欲入居中原者,可舉家遷往遼東遼西之地,皆賜爵兩等、地兩千畝。欲往來內外經商販運者,太子賜予憑證,可免兩年賦稅。

    一切部落庶民,皆為燕國之臣民,原有奴婢,凡來自中原者,一律升為庶民,來自他部者,仍與主家為奴不變。唯無論奴僕庶民,凡合年齡者,皆為丁壯入籍,日後徵調,並無異同。

    賜蕭晨為昭毅軍尉爵,待全族整編完畢,選族中丁壯五百,補入劉季軍中,以蕭晨為前鋒騎兵都尉,輔佐劉季征戰,日後有功,一併論賞。蕭達凜賜金一百,馬十匹,衣服一領,其餘諸部首領,各賜金五十,馬五匹,衣服一領。其餘隨來親衛,也各有賞賜。

    蕭晨聽太子所說,和劉季汪日辰等人並無兩樣,太子又有額外賞賜,蕭晨還有什麼不滿意的,當即滿口答應,要立刻趕回去通報此事。

    太子丹怕蕭晨過於辛苦,強令蕭晨下去安歇兩個時辰,又賜了酒食,這才放蕭晨去了。

    蕭晨到了前營,劉季接著,看了蕭晨身上之衣,劉季大為羨慕,道:「太子遇兄可為厚矣!」

    蕭晨心裡也很是暢快,笑道:「太子待臣如此之厚,非只是厚待蕭晨,乃是厚待達奚部民也!」

    此時蕭晨已經是站在燕軍一方考慮,大軍行動,宜速不宜遲,決不能讓其餘諸部有所準備,所以大軍今日,依然前行五十里,也好盡快通過達奚部西進,達奚部諸事,盡有蕭晨一力擔當。

    劉季讚一聲「好「字,蕭晨率領手下的半隊親衛,直接打馬而去,劉季這裡,隨即啟程西進。

    不到百里之路,蕭晨不過兩個多時辰就已經趕了回來。

    自從蕭晨去後,蕭達凜和諸首領大人,皆是一邊收攏部眾,準備走、戰之事,一面等候消息,待蕭晨親衛傳來議和消息,眾人這才放下心來。

    蕭晨回來,先和蕭達凜說了,蕭達凜聽了,沉吟一下,道:「燕國待我部如此,歸降未嘗不好,他人無所謂,只是楊科野仁那廝,慣來不甚服我蕭氏一脈,只怕這次又要吵鬧,畢竟當初乃是議和,汝擅自做主歸降,眾人心中總會有些不滿,這廝一鬧,只怕……」

    蕭晨見叔父有些遲疑,忙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早些歸附大燕,我蕭氏一族乃是燕國功臣,日後揚威大漠,豈不是遠勝於委屈在這區區一部當中?」

    「楊科野仁那廝乖乖聽話也就罷了,如果鬧事,就有侄兒來處置好了!否則一旦拖延,只怕全部都要跟著遭殃!」

    蕭達凜聽蕭晨說的果決,知道蕭晨有用強之意,忙道:「此事重大,陳兒不可魯莽!還是好言相勸為上!」

    蕭晨笑道:「那是當然,畢竟也是親族,哪能一言不合就動手呢。」

    兩人正說著,有其他首領陸續到來,蕭晨趁機告辭,先自下去,待人來的差不多了,才匆匆進來參加會議。

    眾人見蕭晨進來,齊道辛苦,蕭晨一一謝過,就在叔父身側站了,聽叔父向諸位首領說明蕭晨此行。

    果然不出蕭達凜所料,剛剛說完歸降之事,楊科野仁當即跳了起來,指著蕭晨鼻子大喝道:「派汝前去,乃是議和,汝這廝好大膽,竟搞出這歸降之事?」

    蕭晨微笑道:「歸降還是議和,不過名爾,大人何不聽完再說?」

    其餘首領大人,也都覺得蕭晨此事辦的魯莽不妥,只是蕭達凜也道:「既然是商議,那就待大家決定,聽完此事利弊,再論不遲!」

    楊科野仁口裡氣道:「既是歸降,還有什麼好議的!」只是話雖如此說,倒是又坐下了。蕭達凜遂將太子丹所說不要貢獻,只需編戶,日後一視同仁等等諸事都細細說了一遍,這些部族首領聽了,倒也覺得這歸降的條件倒是蠻優厚,比之議和好像還合適些,未嘗不可接受。

