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4卷 橫掃大漠 第278章 同心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278章同心

    春平侯趙柯和扈輒等人,要出動大軍反擊秦軍的進攻,這個在燕太子丹的意料之內。

    雖說不看好趙軍將帥的能力和主力大軍的戰鬥力,但畢竟趙軍戰力也甚是強橫,又是主力對決,想必這一戰沒有一兩個月的較量,應該是分不出什麼勝負。

    不管趙國這一仗勝也好,敗也罷,大不了是大傷元氣,只要代北軍和李牧還在,趙國就還有一搏之力,秦國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進攻燕國。這一點,太子丹明白,韓非和尉僚等人都明白。

    所以,在韓非二次出使回來以後,仔細掂量了南面戰線的局勢,太子丹覺得,如果自己在武陽城還不如離開下都到代北去。

    趙國南部戰線的局勢,太子丹不看好。如果他離開武陽城,一旦趙國有變,尉僚和韓非等人在處理趙國方面的求援上,應該比自己直接面對趙國重臣使節,會更加的進退自如。

    反正武陽城的安危根本就不存在問題,只是對趙國支援力度的大小而已,如今這情況,還是把燕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好,以尉僚和韓非的智慧,應該不會比自己處理的差。所以,太子丹決定,親上代北和范增一起直接督戰面對匈奴的大戰。

    在離開武陽城之前,太子丹又專門派人給趙國送去五千石粟谷和羊千隻,以示對趙國抗秦的支持。

    這次出使的使者,太子丹不用韓非,而是上書薊城,請燕王喜下旨,以酈生為使臣。太子丹相信,以酈生的口才和交際能力,想必可以在邯鄲為自己後面的謀劃出上一份大力。

    從武陽城去代北,可以直接走飛狐徑,道路要比從武陽到薊城,然後從薊城走軍都陘到上谷在進入代郡,路程要近的多,所以,隨太子北上的大隊人馬,都是從飛狐道進入代北地。

    當初在肯特地區整編,編入酈商所部的一個軍,除了原來的精銳騎兵師之外,就是來自邊地各郡的精悍子弟,在全軍回到遼西後,一路回來,一路就把這些人都給放假,讓眾人帶了賞賜回家。如今這些將卒,都已按令趕到武陽城集結。

    這些將卒,跟著太子一場大戰,凶險未必經歷許多,和畢竟是上過戰場,真刀實槍的拼過命的,又是受了重賞和軍功的,士氣正高,索性太子就將其中兩師兵馬和鞠功所統的侍衛親軍那個師,全部給尉僚留下,協助尉僚編練下都兵馬,將來也可以作為骨幹力量使用。

    至於桓禮的精銳騎兵師,太子丹是當然要帶走的,和匈奴作戰,這是自己專門為了對付草原部族的有力武器,當然不能放在武陽城無所事事了。

    除了這些人,太子傳令,所有羽林正營和羽林中郎,除在鞠功部任職的意外,全部隨行,同時,還把那個有宗室子弟的奴僕們編成的僕從師也帶上,讓這些人也見見血,真有出息的,也能通過上陣殺敵,擺脫奴僕的身份,成為國家的庶民。

    太子丹頒布了命令,受令從行的,當然都是高興的很:跟著太子出征,眼見都是立功的機會,上次大勝,那麼多人都得了賞賜,尤其是那些成千上百的牛羊活物,一時之間,武陽城左右居然都肉價大跌,可是讓那些沒得著的人眼紅不已,這次自己能跟著去,當然是歡喜雀躍。

    至於僕從師,聽到出征令,也都是士氣大漲。

    大家在武陽城受訓,別看是僕從師,因是都從大宅院裡出來的,這見識還真比一般的庶民要高些,軍功令可是沒少學,這有機會上陣,就有機會立功,就很有可能改換身份,當官為將。對於這些從戰俘和貧戶出身的奴僕來講,那當然是天大的好事。

    不過,以酈商和吳仗劍為代表的一些將佐,卻是大為不滿!

    憑啥不帶我們去呢?

    難道說我們上次打的不好?

    別的將佐也就罷了,最多心裡酸幾句,只能老老實實的聽令,酈商和吳仗劍,則是悄悄約好了,前來求見太子。

    待見了太子,酈商嘿嘿陪著笑,道:「殿下要去代北,這手下兵馬可是不多,呵呵。」

    吳仗劍也是很恭敬的啟奏:「是呀,據說匈奴大兵十萬有餘,太子只帶這點兵馬,未免有些冒險。」

    太子丹伸手讓兩人在椅子上坐了,呵呵笑道:「別人這麼說也就罷了,難道卿等也不明白?我雖然只從武陽帶數千兵馬前去,可上谷那裡,足足有五六萬兵馬,桓齮杜旗,徵召五六萬也不成問題,還有代北趙軍協助,還能怕了區區匈奴不成?」

