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六章 鮮花之路 文 / 血蝠

    第六章鮮花之路()

    奔馳在西伯利亞荒原上的西行列車並不孤單,蘇聯各地的祝賀電報都快將列車淹沒。每天應付雪片般的電報成為飛行員們的主要任務。

    1934年4月27日下午,專列終於到達了蘇聯首都莫斯科。

    林俊換上在列車上新發下來西服,而其他飛行員也各自換上了嶄新的外套,大部分都是蘇聯民航的飛行員禮服。所有八位飛行員的衣服都是定做的,由中途的車站送上車。

    俗話說人靠衣裝,林俊自己都覺得鏡子裡的安德烈還是挺帥的。

    「可惜穿的不是軍裝,還是軍裝舒服。」

    中央火車站的站台上站滿了歡迎人群,一排敞篷汽車整齊的排在站台邊,林俊看著應該是意大利菲亞特公司的產品。

    具體負責接待的人告訴飛行員們,他們將乘坐敞篷汽車,途徑高爾基大街前往克里姆林宮。斯大林同志和中央執行委員會的成員都在那等著他們,將為他們頒發勳章。

    四輛敞篷車前後排開,林俊與莫洛科夫同乘一輛,排在四輛敞篷汽車的第一輛,車隊前後都有軍車開道。林俊兩輩子加起來都沒這麼風光過。

    通往紅場的高爾基大街已經完全成為「鮮花之路」,激動的莫斯科市民把鮮花塞滿了林俊他們所在的幾輛汽車,而原本最多只需要半個小時的路程,足足花去了2個小時。

    林俊再次看到了克里姆林宮和紅場,只是現在的克里姆林宮的塔樓上還沒有紅寶石五角星,那要到1937年才會安裝上去。它是歷代沙皇的宮殿、莫斯科最古老的建築群。十月革命後,成為蘇聯黨政機關所在地。

    在克里姆林宮的大型會議室裡,林俊見到了那位影響了世界的約維斯大林,還看到了加裡寧、伏羅西洛夫、朱達諾夫等無數歷史名人。

    斯大林本人給林俊的感覺是慈眉善目,但這只是外表而已,林俊非常清楚。

    所有飛行員們都佩戴上了自己的所有勳章,相比其他人,林俊顯得十分寒酸:他的胸前只有一枚不起眼,以前由楚科齊自治區頒發的勞動能手獎章,可以說根本就上不了檯面。

    感覺自己有些激動,在蘇聯領導面前努力保持著鎮定,林俊努力的告訴自己:你是一名中**人!不能失態!

    他不知道,相對於其他的七位飛行員,他已經是表現最為鎮定的一個。

    而林俊的表現已經引起了斯大林和其他幾個人的注意。別的飛行員在蘇聯領導人的注視和不斷閃起的閃光燈下,舉止比林俊激動的多,基本可以劃歸不知所措一類。所以這個鎮定的小伙子在斯大林眼裡有些特別。

    斯大林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緊接著的就是表彰儀式。這時讓林俊意外的事情發生了,他竟然是第一個接受斯大林授勳的人。雙手從斯大林手中接過了「蘇聯英雄」大型獎狀,斯大林親自為他戴上了金質列寧勳章。

    「安德烈,最年輕的飛行員,五十八小時內出動六次,飛行四十八小時,好樣的小伙子!」斯大林對林俊說。

    「斯大林同志,那是我應該做的。只是我現在還沒有飛行執照,還不是飛行員,是個二級機械士。」

    「我們早已經知道你的情況。」斯大林示意身邊的一位工作人員,工作人員遞上了一本嶄新的證書,「這是你的飛行執照。」

    「謝謝斯大林同志。」

    「晚餐的時候你坐我身邊,我們再聊聊。」

    「是,斯大林同志。」

    在所有飛行員接收完表彰後,在場的攝影師除拍攝了大量合影以外,還給八位飛行員各自拍攝了標準照,據說是因為還需要製作一些證件而做的準備。

    林俊有點遺憾,就是還需要5年才會得到那枚自己最鍾愛的金星獎章,因為到了1939年八月一日它才會出現在世界上。

    晚宴就在克里姆林宮的巨大宮廷式餐廳舉行,斯大林果然邀請林俊坐到了自己身邊,而林俊座位另一邊的竟然是「蘇聯三巨頭」之一的伏羅西洛夫。

    宴會在歡快的氣氛中進行著。

    「安德烈同志,剛才伏羅西洛夫同志已經說了,所有的飛行員同志都將會安排新的工作崗位,到國家更需要的地方去。你有什麼打算?」

    斯大林問林俊。

    「斯大林同志,我想加入空軍,做一名戰鬥機飛行員,保衛蘇維埃的天空,這是我從小的夢想。」林俊說的是臉不紅氣不喘。

    「好,年輕的同志有這個想法就好!」斯大林看上去非常高興,「就由伏羅西洛夫同志具體安排一下。我看安德烈可以去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進修一段時間,熟悉業務後可以再到空軍部隊。」

    斯大林一錘定音,這正是林俊希望的結果。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是蘇聯最好的空軍學院,也就是後來加加林空軍學院。而且位置也非常理想,就在莫斯科郊區的莫尼諾鎮。

