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六章 演出的高潮和謝幕 文 / 血蝠

    第一百八十六章演出的高潮和謝幕

    「好一場大戲!」拿著手中發自倫敦蘇聯使館的明碼電報,林俊難得的興高采烈。

    他不興高采烈一下也實在對不住目前的歐洲局勢,蘇聯這邊作為觀眾一直在熱烈鼓掌,那頭倫敦的演出比德國的還要熱烈!

    9月27日,也就是希特勒在聽從墨索里尼的建議前一刻,當天下午剛回到倫敦的霍拉斯-威爾遜爵士,給英國人帶回了關於他同希特勒第二次會談的令人不安的消息:希特勒再次表現出來的強硬態度刺激張伯倫和他的核心內閣採取行動的作用。

    英國人決定了動員艦隊、徵召空軍輔助隊,並且宣佈了全國緊急狀態。在公園和廣場上已經開始挖起防空壕來,倫敦學校裡的兒童也開始疏散。

    張伯倫馬上給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的貝奈斯總統發出了一份電報,警告後者,他從柏林得到的消息表明:「如果到明天(9月28日)下午兩點,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還沒有接受德國的條件,德**隊馬上就會得到越過捷克斯洛伐克邊界的命令。」。

    但是張伯倫雖然「有禮貌」地把消息通知了捷克斯洛伐克人,卻還是忍不住要在電文的最後一段教訓他們:「波希米亞將受到德**隊的蹂躪,另外一個或幾個國家不論做什麼,都不能挽救你的國家和你的人民免於這種命運。不論世界大戰的結果如何,都一定是這樣。」

    在林俊這看來很有意思,張伯倫這樣就不是把戰爭的責任放在希特勒頭上,而是把它放到了貝奈斯的頭上。張伯倫還表示不願承擔告訴捷克斯洛伐克人該怎麼辦的責任:所有的一切要捷克斯洛伐克自己來決定。

    但是,難道真的是由捷克斯洛伐克自己來決定嗎?貝奈斯還沒有來得及回答這份電報,張伯倫地第二份電報馬上又來了。

    這一回張伯倫可是努力要告訴捷克政府該怎麼辦了:他建議在10月1日接受德國人的某種有限度的軍事佔領——即佔領處於處於捷克斯洛伐克軍事核心區之外的埃格爾和阿捨——然後由德、捷、英三方聯合組成一個邊界委員會迅速確定其他應轉交給德國人的地區。

    當然,第二份電報裡少不了進一步的警告:這個計劃如果不能實現。貴國除遭到武力侵略與武力肢解以外,將別無其他出路。而且,雖然這可能引起損失無數生命的衝突,但是不論這一衝突的結果如何,捷克斯洛伐克都將再也不能接原有疆界重建故國。

    這樣,捷克人受到了他們地朋友的警告(法國也參加這些最新的建議),就是說:即使捷克斯洛伐克和他們的盟友在大戰中打敗了德國,捷克斯洛伐克也必須把蘇台德區讓給德國。

    含意十分明白:既然蘇台德區地區總歸不是你們的了。為什麼還要冒險把歐洲投入戰爭?

    辦完了這幾件事件事情以後,張伯倫在當晚8點30分向全英國廣播:「為了在一個遙遠的國家裡我們對之毫無所知的人們之間的爭吵,我們居然、、在這裡挖壕溝,這有多麼奇怪,多麼荒誕,多麼不可思議!、、」

    被稱為「黑色地星期三」的9月28日來臨的時候,柏林、布拉格、倫敦和巴黎都惴惴不安,滿懷憂慮。戰爭看來是躲不過了。

    「一場大戰再也難以避免了」,這是約德爾在日記裡記下來的戈林在這天早晨說的一句話。戈林還說:「戰爭可能要進行7年,而我們一定會勝利。」

    在倫敦,挖防空壕、疏散學童、遷移醫院,一切都在繼續進行。在巴黎。人們爭先恐後地往已經塞得滿滿地火車上擠,在城外的公路上,汽車擠得開都開不動。

    德國西部的景象也差不多:大批的德國難民逃離邊境。

    下午兩點,希特勒所定下地要捷克斯洛伐克接受戈德斯堡建議的期限就要到了。然而布拉格並沒有任何會接受這些建議的跡象。不過別的跡象倒還有一些:威廉街(德國外交部所在街道)的活動極為緊張,法國的、英國的、意大利的大使發狂似地來而復去,去而復來。

