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斬秦

第五卷 縱橫諸侯 第300章 無利不起早 文 / 輕杖勝馬一壺醋

    第300章無利不起早

    平陽會戰趙軍大敗,主力被殲。消息傳開,天下震動!

    得到消息最快的,當然是坐鎮洛陽督戰的秦王政。

    從被趙人禮送出境,返回到秦都咸陽,嬴政進入宮廷生活之後,就被視為下一任的秦王,坐臥行走都有一定之規,講究的是儀態雍容。

    嬴政自己也有志要做一個君臨天下的英主,對於自己在臣下們面前的言行一向都很是注意。從不肯失態。

    但這個大勝的消息,仍然讓嬴政忍不住,粗粗瀏覽完戰報,嬴政從席上一躍而起,仰首大笑:「勝了!我軍大勝!斬首十萬呀!」

    李斯和賈遺隨侍在側,聞言也是喜笑顏開,李斯手捋長鬚,喜道:「大王英武,此一戰足以讓趙人喪膽!」

    嬴政快步在堂中踱了幾步,呵呵笑道:「寡人何功焉!全賴卿等運籌得當,軍中將帥用命方有此勝!」

    話雖是如此說,但嬴政卻仍是喜的坐不住,來回急走了幾步,道:「不行,寡人不能在此安坐,寡人要到前線犒軍!」

    嬴政親政數年,第一場大戰就是派遣王翦和桓齮等人攻趙,不想被太子丹和老狐狸龐暖聯手設計,不但沒奪得上黨,反而損了桓齮十萬大軍。這兩年,每當想到這件事,嬴政都是坐不安席,食不甘味。在嬴政心裡,我大秦從孝公以來百餘年,稱雄於諸侯之間,不斷開疆拓土,安能被趙人所敗!

    今天這一仗,終於讓嬴政出了這口惡氣,也讓嬴政卸下了想勝怕輸的陰影。

    雖然嬴政也是天賜英才,但畢竟年紀尚輕,才二十多歲,收到如此重大的喜訊,略略有些失態也是在所難免。

    李斯和賈遺兩人都是聰明人,在這個時候,只能錦上添花,誰也不會在大王正高興的時候去自討沒趣。

    嬴政的車駕自洛陽北上,在孟津渡過黃河,直奔羌廆和王賁所在的鄴城。

    嬴政一行車駕走的再快,畢竟是上萬的大軍護衛著,總也趕不上使者的輕車。嬴政還沒走到鄴城,韓魏兩國的使者就趕了過來。

    這兩位,也是來錦上添花的。

    當初秦王政初到洛陽,就派出李斯等人出使韓魏兩國,要求兩國助兵攻趙。

    對於秦國使者,兩國大王,不管是魏王增還是韓王安都是不敢得罪的。

    沒辦法,這兩位大王,已經被秦軍收拾的怕了。

    像魏王增,即位的第二年,秦軍大舉而來,蒙驁一次就拿走了魏國二十多座城池,將魏國削掉了幾乎一半,就是用這二十多個城池,秦國才設立了東郡。

    這一個下馬威打的太狠,當時的魏王增雖然才三十來歲,按說正是吃嘛嘛香,身體倍棒的時候,居然也是病倒在榻,幾乎不起。

    好在當時魏王增並沒有徹底的失望。

    他是安厘王的兒子,信陵君的侄子。雖然即位時間不長,可當時在宮中也是見過叔父信陵君號令天下諸侯,大舉合縱破秦的輝煌時刻。即便是父王屢敗於秦,但也曾東占陶地,開疆拓土,魏王增怎麼甘心江山如此輕易就丟了一半。

    魏國已弱,即便當初叔父信陵君得天下之望,也要和諸侯之力才足以制秦,更何況今日,國力不比原來,朝中卿相更和信陵君差的太遠。

    所以,魏王增在即位後的第二年就派使者四出,聯絡諸侯,合縱謀秦。

    以魏國的實力,做諸侯之首是不可能了,魏王增也不貪圖這個虛名,所以推春申君為合縱長,以龐暖為統帥,趙楚兩軍為主力,大舉攻秦。自永濟渡河,攻打函谷關後。

    這是自從秦國確認對函谷的控制之後,第一次被諸侯攻入到關內。

    只可惜,諸侯心力不一,在呂不韋率秦軍趕來應戰時,諸侯大軍不戰而走,這一次合縱虎頭蛇尾,無疾而終。

    魏王增大失所望,對於合諸侯之力以制秦再也不抱什麼幻想。

    諸侯呀,諸侯,人多總是力不齊,一到關鍵時刻,還是各顧各命,都是自家利益為重呀!

