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4卷 橫掃大漠 第299章 斬首十萬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299章斬首十萬

    酈生的奏章輕車送往薊城,請求燕王派出增援兵馬,不過是掩人耳目走個程序而已。

    事關秦、燕、趙之間的戰和大計,太子丹身兼大將軍,受令開府辦事,掌管全國武事,如今又統帶大軍在外征戰,調動武陽兵馬之事,朝中諸大臣是誰也做不了主的,必須由太子丹決斷。

    從武陽城到山陰廣武城,走飛狐道而入,不過七百里,雖說山路狹窄,但尉繚派出的輕騎快使,一人三馬,連日奔馳,不過兩日時間,就趕到了廣武城。

    太子丹到廣武城,已經有了數日,每日裡和李牧等趙將研討軍事,南線的情況雖然滯後一些,但也有所耳聞。

    李牧身為趙國大將,眼看著扈輒大軍一步步的走入困境,也是心急如焚。

    春平侯能採取的各種方法,李牧當然也想的到,只是對於結果,李牧甚為悲觀。

    聯繫諸侯之兵,合力攻秦救趙,看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只不過說說而已。諸侯不是傻瓜!

    如果秦趙勢均力敵,打的不可開交,那麼秦軍主力有趙國扛著,諸侯暫時不怕秦軍反撲,出動大軍,乘虛攻伐秦國兩郡之地,既能對趙國形成支援,又能從秦國手裡奪回土地城池壯大自己,那諸侯或許還可能動手。

    但如今趙國最後的主力大軍都被困住,明顯不是秦國對手,韓魏兩國,都是被秦打的怕了的,又無名將賢相,看的都是眼前那點安危,這個時候,誰敢出頭招惹秦軍!

    說不定,韓魏看著趙國支持不住,出兵支援秦軍一下,也好在秦王政那裡討個乖還差不多。

    要救扈輒,只能靠趙國自己,最多可以加上燕國的支持。

    趙國如今還有大戰之力的,也就是自己手下這支代北軍了。

    但秦軍王翦部就在眼前,王翦從進軍雁門一來,一直是守而不攻,無非就是要黏住自己的代北軍,不讓自己有南下的機會吧?

    不過,明知王翦目的在此,代北軍也只能在這頂著不敢輕動。別說全軍南下,就是廣武城的力量減少一半,王翦絕對會毫不猶豫的殺入代北腹地,將代北攪個天翻地覆。

    代北軍,代北是根基,代北要是丟了、亂了,代北軍的軍心還能穩得住麼?

    指望代北軍去救扈輒,目前還是不現實呀!

    至於燕國的支持,李牧也不抱更多的希望。

    太子丹當初派遊說春平侯,率燕軍進入代北,固然有協助自己對付匈奴,減少代北壓力的目的,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不看好南線之戰的佈置,不願意被扯進南邊的戰線遭受損失。

    諸侯結盟,大義上說起來是冠冕堂皇,但實際上,更多是要考慮本國的利益,這一點,李牧可不天真,心裡是明白的很。

    對於扈輒和春平侯等人的佈置,太子丹實在不看好,這一點,太子丹從來沒瞞過李牧。

    一個不看好的戰役,太子丹當然不願意沾手。白白為了趙國承擔損失。

    如今太子丹率軍在代北,剛剛打垮了匈奴,也算是為趙國出了大力。如今趙國南線危急,春平侯要求燕國出兵相助,太子丹這裡其實是進退自如。出兵,當然沒問題,不出兵,趙國也沒法苛責。

    這就看太子丹如何想了!

    太子丹如今確實也正在琢磨這事呢!

    大原則是確定的,在沒有絕對的實力之前,合縱諸侯,尤其是聯趙抗秦是太子丹確定不移的大政策。

    扈輒的危險,太子丹知道,但在太子丹看來,目前春平侯做什麼,都有點晚了。

    江河化凍,扈輒被隔在漳水以南,就算燕國出動大軍前去增援,滔滔漳水阻隔在前,還有秦軍二十萬在中間擋著,燕國有多少力量能打破重圍,救出扈輒來?

    況且武陽城那裡,也不過才有五六萬現成的兵馬可用。

    或許燕國征舉國之兵以救之,或許還有可能。

    但徵召舉國之兵,沒有一兩個月根本就不可能,扈輒一支孤軍,能堅持這麼長時間麼?

    太子丹對於扈輒,可沒有這個信心。

    扈輒是猛將,但絕不是一員智將,看看扈輒南下之後的處置就知道。如果扈輒剛剛過河之後,置王賁於不顧,全力東進,尋求和羌廆的決戰,或許還有一線勝機,亦或以一部牢守平陽,讓羌廆之軍無能渡過黃河,主力全力進擊王賁,結果或許也可以。

    偏偏兩面用兵,都沒有絕對的優勢,最終糾纏許久,被秦軍困住,如今秦軍援兵大至,連秦王政都到了河南,發兩郡丁壯增補前線,秦軍不但數量上佔據了優勢,還斷了扈輒的糧草後路,扈輒能頂得住一個月以上才怪!