    酈商隨口呵呵笑道:「那是,太子英武,區區匈奴當然不是對手,不過,臣覺得還是多帶些人去才好。」

    吳仗劍坐在下首,緊接著道:「是呀,是呀,雖說兵不一定多帶,起碼也該多帶些將佐,一來用的慣了順手,二來整理敗兵也能頂上大用呀!」

    太子丹心裡一動,饒有興趣的打量了兩人一眼,漫聲道:「卿的意思是多帶些曾經隨戰的將佐,上下相熟,也好調度?」

    酈商和吳仗劍急忙點頭,道:「是呀,是呀,畢竟跟在太子身邊上過戰陣的,太子用起來也更為得心應手不是?」

    聽了這話,太子丹對於二人來意已經曉得了八分,手下將佐臣僚願戰、喜戰,太子丹心中也是喜歡,嘴角一彎,笑盈盈的看著兩人。

    兩人見太子小的意味深長,這心裡還真有點發虛,都不由垂下眼皮,不敢和太子丹對視,太子丹故作為難,道:「卿的建議甚佳!只是這次隨去的兵馬太少,所用將佐不多,沒有太多的位置,真要抽調其他將佐隨行,只怕這沒有官位,大家不願意呀!」

    酈商和吳仗劍聽太子這麼說,頓時精神一振,兩人對視一眼,同時起身,抱拳躬身道:「臣等不才,願隨太子前去!」

    太子丹連連擺手,笑道:「那怎麼可以,你們兩位,如今可都是領軍和護軍之職,我只帶兩師人馬,都是已有官長,卿二人去了,可是沒法安排!」

    吳仗劍大聲稟道:「太子殿下,只要臣等能去,就是在太子身邊為郎亦未嘗不可!」

    酈商也都隨著點頭,滿臉熱切的看著太子。

    太子丹看著兩人,哈哈大笑,上前來拍拍兩人肩膀,讚道:「真乃我大燕忠勇之士,為了上陣殺敵,絲毫不顧官職高低!」

    太子如此誇讚,兩人都以為太子應允,也是大喜,齊道:「太子誇讚,臣不敢當!臣等這就回去,馬上準備,隨太子出發!」

    太子丹一擺手,笑道:「卿也太著急了吧,誰說我准了?」

    「卿之忠心,我亦深知,只是這次,卿等確實去不得。」

    「匈奴兵馬雖有十萬之巨,卻還真不看在我的眼裡,可南面趙國局勢,卻是不妙,這武陽城的大軍,乃是我軍將來南下主力,非精訓不可。」

    「尉卿雖然善於練兵,軍中將佐雖然也是選自各部精銳,可畢竟大軍未曾經戰,經驗尚少,補入這次大戰之後的兵馬,可振武陽軍威,又多一支主力。」

    「卿二人都是大將之才,有卿二人再此輔佐尉僚,將來如果出兵南向,正面對抗秦軍,我才能放得下心。所以,卿二人確實去不得!」

    兩人道理當然也明白,只是心裡確實願意跟著太子前去,又磨了半天,太子丹毫不鬆口,還要兩人回去,好生安撫將士,操訓兵卒,以備大戰。

    兩人見實在懇求不下來,這才不情不願的回去了。

    不但這兩人想去,就連尉僚都流露出要隨太子北上的意思,按尉僚的說來,自己上次在武陽城鎮守,沒有立功的機會,這次對抗匈奴,總要給自己一個機會才成,至於武陽城,不是有酈商和吳仗劍他們麼。

    太子丹當然不答應,直接笑嘻嘻的就把尉僚攆了出去。

    對付這些人,太子有辦法,可對付一幫孩子,太子丹可就沒轍了。

    經過上次一仗,由那些上次隨行的宗子們一宣揚,和軍功賞賜的頒布,那些羽林幼營的宗子們,對於太子丹視若神人一般,都希望能跟著太子建功立業,做召公的好子孫。聽說這次羽林正營全都要去,這些宗子們全都坐不住了。

    沒有機會求見太子,可這些人有自己的招數,直接求到了武陽夫人李瑛的頭上,道是既然夫人這次要隨太子前去代北,我們羽林幼營,乃是夫人一手管教,怎麼能離開夫人身邊呢,所以這次也一定要跟著不可。

    對於這幫孩子,李瑛還可真是操了不少的心,畢竟這些人都是出身宗室大臣的世家子弟,雖然年幼,見識遠比一般人廣博一些,其背後的家族人脈,更是燕國的一股非常強大的力量,日後如能在太子身邊成才,忠心於太子,那不但是太子的一大助力,也是自己將來的協助國政的絕大支持。

    去代北不是別處,有父親和太子在,代北之地絕對是固若金湯,帶上這些宗子,安全絕對沒有問題,而且,有這些燕國世家子們隨在自己身邊,算是自己身邊的小郎官,那也是很不錯的麼!

    李瑛動了心思,太子丹當然不好拒絕,況且,帶去這幫人說不定還能頂上大用,於是太子丹下令,羽林幼營當中出去年幼體弱的幾個之外,一律隨武陽夫人李瑛走飛狐道。

    而太子丹自己,則在向尉僚和韓非詳細交代了面對趙國局勢未來變化的一些對策原則和思路後,只領著百十個親衛精騎,直上薊城。在路上,遇到南下的酈生一行,太子丹和酈生密談半日,然後殷殷惜別,各奔南北。

    到了薊城,太子丹入宮進見燕王喜,向父王密奏自己對局勢的諸多看法和應對,燕王喜聽罷,微微一笑,道:「丹兒,論大局之明,為父實不如汝,既是籌謀已定,諸般大事,汝儘管做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