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一百八十七章 決策 文 / 血蝠

    第一百八十七章決策

    一齣好戲落幕,意味著更加精彩的演出正在幕後排演:英法因為自己外交的「巨大成果」相互歡慶,慶祝用它國的主權換取了自己的和平,避免了無數高盧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無意義流血犧牲。在整個英國或許只有丘吉爾看到了「慕尼黑協定」真正意味的是什麼!

    丘吉爾在10月5日在英國議會下院的演說裡把慕尼黑的後果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遭到了一場全面的十足的失敗,我們正處在第一等的大禍之中。到多瑙河的門戶到黑海的門戶已經洞開。所有中歐的和多瑙河流域的國家都將一個接一個落入以柏林為中心的龐大的納粹政治體系,不要以為這是結尾,它不過是開始!」

    和英國人萬人迷醉唯丘獨醒不同,莫斯科已清楚認識到「慕尼黑協定」將意味著什麼:蘇維埃必須做好打一場慘烈程度、規模遠超一戰的世界大戰。誰先做好準備,誰就將佔得先機。

    11月1日,隨著西部邊界「演習部隊」返回各自原有駐地完畢,莫斯科召開了由全體中央政治局委員、全體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成員、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參加的特別會議,會議議題就是「西方戰略」。

    這是場將決定蘇維埃將來發展方向、甚至是蘇聯命運的會議,所有都明白它的重要性。

    「蘇維埃的命運將取決於此。」

    沒有什麼盛大的開幕慶祝儀式,一切都是低調進行,連會議地點都選擇了內務部位於莫斯科郊區的一處訓練基地,一切為了保密。如果國外使節或駐莫斯科新聞機構發現蘇維埃全體重要人物齊聚克里姆林宮,雖然十月革命節(俄歷)即將到來,但不用想也會知道一定是有重大事情發生。

    會議前半程由基輔、白俄羅斯、敖德薩三軍區司令員匯報了軍事行動的總結報告,雖然沒有進行正式的軍事進攻。但還是很好的鍛煉了部隊地協調與大縱深部署能力,而其中暴露出來的大量問題也給紅軍指揮員們提了醒,可以在將來的訓練中去逐一解決。

    而最讓指揮員們滿意的一點是:西部幾大軍區的指戰員已經有了參加戰爭的心裡準備——這次雖然一槍未放,卻讓戰士和指揮員們感受了「戰爭」的氣氛,心中的求戰**更加強烈。

    用林俊地話解釋就是:「要是軍人只想著避免戰爭,一心安逸的和平和家裡的老婆孩子,那還不如回家種地去!蘇維埃需要的是無時無刻都想在戰爭中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軍人!我們要的是一群渴望戰爭的軍人!」

    林俊前端時間在國防委員會擴大會議上說了這句話,這話雖然說的很極端。但面對目前地局勢又適合:紅軍將來有可能將要面對的可不光豆腐渣一般的對手,那是用大日耳曼民族主義與納粹思想武裝起來的德國國防軍和黨衛軍!讓一支擔憂戰爭爆發的軍隊和德國地黨衛軍作戰?那還沒打就輸了大半!

    「同志們,這次德國強迫捷克斯洛代克割讓了1.1萬平方英里的土地,獲得了280萬蘇台德日耳曼人和80萬捷克人。在這個地區之內有著大量的捷克工事,它們構成了在目前來說是歐洲最堅強的防線,只有法國地馬奇諾防線可以相提並論。」發言的是莫洛托夫,作為外交人民委員,他對於這些數據甚至比「契卡」和總參情報部的參謀更加清楚。而他的「歐洲」顯然沒有把自己算在內。

    「不僅僅這些,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部鐵路、公路、電話和電訊系統都被打爛。估計這個國家在被肢解以後喪失了66%的煤,80%的褐煤,86%的化學工業,80%地水泥工業。80%的紡織工業,70%的鋼鐵工業,70%的電力工業和40%的木材工業。一個富庶繁榮的工業國僅僅在一夜之間就被因為瓜分而破產了。」

    莫洛托夫統計的很仔細,多年的外交經驗讓他對局勢看地更加透徹:「所有地一切都再次說明德國不懼怕戰爭。希特勒為了達到自己的目地,可以連再次爆發世界大戰的危險都可以不顧,再一次爆發世界大戰只是時間問題,而時間將取決於希特勒與德國復仇和對土地**的膨脹速度。」

    關於軍事動作方面由林俊代表國防委員會發言,這次伏羅希諾夫很大方的將「出風頭」的機會讓給自己的副手。對於元帥同志的大方,林俊也表現的相當明理,在拒絕失敗後為發言內容同伏羅希諾夫進行了多次協商。

    「同志們,根據莫洛托夫同志的陳述。我們可以明確的發現目前被肢解後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經是德國的口中食,可以用一支剝了皮的香蕉來形容。」

    林俊形象的比喻讓嚴肅的會議稍顯輕鬆——原本就國土狹長的捷克斯洛伐克現在失去了周邊所有利於防守的山地國土與工事,而留下的核心、香蕉形國土擁有希特勒最想要的軍事工業,從戰略上來說該區域根本沒有防守的能力,完全就是希特勒手裡一支剝了皮的香蕉,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英法目前滿足了德國人的要求,從各方面的情況看,德國完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只是時間問題。我個人估計會在半年之內。而捷克斯洛伐克作為英法盟友的價值已經被英法自己拱手送人。也就是說作為盟友捷克斯洛伐克已經沒有資格,對於希特勒的進一步吞併計劃。英法只會作壁上觀。」

