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六十九章 裝甲列車 文 / 血蝠

    第六十九章裝甲列車

    斯大林急著把林俊召回莫斯科一定是有比較重要的事,但到底是為了什麼也只有等林俊到回莫斯科後才會知道了。

    既然斯大林都來了電話,在接下的會議歷程裡林俊也就變得「不客氣」,對於「肅反」的工作來了個大刀闊斧的「指導」。剛才突然而至的電話讓林俊的意見可以不折不扣的在下塔吉爾實行,誰都不敢在這個當口上對視察員同志的話有意見。

    「同志們,看來我在下塔吉爾待不了幾天,斯大林同志的命令我們必須不折不扣的執行,這就需要辛苦同志們了,在」肅反「的工作上要把握好新的尺度,一定要將生產放在首位,而政治鬥爭方面,剛才我已經比較明確的說了,同志們可以按照具體的情況進行處理和把握。」林俊是再次「拿著雞毛當令箭」,反正沒有人會問斯大林到底在電話裡說了什麼。

    可就是手裡的真是「克里姆林宮的雞毛」,在這也比令箭管用。

    「原定今晚視察特別監獄的事就取消,對於那裡的具體整改,我是相信同志們的能力的。好了,我看我們能不能充分利用一下時間,拿起連續作戰的勁頭來,會議後就視察有色金屬提煉廠?」

    林俊的提議當然沒問題,因為斯大林的電話加上「視察員」剛才的態度,與會的下塔吉爾方面的同志還在擔心:要是安德烈同志看到監獄裡的情況可能會暴跳如雷。現在他主動把整改的事交給自己這邊,應該說是給足了大家面子,所有人當然不怕這「連續作戰」。

    造機器設備、坦克大炮不光是用鋼鐵就行的,還要使用大量的有色金屬,比如銅、鋁、錳。最簡單的,要是沒有錳就無法製造坦克履帶,不是高錳鋼造的履帶地損耗可不是一般的厲害。而高錳鋼有一個特性:越是受到強烈的撞擊就越堅韌。

    烏拉爾地區作為重工業基地有著無與倫比的先天優勢,無論在什麼地方建廠製造大型機械,你所需要的幾乎所有的原料都可以在1000公里範圍內得到,當然除了非金屬的橡膠。

    下塔吉爾的有色金屬提煉廠不光提煉銅,還提煉用火車運來地鋁礦,而這鋁在蘇聯相對來說又是比較少的資源,所以它的地位非常重要。他還有兩個分廠是提煉黃金和各種鉑族貴金屬,而這些貴金屬對於生產精密儀器又是非常重要。

    在參觀貴重金屬提煉分廠時。林俊問到了保衛情況:「貴重金屬對於任何人都有無與倫比的吸引力,而我們蘇維埃也非常需要它們,這在某方面還是一個國家的經濟穩定的保證,不知道這裡的生產保衛情況怎麼樣?」

    「在這裡工作的同志都是久經考驗地同志,而且幾乎都是『共產』黨員,年輕的工人也都是優秀的共青團員,在政治上是絕對可靠的。」陪同的廠長介紹。

    「還有,據我所知。這裡地生產提煉過程中會產生很多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我們這些管理人員也不能要了產量而疏忽了同志們的身體健康,不知道市裡和廠裡對於保護一線同志們的身體健康有什麼樣地措施?」林俊再問了個比較「頭疼」的問題,這可是很多國家都解決不好的問題。

    「我們每隔兩個月都組織一次對一線工人的健康體檢,每年還安排一線同志到高加索地區療養。而且療養的制度已經做的比較完善,所有的一線同志都有每三年輪到一次療養的機會,每次時間都有一個多月。」

    「這很好,高加索那邊可是療養地好地方。我去過一次索契。那次就碰到過一些鋼鐵戰線上去那療養的同志,這個療養的機制我們一定要持續下去,那裡溫暖的氣候和良好的環境對於同志們的身體有非常大的好處。」林俊還記得那年去索契度假,每天晚上在俱樂部裡和那些同志一同喝酒的事。

    視察完工廠回到住處已經是午夜時分,可林俊還睡不著。「到底是那裡出現了進展?是發動機嗎?」

    照理說發動機這方面地進展應該不會有這麼快,而斯大林在電話裡也沒說地很明白,這應該是有了大的突破、或是極度重要才這樣。

    「想不明白就不想,睡覺!」

    第二天一早。林俊就在當地同志地陪同下到了烏拉爾鐵路車廂廠,這裡有上萬的工人,是下塔吉爾最大的工廠。這車廂產造的可不光是車廂,還有火車頭,而林俊一進廠就被一個大傢伙給吸引住了。

