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七十章 「豪華」座駕 文 / 血蝠

    第七十章「豪華」座駕

    裝甲機車頭的四周都有6毫米厚的裝甲板保護,加上本身的鋼鐵結構就組成了最原始的「間隙式裝甲」,對來襲的機槍子彈完全「免疫」。

    林俊爬到駕駛室看了一下,感覺這裡和《鐵道游擊隊》裡看到過的火車頭差不多。

    「這是蘇維埃現有的功率最大的機車頭,可以保證重裝甲列車最高60公里的時速。如果必要,短時間超負荷運行可以達到70公里的極限速度。但是一般都讓它保持在40到5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剛才林俊問了它的時速問題,而車長的回答讓他非常滿意。

    在機車頭後面的是一節裝有兩個t-28坦克炮塔的車廂,相比車頭的那個,它的設計要保守的多,外形基本就是個長方體。雖然這節車廂只有兩個炮塔,但每邊的機槍射擊窗口有三個,而且還在頂部的位置加裝了一座雙聯裝dt機槍架——這應該是防空用的,當然也可以對地射擊,但這樣站在車廂特製吊籃裡的射手就比較容易出現傷亡,在對地面目標的戰鬥中一般不怎麼幹,而且每邊的三挺馬克沁加上炮塔裡的並列機槍火力也足夠了,根本就不需要冒這個險。而這節車廂後面的就是指揮車廂,它其實就是一節運兵車廂改造的,而且還保留著部分裝載步兵的能力。再往後就是兩節防空車廂,接著防空車廂的是兩節各有兩個「巨大」炮塔的火力支援車廂,連在它們後面的是三節運兵車廂。

    林俊在下了機車頭後就上了那接裝了兩個t-28坦克炮塔的裝甲車廂,感覺裡面的設備和前面那節差不多,就沒有做過多的停留,直接穿過去到了指揮車廂。

    這裡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位置是為指揮系統服務地,設有電台和車內通話系統的指揮處理中心,還有一張大的地圖桌。上方還有一個大的裝甲指揮塔,人可以順著梯子爬到上面,壁板上還掛著列寧和斯大林的照片。而留下的三分之一還固定著床鋪,都是三層的「鴿子籠」,旁邊的步槍固定架子上有幾隻步槍,但數量明顯比床少。車廂每邊還是有一挺馬克沁。

    「果然重裝!」林俊想。連指揮車廂都有「重火力」,你說不是重裝是什麼?!

    「安德烈同志,這裡就是全車地指揮中心。也是我在車上的家,每節車廂還有自己獨自的指揮員,但總體的指令都是在這裡發出的。」別克裡耶夫指著一個下鋪說:「這就是我的床了。」

    「別克裡耶夫,你的行政級別是什麼?」

    「按著老的規定,我是營級,鐵道裝甲列車地車長級別一般相對來說比步兵高半級。」

    「我記得從你的級別來說你該有自己單獨的床鋪,怎麼睡和戰士一樣的舖位?」

    「車裡的空間有限,就將就了。而且其他軍官也和我一樣,都是這樣。」

    林俊知道,在蘇軍裡可沒有「官兵平等」地概念,行政級別的區分是非常嚴格的,像這位營級指揮員在列車上至少要有一張自己的單層床。這位「平易近人」地大尉在這方面就博得了林俊的好感:這樣的軍官不多。

    林俊讚賞的拍了拍別克裡耶夫的肩膀。「不錯!」

    「走,再到後面看看。」林俊說了就走。

    出了指揮車廂就有些「空曠」的感覺,因為後面的兩節防空車廂都是半敞開式的,兩邊有齊腰高地裝甲護欄。第一節裝的是三部四聯裝馬克沁機槍高射架,而後面的那節裝的是兩挺最新式四聯裝14.5毫米大口徑高射機槍(看過《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的朋友應該記得它的樣子。)。而兩節防空車廂的左右護欄裝甲板都是可以隨時放下地,這樣方便進行對地面目標地打擊。而現在正有些戰士在為這兩節車廂安裝活動支架,看來在行軍的時候可以在上面整個用篷布蓋起來。

    林俊還注意到了個細節,就連這些防空車廂都連接有取暖管道,只要篷布一蓋上,裡面就還是溫暖地。

    「沒有裝備高射炮?」林俊問。

    「原本想裝的,但我們手頭還沒有合適的型號。所以暫時沒裝。但據說有一種37毫米的高炮正在研製,性能非常好,等產品有了後,我們廠就會製造些裝備高射炮的車廂,到時像72號這樣的情況,只要在駐地用拖到的新車廂換下一節裝備馬克沁高射機槍的車廂就可以了,而換下的舊車廂還可以裝備一般的武裝列車。」廠長向林俊介紹。

    「這樣的安排好,先期形成有效的戰鬥力。等新的裝備出來後就可以方便的調換。」林俊在讚許工廠的安排的同時。還感覺到點怪怪的:難道後來非常「先進」和流行的「模塊化」生產就是這麼來的?