    從所有人的眼神就知道,他們都有相同考慮。

    「資產階級國家在這次陰謀中將自己的故有弱點完全暴露,如果」慕尼黑協定」沒有談成,希特勒公開吹噓「不論在什麼情況下」他將在10月1日進軍蘇台德區,已經自己堵死了退路,弄得自己下不了台。而捷克斯洛伐克如果與英法結成有效同盟。東線德軍雖然從三個方向上包圍了捷克斯洛伐克,但不可能在一個月之內突破捷軍由35個躲在山地工事裡的師構成的防禦線,而德國人在西線的5個正規師和7個後備師根本不可能抵擋法國人的100個師,沒有任何理由懷疑法國在一個月前對付不了德國人擺在西線防禦。」

    「一旦開戰,法軍勢必長驅直入德國,而東邊地波蘭也可能同英法一道進攻德國,如果這樣的情況發生,希特勒政府將在幾個月內垮台。只不過高盧人放棄了這個機會。」

    「對法國來說。「慕尼黑協定」是一場大災禍。法國自己摧毀了在歐洲的軍事地位。如果德國完全動員起來,法國的軍隊將不到德**隊的半數以上,因為德國的人口幾乎比它多一倍;法國的軍火主產能力也比德國小,更不用說加上希特勒即將到手的捷克斯洛伐克軍事工業基地;法國煞費苦心地在東歐,即在德國——意大利——地側翼同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等較小的國家建立的同盟也將崩潰,而這些國家加在一起的軍事潛力也抵得上一個大國。原本部署在堅固的山地工事中的35個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捷克師,牽制著比這個數目還要大的德**隊,現在法**隊失去這支力量無異乎失去一條臂膀。然而這還不是一切。估計在「慕尼黑協定」之後,法國在東歐將失去所有地盟國,因為同法國結盟已經沒有任何價值,法國人已經是背信棄義的代名詞。」

    「相對失敗的法國,德國獲得的利益更值得我們注意。」

    希特勒德國對蘇聯的威脅一直是林俊心中地心病。

    「原本在德國對未來和希特勒有所懷疑、猶豫觀望的人轉變了。至於少數沒有轉變的人就陷入了絕望之中。希特勒的將軍、士兵與普通德國人對他們元首地信任已經到了一個無法超越的高度。希特勒得到了他要求得到的東西,他不發一槍就完成了又一次偉大的征服。」

    「希特勒的威望達到了空前的新高度。德國人在慕尼黑會議之後擁有的是狂喜,他們因為戰爭已經避免而如釋重負。他們對希特勒兵不血刃的勝利感到得意洋洋,這不但是對捷克斯洛伐克地勝利。而且是對英國和法國的勝利。在短短6個月之內,希特勒征服了奧地利和蘇台德區,給第三帝國平添了1000萬人口和一大片有戰略意義的領土,為德國稱霸東南歐打開了大門。而贏得這樣的豐功偉績竟然沒有犧牲一個德國人的性命!希特勒以德國歷史上所罕見的天才人物的本能,不但看穿了那些中歐小國的弱點,而且看穿了西方兩個主要地所謂民主國家英國和法國地弱點,逼得它們向他的意志屈服。」

    說實話,如果希特勒在自己面前。林俊會對他說:「先生,干地漂亮!」

    「在僅僅4年有半的時間內,這個出身微賤的人已經使一個在政治上一片混亂、在軍事上解除武裝、在經濟上接近崩潰的德國,讓歐洲大國中這個最孱弱的大國一躍而被認為是舊大陸最強大的國家,所有其他的國家,包括英國和法國,都在它的面前發抖,在這個令人目眩的躍進過程中。沒有一個凡爾賽條約的戰勝國阻擋過它的進路。即使在它們有力量這樣做的時候,也沒有這樣做的膽量!英國和法國還曲意予以支持。」

    這都是林俊與伏羅希諾夫協商後定下的發言稿。其中大部分當然是林俊自己組織的語言,因為很多都非常大膽:「我同國防委員會所有委員都可以確定:德國現在周邊的小國極有可能同希特勒合作,因為它們需要找一個新的靠山,做一筆至少不會賠上老本的買賣。」

    林俊走到牆上的地圖前,「德國的**不可能滿足,鑒於歷史原因和」慕尼黑協定」效應,德國的下一個目標將是波蘭。一旦到了此時,法國已經沒有同德國較量的資本,而我們將面臨德國南至黑海、北抵波羅的海的全線威脅。」

    地圖上清清楚楚,目前蘇聯在西線同羅馬尼亞、波蘭的邊境在不久的將來就是同德國的邊境線。

    「在做的所有同志都已經知道,前段時間的軍事行動我們還是取得了部分外交成果的,鑒於西部邊界距離我方重工業基地與大城市距離過近,一旦德國進攻波蘭,我們必須取得國內戰爭時期被西方國家奪去的比薩拉比亞(38年屬於羅馬尼亞,就是今天的摩爾多瓦共和國。)、西烏克蘭、西白俄羅斯地區,並獲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的控制權,在北面奪取卡累利阿地區,獲得足夠的戰略緩衝區。」

    「如果有一天我們同德國發生戰爭,雙方都將必須要有頂住先進攻一方的緩衝區,誰頂住了第一波攻擊就將在戰爭中獲得主動。德國很快就將取得他們所需要的,納粹敵視蘇維埃的態度是與那些所謂的民主國家沒有任何分別的,我們也需要做好相同的準備。」大國交戰不可能速戰速決,戰略縱深和戰爭潛力不是小國交戰能夠比擬的。

    「同志們,事實告訴我們,國際準則是說給那些弱小國家聽得,強國可以有自己的準繩。條約不過是國家間照顧顏面的一層紙,在戰爭與利益面前靠不住,國家的命運需要我們自己去把握。」

    林俊的發言獲得的是全體與會人員長時間的掌聲——同志們早想這麼幹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