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二百七十章 布爾什維克雄鷹 文 / 血蝠

    第二百七十章布爾什維克雄鷹

    「我看過你們設計的彼-2,實際飛過一次,非常不錯的高速俯衝轟炸機,在實戰中的表現也很好。你們已經成功的在它身上使用了密封座艙,這是個重大的技術突破。」

    「元帥同志,我們會繼續努力。」

    「芬蘭曼納林防線的堡壘有很多都是彼-2摧毀的,高速飛機能有這個俯衝轟炸精度,很好!」林俊這是在誇獎別特裡亞柯夫。

    別特裡亞柯夫是真的值得林俊誇上幾句:別的飛機設計師一般只精通於一種類型飛機的研製,但他卻是個多面手,像彼-2原本是37年時按照雙發高速殲擊機來設計的,結果最後不僅能當作殲擊機,改進的俯衝轟炸型更成功。到最後除了一小部分被改進為夜間戰鬥機外,俯衝轟炸型一直使用到50年代,現在彼-8又獲得了成功。

    同美國已經投入量產的b-17「空中堡壘」的自衛火力系統類似,現在的彼-8配置了全方位自衛火力系統:機背和機腹各有一個雙聯裝12.7毫米炮塔,機頭裝備了雙聯裝12.7毫米機槍,機身後部兩側還各有一挺,最容易遭受敵方戰鬥機攻擊的機尾安裝的是雙聯裝23毫米機炮炮塔。

    最初設計時是要給飛機安裝清一色的23毫米機炮,但就是因為遙控系統不過關,如果在有人炮塔裡安裝機炮重量體積過大,只能採取權宜之計。按照別特裡亞柯夫的介紹,將來的改型就將是全身機炮護身的超級空中豪豬。

    「同志們,我們是不是該為它起一個響亮的稱號?」林俊敲敲鋁質的機身問身邊的人。

    彼-8是它地編號,蘇維埃的作戰飛機一般都有自己的外號,就像以前的伊-16常常被飛行員們親切的叫做「小毛驢」,而米格1已經有了「閃電」的非正式代號。

    既然一種飛機到了部隊都會被起個好聽的名字。那乾脆先定下一個,來個能夠喊得響亮的。

    但林俊地建議顯然太突兀,邊上一群人半天沒說出個道道:有些人是不敢說,吃不準林俊是不是心裡已經有了什麼想法,而另外一些是還在挖空心思的想。

    「銀鷹。」

    「太秀氣,這是轟炸機!」

    剛有人提出個方案就被邊上人否決——沒見過這麼沒文化的!

    「巨魔之翼。」

    一陣白眼。

    「空中要塞怎麼樣?美國佬不是有什麼空中堡壘嘛,要塞總比堡壘厲害些吧?!」

    「阿廖沙同志,轟炸機是進攻性武器。不是防守用的裝備。堡壘?等著挨揍呀?!」

    聽到蘭德斯科奇的話,大塊頭變成了悶瓜。

    「布爾什維克雄鷹。」古謝夫說。

    「好!」包括林俊在內的好幾個人都不自覺的說好。剛才林俊也是臨時起意要給這種威力強大的轟炸機起個外號,自己第一個想到地代號是「斯大林雄鷹」。

    但「斯大林雄鷹」幾乎就是整個蘇聯航空兵力量不成文的代稱,不能用到彼-8身上,而現在古謝夫的提議顯然能夠體現出這種飛機的特色——強大的「布爾什維克雄鷹」將炸碎任何『共產』主義地敵人!

    「怎麼樣,同志們,同意古謝夫同志建議的請舉手。」

    林俊來個民主表決:他都欣賞這個稱呼別人還會有什麼意見?更不用說這個代號絕對有氣勢,誰都喜歡。結果當然是全票通過。

    「那好。既然所有人都同意,以後就告訴部隊,彼-8的代號是布爾什維克雄鷹!」林俊一錘子定音。

    設計師們和基地領導都知道副國防人民委員不是個光說不練的人,波裡卡爾波夫更是瞭解林俊對於飛機地感情:「安德烈,這架飛機是做好起飛準備的。你要不要和同志們一起飛一圈?」

    半年多沒摸操縱桿和駕駛盤,早就心癢癢,得到的回答當然是肯定的,更別說林俊兩輩子都沒飛過重型轟炸機。

    但這次升空還不能說上天就上天。因為除機長、機械師、投彈手和通訊員,其他人都將由林俊和他的隨員們擔任。林俊當然是副駕駛,而5個炮手(彼-8的另一個炮位將由機械師兼任,如果機械師沒空,那就是投彈手的活。)都將是林俊的隨員,他們和林俊一樣,需要先進行強化培訓。