    在工廠裡的鐵軌上停著一列只有在電影裡林俊才看到過的裝甲列車。這列重型裝甲列車一共有11節各式裝甲車廂組成:一共有4節運兵車廂、4節有旋轉炮塔的火力支援車廂、2節高射炮車廂和1個裝甲機車頭。

    「這是裝甲列車部隊在我們廠進行改裝的72號重裝甲列車,幾天前剛完工,明天就要駛往明斯克。」接待的同志向林俊介紹。

    這是列非常有特色的重型裝甲列車,有一節新設計的流線型裝甲車廂被連接在裝甲機車頭前。它帶有三個旋轉炮塔。兩個呈背負式正對著前方,最前面那個具有270度左右的射界。而背後上方的那個和後部位置的那個炮塔差不多具有360度的射界,箱體正中間上方還有和錐形裝甲指揮塔。而車廂每一側還有兩個機槍射擊口和觀察艙口,所有開口都有可以隨時升起放下的裝甲板保護。而除了這節最前部的車廂外,機車頭後面的所有車廂都有通道連接,裡面的人員都是可以相互往來聯繫。

    林俊走到這節車廂前,指著炮塔說:「這炮塔是原來裝備在t-2?」

    「是的,現在t-28停產後留下了大批還沒有裝備的炮塔,我們就在改裝的時候把他們裝在了裝甲列車上,這些坦克炮作為壓制火力還是非常不錯地,威力絕對可以。」廠長向林俊介紹。

    t-28坦克的76.2毫米16.5倍口徑kt28型榴彈炮反坦克能力不足。但發射的高爆彈對於步兵還是具有巨大殺傷力的。而現在庫存的炮塔也需要「廢物利用」,裝在這裝甲列車是最好的選擇。

    這時有位大尉軍官向人群跑了過來,「各位同志好,我是72號裝甲列車車長。」車長看出這群人裡除了廠裡原來的同志,還有許多是下塔吉爾地方上的人員。而所有人又「眾星捧月」般地圍著一位年輕的上校,上校的制服上還掛滿了高級勳章。

    「只有一個年輕上校會有這樣多的勳章,他一定是安德烈同志!」當別克裡耶夫大尉看到林俊時想。

    「這位是別克裡耶夫大尉,是位優秀的裝甲列車指揮員。他和他的列車是年前從遠東調過來的。」烏拉爾鐵路車廂廠廠長做著介紹,「這位是蘇聯英雄安德烈同志,是來視察紅軍裝備情況的。」

    別克裡耶夫」啪」地又一個敬禮,「您好,上校同志。請允許我邀請您參觀我們的列車。」

    林俊回禮後說:「你好,大尉同志。我接受你的邀請。」其實就是沒受到邀請他都會想辦法進去看看,對於這個大傢伙他是太有興趣了。

    裝甲列車雖然無法離開鐵軌作戰,而且只要鐵軌有一點小的損壞就能使列車失去機動能力。和其它武器相比。它對後勤支援的依賴性也要大得多:列車要不斷加水,每天都要補充煤,而且還必須要清理鍋爐等等。雖然它有非常多地缺陷,但它的優點也是明顯的:行駛速度快,即便是面臨敵人地面和空中打擊。裝甲列車在1天內也能行駛500公里以上,而且-般輕兵器和炮彈破片無法穿透其裝甲,所以重裝甲列車能夠與敵人近距離交戰時,車載的大量火炮和機槍可以形成強大地火力。而且還有具有防空能力和運載步兵的能力。雖然在二戰期間,裝甲列車已經是相對落後的武器,但在一些特定的環境裡它還是能發揮巨大的作用:比如作為一些要塞的防衛和作為大型鐵路樞紐的防衛力量時。

    如果一隻敵方的步兵部隊想攻佔有裝甲列車保護地鐵路樞紐,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裝甲列車擁有的強大火力和巨大的備彈量絕是對手的「噩夢」!