    「這次營救任務的圓滿完成,梅斯施密特與傑日尼奧機場的地勤人員也做出了巨大貢獻。斯大林同志,我建議,可否將其中貢獻傑出的一些人調到莫斯科來。」

    說話的是加裡寧。

    「加裡寧同志的建議非常好,我們是不能忘了那些地勤人員,還有保障了這次營救工作其他部門人員也應該在調動範圍內。具體工作就由加裡寧同志來負責。」

    「聽說你在來莫斯科前一天剛結婚,妻子是位醫生。」

    林俊知道肉戲來了,蘇聯的克格勃們可不是吃素的,還好心裡早有準備:「是的,斯大林同志。我的妻子是梅斯施密特最好的外科醫生,這次任務裡要不是她的悉心醫治,我是無法完成任務的。而且,她在我心裡是世界上最好的姑娘!」

    林俊是語氣和表情工作做的十足,既像無比的自豪,又帶些新婚小伙子的不好意思。

    宴會上所有的人都被林俊的表情逗樂了,這就是林俊需要的效果。

    「我們總不能讓安德烈同志和新婚妻子分居兩地吧。加裡寧同志,這就需要你上心了。」斯大林是笑著在說話,他是難得這麼高興。

    在斯大林眼裡,這個年輕的飛行員已經被劃歸到了年輕勇敢、忠於蘇維埃而又沒有過多政治鬥爭經驗的一類人中間,是個可造之才。

    斯大林早已從內務部們的報告裡瞭解了身邊這個年輕人的一切:家庭出身好,有著無比堅強的意志,忠於蘇維埃,擁有超乎一般優秀飛行員的技術和能力。只是內務部門也在第一時間就瞭解到,這個安德烈敢於在得知成為「蘇聯英雄」的第一時間娶了一個無人敢娶的舊俄貴族女兒,這一條讓斯大林非常感興趣。當時看到這份報告時就和送報告的葉若夫說:這是個即有頭腦又膽略的年輕人,是個人才,值得培養。

    (葉諾夫是誰?就是「肅反」大清洗運動最高潮時的蘇聯執行委員會(1937年12月改名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內務人民委員(任期為1936年中期至1938年底),「屠夫」級的人物。林俊也由於斯大林的這段話,就是在天上下刀子的年月裡也沒傷著分毫。)

    宴會進行了整整三個小時,在宴會的最後一刻,那位一天到晚從不露笑容的「屠夫」葉諾夫給了八位飛行員每人取來一本、可以隨身攜帶用以表明「蘇聯英雄」身份的紅封皮證件,證件封面就寫有「蘇聯英雄」字樣。具林俊所知,這樣的證件只有早期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人才有。因為早期的「蘇聯英雄」大型獎狀裡是沒有獲得者照片的,再說「蘇聯英雄」出門辦事也不可能都帶著那份表明自己身份的大型獎狀。後來有了金星獎章之後就沒有這個麻煩了。

    而1939年金星獎章的設立就是為了表示「蘇聯英雄」的身份。

    斯大林還在宴會的最後一刻宣讀了由蘇聯執行委員會(1937年12月改名為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決議通過的「蘇聯英雄「所擁有的特權:擁有法律的豁免權。只有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才能撤銷」蘇聯英雄「稱號。稱號獲得者在蘇聯擁有至高無上的榮譽,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享有多項優待。例如,每年一次往返免費的國內旅行:每年療養院的修養,在納稅上可以減免50%;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免費:在國防部、內務部和克格勃的醫療機構就醫免費等等。

    這讓除過林俊以外的所有飛行員激動不已,因為林俊在前世就熟知這些規定。而他的鎮定,給他在包括斯大林在內的所有蘇聯執行委員會委員對他的映像分裡又加了10分。

    宴會結束後,林俊和其他人住進了蘇維埃飯店,這是當時莫斯科最好的飯店之一。飯店為英雄們準備的都是單獨的套間,條件在莫斯科是最好的。

    林俊這時才取出了存放在專用木盒裡的「蘇聯英雄」大型獎狀,裡面所標注的編號果然是1,這意味著在1939年八月一日自己所將獲得的「金星」獎章的編號也將是1。而歷史上這項榮譽的獲得者應該是利亞皮傑夫斯基。

    「不好意思了,利亞皮傑夫斯基同志,你只能排在我後面了,呵呵。」

    林俊又取下了佩戴在左胸上的列寧勳章,看到背面的編號是515,這和歷史上記載的也是一樣的。再取出那本「蘇聯英雄「證件,裡面的照片是下午授勳時才拍的,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還真是快。

    接下來的幾天,飛行員們在官員的陪同下參觀了莫斯科的各處景點,英雄們每到一處都受到了熱烈歡迎。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在飛行員們私下的聊天中,林俊說出了:「吃飯吃死,握手累死,汽車坐死,演講干死!」的比喻。這段話受到了飛行員同志們的一致贊同。

    隨著觀光活動告一段落,在內務部門的協調下,飛行員們各自確定了自己今後的去向。莫洛科夫選擇了去摩爾曼斯克,他妻子的家鄉。所有的飛行員都沒選擇回楚科齊的,其實內務部門給出的選擇清單裡也沒有楚科齊州。

    到達莫斯科的第六天,有人敲響了林俊的房間門。林俊在開門後看到了3位軍官,看軍銜和軍種識別符號,領頭的那位應該是空軍軍級指揮員。(1934年的蘇聯軍隊是沒有將軍軍銜的,高級指揮員中除過5名元帥擁有軍銜外,其他的分成一級二級集團軍指揮員、軍級指揮員、師級指揮員。原因是當時認為「將軍」這個名詞具有帝國主義色彩。這個現象一直到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還普遍存在。1941年雖然已經恢復了各級「將軍」軍銜,但很多部隊裡都是新老軍銜並存的情況。)

    「你好安德烈同志,我是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黨委會主席瓦西裡阿法耶維奇阿爾希波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