    只是楊科野仁在哪裡大叫不可,站起來指責蕭晨妄為,隨後又對諸位首領大叫:「我部立足大漠百年,焉能一日歸降而盡屬他人?此事絕不可行!」

    「欲降燕人,即為我部之敵,人人可得而誅之楊科野仁這麼一攪合,那幾位心裡願意歸降,不想對抗的首領還真無法相勸,只是垂頭不語。

    蕭晨心中惱怒,知道不除此人,大事難成,遂從腰間悄悄拔出寶劍,一個飛躍,一劍刺入楊科野仁後心。

    楊科野仁慘叫一聲,勉強扭頭,口中已經冒出血來,瞪目道:「汝竟敢……」

    蕭晨飛起一腳,將楊科野仁踢倒,手中拎著血淋淋的寶劍,掃視著已經被驚呆了的諸部首領,大喝道:「雖是歸降,諸位皆得為官,權勢不減,部民平安,不納貢獻,更有商旅往來,溝通有無,不知諸位還有啥不滿?」

    「難道非要全部死戰,傷亡盡絕才能滿意!」

    往日部落中事,雖然也曾爭執不下,不過各部首領磋商公決罷了,何曾有這般一言不合,直接動手殺人的。

    驚怒之下,看蕭晨怒氣沖沖,眾人剛要開口斥責,就見外面衝進來十幾位蕭晨親衛,手執兵刃,已經圍在眾人身邊,看樣子只要蕭晨一聲令下,只怕就要亂刃加身。

    眾首領都是有身家的人,能任一族之長,當然知道利害,見局勢危險,誰也不肯開口,只看蕭達凜如何。

    蕭達凜見蕭晨一劍刺死楊科野仁,心裡也是一驚,埋怨侄兒莽撞,只是事到如今,自己還能說什麼,遂道:「晨兒此舉,也是為了全部安危,燕軍已在五十里外,難道我等還有選擇之地麼?」

    「既要歸降,當然越早越好,我意如此,諸位有何意見?」

    眾首領當中,大多數都和蕭達凜一心,至於那少部分,見楊科野仁都死了,自己所部,勢力更小,還有什麼可說的,遂都默然不語。蕭達凜道:「既是如此,那就歸降好了!」

    「晨兒殺楊科野仁,乃是為全部之安危,其部眾牲畜就分予諸位各族好了,我蕭氏絕不取其一牛一羊!」

    「此事就有晨兒去辦吧!」

    蕭達凜如此說,眾人自然只能應了,蕭晨讓眾人暫留,派人去給劉季等人送了信,自己帶了百十個親衛勇士,趕到楊科氏族所在,出其不意,將楊科兄弟子侄所有大小男丁五十餘人盡皆斬殺一空。

    待這邊收拾已畢,沒過多久,劉季也率八百精騎趕到,蕭晨給蕭達凜和眾首領引見了,劉季對於諸位首領執禮甚恭,一一問候,並代表太子頒了賞賜之物。

    前有蕭晨殺人,後有劉季大軍前來,眾首領縱然有所不願,卻也是無法可想,況太子又有重賜,待諸部並不苛刻,也都一一拜謝。

    劉季又和蕭晨一起,將楊科野仁一族財產悉數分給各部,著各部編戶,帳長由各部自行安置。千戶、百戶之官,悉有各部首領或子弟擔任。眾人見燕軍行事甚平,也都是心安。待拜見了太子,太子丹不但溫言撫慰,更選各部子弟勇武者到自己身邊為郎,以示信重。