    如今的問題,不是救扈輒,是如何保住趙國邯鄲不被秦軍一舉攻破,然後讓李牧能順利南下,接管邯鄲方面的軍事。

    對於李牧,太子丹很有信心,有李牧的代北軍在,加上燕國之力,讓秦軍下一步的不能得逞,趙國多維持幾年是絕對沒問題。

    至於春平侯的求救,當然不能置之不理。

    春平侯怎麼說,也是王伯,相國,地位尊崇,公子嘉如今被他壓的死死的,惹惱了春平侯,對於燕趙之盟沒好處。

    面子總是要給,總要顯得燕國確實為趙國有力出力很是盡心,關係才能處的更好,才可以讓酈生更得趙國君臣之喜,也才能到需要的時候能從中取事。

    所以,當李牧問起太子丹有何打算的時候,太子丹道:「將軍,春平侯求救,我燕國決不能袖手旁觀。」

    「只是武陽兵馬不過數萬之眾,即便全軍而出,也難以頂的大用!」

    「扈輒所部為漳水所隔,救之恐已不及。但扈輒如敗,邯鄲各地空虛,只怕秦軍乘勢而進,則邯鄲危矣!」

    「我意從武陽調兵三萬南下,一來聲援扈輒,二來協守漳水和邯鄲,將軍以為如何?」

    李牧聽太子丹口氣,知道太子丹沒有任何的打算來拯救扈輒所部,出兵數萬,不過是給邯鄲提一口氣,幫助邯鄲維持一下局面而已。

    前年還可大敗秦軍,一舉而殲敵十餘萬,沒想到一戰而敗,竟然連邯鄲都要盟國助守,國事艱難如此,李牧心裡也滿是苦澀。

    只是李牧終不甘心,又道:「太子,武陽城中如能出十萬軍去救,扈輒所部或能逃出生天。」

    太子丹見李牧雖然面色平靜,但言語之中頗有懇求之意,知道李牧雖然不為春平侯所重,但畢竟趙國乃是父母之邦,這心裡總是希望能挽回局勢,才格外有了一些央求之意。太子丹心中微歎,拱手施禮道:「大軍疾奔,或可五六日能到漳水,但秦軍在對岸虎視眈眈,縱有兵十萬,又何以渡河?」

    是呀,就算大軍衝到了漳水北岸,倉促之間,這滾滾漳水又怎麼能過的去?歷來渡河之戰,都是困難重重,更何況敵軍就在對面岸上死命攔截!

    李牧原本也沒抱著希望,聽太子這麼問,不由長歎一聲,搖了搖頭,道:「罷了,罷了,扈輒已是絕境,救無可救,太子就憑心意而為吧。」

    說吧,略略拱拱手,負手行出堂外,仰首看向南面的天空,良久,又是一聲歎息,跺了跺腳,逕直離去。

    太子丹寫了奏表,令人送往薊城,向大王稟報自己的打算,同時向尉繚傳令,從武陽調兵三萬,多帶糧草,大張旗鼓向邯鄲出動。

    燕軍出動的消息,很快就從燕國傳到了邯鄲,雖然只有三萬軍,但畢竟這是援兵,總比韓魏一個人也沒有強的多,春平侯又搜刮了邯鄲、東陽等地的一些丁壯整合成軍,總共老弱也不過五萬餘,號稱十萬,以趙蔥為將軍,準備和燕軍一起去平陽救援。

    只是春平侯也知道,三萬燕軍戰力如何不知道,趙蔥這五萬軍,充個數還可以,真要拉到戰場上,到底能頂多大的用處,還真是沒人知道。

    但不管怎麼說,大軍拉到漳水邊,旗幟營壘的,怎麼也能給對岸的秦軍增加點壓力,也讓扈輒所部將士們能鼓足余勇自救。

    尉繚的燕軍兵馬也很快趕到了漳水一線,隨軍而來的,還有太子丹送給趙國的糧草萬石。

    尉繚當然要問趙蔥打算如何。

    趙蔥坐在大帳之中,苦笑不已,道:「尉將軍,打算,還能有什麼打算,閣下看看在下軍中,老弱也不過五萬之數,甲冑不全,隊列不整,要是在河這邊搖旗吶喊,或許還能做到,真要是渡河求戰,只怕還沒打,先要散了一半!」

    尉繚聽趙蔥並無渡河求戰之意,心裡也放下大半,畢竟趙軍都不敢渡河救援,就沒有讓燕軍渡河苦戰的道理。

    燕趙兩軍在漳水之北聲援扈輒,扈輒看得到,等不來,只能徒喚奈何,堅守近一個月,軍中糧草將盡,扈輒無奈,只好做拚死一搏,全軍殺出平陽,意圖奪回漳水河岸。秦軍二十萬團團圍上來,扈輒率軍拚死衝殺無果,反被李信所傷,死於戰陣。除了少量散兵,借了門板木頭,跳入黃河逃命而回外,被秦軍斬首十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