    林俊跟著別克裡耶夫進入了那節有三個炮塔的車廂,一同進去的還有那位廠長同志。而其他地方上的同志都等在了外面,因為有紀律在:地方地同志是不允許進入地,當然那位廠長例外。他的工作允許他這樣做。

    車廂裡非常暖和,有幾位紅軍戰士正在整理彈藥架上地炮彈和子彈箱,他們看到車長陪著一位上校同志進來,連忙立正敬禮。

    「稍息,大家忙,我只是參觀一下。」林俊說。

    在別克裡耶夫的示意下,幾個戰士又開始自己的工作。

    「這節車廂配備了多少彈藥?」林俊問。

    「報告上校同志,標準配備是每個炮塔300發76.2毫米炮彈。其中30發穿甲彈、20發煙彈和20發照明彈。其它的都是高爆彈;每個炮塔並列機槍的備彈量是3000發。而配備給這裡的四挺馬克沁機槍的彈藥共有40000發。所有武器的備彈量還可以視具體情況變化,如果必要。我們甚至可以在超載的情況下將備彈量增加一備,但這樣車廂裡就會變得擁擠不堪。」別克裡耶夫說。

    「這麼大的備彈量和火力,要是在戰場上可夠敵人喝一壺的!呵呵。對了,別克裡耶夫同志,以後在非正式場合叫我安德烈就行了。」

    「是,安德烈同志。」

    林俊敲了敲裝甲車體,「這裝甲有多厚?」

    回答林俊的是廠長:「安德烈同志,所有車體的裝甲都用的是8毫米厚的優質裝甲板,敵人的機槍和炮彈破片都是穿不透的,而每節車廂的裝甲指揮塔用的是15毫米厚的裝甲。如果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在車體外面再用螺栓固定上附加裝甲板,但那樣會影響行駛速度。而所有車廂裡存放彈藥的位置的裝甲有25毫米厚,我們對於這部分做了重點保護。」

    「很好,有這樣防護和火力的重裝甲列車絕對是敵人的噩夢!」

    林俊頓了頓,問別克裡耶夫:「車內靠什麼相互聯繫?」

    「以前我們靠內部的傳聲筒,這次大改裝工廠方面給列車加裝了內部通話器,效果比傳聲筒好的多,但我們還是保留了傳聲筒作為備用措施。」別克裡耶夫停了下,又說:「我們還配備了大功率的電台,最遠可以和500公里以外的上級取得聯繫。」

    「這些通訊設備將會大大加強我們的戰鬥力。」林俊說,「還有,這列車的供暖是怎麼解決的?」

    蘇聯的嚴冬不是一般的冷,在冬天這些鐵傢伙要是沒有可靠完善的供暖設施,它們絕對會變成一個個大冰窖,裡面的人想在這樣的環境裡保持戰鬥力是癡心妄想。(德國的裝甲列車在俄羅斯的鐵道上就吃過供暖不足的虧:他們為蘇聯鐵路專門改裝的窄軌裝甲列車由於沒有可靠的供暖設備,結果在俄羅斯嚴寒的冬季根本無法保持應有的戰鬥力。)

    「所有的車廂都有專門的供暖管道和機車頭專門的設備相連,用的是蒸汽供暖系統,這樣可以保證在冬季時我們的戰士也能保持百分之一百的戰鬥力。」別克裡耶夫介紹。

    車廂裡有點暗,因為沒有打開所有的照明燈,雖然裡面的溫度比較高,但「鋼鐵箱子」裡感覺還是有點陰沉。

    林俊走到一挺「巨大」的馬克沁機槍前,試了試長方形射擊窗口上的活動裝甲板,感覺關合還是有點費勁。這水冷型的馬克沁機槍非常笨重,當然只是對步兵而言,在裝甲列車上就沒這個問題:只要是前方有敵人,它600發的射速和持續的射擊能力絕對有著巨大的殺傷力。

    馬克沁機槍陣地前沒有活人!——這句一戰的名言林俊是記得的,而在馬德里時,他就聽說過一挺馬克沁守住一座大橋的事。

    「老傢伙的威力還是可以的!」他摸著機槍說。

    他看到邊上的彈藥箱子裡的機槍彈鏈用的還是那種老式的帆布彈鏈,「別克裡耶夫,這帆布彈鏈的可靠性怎麼樣?「

    「還行,安德烈同志。雖然沒有新式的金屬彈鏈供彈可靠,但後勤上來的容易,而且我們的機槍射手都是有著豐富經驗的老同志,可以保證關鍵時候不調鏈子。」

    林俊還鑽進了一個t-28坦克的炮塔吊籃,發現它已經改成了電動旋轉,這樣在戰鬥中的反應能力比液壓的反應快,而且手動裝置也在,可以在必要的時候用。

    「安德烈同志,我們是不是到其它車廂看看?」別克裡耶夫問。

    「好的,去看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