    設計師同志也將「塞進」飛機一同升空,這架轟炸機地自衛武器和彈倉都是按照「實戰標準」安置的。所有的機炮機槍彈鏈上安裝的是空包彈,彈倉裡掛載了4枚500公斤和20枚100公斤的教練彈。

    阿廖沙第一個表示要搶佔機尾炮塔的有利地形,引來幾個參謀的一頓哄笑——蘭德斯科奇把一臉不爽的大塊頭硬塞進尾炮塔操縱倉,倒霉地阿廖沙發現自己這會想轉個身都是種奢望。

    哥薩克也沒為難大塊頭,和幾位地勤一起把困住地阿廖沙給弄了出來。還是地勤同志有辦法,給這個塊頭實在超標的空勤人員找了個好地方——讓阿廖沙坐在機頭地機槍操縱席上,雖然人還是窩著的,但至少能轉身。而且此處風光比駕駛艙那還要好:機頭是玻璃的。

    衛隊裡個字最矮的赫米特洛夫擔任機腹炮塔炮手。他的身高只有1米65,在林俊的隨員裡也只有他能塞得進那個狹小的圓球——那個風水寶地沒人能和他爭。當然。別人也不想享受那個好地方:沒幾個人喜歡在一個懸空一大半的玻璃球裡東轉西轉看大地,這絕對需要膽量!

    伊萬-希多連科放下了自己的狙擊步槍,和蘭德斯科奇一人一邊操縱機身後部的那兩挺機槍——和b-17的大窗戶不同,彼-8在這一部分是兩個簡易流線形機槍炮塔,炮手站在機倉裡操縱露出槍身的機槍,避免了喝西北風的缺點。

    機背炮塔被古謝夫佔領,而列昂諾夫同志很幸運的成為兩門23毫米機炮的炮手,是機組成員中唯一一個將要倒著看風景的幸運兒。

    兩位設計師同志和基地的領導就隨遇而安了,機身中部自己找個地方窩著就成。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培訓,學員們順利結業,飛機升空。有個小插曲是在飛機抵達了3000米高度後,赫米特洛夫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心態和堅毅表情被機械師塞進了機腹炮塔。勇敢的赫米特洛夫在衛隊裡平時擔任快速突擊的任務,跳傘潛水什麼都會,但顯然這個透明圓球給他造成的恐懼感遠遠超過他第一次跳傘時的恐懼。

    赫米特洛夫不知道留在地面上的那些弟兄們還很羨慕他,眼巴巴的看著轟炸機升空——如果不是他的身材原因,怎麼著也輪不到赫米特洛夫擔任如此重要的角色。

    這次飛行的目標是50公里外的航空靶場,為了增加「實戰逼真程度」,基地還派出兩架拉格擔任「敵方戰鬥機」的角色,讓炮手們過把癮。

    除了林俊是要真實的感受飛機的性能,隨員們是天上掉下個好玩的大餡餅砸到頭上,這轟炸機炮手的工作不是一般人有機會能嘗試的,更不用說還能對著俯衝而來的「敵機」猛烈開火!

    林俊在試飛員機長的指導下熟悉了操縱的感受,還單獨飛了一段,但那些個炮手的嚷嚷讓他耳根有點煩。

    「難得輕鬆一下,隨他們了。」心裡只能這樣想。

    「列昂諾夫,一架109往你那去了!」阿廖沙喉嚨震天響。

    「在我頭上!瞎喊什麼!」

    這是古謝夫的大吼,這會連他也管不了什麼涵養一類的廢話,只顧著對著疾速飛過的「109」一頓猛射。

    機艙裡機械師們看著後面站著的兩個炮手就想笑——哥薩克能把一挺機槍打出花樣來,嘴裡還不停的怒吼著,而他背後的小伙子是一聲不吭發大財。

    三分鐘後設計師得出「悲哀」的結論:自己引以為傲的座機已經報銷了!這臨時的炮手實在是靠不住!

    「109」在完成「攻擊」後脫離,林俊在耳機裡還能聽到炮手們的吹牛。

    「同志們,麻煩一下,能不能把我弄出去?」

    可憐的赫米特洛夫在小圓球裡叫喚,他現在是兩眼發花腦袋暈,剛才遭到「攻擊」後,只幾秒鐘時間就被自己搞得頭尾不辨,機槍就是瞎射一通。

    「看來我們要想辦法提高轟炸機炮手的實戰能力,單單常規的訓練還不成。」完成轟炸任務返航後林俊對邊上的人說。

    他已經想到了一個辦法,美國人二戰中訓練飛機炮手的辦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