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4卷 橫掃大漠 第251章 東胡王的應對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251章東胡王的應對

    太子丹在一個多月之內,以五六千偏師橫掃漠南,掌控了臨近上谷、漁陽、右北平邊境的雜胡諸部。可謂是成果豐碩。

    能夠獲得如此巨大的戰果,一方面是太子姬丹基於對雜胡部族情況和心理的判斷,採用了臨之以威、懷之以恩的進擊思路,另一方面,則是東胡王庭在五月之前,雖然一直沒能弄清楚左部這邊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根本沒有對燕軍的大舉進攻做出正確的應對。

    沒辦法,習慣思維害死人!

    當初,是直到五月初,東胡王庭才真正相信左部王這邊出了大麻煩。

    最早的消息,來自於左部這邊一些潰散北逃的部眾。

    雖說范增當初北進速度極快,猛烈突擊到了索倫水南岸,大部分的左部部眾都沒能逃脫燕軍的控制,可從西遼水到索倫水之間數百里之間,燕軍不可能全部控制起來,還是有些潰散部眾,從燕軍各部之間的空隙逃到了索倫水北面。

    索倫水之北,乃是東胡王庭直屬的一些部族。

    這些部族雖是東胡王直屬,但東胡王庭的主力部族乃是在大興安嶺以西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這些散居在大興安嶺東麓松嫩平原的部族,不但人數少,實力弱,而且和東胡王庭相對的關係也要疏遠一些,獨立性也相對高一些。

    最初捕獲到這些潰散部眾,那些族帥和首領大人還是蠻高興的。因為東胡之下,部族百餘,常有各部奴隸不堪主家剝削、凌辱。從原來的部族逃出求生。

    草原各部,相距甚遠,動輒上百里,奴隸一旦逃走,除非偶然,很難再被抓回來。但正因為草原苦寒遼闊,逃奴要活下去,往往就會落到別的部族手裡。

    對於這些逃奴,各部之間也有不成文的規矩:誰抓到就是誰的。

    對於這些不斷收攏到這些逃散部眾,開始的時候沒有一個族帥大人相信這些人所稱的部族被毀,燕軍大舉進攻的消息。在這些族帥大人們看來,這些人就是逃奴,所說的一切都是為了改變逃奴身份而撒的彌天大謊而已。

    要知道,鎮守左部的,乃是大王長子,英勇善戰的左部王袞爾虺!一向是戰無不勝的,怎麼可能為燕軍所趁。

    所以,那些潰散部眾越是辯稱不是逃奴,越是被收拾的慘。

    但漸漸的,這些族帥大人知道事情不對了。

    因為這些所謂逃奴實在是太多了些,居然是成百上千。而且說辭都一樣。

    這些族帥大人雖然未必對於王庭和左部王有什麼太多的忠心,可事關部族安危,總不敢輕忽大意,當下也派斥候南下偵探,這才發現大事當真不妙:原來那些逃奴當真是潰散的部眾。

    得到這個消息,這些族帥大人可是嚇的不輕,當即派人穿過山脈,上報東胡王庭,同時繼續派斥候南下,打探情況。

    這些斥候,沒有得到左部王的詳細情報,卻是帶回了敵軍大隊人馬二次北來的消息。

    左部王都不見了蹤影和消息,這敵軍大隊又豈是自己這些小小的部族可以抵擋的?

    所以,這些部族當機立斷,全族北撤,至於什麼牲畜損失啥的是不要考慮了,先保住部族再說。

    至於對抗敵軍的事,還是等大王那裡的號令好了。

    這些消息,陸續被這些族帥報到了東胡王袞爾科倫那裡。

    剛一聽到左部王出事的消息,東胡王袞爾科倫卻是絲毫不信的,對著王庭諸臣大笑不已:「真是胡說八道,我兒部下控弦之士足有十萬,兵強馬壯,燕軍怎麼能殺進索倫水?」

    也不怪袞爾科倫不信,從他即位稱王以來二十多年,燕國對於東胡,一直是勤修長城關隘被動防守,只有東胡南下騷擾燕國,何曾有燕軍敢於出關求戰的?

    在袞爾科倫看來,估計是那一個部族受到了扶餘人的攻擊而潰散,底下人沒鬧明白情況,誤以為是燕軍罷了。

    這點小事,有袞爾虺的左部就足以解決了,哪裡還用的到自己操心,所以剛開始那兩天,袞爾科倫根本沒把這事放在心上。

    但到了五月初,東胡王終於覺得不對勁了。

    各種左部戰敗的消息,陸續從大興安嶺東面各部族報了過來,道是燕軍又開始大舉北上,連達奚部、怯得部都報稱烏敦套海西面有燕軍斥候出沒,和左部王庭消息斷絕。而他自己這邊,也絲毫得不到長子袞爾虺和屬下的直接消息,東胡王袞爾科倫這才開始重視其這件事情,連夜派出大量斥候趕赴左部王庭所在打探消息,並下令各部戒備,集結將卒。