    林俊指著後面兩節車廂上的那四個「巨大」的裝甲炮塔說:「這應該是30式107毫米炮長身管加農炮,沒想到你們還設計了裝甲炮塔。」

    「是的。安德烈同志。這30式加農炮的威力大,無論發射的是高爆彈還是穿甲彈,坦克要是挨上一發准完蛋,而且對付堅固工事也是好傢伙。缺點就是太重,當然那是對一般的炮兵部隊而言,我們的裝甲列車需要的就是這樣的重火力。這炮塔是我們廠裡的主任設計師設計的,還安裝了自行設計的快速炮彈搬運系統和半自動裝彈系統。」廠長說到這些裝甲炮塔是非常自豪。

    林俊到了這兩個車廂裡才發現,車廂內部有運送炮彈的滑軌,而向裝甲炮塔輸送整裝式炮彈的是電力驅動鏈輪,而且也可以用手動的方式運送。進入炮塔後看到四周的裝甲壁上就有十多個豎立放置待發彈的卡座,這樣明顯提高了發射速度。而車長說的那個「半自動」裝彈系統應該是那個電動提彈裝置,因為實際地裝彈還是需要人來完成。

    「別克裡耶夫,可以達到什麼樣的射速?」

    「測試中我們最好的炮組可以達到每分鐘10發,一般的8發沒有問題。當然這還是在需要有百分之五十炮彈命中目標的情況下。」

    「嗯,這非常不錯!這種笨重的火炮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已經非常不錯了。我看設計師們應該獲得嘉獎!」

    「我們已經對向裝備部報上去了,將會有幾位同志會得到就嘉獎和獎章。」廠長說。

    從炮塔上下來後林俊看到由於這兩個「大傢伙」和它的配套設施佔用了太多地地方,這節車廂的兩側輕火力只有兩挺dt機槍,但這也夠了,因為整列火車已經是個巨大的刺蝟。

    後面三節就是一般的運兵車廂,但也都有6到8毫米的裝甲板保護,每節車廂的一邊還裝備了一挺馬克沁機槍。走到最後一節車廂後林俊感覺到好像少了點什麼。就在這時廠長同志開口了:「這後面還要加上一節和機車頭前那節一樣的火力支援車廂,下午就接上。

    「這列重裝甲列車完全就是座堡壘!剛才我算了一下,加上後面的這節,我們一共擁有4門107毫米加農炮,8門76.2毫米榴彈炮,22挺馬克沁機槍和10多挺dt機槍,加上兩節防空車廂地高射機槍,這絕對是個擁有強大火力的「大刺蝟」。一旦爆發戰爭,它一定能撕碎面對的敵人!」

    讚揚的話當然是所有人都愛聽的,包括別克裡耶夫和廠長同志。

    「別克裡耶夫,這裝甲列車完全依賴鐵道機動,怎樣運用好手中地武器靠的可是你們這些指揮官。」

    「對於這方面。我們和上級一直在做研究和探索,而且有很多實戰的經驗可以借鑒,您放心,安德烈同志。」

    「對了。你們明天就出發去明斯克嗎,中途還需要停留什麼地方?」

    「這次是直髮明斯克,只在中途車站加水加煤和補充些補給品,不做任何停留。」

    「要經過莫斯科吧?」

    「是的,大概出發三天後就會抵達莫斯科。」說這話時別克裡耶夫感覺有些苗頭不對。

    「這樣,斯大林同志要我趕回莫斯科,我就搭你地順風車回去。」

    「安德烈同志,這樣不好吧。我們車上的條件不怎麼好。」一聽林俊要坐這裝甲列車回莫斯科,別克裡耶夫腦袋是三個大。這也不是他不希望安德烈坐他的車,有這樣的「名人」和自己的部隊一起待幾天絕對是件好事,但就怕他現在新鮮,到時會對這車簡陋的生活條件不滿意。

    「我看條件很不錯,都是新裝修的,而且還是直達車,有什麼不好?。我也是軍人。在西班牙也睡過戰壕。你放心,我沒那麼金貴。還有。你也不用擔心你的上級會說你亂載客人,這是斯大林同志給我地權利,要是他們說,你就這樣回答他們。明天幾點出發?」林俊的話根本沒商量的餘地。

    還有什麼辦法,都說到這份上了只能同意。而且從林俊的預語氣裡別克裡耶夫也感覺這趟行程對自己一定是只有好處。

    「明早八點出發,安德烈同志。」

    「那好,明天七點半我一准到。不多說了,還有些地方上的事要去處理,明天見。」

    林俊說完就下了車,而那些下塔吉爾的官員還都在等著他。

    「同志們,我們再去看看其它車間。還有,明天一早我就搭72號裝甲列車回莫斯科。」

    「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