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蘇聯英雄

第一卷 第二百七十七章 希特勒錯了 文 / 血蝠

    第二百七十七章希特勒錯了

    六十年代後期之前,社會主義陣營在同資本主義集團的對抗中基本處於守勢,後來憑借蘇聯強大的戰略核導彈部隊才挽回頹勢。

    地域和技術的劣勢導致蘇聯一直在趕超美國,副作用就是國家整體機能的嚴重畸形發展——開車的人都知道要追上前面一輛時速80公里的汽車,自己要100碼的速度才行,還容易出危險,因為前車的一個小動作就能讓你花上比他多得多的精力去應對。

    美國很快就能夠統治海洋,它也是憑藉著海洋的阻隔才獲得別人沒有的安全戰略環境,而蘇聯沒有這種優勢。歐亞大陸的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從亞歷山大的大軍到蒙古的鐵騎,沒人能長時間的統治這片大陸。這是為什麼?

    沒有一個民族願意被其它民族奴役。「斯大林同志,希特勒夢想建立一個古羅馬式的千年帝國,但現在的世界已不可能有古羅馬式的千年帝國存在。靠羅馬式的武力征服是不可能長久的,只有意識形態能夠讓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成為戰友和兄弟。」

    「希特勒顯然不懂得這個道理。」斯大林還看著牆上的世界地圖,「讓整個歐洲所有國家都成為社會主義同盟的成員,要美國人在歐洲大陸沒有任何盟友和立足之地。安德烈,這樣的戰略展望只有你能看得到。」

    斯大林是由衷的讚歎愛將的戰略眼光:蘇聯的戰略重點在幾十年內一直會在歐洲,那塊世界資本主義的搖籃和根據地是那樣的頑固,而現在機會終於來了。

    「斯大林同志,如果不是希特勒已經攪渾了這盤大棋,我也得不出這樣的戰略構思。歐洲大陸地固有次序已經被德國徹底攪亂,那些根深蒂固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在德國人的坦克面前不值一提。只要我們擊敗德國,就可以對整個歐洲的格局進行洗牌。有一點值得我們高興,『共產』國際也已經為什麼做了足夠的前期工作。」

    「整個歐洲都有信仰社會主義的『共產』黨人,當紅軍遍佈歐洲的那一天,我們就能順利的在各個國家建立蘇維埃政權。安德烈,先不考慮軍事問題,意識形態地轉變很難哦。」

    斯大林不是希特勒那樣的盲目樂觀者,那些幾百年來積存下來的私有制意識不是簡簡單單就能去掉的:要法國的貴族、地主們捨棄祖傳的葡萄園,那難度估計比殺了他們還難。」

    「斯大林同志。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把偉人地言論用俄語表達不是一般的難。眼前的斯大林花了幾秒鐘才深刻體會林俊話中的含義:蘇維埃的任何敵人,只能被無情地消滅!

    既然是全球戰略,那就要望眼整個世界。在短時間內想著讓整個地球都照耀在鐮刀錘子旗的光芒之下有些不現實,那是一個長遠的目標,但讓整個歐亞大陸都變成紅色是擺在林俊面前的一個機遇。

    「斯大林同志。土耳其地凱末爾在逝世前有一段政治遺言:過去兩百年裡,英國贏得了每一場歐洲戰爭的最後勝利,所以在未來可能的歐洲大戰中,土耳其一定要站在英國所在的陣營裡。他的話還是有些道理的,但忽視了一個現象,這個現象凱末爾自己也是製造者之一,就是他自己把英國入侵的軍隊趕進了地中海。」

    林俊一指中東:「從土耳其往東往南。東至印度支那半島都是英國人的殖民地。現在英國這個宗主國自己已經自顧不暇,而東邊地日本對印度支那半島和印度的資源早就虎視眈眈。法國人在那些地區的勢力已經可以忽略不計,這些殖民地在可以預見的將來很快會爆發獨立運動,當然會在眼前的這場世界大戰之後。」

    「印度這塊地方的導向型很難說,雖然人口眾多地域廣大,但基本還處在最初級的農業社會,而且那個民族可以說並不可靠。斯大林同志,在擊敗德國之後。如有可能,土耳其以西的整個中東和南邊地阿拉伯半島是我們需要爭取地目標。不管意識形態,至少需要讓那裡成為蘇維埃的朋友。」

    彼得大帝時期就希望能得到南方地出海口,被林俊如此一說機會還真是就在眼前——趁著英國人勢力下降的機會在那些地區建立獨立的政權,這樣至少能在阿拉伯灣獲得一兩個可靠的海軍基地。