    沒幾天,派出去的斥候就帶了幾十名逃難而來的袞爾虺親衛帶了過來。

    詳細問詢之下,這才知道左部王庭被燕軍輕騎偷襲,西遼水左近各部族已經被燕軍打散。至於長子左部王袞爾虺,據這些親衛講,當夜和數千燕軍混戰,眾寡不敵,親衛四散,燕軍四處追殺,實在是不知左部王下落。

    袞爾科倫又驚又怒,當即對逃奔而來的親衛每人賞了四十鞭子以示懲罰。

    出了這般大事,袞爾科倫當即召諸部帥大臣商議應對之策。

    多少年來一貫做縮頭烏龜的燕軍竟然敢進入草原來捋虎鬚,還偷襲了左部王庭!眾部帥大臣都是聞言大怒,眾口一詞,出兵討伐。

    只是在如何出兵上,略略有些分歧。

    在大多數部帥大臣眼裡,燕軍怎麼能是東胡精騎的對手,中原蠻子,不過是狡詐無恥的偷襲才佔了左部王的便宜。如今西遼水一帶得部族都已經被打散,那可是袞爾部落分出去的核心部族,真要是給了燕人慢慢收拾的時間,將這些部族擄掠而去,那損失可就太大了!

    燕軍北上索倫水,想必就是要掩護後面的燕軍整理和轉移這些部族和財產。

    所以,馬上大軍出擊,就會這些部民牲畜才是正道。

    至於出動多少兵馬,綜合各種消息判斷,估計燕軍大概是一萬餘眾,那麼出動二萬精騎,經哈拉哈水、阿爾山直撲索倫水沿岸。一舉將燕軍北上掩護的部隊吃掉,然後快速南下掃蕩燕軍殘餘,搭救被掠部眾就是。

    對於這個思路,官為左大古都侯的袞爾明察卻是極力反對。

    袞爾明察乃是袞爾科倫的四弟,為人精明,一向持重,深得袞爾科倫的信任,就是袞爾虺兄弟,別看高居左部王、右部王之位,見了袞爾明察也都是恭敬的很。

    聽說袞爾虺下落不明,這是自己侄子中最為勇武的一個,袞爾明察更是心痛不已。他比誰都想早日出兵,救回自己的侄子和部眾。

    但是,他不同意如此倉促的出兵。袞爾明察建議:

    既然燕軍敢於深入草原,襲擊左部,不管燕軍有多少人,那一定是謀定而後動。

    左部已經吃了虧,想扳回這一局,必須要慎重,絕不能輕敵。要防止燕軍後面埋伏了兵力。

    所以,王庭這裡不出動則已,動就要集結全部可用之兵,直接壓過去,讓燕軍逃無可逃,戰無可戰。一舉而滅之,同時,應當派遣王室大人,趕赴漠南,徵調西面諸部之軍,自西而東,和王庭大軍兩面夾擊燕軍。一旦戰勝,還可會合王庭主力,趁勢攻入燕地邊郡。

    要是按照袞爾明察的主意辦,范增那裡確實還有點不好對付。東胡王庭如果徵召全部將士而來,足足有六萬餘眾。

    以范增手下兩萬餘的兵力,對付六萬東胡騎兵,實在是吃力的很。

    畢竟這索倫水邊,可沒有高城大池可以依靠。

    如果再讓東胡聯合起西部各部族舉兵東進,大敗鎮守烏敦套海的太子後軍,進佔西遼水一帶,斷了范增後路,那范增一軍可真就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了。

    只可惜,袞爾明察的主意,這會沒人聽。

    主意不錯,很是穩妥,但是有些緩不濟急。

    王庭所轄的諸部族,東西長達千里,這要是全部徵召起來,沒有十天功夫,那是不可能的。

    然後再整編進軍,這要趕到西遼水,豈不是要小一個月沒了?一個月的時間,燕國早把左部部族吞的骨頭渣都剩不下了,難道大軍是歡送燕軍出境的麼?

    再說了,這個季節,把所有的丁壯全部征走,這各部各族畜牧生產怎麼辦?單靠族中婦孺?開玩笑,真要是這樣,只怕這一年的牲畜損失,兩年時間都補不回來!

    東胡王和族帥大臣雖然是各有想法,但結果一樣,可沒一個贊同袞爾明察的。

    袞爾明察再三爭執,只是太孤立了,數十位族帥大臣都站在他的對面,東胡王甚至開始有些懷疑,這個四弟是為了大局著想,還是有些幸災樂禍!

    沒辦法,所有的人都被對燕國的習慣性看法和片面信息所左右,沒一個人認識到燕軍的真實意圖,連唯一的反對者袞爾明察也只是出於慎重而已。

    錯誤的決策已經無可避免!

    五月初十,東胡王袞爾科倫令三子袞爾宕率一千親衛南下左部,奉令徵召西面各部之兵東進救援左部王,左大古都侯袞爾明察留鎮王庭。自己則親帥兩萬精騎東下,穿過大興安嶺山脈之後,沿東麓南下,尋殲索倫水一帶燕軍,打通南下救援之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