    諸部首領見太子仁厚寬宏,對大家一視同仁,並不是只寵蕭氏一族,也是心悅誠服。對於選派丁壯隨軍之事,都是踴躍,不過四五日,就選了六百兵馬加入太子軍中。

    太子丹令蕭達凜以左萬戶之身,管理這三個千戶,並留下十幾位羽林郎,負責教化等事。自己則帶了大軍,穿過達奚部所在,繼續西進。

    有蕭晨和達奚部榜樣在,對於其他部族當然頗有觸動,大部分部落都是望風而降,只有四個部落狂妄自大,卻被劉季和蕭晨聯手而滅,其牛羊子女則按照功勞大小,被太子丹盡數賞給諸軍將士,補入已編各千戶當中。

    到六月二十,太子丹推進到上谷郡邊,大漠以南原屬東胡左部王所轄各部,均已歸附燕軍,太子丹在此地,將各部編為三十二個千戶,分為漠南左中右三個萬戶分管。原東胡左部王直屬各部改編的諸千戶,統編為西遼左右兩萬戶,並任公孫東為鎮北將軍,開設府屬,監護漠南、西遼諸萬戶,一併掌管內外行商、諸部教化、賞賜、及邊界糾紛事。

    太子發令上古、漁陽、右北平三郡守,鼓勵商賈攜帶糧食、鐵器,鹽、絹帛等物入漠南各千戶區貿易,置換耕牛、羊和皮毛回內地販賣,所有往來,並在原本各地長城守邑設稅關,按十取一稅之,同時,各千戶也可組織商隊,驅趕牛羊馬匹等物進內地貿易,太子這裡,每千戶發給憑證,按證納稅就是,至於草原庶民,無證卻是不准行商的,以此保證原先個族首領之人的財路。

    關外之地,原本對於內地繁華都是羨慕的,以前兩國時常交鋒,雖有膽大商旅往來,畢竟數量極少,這下太子開放往來貿易,各部俱都歡喜,紛紛派了自家子弟,帶了牲畜皮毛,前往內地。

    因怕各地官吏有盤削行商之事,太子從自己身邊,選取三十多位郎官,策為護商監察使臣,隨商隊往來,監督檢查各地對商隊的管理和稅務情況。

    這些郎官,因不是朝中正任官制,所以太子交代,不得干預各地政務,只是隨行護商,如有各地官佐盤削商旅情況,直接向太子和鎮北將軍府稟報,由公孫東和太子協調處置。

    政務處置完畢,太子丹計點帳下現有兵馬,原有燕軍加上後來徵調隨軍的各千戶丁壯,足有兵馬一萬五千有餘。雖是各族抽調而成,但劉季和蕭晨二人在汪日辰的協助之下,整編部伍,考核各族將佐,甚是公平妥當,加之劉季為人豪氣大度,不務繁文苛節,甚是符合諸部將佐所願,加之一邊行進,一邊操練整合,這萬餘各部騎兵,雖然無論兵器盔甲都無法和酈商所部精銳相比,但士氣高昂,馬匹充足,戰力比酈商所部比不上,但放在大漠之上,面對東胡匈奴之軍,卻肯定不會落了下風。

    太子丹將兵馬編為五個師,其中兩個師為自己的中軍護衛,蕭晨和鞠功分任校尉。另外三個師,合編為一個軍,以荊軻為領軍,劉季、汪日辰為護軍副之。三個師的校尉、都尉,既有原本出自羽林郎和賓客中的將佐,也有選自各族才幹卓異之士。整編完畢,太子丹令上谷郡補了兩萬石糧草,然後又依照慣例給燕王喜送上報捷表章,同時另寫了一封密信,讓人送給代北李牧,將自己對於草原、匈奴、和諸侯間局勢的可能變化的判斷告知李牧,請李牧有所準備做完這一切,太子丹率軍回轉,從原達奚部所在,折而向北,準備沿大興安嶺西麓,直接殺進東胡王庭直屬之地和范增會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