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4卷 橫掃大漠 第265章 韓非使趙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265章韓非使趙

    太子姬丹趕回武陽城,下都守尉僚和武陽夫人李瑛、平剛夫人贏玉帶了公子元以及城中大小官吏,都是齊齊出迎,將太子接回城內。

    太子略作安置,顧不得和兩位夫人、兒子親熱,當即來在前殿,和尉僚、韓非、荊軻、貫高、酈商、吳仗劍、桓禮以及武陽軍中的幾位中高級將佐商議軍事。

    當初太子令荊軻等人組建金燕衛士,職責刺探諸侯軍情,如今已有一年有餘,經過田光、高漸離等人四處奔走,如今金燕衛士在諸侯各國都已布下了據點。只是根基尚淺而已。

    太子北行,荊軻、任默隨在身邊,金燕衛士就由尉僚負責代為提調。所以,商議軍情,最主要的就是要聽尉僚先報。

    大家在殿中坐定,尉僚和韓非等人先恭賀了太子出征大勝,然後尉僚道:「太子北征,臣在武陽練兵鎮守,所幸無事。」

    「從金燕衛士傳來的各國消息看,秦國自收秋之後,內史、河東、太原、上黨、三川、河內、東郡均以兵馬大集。唯不知其兵鋒所指為何。」

    「那以卿判斷,秦之目的何在?」太子丹聽尉僚報說秦國有兵馬調集之事,這心裡竟然還有了些輕鬆。這起碼說明,秦王政的秉性還沒變化,今年的仗還是要打的。

    尉僚一笑,道:「攻趙!」

    「何以見得?」太子丹一來是要看看尉僚的判斷,二來也是讓那些稍低些的將佐能從中學點東西。

    尉僚手指點畫,道:「有屢勝之趙在,秦如敢大舉攻齊或楚。則齊、楚雖不敵秦,未必可一戰而敗,如此,秦頓兵於地境。齊、楚不利,必攜重寶金玉賄於趙之大臣,求盟於趙。」

    「趙兩勝於秦,自恃其強,必不畏秦,大臣又得其重賄,出兵擊秦乃是當然之事,秦東郡雖廣,然趙自北而南,斷東郡之西,秦軍滯留於秦楚而成孤軍,豈不是大敗之道乎?以秦王之聰,昌平君、王翦之能,秦定不出此下策。」

    「韓魏兩國孤弱,秦欲攻韓或魏,不過有兩三郡之兵足矣。而今大舉備兵者,定是為趙!」

    「況秦之所備兵馬之郡,除內史之外,皆與趙相接,自西而南,自南而東,不為趙又為何來?」

    太子丹點點頭,問道:「不知韓魏兩國有何動靜?齊、楚反應如何?」

    尉僚奏道:「據諸地報來,自春至今,韓魏兩國與秦使節不斷,頗為熱絡,秦歸魏三城之地,歸韓兩城之地,如今秦大備兵馬,兩國雖與秦交好,目下也是集兵於都城以防備不測。」

    至於齊、楚兩國,據各地報來的消息,秦國備兵之後,兩國一方面也在各自邊郡徵召兵壯,有所戒備,據報秦國長史李斯現在楚國,客卿賈遺就在齊國,至於談的什麼,則並沒有具體的情報。

    看來秦國的矛頭就是對著趙國來的,不知趙國有沒有察覺,太子丹邊聽邊想。

    尉僚繼續說道:「據在邯鄲的金燕衛士報來:趙國君臣目前已探知秦國動向,並已有所佈置,將軍傅抵鎮守河濟,並增兵兩萬,派將軍蘇言支援上黨,邯鄲城內已徵兵十二萬,以扈輒為將軍,以備秦河內之兵。」

    「李牧何在?」以秦兵如此大集,秦趙之間的戰事規模還要在前年之上,在太子丹心裡,以秦國現在的王翦、羌瘣、楊端和這幾位大將以及如此雄厚的兵力,除了李牧,只怕別人都無法應付的了。

    「回太子,李將軍仍在代地鎮守。」

    當初在老將龐煖死後,太子丹曾經鼓動李牧謀求大將軍之位,以便能整合趙**力,好好的和秦國對抗幾年,只可惜對趙國的政局,太子丹影響力實在是不大,所謀沒有成功,如今聽得李牧仍在代地鎮守,邯鄲統兵的大將竟是扈輒,太子丹不由大是擔心。

    扈輒行麼?

    從前面幾戰,扈輒可稱是大將,也算是勇將,只是好像這廝不怎麼強於謀略吧?楊端和不熟悉,羌瘣和王翦,太子丹可是都很熟悉的,那絕對都是軍中的老狐狸呀!