    全歐洲都亂了,只有克里姆林宮地大佬們喝著咖啡和茶,不斷關注來自西邊的各種報告——現在林俊和同僚們是全世界最穩坐釣魚台的人:不管西邊結局如何,蘇聯在目前的問題上是不會再陷入困境,倒是英法德加上意大利都已經站在戰爭的邊緣。

    可是戰爭一下子還是打不起來,因為希特勒聽從了墨索里尼的建議。

    9月28日夜。希特勒的專列駛出柏林安哈爾車站,前往德意交接處的蒂洛爾州小城科夫斯坦因,他將在這裡和墨索里尼碰頭。

    希特勒熱情地歡迎了自己地盟友,兩人乘坐希特勒的專列前往慕尼黑,陪同墨索里尼地有意大利外交部長齊亞諾伯爵——墨索里尼的女婿。

    同前幾天的戈德斯堡不同,慕尼黑的街頭根本找不出一絲將有重要會議將在這裡召開的樣子,四大國的會談好像被什麼故意忘卻了。其實這都是希特勒的授意:他下令慕尼黑禁止一切的公開歡迎。

    希特勒這是要英法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客們明白:第三帝國蔑視國際會談。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按時趕到,張伯倫和法國總理愛德華-達拉第也是接踵而至:相對於迎接張伯倫的巴伐利亞州議員、黨衛軍旅隊長克裡斯德安-韋伯。德國人給了法國佬更多尊重——在機場等迎接達拉第的是戈林。

    9月29日下午一點。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領袖大廈」會議室裡坐著「歡迎」張伯倫和達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同英法兩國的實際掌權者(英國有國王。法國有總統,不過基本就是個國家象徵,熟悉政治的朋友應該瞭解。)握手時面無表情、冷冷淡淡,甚至都沒有起身!

    圍繞著一張圓桌,慕尼黑會議就這樣開始了,而捷克斯洛伐克代表連進入會場的資格都沒有——他們只需要在酒店裡等著四大國的「判決」就成。

    英國代表團同捷克斯洛伐克人住的是同一家酒店,為此裡賓特洛夫譏諷:「他們不會在那裡干蠢事。」

    談判整整進行了13個小時,會談「圓滿」結束,30日凌晨希特勒、墨索里尼、張伯倫和達拉第在「慕尼黑協議」上簽上了自己的大名。

    多年以後林俊才從戰犯的審訊記錄中得知會談結束後希特勒同達拉第的一段對話、一段可以載入「世界政治關係十大無恥語錄」的對話,而這個無恥是屬於法國佬的:

    「如果捷克斯洛伐克人不同意怎麼辦?」希特勒問。

    達拉第厲聲回答:「閣下,您問如果他們不同意怎麼辦?他們必須同意!」

    法國人此時可是同捷克斯洛伐克有盟約的!

    會談結束後,張伯倫和達拉第將會議結果通知了留在慕尼黑的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們:捷克斯洛伐克割讓蘇台德地區和原來臨近奧地利的地區。

    30日當天,張伯倫與達拉第就各自返回了倫敦與巴黎。

    回到巴黎的達拉第在熱布爾機場受到勝利者的歡迎,法國的內閣成員、議會議員、工業銀行巨頭和駐法國外交使團的代表齊聚一堂,所有人都為達拉第取得的外交勝利表示祝賀——他們都不希望戰爭。

    美國駐法國大使布洛克一定要和德國駐法國參贊布勞爾抽一個煙斗——按照美國人的叫法這是「和平煙斗」!

    達拉第是在一片「達拉第萬歲!張伯倫萬歲!」的歡呼中被抬著送上了汽車。

    張伯倫在倫敦怎麼樣呢?就是他那片眾人熟知的和平宣言。

    1938年10月1日,德軍在馮-勒布上將的指揮下跨過了捷克斯洛伐克邊境,暢通無阻的經過了由法國人馬奇諾設計的防線——那是英國首相和法國總理為希特勒打開的。

    10月2日,波蘭軍隊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奧爾沙地區。

    林俊同莫斯科的所有軍政大佬一樣,以一個合格觀眾的身份從頭到尾的看了一出世上難有的大戲,很多人都被張伯倫和達拉第的「外交才能與政治遠見」搞得有些「不知所措」。

    在得知「慕尼黑協定「內容的第一時間,斯大林問自己的愛將:」安德烈,好戲落幕了,想說點什麼。」

    「斯大林同志,只有一句話:誰的拳頭大就是真理。」

    「呵呵。」

    1939年即將來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