    合縱失敗之後,魏國是遭受秦國報復最多的,如今的魏國,還真不如秦國的東郡更大。

    魏王增也沒了重振祖宗大計的心思,只能想法輾轉騰挪,盡量將秦的的矛頭引向他國,也好爭取一絲的喘息之機。

    所以,對於賈遺的前來,魏王增是極盡盛情。金玉車馬的賜之無數,無非是結好之意。但對於出兵伐趙之事,魏王增心裡可不樂意。

    雖說趙魏兩國既有親如兄弟的美好時刻,也有打生打死以命相博的歷史,但魏王增對於現在攻趙,可沒有一點的積極性。

    無他,趙***力之強,在諸侯當中僅次於秦,只要趙國存在,有趙國在北面牽扯著,秦國就不可能把矛頭完全對準魏國,集中大軍一舉滅魏。

    當初自己把鄴地九城送給趙國,不就是一來做個順水人情麼?反正這九城已經被秦隔離在外,自己也沒法管,還不如送給趙國,二來也讓這九城成為一個秦趙之間的焦點,讓魏國能稍微喘喘氣。

    如今秦趙大戰,本來就沒魏國什麼事,我出兵幫你秦國幹什麼?難道要快點幫你打敗趙國,好讓你騰出手來對付我麼?

    賈遺說的很好聽,什麼趙國無道,背盟棄秦,秦興大兵伐趙必勝,魏國如能出兵相助,秦願與魏共分趙土。

    魏王增也不簡單,賈遺一邊說,魏王增一面恭敬的聽著,不斷說好,只是一說到具體出兵的事宜,魏王增就是大聲搖頭歎氣,只是藉故推脫。

    魏王增也想清楚了,什麼共分趙土,我不要趙國的土地,還不用扯太遠,你秦國要是先把我親政以來奪去魏國的土地城邑都給我還回來,那你秦國說打誰我就幫你打誰。我的土地你都奪走了,還趙國的土地,我敢要麼,我要的了麼,要了我守得住麼!

    反正你秦國現在雖然佔著上風,但畢竟還沒勝,我著急湊什麼熱鬧,還是等等看,萬一趙國要是大勝呢?說不定我還能快速出兵,搶回我自己一些地盤呢!

    所以,賈遺在魏國待了七八天,也沒得著一個准信,魏王又客氣的很,賈遺沒辦法,只得返了回來。

    當然,魏王增不肯答應賈遺,更不肯答應趙國使臣司空馬借兵相助的要求。理由很簡單,我魏國現在可不是當初信陵君在時那樣軍力強盛,現在魏國這點兵馬,也就只能勉強守守大梁罷了,四周的縣邑都顧不上太多,哪裡還有北上援趙的能力。

    對於秦國,我們當然很痛恨,但沒辦法,我們實在惹不起秦國,別看秦國現在兩郡空虛,可我魏國也不敢亂動,否則趙國是沒事了,可憐我魏國大梁城,只怕又要遭殃呀!

    如果趙國能說動齊楚兩強出兵,我魏國絕不落人之後,要是齊楚不動,先生還是千萬體諒一下吧。

    司空馬說服不了魏王增,轉而對下面將相大臣下說詞,沒想到,這魏國將相還不如大王呢,更是沒一個同意的出兵助趙的,甚至有的不經意間還露出了出兵助秦才差不多的口氣。司空馬百般遊說無果,只得空手回趙。

    但扈輒敗亡的消息傳來,魏王君臣的態度立刻就為之一變。

    在消息傳來的當日,魏王增就頒下詔旨,調兵三萬,以太子假為將,準備北上助秦攻趙。同時派出使者,先行輕車快馬敢奔秦王政的行營,一是恭賀秦國大勝,二是回復秦王,雖然魏國國小力微,但也願與秦國共進退,全力擊趙。

    魏王增如此,韓王安的情形也差不多!

    隨著扈輒大敗消息的傳來,韓王安知道,趙國要是衰敗下去,沒了這個替自己扛著秦國的大個子,只怕韓國日後的生存會更難。

    但趙國既然已經大敗,主力盡喪,對於韓國來講,趙國的剩餘的價值就是可以讓秦國看到韓國對秦的親善和恭順。

    隨著韓國使者出發前來的,還有韓國精選的兩萬銳卒。

    聽說韓魏兩國的使者分別趕過來,嬴政皺一皺眉頭,很是有些不屑,道:「彼等當寡人乃三歲孩童不成?前時大戰正酣,一個個推三阻四的,以圖觀望,如今我軍大勝,偏又來的快!」

    賈遺出使無果,心裡也是彆扭,遂在旁呵呵笑著道:「韓魏兩國,本不樂見我大秦勝趙。如今大局底定,使者前來也罷,派軍助戰也好,只是欲討大王之歡心罷了,就其內心,還不知如何失望呢!」

    嬴政哼了一聲,道:「此時錦上添花,何如當初雪中送炭!」

    「以卿之見,該當如何應之?」

    賈遺拱手道:「大戰雖終,伐趙未竟,既來之,大王笑納就好,正好可補我軍之力。」

    嬴政覺得有理,遂在行營之中,盛情款待兩國使臣,對於韓魏兩王的美意一一嘉納,令兩國使者轉覆其大王,對兩國之義,秦王甚喜,待攻下邯鄲,再請兩王相會。至於各國之軍,則令其速速行軍至鄴城,一同伐趙。

    三日之後,秦王政到鄴城,大賞三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