    「趙國君臣可有使節到燕?」太子丹雖然知道應該是沒有,當忍不住還是問了一句。

    尉僚連連搖頭,道:「臣得這些消息,也曾派人南下,暗中通報公子嘉,至今尚未回音。趙王也無使臣前來。」

    尉僚這麼說,太子丹心裡更加的不踏實:面臨秦軍如此大規模的徵兵備戰,趙國不可能不知道,可到現在為止,居然沒有使節前來,這在兩國同盟抗秦的背景下,總不是正常的反應。

    太子丹微微搖頭,道:「趙國君臣意欲何為呀!」

    太子這麼說,大家也都在想,趙國君臣到底要做什麼呢?想和秦攻燕?不可能,趙國君臣再傻,也不會選在這個時候攻燕,畢竟秦趙這一年來,雖然並無衝突,但也沒有什麼更熱絡的情況出現,趙國不可能突然大發神經,在自己面臨秦軍巨大壓力情況下再對燕國下手。

    難道趙國認為憑一己之力,就足以御秦於國門之外了?

    這倒是有可能,畢竟秦趙這兩次大戰,可算是趙國大勝,一次幹掉了老將蒙驁,一次逼降了大將桓齮。這兩次大勝,可是數十年來諸侯少有的巨大戰果。趙國君臣因此而有點頭腦發熱也是正常的。

    不過,這也是猜測而已。

    太子丹問道:「諸卿,如今當以何策應之?」

    韓非對於局勢也是瞭解的,當即拱手道:「如今太子大捷而歸,遣使報捷,也是諸侯之間往來之義,正好可借此機會一探究竟,不知可否?」

    太子丹點點頭,道:「韓卿所言甚是,此事非卿不足以使之,卿可願往?」

    韓非聽了,大是高興,當即答道:「太子既不以臣駑鈍,臣就走這一趟。」

    見韓非神情之中,頗有躍躍欲試之態,太子丹也很是高興,當即吩咐貫高,給韓非準備車馬五十乘,金五百,玉一百,甲士二百人,以備韓非使用,同時挑良馬百匹,牛二百頭,羊千隻,讓韓非一併帶到趙國,送給趙國作為犒勞軍士之用。

    安排了韓非出使,太子這裡又吩咐尉僚,如今秋種已完,速征下都丁壯入軍,集結武陽,以備調用。

    酈商一軍這次立功甚多,各自攜帶了不少的牛羊,多數還有賞賜的女子,這些不能不安置,所以太子丹吩咐,侍衛親軍及酈商所部軍士家在下都所屬地域的,一律放假二十天,令軍士攜帶牛羊女子等賞賜之物歸家安置。並令各地縣中官長,按照賜爵文書,給予土地田宅。

    酈商軍中尚有一千餘人,乃是原來的秦軍降卒或各郡抽調的精銳,太子命令尉僚,將所有這些軍士將佐按照編制,落籍於下都和附近各城,按照爵位,賞賜田宅。給假一個月,用於各自安置。

    太子丹為了能讓這些軍士都能盡快得到賞賜,派出羽林郎中的郎官,專程前往周圍各縣監督執行。

    至於隨太子歸來的胡部那些子弟,則先年歲收入羽林各營,隨營學習。

    酈商、吳仗劍和桓禮等人見太子一面令尉僚徵調丁壯,一面卻放了這些精銳休假,都是勸道:「太子,既然大戰在即,我部精銳敢戰,臣以為還是暫緩放假為上,以免要用兵時緩不濟急。」

    太子丹搖搖頭,笑道:「諸軍出征大半年,多有勞苦,而今這些賞賜,卻是可見不可用,再要調他們征戰,只怕心有顧慮。」

    「況其餘各軍,都已放之,單是他們不放,恐心有不平。」

    「秦趙之戰,曠日持久,就是韓卿往來,也有些時日,那裡就差了這半月二十天。定無妨礙的。」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這時放假,正是為將來大用,諸卿不必再勸。」

    酈商等人見太子說的有理,也不再勸,當即代表眾軍謝過太子恩典。

    看天色不早,太子面上也有疲累之色,考慮到用兵之事,今日已經沒什麼可議,太子歸來,還不曾和夫人、公子好生團聚,眾人遂起身告辭,各自下去準備。

    待眾人辭去,太子丹這才回了後宮,去和夫人公子團聚。兩位夫人看太子頗有些疲累,大是心疼,趕緊讓女侍給太子備了熱水,讓太子好生洗漱一番,換了乾淨衣衫,這才一起吃個團圓飯。

    公子姬元,如今才兩周多一點,正是呀呀學語滿地亂跑的時候,雖然半年多不見,卻絲毫不認生。這也難怪,姬元乃是太子長公子,武陽夫人李瑛處理羽林幼營等事,都時常帶在身邊,天天見人多多,早就練出來的不怕生人。太子丹要抱就抱,就是只顧抓著太子丹的鬍鬚玩耍,只顧玩的高興,倒是把李瑛和贏玉教他要說的話忘了個乾淨。

    一夜團聚,自然是其樂融融。

    第二天,韓非又進宮請見,領了符節和應用之物,從黃金台學宮當中,選了十幾個精明幹練之人為賓客,一同出使趙國。

    軍情急似火,韓非為了早到邯鄲,令下屬甲士百人管帶那些牛羊馬匹,自己則徑直帶了五十乘車馬,輕車速行,不到八日,就已趕到了趙都邯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