    「可以說那些區域的人民生活非常困難,這還要拜大英帝國所賜,將來那裡的革命者會很樂意接受我們的援助,當然不可能要求他們信仰『共產』主義。這個歷史的原因很難解決。」唯一的無奈。林俊是個神仙也沒辦法。

    「代價就是我們將來會同整個舊殖民體系對抗,對手會變得很多。」斯大林清楚。自己那樣干英國佬估計會發瘋。

    「反正要對抗,也不在乎這點。1927年海灣地區發現了石油,近兩年探明的油田越來越多,但估計西方世界並沒有意識到那裡的石油儲備有多豐富。」

    「工業的血液,安德烈,我們不可能瞭解那裡到底有多少石油資源。」

    「應該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林俊指著後世科威特的位置,劃了個大圈,「這裡擁有儲量極其豐富的石油,我讓人查詢和分析了檔案館裡沙皇時期一些探險家拿回來的報告,從地形和地址構造分析,也許海灣地區的石油儲量比我們的還多。」

    斯大林的表情突然變得輕鬆:「一個也許,值得嗎?」

    「呵呵,斯大林同志,您知道我從來不做打賭一類的事,但今天很想和您打個賭。」

    「原子彈我都賭了,還有什麼不敢的。」斯大林笑了。

    「世界石油的重心在將來可能從墨西哥灣—加勒比地區,轉移到中東的波斯灣地區。只要我們能有效的影響這一地區的石油生產和運輸渠道,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一半血管就將握在我們手中。」

    林俊有自信,而斯大林是盲目自信——愛將是個神奇的預言家和實幹家,說的和做的每一件事就沒錯過。相對於軍隊的擴軍和原子彈的研究,那個會在幾年之後才實行的計劃的投入只是小意思:小投入也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至少幾個友好的海灣國家建立就能值回本錢,斯大林當然會同意林俊的構思。

    七月一過,林俊參加了基輔軍區和西部特別軍區聯合進行的軍事演習,演習的重點就是紅軍一貫提倡的大縱深戰術。一個月的演習結束後,在克里姆林宮的總結會議上,朱可夫提出了讓大多數高級指揮官一時難以接受的結論:我們還有些部隊不懂得戰略防禦,只懂得如何進攻。

    會進攻的部隊很多,善於防守的就不怎麼好找,全世界軍隊都一樣。這幾年紅軍已經開始重視戰略防禦,但顯然實際情況是指揮員們還是喜歡進攻、進攻、再進攻!

    戰略指導思想就是進攻,要他們防禦還真不容易。事情總得要一步步來,至少部隊已經有了如何進行防禦戰的思想準備。

    整個九月,林俊和總參謀部的軍官們都在制定新的大縱深防禦的戰略部署計劃,如何進攻的計劃已經完善,現在只需要去盡可能的完善如何挨打。

    西邊的戰略動向讓林俊有些不安,德國人已經在厄默爾運河集結了數量龐大的船隻,都造成德國本土和佔領區內河航運的困難,但遲遲沒有大的動作。

    德國空軍和英國皇家空軍接上火,在海峽和英倫三島上空大打出手。天氣已經進入秋季,莫斯科的天漸漸變涼,林俊越來越想大罵希特勒是個笨蛋。!

    在記憶中的德軍計劃裡,登陸進攻正面是三十公里,德國空軍完全能取得制空權,掩護那些數量龐大的登陸船隻,在一定範圍內英國強大的皇家海軍根本無法進入海峽地區,除非它們想找死。只要德軍部隊一登陸,英國連足夠的反擊部隊都沒有。

    「難道希特勒就不明白,單靠空軍徹底摧毀另一個空中強國的空中力量是不可能的,最後還是要靠地面部隊。」林俊在一次閒聊時同安德盧普夫說。

    「德國空軍沒有徹底消滅英國空軍的能力,自己的損失反而會更大,他們完全有能力做到登陸需要的局部制空制海權,反而大老遠在人家的地頭上空作戰,不值得!」安德盧普夫也能看出德軍的問題。

    希特勒真的是想靠空軍就徹底解決英國嗎?還是另有想法?也許永遠不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但林俊已經得到了一個能讓自己信服的答案,在10月1日,德軍任然沒有度過英吉利海峽。

    天氣已經不允許德軍在今年進行大規模的渡海登陸作戰,雖然德國空軍對英倫三島的空襲規模越來越大,從德國本土得到的情報也顯示德國繼續在為進攻英國本土做準備,但林俊已經能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答案:希特勒對蘇聯的敵意已經讓他喪失了理智,他要全世界都相信德軍會在明年春季做好準備後進攻英國,但這不過是希特勒的煙霧彈。

    明年春天、最晚夏天,德軍就會進攻蘇聯,希特勒要解決大陸上最後一個強大的對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